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制造十年进展评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机器人圈· 2025-05-06 20:30
中国制造2025十年进展评估 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已超前完成"制造强国"第一步十年规划目标,在电动车、太阳能、高速铁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3][14] - 美国各界普遍认可中国在44项关键技术中的37项处于研究领先地位,尤其在智能制造领域表现突出[20] - 中国半导体产业20-45纳米制程代工产能占比达27%,但在高端芯片领域仍面临美国制裁风险[15] - 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达3.3万亿元,强度提升至2.64%,基础研究占比6.65%[35] 美国评估视角分析 战略认可 -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认为该战略核心是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推动高科技产业自力更生[13] - 彭博社评价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已在电动车和太阳能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14] - 中国在造船、高铁、新能源等4个领域发展成果领先世界,航空航天等5个领域部分达标[15] 技术差距 - 农业机械化水平出现倒退,农机行业存在补贴欺诈问题[16]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微芯片企业面临美国制裁风险[15] - 粮食安全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制约,生产效率难以满足城市化需求[16] 博弈视角 - 卡内基基金会认为该战略通过供应链主导权增强全球话语权,可能改变全球技术竞争格局[18] - 美国国防部担忧民用技术进步可能被军方利用,威胁其国家安全[24] - 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指控中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扭曲行为[22] 中国制造业发展建议 科技创新 - 需将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从6.65%提升至10%以上,接近美韩15%水平[35] - 2022年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占制造业比重17%,目标提升至30%[34] - 德国专利转化率80%远超中国39.6%,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34] 全球布局 - 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制造业是主要领域,需加强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布局[41] - 应推动形成"两头向内"新格局,国内市场成为产业升级主要驱动力[39] - 新能源汽车已成国际品牌,需培育C919飞机、机器人等新标杆产品[40] 中美制造业竞争态势 - 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征关税、加强投资审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38] - 美国认为其制度优势和人才储备能维持半导体等高端领域领先地位[26] - 中国需应对技术出口管制、高端芯片禁运等遏制措施[27]
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04-30 13:52
文章核心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按总书记指引方向,以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1] 行业发展方向 - 新时代新征程需动员激励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更大贡献 [2] - 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3] 企业人员表态 - 全国劳动模范郭鹏表示要以智慧和汗水浇筑“制造强国”的基石 [1] - 全国劳动模范倪萍称将把更多技术成果运用到基层电力服务中,用实干诠释劳动光荣,以创新彰显工匠价值 [2] - 全国劳动模范樊志勤表示焊工要由手拿焊枪制造产品转向操作机器人进行产品制造,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任务 [3] -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李羿表示要忠诚履职尽责,竭诚服务职工,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响应总书记号召实现奋斗目标 [3]
华纬科技一季度延续高增长态势 实现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47.36%
全景网· 2025-04-29 16: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47.36% [1] - 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57.43% [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掌握多项生产高性能汽车弹簧的核心技术,具备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 [1] - 引进国内外先进全自动生产设备,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 [1] - 拥有2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79项实用新型专利 [3] - 设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 [3] 行业地位与客户资源 - 综合实力位列国内弹簧行业前三名 [1] - 与国内知名品牌车企及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1] - 产品应用领域覆盖汽车、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满足汽车弹性元件高应力、抗疲劳、轻量化需求 [1] - 悬架系统零部件销量逐年增长,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 - 通过技术创新与上下游深度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 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 - 2024年启动全球化战略,2025年在德国、墨西哥、摩洛哥布局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3] - 紧跟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趋势,开拓新项目并实现量产 [2][3] - 响应国家"工业强国、制造强国"战略,以质量与创新驱动增长 [2]
劳动者之歌丨邓晶:煤化工一线的“铿锵玫瑰”
新华网· 2025-04-27 19:55
文章核心观点 邓晶在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工作18年,凭借专业追求和技术能力为公司做出重要贡献,还带动团队进步并向同行传递经验技术,展现劳动者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光彩 [1][4][8] 公司发展 - 2007年开滦集团转型进军化工领域,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开始起步建设 [4] 邓晶个人经历 - 2007年邓晶以中润公司第一批技术工人身份参与厂区起步建设 [4] - 短短5年内掌握甲醇中控室所有岗位操作技能,成为公司唯一女值班长 [5] - 2014年邓晶创新工作室成立 [6] - 2017年担任工段长时解决焊道裂缝问题,减少甲醇产量损失8280吨,为公司增加利润662.4万元 [5] - 2020年邓晶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6] - 近几年通过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直播授课,参与多场全国技能竞赛活动裁判、评委工作 [8] 邓晶技术成果 - 带领工作室团队累计完成创新项目40余项,提高装置产能10%,部分开发专利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部分技术改造实现国内首创应用,为企业创造效益上亿元 [6] 团队荣誉 - 团队多名高技能人才在各级比赛获奖,2人获“全国技术能手”,5人获“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3人获“唐山工匠” [6]
科达制造: 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4-03 18:11
公司治理与运营情况 - 2024年度董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审议通过定期报告、关联交易、对外投资等各类议案,披露定期报告4份、临时报告95份,同步完成瑞士证券交易所英文报告披露[1] - 公司构建"装备+配件耗材+服务"全产业链模式,海外陶机配件耗材服务接单金额占比达20%,土耳其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中[7] - 海外建材业务在非洲六国运营19条建筑陶瓷生产线、2条洁具生产线及2条玻璃生产线,2024年建筑陶瓷产量1.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62%[8] 财务表现与战略布局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9.96%,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63%,归母净利润10.06亿元[6] - 负极材料业务营收8.81亿元,同比增19.15%,但受价格低迷影响盈利承压,将推进移动石墨化技术降本[10] - 参股公司蓝科锂业碳酸锂产量4万吨,销量4.16万吨,但净利润同比下滑至5.35亿元,对公司净利润贡献减少超10亿元[11] 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进展 - 子公司德力泰建成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开创窑炉零碳燃烧产业化先河[7] - AGV+BOX窑前储坯系统在越南落地,AGV+海绵砖机系统获土耳其及东欧高端客户订单,首次进入RAK集团等全球头部陶企[7] - 铝轮毂锻造液压机、铝挤压机等跨行业产品实现国外市场突破,年度接单金额约5亿元[7] 资本运作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现2元,合计分红3.72亿元,叠加股份回购金额后合计现金回报11.24亿元,占净利润比例111.68%[32] - 为子公司提供新增担保额度270亿元,重点支持海外建材板块秘鲁玻璃项目及贸易平台资金需求[38][44] - 员工持股计划展期,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注销、高管增持等措施强化投资者回报机制[4][32] 行业趋势与未来规划 - 陶瓷机械业务定位"全球建筑陶瓷生产服务商",推进AI、智能化、5G技术融合,目标实现"百亿陶机"战略[12] - 海外建材业务以非洲城市化红利为契机,推进科特迪瓦陶瓷项目和秘鲁玻璃项目建设,目标"百亿建材"规模[13] - 负极材料业务将通过厢式炉批量应用、自动化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应对行业结构性过剩挑战[10]
瑞能股份董事长毛广甫荣获“2024年度优秀专家”称号
起点锂电· 2025-01-09 17:43
公司荣誉与领导成就 - 公司董事长毛广甫获评2024年度优秀专家称号 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及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受表彰[1][3] - 公司凭借动力电池自动在线测试装备获得2024年度科技成果创新奖 体现技术实力与创新水平[1] - 董事长自2003年创办公司以来持续聚焦新能源检测领域 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根基[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突破能量回馈 虚拟电池测试 高压串联化成 高压直流母线测试等技术空白 率先实现1500V和2000V测试电压等级突破[3] - 动力电池自动在线测试装备基于高压恒压串联化成技术研发 解决电芯高容量与高一致性需求 降低化成分容系统投资和使用成本[6] - 创新应用深度学习和测试大数据技术 实现电池生产过程的预测性保护 助力安全生产与提质降本增效[6] 市场认可与行业地位 - 电池测试装备获得比亚迪 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高度认可 在高精密测试设备领域实现进口品牌国产替代[8] - 产品出口至海外市场 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8] - 公司深度融入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创新电池数据大模型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检测平台 为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范本[8] 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 - 公司秉持以企兴邦 反哺社会理念 将绿色与社会责任融入发展脉络 通过安全高效节能的技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9] - 积极投入公益事业 优化产业链布局赋能地方经济与制造业水准提升[9] - 以全球化思维开拓国际市场 与国际知名新能源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通过联合研发与技术共享助力全球新能源发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