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补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618促销叠加国补,超大尺寸电视价格创新低!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25 17:35
618促销核心观察 - 今年618促销期间超大尺寸电视促销价创新低,同时推出两款新产品[1] 超大尺寸电视价格趋势 - 85吋电视同比降价24%,98吋降价35%,100吋降价38%[2] - 75吋电视售价首次跌破2000元,出现1997元的低价[4] - 行业通过推动超大尺寸电视发展来提升营收和利润,同时帮助面板厂去化产能[3] 新产品分析:50吋FHD电视 - TCL独家推出50吋FHD电视,国补后售价959元[8] - 该产品定价低于43吋UHD电视,可能取代部分43吋需求[8] - 填补了43吋FHD与50吋UHD之间300元的价差空间[8] - 目前处于试水阶段,若销售良好预计更多品牌会跟进[9] 新产品分析:RGB-Mini LED电视 - 海信独家推出RGB-Mini LED电视,含85/100/116吋三个尺寸[12] - 85吋售价约2.8万元,略低于83吋OLED电视[12] - 暂未推出55/65吋主流尺寸,对OLED电视影响有限[12] - 若未来拓展至主流尺寸,可能对OLED电视形成竞争[12]
QuestMobile 2025年618洞察报告:年轻人、老人关注度增长明显,品牌官方直播崛起,各平台AI深度应用首次模拟考
QuestMobile· 2025-06-25 09:59
618营销洞察核心观点 - 国补政策深度融入618大促,平台互通缩短消费链路、提升消费体验 [10][11] - 促销周期拉长+规则简化,提振消费热情 [23] - 电商策略革新,跨平台生态融合 [38] - 品牌营销投放策略分化,品效销一体化破局 [58] 行业篇 - 2025年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值同比增长6.3%,618大促开启时间提前至5月13日 [11] - 移动购物行业2025年5月活跃渗透率达86.7%,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 [14] - 18-30岁年轻人群对618关注度达29.5%,51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达19.5%,同比分别增长2.5和3.3个百分点 [19] - 消费需求、优惠预期、电商与品牌积极营销共同拉升618大促热度 [17] 平台篇 - 淘宝、拼多多、京东618当天日活用户规模达峰值,京东同比增长19.3% [3] - 淘宝与京东日均使用10次以上用户占比分别达19.1%和15.0%,均同比增长约2.5个百分点 [36] - 平台补贴力度加大,官方立减叠加国补成促销主旋律 [39] - 电商平台投放节奏前置,补贴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词 [43] - 电商平台通过跨平台短剧引流,为品牌提供曝光点位 [50] - 618期间各APP新用户增长显著,京东在年轻人群中增长活跃 [53][55] 品牌篇 - 美妆护理行业将超50%硬广费用投向综合电商,家电行业增加内容平台营销投入 [3][61] - 美妆护理行业面部护肤套装、乳业/面霜和面部精华为竞争最激烈领域 [69] - 食品饮品行业品牌集中度高,乳制品注重软广营销 [75][77] - 家用电器行业传统巨头主导营销,新兴品牌借软广渠道突围 [80][84] - 服饰箱包行业投放前置,奢侈品头部品牌投放差距较小 [87][89] - 品牌热度指数显示美的(903.1)、海尔(821.4)、安踏(784.2)等位居前列 [93]
“黄牛”盯上“国补”?灰产链条亟待切断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48
"黄牛"盯上"国补"?灰产链条亟待切断 根治"国补"套利乱象,亟待增强治理力度。针对"黄牛"团伙不断更新的犯罪手法,可通过大数据监测异 常交易、强制刷新IP地址、限制高频下单等方式进行规制。此外,要加强对"国补"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政策的适用范围和申请流程,切实享受到优惠的同时,避免成为"黄牛"产业链上的一 环。 从补贴的领取,到优惠的使用,再到货品的签收,有关方面需构建全流程监管机制,确保"国补"落地的 每一环节都透明、公平、可回溯,最大限度遏制"钻空子"的行为,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陈丹丹) "国补"政策的初衷在于提振消费、惠及民生,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再加一把力。在需求端,消费者 既能拿到实打实的购物优惠,又能获得消费升级的切实体验;在供给端,消费活力的增强可以带动生产 和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升级。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该平台国家补贴已覆盖 全国29省,手机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20%。这充分印证了"国补"正在激活消费"春水"、畅通经 济循环。 然而,伴随着"国补"的持续推进,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除了盯上大学生"国补"名额外,一 些"黄牛"通过虚拟 ...
苹果官网首次加入 “国补大战”,最高直降2000元
新浪财经· 2025-06-24 12:56
苹果官方接入国家补贴政策 - 北京地区用户通过"京通"小程序领取补贴券后可在官网下单直接抵扣 上海用户需到Apple Store直营店完成实名认证方可享受优惠 [1] - 购买iPhone、iPad或指定配置Apple Watch最高优惠500元 商品总价须低于6000元 Mac机型最高优惠2000元但升级配置不享受补贴 [1] - iPhone 16 128GB原价5999元 国补后降至5499元 降幅达8.3% 部分高端产品因售价超6000元无法享受补贴 [1] 补贴策略的市场影响 - 官方渠道接入国补提供"国补+官方服务"双重保障 解决第三方平台"需当场激活"等繁琐流程 保留14天无理由退换等权益 [2] - 电商平台通过"国补+平台券+以旧换新"组合优惠部分机型优惠超2000元 价格竞争力仍强于官方 [2] - 2025年Q1公司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下滑10%至13.7% 被华为反超 小米、OPPO等品牌通过国补叠加"店补"实现销量翻倍 [2] 国家补贴政策背景 -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政策对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实施最高15%补贴 截至2025年6月全国29个省份落地国补 累计拉动消费超7761.8万台设备 [3]
1380亿国补,治不好汽车销售的焦虑
36氪· 2025-06-23 09:00
国家补贴政策调整 - 2025年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将持续至12月31日,剩余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3] - 前两批1620亿资金已于一、二季度注入市场,剩余1380亿将在7月与10月分两批投放 [3][7] - 补贴政策出现阶段性空窗是因为首批资金耗尽,并非真正断供 [3] 补贴政策效果 - 前两批1620亿资金已撬动约367亿元汽车销售额,其中深圳有7万辆新能源车被买走,相当于每10个深圳车主有3个使用国补 [7] - 补贴政策在激发大宗消费潜力、引导绿色出行转型方面效果显著 [7] - 下半年补贴将更精准,重点包括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和"以旧换新"目录更新 [9] 区域差异与补贴拓展 - 经济强省如广东、浙江可能追加地方补贴,形成"国补+地补"叠加效应 [9] - 补贴广度拓展至关联消费生态,北京将智能家居产品纳入"以旧换新"目录,单件最高补贴2000元 [9] 经销商库存压力 - 全国汽车库存量已突破300万台,给经销商带来巨大资金压力 [11] - 库存占用巨额资金,仓储、维护、人员成本持续消耗利润 [11] - 终端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甚至出现亏本甩卖 [11] 市场反应与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明显,等待更优价格 [13] - 经销商运营节奏被补贴政策深度绑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13] - 消费者对市场规律认知加深,期待价格与价值更匹配的常态化市场 [15] 政策影响与行业挑战 - 1380亿国补将在7月和10月引发两波销量高峰 [15] - 补贴将优化消费结构,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 [15] - 行业核心矛盾是产能释放与有效需求增长之间的失衡 [15] - 经销商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包括供给侧改革和商业模式革新 [17]
“国补”政策在奔跑中调整姿势
财富FORTUNE· 2025-06-22 21:0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18购物季"电商平台激战正酣,多地消费者却意外遭遇"国补"暂停申领的局面,也引发了政策提前终 止的猜测。不过,近日官方消息已证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没有变化,补贴资金使用进度符 合预期,第三、四季度中央资金将陆续下达。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即去年以来就持续受到关注的"国补"政策。延续去年经验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今年直接向地方安排3000亿元国债资金,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在 今年年度内全年实施——今年1月和4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地方做好一、二季 度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后续还将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 "目前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使用大致占到全年规模50%左右,整体进度符合预期。"6月20日新 华社报道援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称,"国补"资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央下达的超长期特别国 债资金,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二是按照有关规定,地方在中央下达资金基础上按比例配套,按照总体 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三是一些地方还将结合当地工作进度和实施情况,在中央下达以及按比例配 套资金以外,再额外安排地方 ...
国补后续资金将分批下达,Labubu预售放量二手价暴跌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6-20 01:04
美联储利率政策 - 美联储连续四次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4.5%不变 [1] - 利率预测中位值显示明后两年降息力度低于3月预测 表明政策立场偏鹰 [1] - 特朗普呼吁降息幅度从1%逐步扩大至2.5% 但分析认为这属于谈判策略而非实际需求 [1] - 美联储内部对今年是否降息存在分歧 形成支持降息两次与不降息两派 [2] 外商投资工业企业表现 - 2019-2024年规上外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6万亿元增至1.8万亿元 利润率持续领先行业 [3]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占外资比重达43.7% 外资企业贡献近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3] - 外资企业依托中国产业链优势保持全球竞争力 同时促进本土企业技术升级 [3][4] 消费品补贴政策动态 - "国补"政策将分批次下达1380亿元资金 覆盖三、四季度消费刺激 [5] - 以旧换新政策新增手机等品类 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同比翻倍至3000亿元 [5] - 补贴暂停导致消费热度退坡 部分商家存在"骗补"行为影响政策效果 [6] 潮玩市场供需变化 - Labubu预售期长达三个月 导致二手市场价格从2279元暴跌至1181元 [7] - 泡泡玛特调整发售策略旨在打击黄牛炒作 维护产品价格生态 [7] - 黄牛溢价削弱消费者购买力 可能引发盗版问题并损害品牌口碑 [8] 半导体行业投资动向 - 德州仪器计划投资60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7座芯片工厂 聚焦模拟/嵌入式芯片 [9] - 扩张成熟制程产能旨在应对中国竞争并响应美国本土化政策 [10] - 行业需求回暖集中于AI芯片 传统消费类芯片市场增长平稳 [9] 消费电子新品规划 -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预计2025Q4量产 售价或达2000-2500美元 [11] - 2026年苹果拟调整发布节奏 同步推出折叠屏与Pro机型 [11] - 2024Q4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 华为以31.2%份额领先 [12] 汽车行业战略调整 -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 因欧美市场新能源转型慢于预期 [13] - 奥迪Q1纯电动车销量占比11.9%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 [13] - 传统车企面临研发投入与价格战双重压力 激进转型风险较大 [14] 证券市场表现 - 沪指跌0.79%至3362点 两市超4600只个股下跌 成交额1.25万亿元 [15] - 油气板块逆势上涨 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 市场情绪低迷导致自然回调 [15][16]
“618”期间国产手机新品与高端产品表现优异 高考学生购机大增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21:36
电商平台表现 - 京东618期间超50款手机单品成交额破亿,鸿蒙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1] - 京东618开始1小时iPhone成交额突破亿元 [1] - 京东"京补合约"购机优惠活动带动成交量增长超30倍 [1] - 京东618期间高考学生购机成交用户量同比增长超7倍 [1] - 小米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355亿元,刷新历年大促纪录 [2] 手机品牌表现 - 真我品牌销量同比增长49%,旗舰GT系列销量同比增长175% [2] - 苹果iPhone16多款机型跻身京东618大促手机销量前十名 [2] - 苹果将iPhone 16 Pro系列价格调整至6000元以下 [2][3] - 国产新品与高端产品表现优异,部分新机型取得明显市场反响 [3] 行业趋势 - 高端品牌主动降价以满足国补门槛,iPhone 16 Pro降至5999元 [3] - 国补政策在618购物节中发挥"抛砖引玉"作用 [3] - 主要厂商均选择与渠道联合促销共同拉动消费热度 [3] - Counterpoint Research下调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预测至1.9% [3]
今年1380亿国补剩余额度待下达,7月或是一个节点|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6-19 19:59
中央财政国补资金 - 2024年中央财政国补资金总规模达3000亿元,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筹资 [1] - 1月和4月已分两批下达1620亿元国补资金,剩余1380亿元预计在第三、四季度分批下达,7月为下一批额度下达关键节点 [1][7] - 部分地方因额度快速用完暂停补贴(如广西、新疆暂停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但活动将持续全年 [7] 5月消费数据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为2024年月度最高水平 [2]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53%)、通讯器材类(+33%)、文化办公用品类(+30.5%)、家具类(+25.6%)增长显著,合计拉动社零增长1.9个百分点 [4]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国补政策扩围至手机等数码产品,资金额度同比翻倍至3000亿元,补贴流程简化加速资金发放 [3] - 截至5月31日,五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其中汽车412万份、家电7761.8万台(4986.3万名消费者)、数码产品5662.9万件(5352.9万名消费者) [4] - 节假日消费显著提升(如山东某家电门店"五一"首日销售额近1000万元),电商平台"6·18"提前启动叠加国补引燃购物热情 [3] 政策动态与行业反馈 - 发改委将尽快完成2024年国补资金清算并下达后续额度,研究"两新"领域增量政策储备 [8]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电商平台防范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 [8] - 部分地方官员和商家反馈政策边际效用递减(耐用品消费提前释放),专家建议扩大补贴范围以维持效应 [8]
超长618“超安静”?
36氪· 2025-06-19 18:53
618大促表现 - 今年618促销周期长达39天,创历年之最,但消费者因规则复杂和疲劳感导致热情减退[1] - 平台简化规则如取消"凑单"改用"立减",但实际补贴力度仍让消费者失望,社交媒体吐槽增多[1][11] - 头部主播低调,直播带货爆发力减弱,李佳琦直播间因价格争议陷入舆论风波[3][26]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前五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降至24.5%,服饰类增长仅1.2%,线上消费整体放缓[4] - 直播电商增速从2018年600%降至15%,头部主播转向中腰部扶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4][27][28] - 平台策略转向品质和服务,淘天"扶优去劣"、拼多多千亿投入供给侧升级[29] 平台战绩与国补影响 - 天猫618成交额破亿品牌达453个(同比+24%),京东订单量超22亿单[5] - 国补范围扩大至12类,新增消费电子和家居家装,带动3C家电增长:小米手机销量涨3-8倍,美的空调销量翻倍[6][7] - 国补透支消费风险显现,价格敏感用户可能因补贴退坡流失[9] 会员经济与规则争议 - 天猫88VIP会员突破5000万,京东PLUS升级权益,平台通过会员捆绑提升粘性[16] - 非会员用户因无法享受专属优惠感到不满,"立减"规则被质疑存在"先涨后降"行为[12][17] - 88VIP规则复杂(如九折券限用一次),导致部分消费者放弃下单[13] 商家困境与市场变化 - 商家对大促脱敏,鞋服类销量环比持平,女装退货率高达60%-80%[20][21] - 中小主播和店播崛起分割市场份额,头部主播如李佳琦场次减少,董宇辉直播仅2小时[26][27] - 小红书淡化618概念推出"友好市集",抖音快手维持传统促销,平台竞争氛围减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