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与中国强耐受性特种膜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31 18:49
强耐受性特种膜行业现状 - 强耐受性特种膜是一种应用于高洁净、高温、高湿、强酸碱、强外部应力等极端恶劣生产环境下的粘性材料,主要用于柔性线路板/印刷线路板自动化生产制程中,起到保护、牵引、承载、固定线路板的功能 [1] - 受益于全球FPC产能向中国转移及AI、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等下游需求增长,强耐受性特种膜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2] - 以新广益为代表的本土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打破日企垄断,其产品在耐高温、耐强酸碱及机械强度等性能上达到国际水平,并实现对鹏鼎控股、维信电子等头部FPC厂商的稳定供货 [3] - 除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外,该材料已渗透至新能源电池隔膜、医疗设备高频信号传输模块、航空航天极端环境电路保护等新兴领域 [4] 强耐受性特种膜发展趋势 - 折叠屏手机和车规级FPC驱动承载膜向超薄化发展,同时耐温性提升至300℃以上,以满足高频高速信号传输需求 [5] - 产业淘汰含氟涂层,东丽生物基聚酰亚胺膜(碳足迹降低40%)和住友化学无溶剂涂布技术实现量产,减少全氟化合物(PFCs)污染 [6] - 膜厚从传统的50μm缩减至20μm以下,助力柔性板更高的弯折性能和更小的封装厚度 [7] 全球强耐受性特种膜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强耐受性特种膜市场规模达到25499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40050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8% [10]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14305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5610%,预计2031年将达到22973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32% [10] - 单面强耐受性特种膜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3486百万美元,占比5289%,双面强耐受性特种膜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013百万美元,占比4711% [11] 强耐受性特种膜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是最大的应用端,2024年市场规模为18459百万美元,占收入份额的7239% [17] - 在医疗领域,强耐受性特种膜被用于高端医疗设备中的柔性电路组件封装,确保其在高温灭菌、化学消毒等严苛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1] - 在汽车电子领域,强耐受性特种膜可广泛应用于车载显示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传感器模块、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中 [21] 强耐受性特种膜行业竞争格局 - 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PANAC、SOMAR、Sekisui、Toray及苏州新广益电子等,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日本 [25] - 2024年PANAC作为全球最大生产商,占据了市场份额的1763% [25] - 预计未来几年,行业进入者将增多,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厂商由于具有市场优势、成本优势等,有望取得竞争优势 [25]
十年磨一剑,国产车决战特斯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8:29
行业格局变化 - 特斯拉Model Y以122.3万辆的全球销量成为2023年单车型销冠,超越丰田卡罗拉[4] - 小米SU7发布15个月积累超30万车主,销量连续7个月超过Model 3,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台[4] - 中国新能源品牌如小鹏G7、理想i8等通过差异化配置挑战特斯拉,小鹏自研芯片算力达Model Y的3倍[4][13] 特斯拉业绩表现 - 特斯拉Q2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交付量38.4万辆同比下降13.5%,创2012年来最大跌幅[3] - 特斯拉股价年内累计下跌超20%,马斯克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仍艰难[4]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4年6%降至2025年上半年4.8%,但中国市场贡献其全球销量34%[23] 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0年136万辆增长至2023年1280万辆,2023年汽车出口量586万辆全球第一[24] - 宁德时代等国产电池厂商崛起,磷酸铁锂电池推动Model 3起售价从35万降至23万[11] - 国产供应链在空悬、激光雷达等领域替代外资,特斯拉50%北美零件由中国提供[21] 技术路线对比 - 特斯拉转向AI战略,BEV架构和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引领行业[13] - 中国品牌在三电技术突破:小米YU7续航835km行业第一,V6s Plus电机转速达22000rpm[12] -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实现销量反超,2022年销量186.35万辆领先特斯拉131.43万辆[10] 产品策略差异 - 小米YU7通过油泥模型毫米级调整车高,隐藏式门把手支持自定义伸缩[16][18] - 国产车型注重情绪价值:小米YU7主驾配备零重力座椅和小憩模式,颠覆传统SUV设计[18][20] - 特斯拉计划推出廉价版Model Y和六座车型应对竞争,但创新速度被指放缓[23] 产业链发展 - 中国电子制造优势助推新能源车发展,广东江浙产业链完善[5] - 政府2017年引入特斯拉带动产业链升级,国产供应商已覆盖电机、电池等核心环节[6][21] - 弗迪电池等企业实现技术协同,比亚迪解决电池与整车磨合问题[10]
宁德时代2025中报深度分析:全球动力电池龙头稳健增长与战略布局
起点锂电· 2025-07-31 18: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1.2% [4] -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大增33.33%,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8.3% [4] - 毛利率25.02%,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4][7] - 经营活动现金流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自由现金流占收入比7.77% [5][7] - 总资产8671.81亿元,资产负债率64.74%,应收账款638亿元但周转率6.14次/年 [5][7] - ROE达23.41%,营业利润率15.42%,在电池行业排名靠前 [8] 业务结构 - 动力电池收入1315.73亿元(占比73.55%),同比增长16.80%,全球份额38.1% [10][13] - 储能业务收入284亿元(同比微降1.47%),但出货量全球第一,推出587Ah大容量电芯 [11][13] - 智能底盘业务通过子公司时代智能布局,完成首轮融资估值超百亿元 [12][13] - 欧洲市场份额从2021年17%跃升至2024年38%,德国工厂已盈利 [10][22] - 单Wh毛利环比提升至0.113元/Wh,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14] 技术创新 - 全球专利43,354项,研发人员超2万名,上半年推出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新品 [16] - 储能领域突破:量产587Ah电芯,发布9MWh TENER Stack系统 [16][17] - 滑板底盘技术实现120km/h碰撞不起火,大幅缩短整车量产周期 [1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6.20%,效率提升显著 [18] - 零碳工厂增至10座,德国基地获碳中和认证 [18][22] 全球化布局 - 香港上市募资410亿港元,90%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 [22] - 欧洲本土化成功:德国工厂盈利,西班牙工厂与Stellantis合作推进 [22][23] - 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建设中,布局东南亚资源与市场 [23] - 应对美国关税:出货占比小,已制定预案并与客户协商 [24] - 中东和澳洲储能市场接连斩获大项目 [24]
十年磨一剑,国产车决战特斯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7:46
新旧势力转换 - 小米SU7发布15个月积累超过30万车主 取代特斯拉成为小米科技园停车场最主流车型 [1] - 特斯拉Model Y以122 3万辆销量成为2023年全球单车型销冠 终结丰田卡罗拉37年霸榜 [1] - 2024年二季度特斯拉营收224 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交付量384122辆同比下降13 5% 创十年来最差季度表现 [2] 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路径 - 2000年万钢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换道超车 中国凭借电子制造优势重构三电技术竞争格局 [4][5] - 2007-2016年政策补贴培育市场 2017年引入特斯拉超级工厂(总投资500亿元 年产50万辆)带动产业链升级 [6]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0万辆 汽车出口586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25] 技术突破方向 -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弗迪系)实现技术协同 2022年以186 35万辆销量反超特斯拉 [12] - 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助Model 3降价35万至23万 小米YU7自研V6s Plus电机(22000rpm)+800V碳化硅平台实现835km续航 [13][14] - 小鹏图灵芯片算力达2250TOPs(3倍于Model Y) Momenta智驾方案获BBA/丰田采用 [15] 产品定义方法论 - 小米YU7通过油泥模型毫米级调整(最终车高1600mm) 隐藏式门把手支持自动内缩 主驾零重力座椅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18][19] - 情绪价值成为关键 小米两款车累计交付31 17万台 YU7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台超Model Y半年销量 [20][3] - 国产供应链深度协同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28个关节全部采用中国供应商 [22][23] 市场格局重构 - 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从2024年6%降至2025上半年4 8% 但中国市场贡献其全球销量34% [24] - 国产车型集体对标Model Y(乐道L60/极氪7X/智己LS6等) 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 [2][17] - 产业链话语权转移 特斯拉北美50%零件依赖中国供应商(含墨西哥工厂) [23]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7月31日)
乘联分会· 2025-07-31 17:06
国内新闻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并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2] - 国家能源局正制定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政策,重点布局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 [3] - 深圳调整小汽车摇号政策,8月起实施阶梯摇号以提升"久摇不中"人群的中签率 [4] 车企战略与投资 - 中国长安计划未来10年在新汽车领域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人科技创新团队,目标2025年新能源销量100万辆 [5] - 岚图汽车以7.23亿元完成收购武汉云峰工厂(年产能15万辆可扩至30万辆),8月底将上市800V超充车型岚图知音 [8] - 吉利汽车下半年将推出5款新车,包括极氪9X、领克10 EM-P等,并落地多项智能驾驶技术 [7] 产品与服务 - 极氪推出极端天气六大服务,含免费道路救援、检测等,持续至2025年底 [6] - 图达通与库萨科技合作研发L4级环卫机器人,采用车规级激光雷达灵雀W(120°×70°视场角/150米测距) [9] 国外新闻 车企布局与供应链 - 丰田计划2028年在捷克投产欧洲首款电动SUV(年产能10万辆),2026年前在欧洲推出14款电动车型 [9][10] - LG新能源获特斯拉43亿美元磷酸铁锂电池订单(2027-2030年),供应储能系统 [11] - 塔塔汽车拟38亿欧元收购依维柯(不含国防业务),合并后年销量超54万辆 [12] 技术模式创新 - 特斯拉Robotaxi在奥斯汀启用动态定价,11英里行程费用约13.7美元(对比Uber超16美元) [13] 商用车 新能源产品发布 - 宇通重卡推出全场景新能源重卡新品,覆盖增程式牵引车、港口版等细分市场 [13] - 奇瑞联合重卡电麒麟批量交付青岛港,推动港口新能源物流合作 [14] - 江淮1van发布卡系/VAN系/无人系三大新能源物流产品系列 [15] 氢能技术突破 - 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玉柴YCK05H)在沧州投入实际运营 [16]
聚新央企势能 深蓝汽车锚定“1+5+2”全球市场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6:4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作为新晋第100家央企,承载汽车强国、引领产业升级的使命,战略定位包括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 [1] - 深蓝汽车作为集团战略发展的先行探索者,将全面发力产品、技术、服务、产业布局及全球化进程 [1] - 深蓝汽车计划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200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占比35%,并累计推出30款新产品 [1] 销售业绩与增长 - 2025年6月深蓝汽车全系交付29893辆,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7% [1] - 2025年上半年深蓝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71% [1] - 2025年全球化销量目标为5.6万辆,2030年提升至38万辆 [3] 新产品规划 - 深蓝L06作为首款全新车型,搭载全球首发3nm车规级座舱芯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预计2025年4季度上市 [1] - 深蓝S05620km长续航版将于8月1日上市,全系标配3C超充,电量30%-80%仅需15分钟 [2] - 未来5年计划推出30款全新主流及差异化车型 [3] 全球化布局 - 实施"1+5+2"全球市场布局,覆盖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欧亚、欧洲五大区域,目前已在66个国家及地区销售 [3] - 2025年目标覆盖全球约90个国家及地区,2025年海外月度销量贡献预计6000-8000台 [3] - 将利用长安汽车海外子公司及泰国罗勇工厂等资源,推进本地化运营 [3]
长安谭本宏:下半年重点抓四项工作,全力冲刺300万销量目标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5:21
公司动态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第100家独立央企 [2] - 公司位列中央企业名录第73位 [2] 业绩表现 - 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35.5万辆创8年同期新高 [2] - 新能源车型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 [2] - 高端品牌阿维塔推出阿维塔06、阿维塔07启源单品月销稳定过万 [2] 下半年目标与策略 - 全年销量目标设定为300万辆下半年任务具挑战性 [2] - 四大突破方向包括抓流量、抓产品、抓国际市场增量、抓创新 [2][3][4] 产品规划 - 下半年将推出多款新品涵盖三个新能源品牌基于全球化需求开发 [3] - 新品将于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陆续推出 [3] 国际市场布局 - 上半年完成5个大区组织人力布局形成一级部门团队快速补充 [3] - 国际市场将成为下半年销量、规模及利润的重要板块 [3] 技术创新 - 第三季度将向市场展示智能驾驶系统的创新 [4] - 强调原创性和跟创性创新 [4]
第80万辆MPV下线!广汽传祺迎新里程碑后该如何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3:41
核心观点 - 广汽传祺MPV家族累计销量突破80万辆,其中M8家族达45万辆,成为中国豪华MPV销量冠军[1] - 公司通过"双旗舰"战略(向往M8鸿蒙座舱版32.99万元与乾崑系列)加速向新能源科技品牌转型[1] - 传祺被行业公认为"中国MPV专家",在新能源MPV市占率、HEV混动销量等多个维度领先行业[6] 产品发展历程 - 首款MPV M8于2017年上市,突破中国品牌20万元价格天花板,2018年首个完整月销量即超1000辆[3] - 截至2025年7月,M8家族累计销量近45万辆,保持中国品牌MPV销冠地位[3] - 产品矩阵覆盖10-40万元价格带,包含燃油、混动(GMC400)、新能源(E9/E8)全动力路线[4] 技术创新与品质保障 - 首创无风感出风口、后挡风气囊等创新设计,3.2米侧气帘提供6秒持续保压[8] - 投入超500亿元研发,拥有5000+研发团队,实现核心工艺全栈自研自产[11] - 采用QDR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车辆下线后需通过1000+项验证项目[11] - 打造919航空品质智慧工厂,包含9大智造技术+1大生产方式+9大工艺标准[11] 智能化转型 - 向往M8鸿蒙座舱版搭载华为鸿蒙系统,支持毫秒级语音交互和多设备无缝流转[14] - 与华为乾崑、宁德时代合作,整合激光雷达、鸿蒙座舱、ADS辅助驾驶等顶尖技术[15] - 采用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电芯失效率低于十亿分之一,通过400+项严苛测试[18]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传祺MPV连续五年(2021-2025H1)蝉联中国品牌MPV保值率榜首[12] - 行业评价其为"把长期主义刻进基因"的企业,重新定义自主品牌上限[6] - 当前转型为"中国智能MPV专家",实现技术底座与品牌价值的双重升维[18]
新央企新长安:2030年目标销量500万辆 力争全球汽车前十
财经网· 2025-07-31 12:16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公司目标到2030年整车销量超过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60%,海外销量占比超30%,努力向全球前十汽车集团奋进 [3] - 未来5年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出50多款新能源产品,打造阿维塔、深蓝、长安三大品牌,包括新能源和燃油车 [8] - 未来10年在新汽车领域投入2000亿元,强化前瞻技术和新兴产业布局 [8] 公司成立与背景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第三家汽车央企,也是重庆的首家一级央企总部 [4] - 公司基于长安汽车、辰致集团、长安汽车金融等117家分子公司建立,总部位于重庆,注册资本金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约11万人 [5] - 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5] 业绩表现 - 今年1-6月整体营业收入1469亿元,整车销售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 [5] - 新能源汽车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5] 品牌规划 - 长安启源面向主流市场,力争2027年全球销量突破100万辆,2030年突破180万辆 [8] - 深蓝聚焦15万-30万元产品,目标为年轻态用户打造成科技、运动潮流品牌,未来5年累计推出30款全新主流车型和差异化车型 [9] - 阿维塔聚焦25万-50万元级市场,力争打造世界级智能豪华电动汽车品牌 [9] 行业影响与资源整合 - 公司成立有利于加快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 [8] -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公司成立顺应国家推动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趋势,有助于集中资源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 [12] 市场策略 - 公司下半年重要工作方向之一是抓流量,通过产品变现实现商业价值 [11] - 各品牌结合新央企成立事件进行联动,希望通过流量提升产品、技术、服务的消费者认可度 [11]
新长安2030年产销目标500万辆 深蓝汽车助推新央企奔赴新征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0:49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战略规划 - 2030年整车产销规模目标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60%,海外销量占比超30%,目标进入全球汽车品牌前十[1] - 未来五年计划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7款以上30万台级全球化大单品[1] - 未来十年计划在新汽车领域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1] - 构建阿维塔、深蓝、长安三大新能源品牌矩阵,布局AI垂域模型、光/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1] - 加速推进"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战略计划[1] 深蓝汽车发展情况 - 深蓝S05620km长续航版8月1日上市,将同时出口海外[2] - 深蓝L06作为新央企首款全新车型,搭载全球首发3nm车规级座舱芯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预计四季度上市[2] - 未来5年计划推出30款全新主流车型和差异化车型[2] - 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成为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2] - 2023年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增长71%,已进入全球66个国家及地区[2]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经营数据 - 2023年1-6月营业收入1469亿元,整车产销135.5万辆创近8年同期新高[2] - 上半年新能源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2] - 上半年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2] - 2023年全年目标汽车销量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预计营业收入3550亿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