企业出海
搜索文档
A股十年变迁: 扬帆出海结硕果 中国智慧重塑全球产业新格局
证券时报· 2025-06-27 01:49
中国上市公司出海业务概况 - 2024年有海外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560家,数量占比达到66.37%,均创历史新高 [2] - 2024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营收突破10万亿元,相比十年前增长2.8倍 [2] - 2024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14.28%,创历史新高,与十年前相比提升4.65个百分点 [2] - 2024年海外业务毛利润达到1.63万亿元,相比十年前增长8.33倍 [2] - 海外业务毛利润占总体毛利润的比例达到14.71%,相比十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海外营收占比 [2] 出海业务驱动因素 - 企业内生动力:国内部分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开拓海外增量市场 [3] - 海外市场机遇: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强劲,消费与基建需求旺盛 [3] - 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电动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积累显著优势 [3] - 国家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为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持 [3] 行业出海表现变化 - 电子行业海外营收达到1.39万亿元,占A股权重13.58%,相比十年前增加8.56个百分点 [4] - 汽车行业海外营收占A股权重达到9.88%,相比十年前增加5.92个百分点 [4] - 电力设备海外营收占A股权重达到7.03%,相比十年前增加4.71个百分点 [4] - 石油石化行业海外营收占A股权重由2014年的30.29%降至2024年的12.96%,减少17.33个百分点 [4] 出海业务四大转变 - 产业竞争力重心从"基础资源/基建输出"向"中高端制造与技术输出"跃迁 [5] - 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端电子制造、先进材料成为新引擎 [5] - 全球对绿色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激增 [5] - 国家战略引导成效显现,相关行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5] 行业龙头出海案例 - 立讯精密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2354.67亿元,相比十年前增长37.2倍,海外营收占比87.6% [7] - 比亚迪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2218.85亿元,十年间增长28.7倍 [8] - 比亚迪5月份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89047辆,同比增长137.46% [8] - 比亚迪4月在欧洲市场销量达7231辆,首次超越特斯拉 [8] 出海模式升级 - 从产品出口、代工转向技术主导权、生态协同力与合规适配性三位一体 [9] -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许可向福特授权电池专利 [9] - 迈瑞医疗向欧洲输出5G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9] - 中控技术为沙特炼油厂提供工业操作系统+AI模型授权 [9] - 隆基绿能向越南光伏制造商授权硅片技术及设备 [9]
新人不会培养,老人不愿出去,出海人才难题何解?
吴晓波频道· 2025-06-27 00:47
中国企业出海人才现状与挑战 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出海规模急速增长但面临严重人才错位问题 海外营收占比超40%的企业达52% 制造业海外人才缺口率高达48% [4][7][11] - 出海人才结构呈现梯队特征 高管层中国籍占比超60% 基层当地员工占比超80% 营销人才本地化趋势显著 [13][15][16] - 中外员工协作效率低下仅9%企业认为高效 价值观差异和管理风格冲突是主要障碍 [29][30] - 海外用工成本分化明显 北美用工成本达国内2倍以上 东南亚成本优势减弱仅29%企业低于国内水平 [21] 出海规模与人才缺口 - 2024年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0% 11%出海企业实现海外营收翻倍增长 [6][8] - 6万多家企业开展海外业务 预计2026年将形成450万人才需求 领英平台招聘增速达30% [12] - 日本中小企业经验显示46.1%将人才保障列为首要课题 34.6%重视人才培养 [12] 人才结构与用工模式 - 营销/业务岗位本地招聘占比最高 制造/研发岗位中外互补 高管岗位主要依赖外派 [16] - 外派团队中高管稳定性最高 本地团队中层管理岗位流动率突出 [18] - 中国外派与本地员工业务能力无显著差异 企业可放心任用海外人才 [19] 成本与支持体系 - 已出海企业47%提供培训支持 43%设置津贴补偿 但58%计划出海企业尚未建立支持体系 [23][24] - 计划出海企业优先需求营销和合规人才 已出海企业更重视组织管理类人才 [25][26] 核心挑战与解决方案 - 人才获取三大痛点:寻找周期长(不好找) 能力不匹配(不好用) 外招成本高(不便宜) [35] - 内部培养障碍:缺乏出海经验(72%企业) 员工外派意愿低(典型案例500人企业无人愿赴巴基斯坦) [35][36][37] - 专业培训机构受青睐 已出海企业偏好商学培训 计划出海企业倾向实战陪跑 [39][40] 人才培养计划 - 推出四大维度培养体系:领航者班(战略层面) 五大必修课(国别选择/合规等) 主题训战班(合规/供应链等) 海外考察线路(新加坡等) [48][51][53][55] - 联合20位国际化专家启动"千家万企"计划 目标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实战型管理人才 [45][47]
这一晚,资本市场的大佬们正在疯狂抄底
梧桐树下V· 2025-06-26 17:55
梧桐学霸会员两年卡 - 日常价6599元 活动价3299元 折扣力度达50% [2][4] - 产品为2年有效期会员卡 支持随时学课、下载课件及教师答疑 [3] - 促销时间为6月19日-26日 强调长期使用性价比高于单年续费 [3][4] 企业并购重组实操手册 - 定价99.5元 含17.3万字/342页/11章节 覆盖并购全流程 [7][8] - 内容特色为双视角分析(交易双方+中介机构) 含100+案例 [8] - 限时促销同步进行 强调年度稀缺性 [9] 中国企业出海指南 - 活动价99.5元(原价199元) 含15.5万字/332页/9章节 [13][19][20] - 内容涵盖政策应用与案例实操 聚焦2025年最新政策 [19][20] - 促销文案突出"知识自助餐"概念 适合短期集中学习 [14][21] 梧桐学霸会员季卡 - 季卡活动价999元(原价1499元) 立减500元 [15][22] - 产品定位为90天短期知识强化 适合项目制学习需求 [21][22] 企业出海3周训练营 - 奖学金班定价691元 含13小时视频/30+课程 支持永久回看 [24][25] - 学成返现600元 实际成本仅91元 课程设计为零基础体系化教学 [25] 科技类企业港股IPO通关 - 活动价134.5元(原价269元) 课时2.5小时 [27][28] - 内容聚焦18C合规路径 解析A1申报8类问题+12类审核雷区 [27][28]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 - 折扣价64.5元(原价129元) 含15种收购方式案例分析 [30][31] - 案例选自2024-2025年 双视角(保代+律师)解析底层逻辑 [30]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实务 - 促销价299.5元(原价599元) 含5小时20分钟/81案例/171页课件 [33][34] - 附赠24万字电子书《破局之道》 系统梳理62个实务热点 [33]
临港新片区已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50个
国际金融报· 2025-06-26 17:15
出海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新片区出海人才培养基地"落户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涉外中心大楼 将成为集成政务服务与专业服务的物理载体 同时孵化高层次复合型出海人才 [1] - 基地定位为"上海金融服务业第三极" 聚焦全球化产业环境理解能力提升 [1] 产学研联盟与人才培养项目 - "新片区出海人才合作伙伴联盟"由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联合20家顶尖学府和服务机构成立 包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等 [3] - 联盟启动"首期新片区出海高端人才培养项目" 后续将推出系列化定制化课程 覆盖不同行业和阶段企业的出海需求 [3] - 联盟目标为整合产学研资源 实现国际化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3] 临港新片区出海服务成果 - 临港新片区已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50个 中方投资总额达69 6亿美元 [4] - "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集聚500家专业服务机构 对接50余家国际组织 服务超1000家企业成功出海 [4] - 平台在全国设立23个服务分站和联络处 构建线上线下服务矩阵 覆盖人力资源管理 跨境金融等20个领域 [4] 出海服务生态体系 - 以"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生态圈提供投融资对接 制度优势叠加等支持 形成"人才孵化-服务落地-业务拓展"闭环 [5] - 临港新片区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 在投融资 数字文化出海等新赛道链接全球资源 强化"SAGG新片区出海"品牌 [5] - 平台通过国际化实践场景引入 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 该模式已成为临港特色品牌 [4][5]
80%的出海难题,其实是管理者的能力问题
吴晓波频道· 2025-06-26 01:28
中国企业出海人才瓶颈 - 海外人才缺口率高达48%,相当于每招两人就有一个岗位空缺 [2] - 超6万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落地业务,全年招聘需求超450万人,市场规模达84亿元,领英海外岗位年增长率达30% [3] - 46.1%日本中小企业将"确保人才"列为首要经营课题,35%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二位 [4] 组织重构与管理挑战 - 总部决策僵化导致海外沟通受阻,例如广东某公司因拒绝第三方咨询与美国地方政府沟通失败,某3000亿级企业国际化战略禁用外脑 [12] - 海外成功关键取决于本地管理者而非总部基因,越南某家电公司案例显示总部指令直接复制无效 [13] - 外派"大水手"型管理者极度匮乏,需重构组织能力适应海外市场 [14] 属地化人才培养策略 - 东南亚在华留学生是优质后备干部,如印尼、泰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商科 [16] - 浙江大学泰国MBA课程、华商联盟"千家万企"计划提供支撑 [17] -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印尼雅达理工学院联合办学模式获当地支持 [28] 跨国团队搭建方法论 - 成功模式需三位一体:总部派驻核心VP(需内部选拔有威望者)、本地招聘负责人、CEO直接支持 [31][32][33][34] - 核心VP需具备资源调动能力和韧性,前两年开拓期可能无显著成果 [32] - 本地负责人需主动行业挖猎而非被动招聘,职位吸引力决定人才级别 [33] 工具与合规解决方案 - 飞书通过翻译功能解决语言障碍,中国消费品出海TOP10中7家使用,新能源汽车TOP10中9家采用 [23][25] - 飞书投入十几亿人民币建设GDPR合规体系,解决数据收集争议案例 [24] - 工具化思维优先于语言能力招聘,扩大人才池 [23] 行业实践与效率提升 - 华坚集团在非洲将当地生产力提升至中国80%水平,利润率超10% [42] - 埃塞俄比亚案例显示中国员工成本是本地40倍,需强化管理培训提升效益 [41] - 海外问题80%-90%源于管理者能力短板,需系统性投资而非简单外派 [18] 系统性人才培养计划 - "千家万企"计划目标培养1000名企业家,服务1万家企业,含五大模块课程 [45][47][49][50][51][52][53] - 课程体系覆盖战略班(2天集训)、领航者班(4个月全链条)、主题训战班(合规/供应链等)、海外考察、线上课 [49][50][51][52][53] - 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等海外院校合作属地化培养 [54] 全球化阶段特征 - 出海3.0阶段从"世界工厂"转向品牌输出,面临更复杂组织挑战 [20] - 华为、海尔等头部企业已培养全球化人才,但整体仍稀缺 [9] - 人才决定出海成败,需从战略、执行、文化、培训全链路建设 [43][44]
第二十五期“深交所·创享荟”聚焦企业“出海” 以战略定力锚方向 倚资本赋能拓新程
证券日报· 2025-06-26 00:41
企业国际化发展经验分享 - 京东集团等企业分享了国际化发展经验,咨询机构剖析了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出海"路径策略,中介机构详解境外业务风险防控与投融资规划,仲裁机构分享争议解决之道 [1] - 中集集团、中鼎股份、山推工程机械等深市标杆企业从产品、产能、品牌"出海"等维度分享了海外市场拓展、投资设厂、海外并购的实战经验 [1] - 与会嘉宾围绕国际贸易严峻形势下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资本市场和深交所如何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等议题展开探讨 [1]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趋势 - 中国企业"出海"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机械等领域凭借创新能力和制造实力获得全球认可 [2] - 企业"出海"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领域延伸,互联网企业借助技术平台优势积极抢占全球市场 [2] - 中国企业"出海"正从"产品出口"向"产业链全球布局"转换,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资本"循环的重要枢纽,对外投资体量将进一步上升 [2] "出海"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企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政策壁垒、文化差异、复杂的当地法规政策以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等挑战 [2] - 企业"出海"风险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包括政治与政策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经济与金融风险、运营与供应链风险等 [3] - 新兴风险包括ESG合规压力与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要求,这些风险正重塑"出海"企业的风险管理范式 [3] 企业"出海"策略与实践 - 京东产发在"出海"合规方面强调从设立之初确保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组织赋能方面需深度适配当地市场特点,生态建设方面重视协同发展与资源整合 [3] - 中集集团通过"产业并购+资本整合"双轮驱动实现业务快速扩张与全球资源整合,并购需避免产业链上下游盲目延伸,把握行业周期时机 [4][5] - 中鼎股份的国际化发展以战略定力为前提,能力建设为基础,文化融合为关键,合规运营为底线,实现供应链本地化,由资本输出转为管理输出、技术输出、文化输出 [4][5] 资本运作与国际化发展 - 资本赋能为企业"出海"提供发展新动能,资本运作手段为企业开辟新的增长航道 [4] - 中集集团在并购实践中形成核心认知:注重国际化人才储备,要求人才具备跨文化沟通与海外商业规则认知,搭建中外决策层"翻译官"的桥梁 [5] - 全球化布局应基于产业逻辑而非短期机会,以战略定力为支撑,将挑战转化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机遇 [5]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低空经济协同创新等三大联盟 激活协同发展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8:1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 - 联盟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建,旨在打造低空经济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聚焦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低空标准建立,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领军企业和前沿技术关键节点企业 [1] -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图谱引导产业链集聚,招引链主企业及培育关键环节重点企业 [1] - 聚焦金融赋能:构建多层次资本支持网络,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形成G60低空基金矩阵 [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出海服务联盟 - 基于问卷调查显示:34.17%企业计划3年内扩大业务,65%企业首选东南亚为目标市场,代理分销和技术品牌授权为主要进入方式 [2] - 企业最迫切需求包括国际市场数据报告、法律咨询、金融支持和政策资金 [2] - 联盟目标为整合上海及九城市功能优势,通过国际化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提供全链条出海服务,举办系列活动加速信息共享 [2] - 助力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构筑"走出去"生态圈,提升国际竞争力 [2] 创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一体化中试基地 - 由浙江创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配备12英寸CMOS成套工艺线及124台(套)研发设备 [3] - 12英寸中试线于2022年5月通线流片,提供芯片工艺验证、流片服务及设备验证 [3] - 研发团队建成低功耗55纳米基础工艺平台,核心器件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3]
智链时尚 AI赋能|毕马威受邀出席2025中国时尚零售与消费发展峰会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52
峰会概述 - 2025中国时尚零售与消费发展峰会在南京举行 主题为"智链时尚新生态 AI驱动新动能" 汇聚业内知名企业代表和专家 [1] - 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零售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周倩发表主旨演讲 涵盖消费趋势 政策红利 资本赋能等议题 [1] 消费领域宏观概览及子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 政策组合拳推动消费持续回暖 政策更及时 务实 灵活 [3] - 解析奢侈品与时尚 健康与美妆 食品与饮料等子行业趋势 [3] 长三角消费促进政策解读 - 长三角消费政策从短期刺激向制度型创新转型 构建多层次 差异化政策矩阵 [4] - 形成中央政策导向与地方创新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实施路径 [4] 全球关税风暴下的中国企业出海 - 劳动密集产品受全球关税风暴冲击最明显 [5] - 分享中国企业短期及中长期应对策略 海外并购趋势等 [5] 资本市场概览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IPO市场在多重压力下谨慎启动 [6] - 港股市场2025年良好开局 消费品上市总数和募集资金份额均为市场第一 [6] - 港股市场受益于上市审批流程优化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增加 零售资本活跃参与 [6] 毕马威行业服务 - 毕马威长期关注零售及消费品行业趋势研究 提供全方位服务 [6] - 未来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探索新机遇 推动高质量发展 [6]
「千家万企」企业出海人才培养计划于新加坡正式启动
搜狐网· 2025-06-25 13:07
峰会概况 - 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于6月19日在新加坡开幕 主题为"生而全球·共融共建" 汇聚千余位企业出海掌舵人 [1] - 峰会正式启动「千家万企」企业出海人才培养计划 目标培养1000名出海企业家 为10000家出海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1][5] 计划参与方 - 20位国际化专家组成计划专家组 涵盖财经作家、智库创始人、跨国企业高管、高校学者等 包括吴晓波、王辉耀、张华荣、沈劲等知名人士 [1] - 计划由吴晓波频道、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激荡商学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 [3] - 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 联合开展区域性出海人才培养 [3] 培养体系设计 - 计划构建体系化、专业化、实战化培养模式 包含导师授课、训战模拟、企业家交流、海外调研等形式 [3] - 具体课程包括"企业出海领航者班"、"五大必修战略班"、"主题训战班"、"解决方案式出海考察"、"线上课"等 [3][5] - 专项课程覆盖合规、管理、供应链、销售、营销等出海核心领域 设置4个月全链条培训周期 [5] 计划差异化特点 - 与传统商学培训不同 聚焦出海实战能力 解决中企出海面临的人才短缺、管理经验不足、决策困难等问题 [4] - 课程设计强调"站在世界看中国"视角 包含新兴市场机会挖掘和成熟市场经验学习 [5] - 提供《企业出海十二讲》《避坑指南》《出海东南亚大师营》等针对性内容 [5]
百亿级增量资金,即将入市
天天基金网· 2025-06-25 13:03
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3只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 [1][3] - 东方红核心价值(19.91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17.04亿元)、平安价值优享(13.22亿元)位列前三 [3] - 银华成长智选等5只产品募集规模均超8亿元 [3] - 交银瑞安在未结束募集产品中规模突破15亿元 [5] 费率机制设计 - 采用分档计提规则:年化收益率跑输基准3个百分点以上时管理费减半至0.6%,超额收益达6个百分点以上时上浮至1.5%,其他情况维持1.2%基准费率 [6] - 机制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1][6] 基金经理风格分布 - 价值风格和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各占一半,部分为均衡稳健型 [6] - 成长风格侧重科技、数字经济、新兴消费等高景气赛道 [7] - 价值风格偏好金融地产、消费、周期、先进制造等低估值板块 [7] - 均衡型基金经理多具备"固收+"或保险资管绝对收益投资经验 [7] 投资策略方向 - 刘健维主张把握宏观产业趋势与估值水位的平衡 [10] - 何杰采用左侧价值投资原则,关注市场空间、竞争差异化、股东回报三大维度 [10] - 孙彬提出企业出海、创新药授权、行业DeepSeek时刻、国内环境稳定四大确定性方向 [11] - 建仓策略动态调整:市场亢奋时放缓,悲观时加速 [11] - 当前重点关注AI、医药等成长属性较强板块 [11] 机构自购情况 - 东方红资产管理及员工合计认购东方红核心价值2024万元 [4] - 天弘基金及员工合计认购天弘品质价值1434.35万元 [4] - 宏利基金及员工合计认购宏利睿智领航1033.27万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