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补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国补新变动,有的暂停有的加码,要抓紧了!
猿大侠· 2025-08-24 12:11
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重启 - 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已全额下达各省 补贴品类包括家电、手机、3C数码、家装厨卫等 统一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1] 地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调整 - 青海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多地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内蒙古部分地区同时暂停汽车报废更新政策[2] - 湖北省武汉市、襄阳市自8月19日24时起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但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继续实施[4] - 8月19日前购车需在8月31日前完成新车注册登记和旧车转让登记手续并提交补贴申请[6] 部分地区政策重启与资金追加 - 甘肃、广西、重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近期重启 采用"先领先得"机制并对资金额度进行规划[8] - 重庆追加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资金3亿元(8月2亿元 9月1亿元)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追加1000万元(8月500万元 9月500万元)[9] - 采取分月投放方式执行 为市民提供更多享受优惠机会[10] 补贴申领机制与政策特点 - 手机等数码产品采用"总额控制、用完即止"机制 每天上午10:00限额发放资格码[12] - 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实行"总额控制、先报先得、用完即止"原则[12] - 政策执行存在地区差异 与各地资金情况、市场实际需求和侧重点相关 如重庆追加预算显示刺激汽车消费决心 湖北优先鼓励淘汰老旧车辆[12] 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9月1日正式实施至2026年8月31日截止[15] - 单笔5万元以下小额消费贷款不限用途均可享受贴息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17]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年贴息比例1% 贷款1万元可省100元利息 贷款30万元累计补贴上限达3000元[17] - 贴息政策可与以旧换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 扩大至服务、民生、医疗、家居等领域[17] 消费者申领情况与建议 - 8月至10月为申领高峰期 建议优先购买高价值商品如空调、汽车等因补贴额度较高[12] - 采用"分省投放、月度配额"机制 部分地区可能因额度提前用完而关闭申领通道 建议尽早行动[12] - 补贴申领难度较高 被形容为"堪比抢演唱会门票" 消费者分享抢券经验如使用电脑端、国产手机+5G网络、多账号登录等[13][15]
订单横“扫”全球!已排单到年底!什么这么火
环球网· 2025-08-22 20:38
出口订单与生产情况 - 扫地机器人企业出口订单增长明显 工厂从年初开始满负荷生产 8月份进入高峰期[1] - 企业高峰期平均每天出口30个集装箱到全球市场 为10月份后国外电商节和圣诞大促提前备货[3] - 欧洲市场实现100%以上增长 海外订单已排至年底[5] - 苏州市1-7月出口包括扫地机器人在内的家电产品5588万台 同比增长4.2%[7] 产能与生产效率提升 - 企业为尽快交付扩大产能并引入智能制造设备[3] - 生产周期从40天缩短至30天 生产效率显著提升[5] - 工人与自动化设备协同完成生产环节 智能制造设备投入明显增加[3][5] 市场拓展与区域表现 - 欧洲仍是主要出口市场 但企业正加大对东南亚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5] - 根据海外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创新 适应不同区域消费特点[5] 国内政策与市场表现 - "国补"政策提供15%补贴 叠加商家优惠使产品实际价格较原价优惠1200多元[9] - 1-7月国内扫地机器人销售额达106亿元 同比增长40%[9] - 国内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仅6% 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10%以上的水平[11] 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 - AI摄像头和激光传感器使扫地机器人能准确识别8厘米高台阶并越障[11] - 采用滚筒自清洁技术替代圆盘抹布 内置水箱保持抹布清洁[13] - 软硬件升级重点围绕清洁技术 人机交互和环境感知方向加快迭代[13] -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提升助力研发周期缩短[11][13]
中国扫地机器人订单横扫全球扫地机器人订单排到年底了
新浪财经· 2025-08-22 19:56
行业出口表现 - 中国作为全球扫地机器人主要生产基地 当前处于出口订单生产旺季 [1] - 苏州工厂因出口订单增长明显 从年初开始持续满负荷生产 [1] - 欧洲市场实现超过100%的增长率 海外订单已排至年底 [1] 国内市场销售 - 国内扫地机器人销售额达1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 [1] - "国补"政策持续推动购买成本下降 刺激销量明显增长 [1] - 年轻消费者对替代繁琐家务的家电产品需求强烈 扫地机品类增长尤为突出 [1]
箭牌家居(001322) - 001322箭牌家居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1
2025-08-21 21:0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37亿元,同比下降8.12% [1] - 毛利率29.47%,同比增加2.43个百分点 [1] - 净利润同比下降25.96% [1] - 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6.33% [2] - 期间费用增加1.19%,销售费用增加5.41%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略有改善 [3] 收入结构 - 国内主营业务收入27.26亿元,同比下降5.83%,占比97.37% [2] - 国内零售收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4.22% [2] - 电商收入5.76亿元,同比下降7.85%(其中直销电商增长9.26%),占比20.59% [2] - 家装渠道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3.51%,占比16.51% [2] - 工程渠道收入5.49亿元,同比下降21.35%,占比19.62% [2] - 境外收入同比下降,北美市场业务收入下降 [2] 产品表现 - 智能坐便器收入增长4.20% [2] - 浴室家具、龙头五金收入有所增长 [2] - 卫生陶瓷、浴缸浴房、瓷砖收入有不同程度下降 [2] - 主要产品毛利率均有所改善 [2] 经营策略 - 以零售渠道建设为核心,深耕精细化运营管理 [3] - 店效倍增项目带动零售收入增长,下半年计划全面铺开 [2][3] - 系统梳理工程、家装、电商等渠道增长路径 [3] - 实施产品和营销双轮驱动,优化销售结构 [3] - 推进内部管理变革和降本增效工作 [3] 行业环境 - 新房市场波动影响卫浴行业需求 [3] - 存量房需求持续释放,国补政策激活消费需求 [3] - 行业标准规范和双碳政策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 [3] - 卫浴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智能化渗透加深 [3] 海外拓展 - 加大对海外市场战略投入 [3] - 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加速专卖店布局 [4] - 依托海外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 [4] - 通过品牌合作多渠道推进海外业务 [4] 国补政策影响 - 优化销售结构,促进毛利率提升 [4] - 零售渠道精细化运营及管理效果显著 [4]
华为重返中国手机市场第一,Q2智能手机出货量终结六连增
南方都市报· 2025-08-18 21:21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6886万台,同比下降4.1%,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态势 [1] - 同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952亿部,实现1.0%的微弱同比增长 [3]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 华为以1250万台的出货量和约18%的市场份额,时隔四年重返中国市场榜首,尽管其出货量同比仍有3.4%的微弱下滑 [1][2] - vivo和OPPO分别以1190万台和1070万台的出货量位列第二、三名,但同比分别下滑10.1%和5.0% [2] - 小米是前五厂商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二季度出货量为1040万台,同比增长3.4%,但排名从一季度榜首滑落至第四 [2] - 苹果出货量为960万台,同比微降1.3%,在前五厂商中降幅最小 [2] 市场动态与驱动因素 - 华为登顶主要得益于其核心用户群体的高度忠诚,这些用户正在购买新品替换旧机 [2] - 小米一季度依靠K70和14系列等新品集中爆发,但二季度缺乏重磅新品衔接,导致渠道提货减少 [2] - 三星凭借中端A系列机型的热销,以7.9%的同比增速巩固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3] 市场环境与前景 - 经济不确定性压缩了对价格最敏感的低端市场需求,从而拖累了中国市场的整体增长 [3] - 此前备受期待的“国补”政策对市场需求的实际拉动作用有限 [3] - 年中的“618”电商大促主要作用是帮助厂商和渠道商清理现有库存,而非刺激新机出货 [3] - 在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手机换机需求难以明显提升,预计下半年中国市场将面临更大压力 [3]
7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7%,无印良品回应多地关店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8-16 08:30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 同比增长3.7% 其中除汽车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931亿元增长4.3% [2] - 1-7月累计社零总额284238亿元增长4.8% 网上零售额86835亿元占社零比重24.9%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790亿元增长6.3% [2] - 餐饮收入增速放缓至1.1% 商品零售保持4%增速 618促销导致消费需求前置影响7月表现 [2] - 国补政策重启但效果待观察 消费贷贴息初期反响平淡 需更多专项政策刺激需求 [3] 工业增加值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环比增长0.38% 1-7月累计增长6.3% [4] - 制造业增长6.2%领跑 计算机通信设备保持较快增速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放缓 [4][5] - 水泥粗钢产量跌幅扩大 房地产调整持续拖累建筑制造业 [5] - 出口交货值增速回落 关税战长期化增加未来出口不确定性 [4] 房地产市场动态 - 7月70城新房价格全线环比下跌 一线城市降幅0.2% 二三线降幅0.3%-0.4% [6][7] - 二手房价格降幅更大 一线城市环比降1% 二三线降0.5% [7] - 楼市量价齐跌 房企投资降幅扩大 上下游行业承压 [7] - 部分城市放开限购等政策或刺激需求 但需更强信号稳定市场 [8] 日本经济数据 - 日本二季度GDP年化增长1% 超预期0.4% 同比增1.2% [9] - 私人消费微增0.2% 企业投资增长1.3% 工资涨幅超5%抵消通胀压力 [9] - 出口增长2% 企业承担美国关税成本 未来价格调整或影响出口 [9] - 企业数字化转型投资旺盛 日本央行10月加息概率提升 [10] 网易财报分析 - Q2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9.4% 净利润86亿元增长27.25% [11] - 游戏收入228亿元同比增13.7% 云音乐收入20亿元降3.5% [11] - 营销开支结束下行趋势 暑期活动或推动Q3游戏增长 [11] - AI技术融入游戏开发 尝试AI陪玩等新元素延长生命周期 [12] 京东业绩表现 - Q2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22.4% 创三年新高 但净利润同比降51% [13] - 零售业务经营利润率4.5%创新高 外卖业务收入增198.8%但亏损148亿元 [13] - 国补政策带动3C业务 但未来增长面临高基数压力 [14] - 外卖业务亏损规模三季度或收窄 但仍是业绩最大变量 [14] 无印良品经营调整 - 济南长沙北京等多地关闭经营11年老店 称系效率调整 [15] - 坚持每年新开40家店 3月以来已开15家 但品牌溢价能力下降 [15] - 性价比策略损害品牌调性 日企决策迟缓难适应中国市场变化 [16] 股市行情 - 沪指涨0.83%创业板指涨2.61% 两市超4600只个股上涨 [17] - 机器人产业链活跃 光伏碳酸锂板块反弹 券商补涨银行调整 [17] - 市场积累调整需求但上行趋势未改 热点切换持续 [18]
电厂 | 京东增收不增利,责任都在外卖?
搜狐财经· 2025-08-15 18:2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创近三年最快增速 [1] - 经营亏损9亿元人民币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9亿元 净利润74亿元 同比均大幅下滑 [1] - 零售板块收入3100.75亿元 同比增长20.6% 物流板块收入515.64亿元 增长16.6% 新业务收入138.52亿元 激增198.8% [2] 收入结构分析 - 商品收入2824亿元 同比增长20.7% 其中带电品类增长23.4% 日用百货品类增长16.9% [1] - 服务收入(含物流、广告及佣金)同比增长29.1% 其中佣金及广告收入增21.3% 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增34.3% [6] - 新业务收入占比仍较低 但增速显著 主要受外卖业务推动 [1][2] 外卖业务进展 - 618大促期间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入驻商家超150万家 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 [6] - 4月11日启动百亿补贴策略 采用"全民补贴+爆品直降"机制 [5] - 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均实现超40%同比增长 连续7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6] 成本与亏损状况 - 新业务运营亏损147.8亿元 去年同期为6.92亿元 同比扩大21倍 [2][6] - 营销开支同比增长127.6% 收入占比从4.1%升至7.6% [7] - 零售板块经营利润率4.5% 物流板块3.8% 新业务亏损率106.7% [2] 政策影响与竞争环境 - 国补政策推动带电品类增长 预计2025年内持续受益 [3] - 面临美团和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的激烈竞争 行业出现补贴战 [7] - 公司认为过度竞争行为不可持续 将转向精细化地域和用户策略 [7] 战略方向与投入 - 外卖和即时零售被定位为长期战略方向 深度整合于业务生态 [7] - 研发投入累计超1500亿元 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近1700亿元 [10] - 体系人员总数约90万人 过去12个月人力资源总支出1360亿元 [10] 其他业务拓展 - 发展线下业态(京东MALL、七鲜美食MALL) 推出七鲜小厨餐饮供应链模式 [8] - 在沙特启动配送业务 布局酒旅市场 收购零售品牌等多点出击 [8]
亚马逊开打美版外卖战?让我们看看模式相似的京东Q2成绩如何
钛媒体APP· 2025-08-15 18:02
核心观点 - 京东外卖新业务导致Q2营销费用激增127.6% 经营利润转亏8.6亿元 但拉动零售收入增速至20.6% 用户交易频次增长超50% [1][2][5] - 公司面临战略抉择 可能收缩外卖补贴投入 转向关注ROI动态平衡 但将外卖作为长期战略目标不变 [6] - 电商平台增长瓶颈下 通过即时配送业务突破"时间轴"成为行业趋势 参考亚马逊加码生鲜当日达服务 [1][7] 财务表现 - Q2营销开支同比增127.6% 净增151亿元 费用率从4.1%升至7.6% [1] - 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105亿元转为亏损8.6亿元 新业务经营亏损147.8亿元 [2] - 自由现金流220亿元 同比降56% 现金及等价物1165亿元 [6] - 零售收入同比增20.6% 实物商品收入增20.7% 新业务收入增92亿元(近200%) [5] 业务影响 - 外卖投入覆盖107.6亿元成本 但拉动零售主业增长 用户流量和Plus会员交易频次增超50% [3][5] - 京东零售经营利润139.4亿元(同比增38%) 物流利润19.6亿元(同比减10%) [2] - 研发费用同比增25.7% 主要用于外卖系统算法开发 交叉销售工具拟Q3上线 [2] 行业环境 - 亚马逊在1000座城镇推生鲜当日达 计划年底扩展至2600座城 对Instacart、DoorDash等形成压力 [1] - 二季度批发零售业收入同比增6% 餐饮业增5.2% 但6月餐饮收入增幅从5.9%骤降至0.9% [8] - 家电"国补"政策补贴比例约15% 今年已投放1620亿元 部分地区出现额度提前用完情况 [3][4] 战略方向 - 公司表明不再参与"恶性补贴" 将关注不同渠道投放ROI组合 保持动态平衡 [6] - 外卖与电商配送系统目前分开运营 未来存在协同整合降低履约成本的空间 [6] - 通过高频外卖业务撬动电商交易频次 被视为突破电商增长瓶颈的必要战略 [7]
安徽空调专家交流
2025-08-13 22:54
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安徽地区空调经销商 涉及空调销售行业[1] * 行业受国家补贴政策 天气因素 经销商任务制定影响较大[2][7][8] 核心观点及论据 * 7月安装卡同比增长9% 达10.9万套 去年同期为10万套[1] * 7月库存4.7亿元 同比下降1.3亿元 去年7月底库存6亿元[3] * 库存天数约1个月[3] * 8月安装卡出现大幅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下滑超20% 估计可能超30%[5] * 去年实际销售额同比增长10% 从前年44.6亿元增至49.1亿元[10] * 与美的价差较大 渠道机提货价2499元 美的为1800-1900多元 价差约500元[11] * 7月引流机占比达50%-60%[12] * 产品结构大致为 高端机占比20%多 引流机占比30%多[13] 其他重要内容 * 国补于6月底结束 7月无国补[2] * 7月天气炎热 几乎无雨 带动销售[2] * 新冷年于8月1日开始回款 政策于10号落地[6] * 今年政策力度小于去年 去年有送车政策 今年无[7] * 任务制定方式改变 今年制定8-12月任务 按去年全年任务的37%制定 开盘任务按8-12月任务的41%制定[8][9] * 去年开盘回款9.8亿元[10] * 经销商提货意愿因国补结束而弱于去年[11] * 三季度销售展望困难 预计难以超过去年同期[16]
北鼎股份20250813
2025-08-13 22:53
行业与公司 - 北鼎股份主营小家电产品 包括自主品牌和OEM/ODM代工业务 产品涵盖蒸炖锅 养生壶 电饭煲 空气炸锅等[1][2][3] - 行业涉及小家电制造与销售 主要市场为中国内地和北美 同时覆盖日本 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地区[15][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国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8.4% 主要受益于低基数效应 内部优化及以旧换新政策[3] - 自主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小幅增长0.71% OEM/ODM代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3] - 海外业务毛利率较高 定价策略与国内保持一致 竞争相对不激烈[17] 产品策略 - 产品线分为电器 杯壶和烹饪具三大类 分别由独立团队负责研发与运营[7][8][13] - 2025年推出充电器 壶 杯 水具 锅具配件等新品类 覆盖多元化消费场景[3] - 蒸炖锅销售表现良好 电饭煲因基数低增长显著[14] - 智能化策略以解决消费者痛点为导向 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升级[22] 渠道策略 - 国内渠道优先选择投入产出比高的平台 如京东 山姆 抖音 同时拓展唯品会 礼品团购等新渠道[6][10] - 针对不同渠道开发差异化产品 如线下分销 京东和抖音平台专属产品[7] - 海外市场采用经销商模式 覆盖北美华人群体 99%以上业务通过经销商完成[15][19] 营销与费用管理 - 销售费用投放采取差异化策略 根据不同品类和价位段产品调整推广费率[9] - 测试价格与推广费用的关系 寻找最优推广策略[5] - 产品经理考核注重市场口碑和消费者认可度 而非短期销售业绩[12] 风险与应对 - 国补政策可能暂停 公司通过自身让利和优化推广策略应对潜在影响[4][5] - 海外市场面临国际贸易关税壁垒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采取求稳策略[2][15] - 短期内无海外扩产计划 中国大陆仍是中高端小家电生产最优选择[18] 未来展望 - 国内增速快于海外 但内外销均处于良好净利状态[20] - 新品开发流程包括消费者洞察 商业框架构建 设计研发等环节[11] - 持续优化前中后台运营 提升经营效率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