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

搜索文档
汽车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混动加速新能源渗透 智驾与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新浪财经· 2025-06-06 10:40
乘用车行业 - 预计2025年中国内地乘用车零售和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9%和10% [1] - 下半年多款增混车型上市,全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55% [1] - 高速NOA搭载车型售价可能降至20万元以下,智驾软硬件国产化率稳步提升,momenta在软件方面领先同行 [1] - 建议关注比亚迪(智驾+出口)和小鹏汽车(M03 MAX/G7/增程车型陆续上市) [1] 重卡行业 - 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重卡累计销量(含出口)为3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 [1] - 预计政策红利将在5月后释放,全年重卡销量(含出口)有望达95万辆(同比+5%) [1] - 看好中国重汽市占率提升,因其产品力和成熟的海内外销售管道 [2] 两轮车行业 - 新国标落地+以旧换新政策延续,2025年中国两轮车销量预计达5,600万辆 [2] - 新国标提高生产技术门槛并强调智能化,看好行业龙头雅迪 [2] 电池行业 - 固态电池是长期方向,但企业近期发力商用车电池和增程大电池 [2] - 中美达成阶段性关税协议,但不确定性仍存,韩企加码LFP电池争夺北美份额 [2] - 建议关注技术和海外布局领先的宁德时代 [2] 机器人行业 - 特斯拉、宇树、优必选等公布量产计划,产业化临近 [2] - 中国内地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积累有望占据先机 [2] - 建议关注国产化率低、价值量占比大的核心零部件: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灵巧手、谐波减速器和空心杯电机等 [2]
速腾聚创:Q1收入承压,后续增长有望提速-20250604
华泰证券· 2025-06-04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7.58港币 [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速腾聚创1Q25财报显示激光雷达出货10.86万颗,收入3.28亿元同比下滑9.2%,主要受去年同期新势力大客户订单下滑影响;Q1单季度毛利率23.5%为过去三年单季度新高;与库犸科技签订25 - 27年120万颗激光雷达交付大订单,带动机器人业务出货提速;随着迈入交付旺季,Q2起收入增长有望提速 [1] 各目录总结 激光雷达业务 - 1Q25 ADAS激光雷达出货9.67万颗(去年同期11.6万颗),受小鹏和问界订单下滑影响;截至1Q25已取得30家主机厂和Tier1超100款车型定点;2025年1月和4月推出EM4/EMX激光雷达,获全球5家主机厂17个车型定点;随着半导体工艺精进,有望提升ADAS毛利率 [2] 机器人业务 - 1Q25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1.19万颗(去年同期0.4万颗),因价格下探在多种机器人领域应用起量;获6家Robotaxi客户订单,签订割草机领域两个头部客户独家订单,包括与库犸科技的120万颗E1R交付订单,无人配送合作客户众多;今年战略聚焦人形机器人Active Camera开发并有望量产 [3] 盈利预测和估值 - 因乘用车新势力客户订单下滑和机器人领域割草机需求强劲,小幅下调ADAS激光雷达收入并上调机器人激光雷达收入,预计25/26/27E整体收入25.0/36.9/49.9亿元(较前值下调4/5/5%);因推出半导体工艺ADAS激光雷达且高毛利率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看好毛利率持续改善;基于可比公司均值8.5X 25年PS,给予目标价47.58港币 [4]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1,120|1,649|2,495|3,690|4,991| |+/-%|111.22|47.20|51.32|47.87|35.2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4,337)|(481.83)|(146.54)|159.39|487.29| |+/-%|(107.63)|88.89|69.59|208.77|(205.72)|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8.95)|(0.99)|(0.30)|0.33|1.01| |ROE(%)|61.37|15.99|(4.91)|5.33|14.70| |PE(倍)|(3.29)|(29.65)|(97.48)|89.62|29.32| |P B(倍)|(1.57)|4.67|4.91|4.65|4.02| |EV EBITDA(倍)|(5.55)|(23.46)|(72.98)|63.01|20.74| [6] 基本数据 - 目标价47.58港币,收盘价(截至6月3日)32.05港币,市值15,527港币百万,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752.52港币百万,52周价格范围10.82 - 137.50港币,BVPS 8.02人民币 [8] 收入拆分表 - 小幅下调25/26/27E 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至75.4/128.1/179.4万颗(前值84.7/135.6/183.0万颗),下调单价预期至0.20/0.15/0.14万元(前值0.20/0.19/0.18万元),预计收入14.9/19.0/25.3亿元,较前次下调13.3/24.9/23.7%;上调25/26/27E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至22.0/48.3/74.9万颗(前值12.2/22.0/35.1万颗),下调单价预期至0.41/0.35/0.31万元(前值0.63/0.56/0.51万元),预计收入8.9/16.7/23.3亿元,较前次上调15.4/36.2/29.1% [11][12] 利润表预测 - 预计25/26/27E毛利率24.7/27.6/28.7%(前值22.0/25.0/28.0%),因推出半导体工艺ADAS激光雷达且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看好毛利率持续改善 [12] 可比公司估值表 - 禾赛科技、Mobileye、Innoviz、兆威机电、优必选等可比公司2025E收入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P/E、P/S等指标有差异,平均P/S(2025E)为8.5 [13] 盈利预测 - 包含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多方面数据预测,如25/26/27E营业收入2,495/3,690/4,991百万元,归母净利润 - 146.54/159.39/487.29百万元等 [18] 营运能力 - 2023 - 2027E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3、0.45、0.59、0.83、1.03次 [19]
理想汽车-W(02015):5月销量符合预期,新款Mega及L系列开启大规模交付
国投证券· 2025-06-03 21: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135.84 港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 5 月交付量 4.1 万台,同比+16.7%,环比+20.4%,新款 Mega 及 L 系列交付带动环比提升 [1] - 预计 25Q2 交付 12.3 - 12.8 万辆,收入 325 - 338 亿元,智驾+AI 发力,纯电系列有望开启产品大周期 [2]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160、177 亿元,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22.6、14.6、13.2 倍,给予 25 年 26x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26.96 元,折合港币 135.84 元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情况 - 5 月交付量同比增长因去年同期 L6 爬坡,环比提升因 4 月新老款交替基数低,新款 Mega 及 L 系列 5 月大规模交付 [1] - Mega 焕新版销量持续突破,Mega Home 订单超预期,5 月下旬交付,产能爬坡,预计 7 月交付 2500 - 3000 台,较 24 年稳定月交付量增长 150 - 200% [1] - L 系列智能焕新版产品力提升,已大规模交付,随着终端需求回暖,预计月交付量逐步回到 5 万以上 [2] 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 - 截至 5 月底,理想汽车全国有零售中心 506 家,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 502 家 [2] 展望 - 25Q2 预计交付 12.3 - 12.8 万辆,收入 325 - 338 亿元 [2] - 智驾进入第一梯队,下一代智能驾驶架构采用 VLA 大模型,7 月随纯电 i8 上市,重塑智驾产品 [2] - 纯电系列布局扎实,MEGA 改款订单充沛,超充站超 2414 座,i8 预计 7 月上市,有望开启纯电产品大周期 [3] 财务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亿元)|1238.5|1444.6|1673.3|2349.3|2819.1| |净利润(亿元)|117.0|80.3|103.3|160.3|177.4| |每股收益(元)|5.52|3.79|4.82|7.49|8.29| |市盈率(倍)|19.8|28.8|22.6|14.6|13.2| |市净率(倍)|3.8|3.3|2.9|2.4|2.0| |净利润率|9.5%|5.6%|6.2%|6.8%|6.3%| |净资产收益率|19.5%|11.3%|12.8%|16.5%|15.5%|[10]
小米YU7不卖19.9万也不会卖23.6万?雷军最新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6-03 18:22
小米YU7产品与定价 - 小米YU7首款SUV已抵达上海、杭州、成都43家门店开启静态品鉴 [1] - 雷军明确否认网传23.59万元售价 称正式定价将在开售前1-2天确定 [1] - 雷军在发布会表示"19万9是不可能的" 强调反对价格战和内卷 [1][4]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期 - 小米汽车业务亏损持续收窄 2025年一季度经营亏损从7亿元缩减至5亿元 [5]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一季度总收入达186亿元 分部毛利率为23.2% [5] - 公司预计汽车业务将在2025年第三至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1][5]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小米YU7智驾研发总预算达35亿元 行业投入处于领先水平 [4] - 公司五年前启动机器人研发 汽车工厂已开始试用相关能力 [1][7] - 汽车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预计很快推出 [1][7]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YU7留资用户数为去年SU7同期的3倍 首次留资用户占比超60% [7] - 新车将于7月正式上市 目标打开新能源高端市场 [4][7] 行业竞争环境 - 5月多家车企启动新一轮价格战 老款车型降价同时新车定价下探 [4] - 比亚迪对22款智驾车型限时补贴 海豹07DM-i直降5.3万元 秦PLUSDM-i补贴后仅6.38万元 [4] - 吉利星愿起售价从6.88万元降至5.98万元 凯迪拉克XT4全款一口价降6-8万元 [4]
理想汽车-W(02015):25Q1业绩符合预期,期待纯电产品周期
国投证券· 2025-05-30 21: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135.84 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 2025Q1 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利润等指标有不同表现,经营效率改善,智驾与 AI 发力,纯电系列有望开启产品大周期,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160、177 亿元,给予 25 年 26x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26.96 元,折合港币 135.84 元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 259.3 亿元,超指引上限,同比 +1.1%;净利润 6.5 亿元,同比 +9.4%;Non - GAAP 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 - 20.5%;营业利润 2.72 亿元,去年同期 - 5.85 亿元 [1] - 25Q1 汽车业务营收 247 亿元,同比 +35%;汽车交付量 9.3 万辆,同比 +15.5%,增长因去年同期 L6 未上市及终端优惠政策 [2] 产品与盈利指标 - 25Q1 单车 ASP 约 27.9 万元,同比下滑 2.24 万元,因产品销售结构变化,L6 销量占比超 45% [3] - 25Q1 汽车销售毛利率 19.8%,同比 +0.4pct,环比 +0.1pct,体现降本能力;单车利润 0.7 万元,同比持平 [3] 经营效率 - 25Q1 研发费用 25.14 亿元,同比 - 16.97%,环比 +4%,研发费用率 9.7%,同比 - 2.2pct,环比 +4.3pct,同比下降因研发人员薪酬减少及新车型项目节奏影响,同时加大 AI 研发投入 [4] - 25Q1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 25.31 亿元,同比 - 15.0%,环比 - 17.7%,因运营效率改善及 Q1 市场推广活动少 [4] 展望 - 25Q2 预计交付 12.3 - 12.8 万辆,收入 325 - 338 亿元 [4] - 智驾进入第一梯队,下一代智能驾驶架构采用 VLA 大模型,7 月随纯电 i8 上市,重塑智驾产品,提升泛化性、拟人性及人机交互体验 [4] - 纯电系列布局扎实,MEGA 改款后在手订单充沛,7 月交付量预计达 2500 - 3000 台;截至 4 月 30 日,超充站数量超 2267 座;i8 预计 7 月上市,有望开启纯电产品大周期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主营收入分别为 1673.3、2349.3、2819.1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03.3、160.3、177.4 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有相应预测 [11][13]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5 年 26x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26.96 元,折合港币 135.84 元 [5]
理想汽车-W(02015):25Q1业绩点评:毛利率同环比双涨,业绩略超预期
国金证券· 2025-05-30 19: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业绩略超预期,毛利率因成本下降同环比均增长,净利润下滑幅度有限因费用端同比大幅缩窄 [3] - 增程改款销量稳定,后续博弈在纯电新车型,25 年及日后新增长点在纯电,纯电车放量预计在 26 年,但年内有超预期可能 [4] - 理想核心优势是产品打造、战略布局和管理能力,虽短期基本面承压,但智能化领先,25 - 26 年处高压纯电新车周期,建议重点关注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情况 - Q1 交付 9.3 万台,同/环比 +15.5%/-41.5%,L6/7/8/9/M 销量分别为 4.4/2.1/1.3/1.1/0.2 万辆,L6 占比 47.8%,环比 -1.3pct [2] - Q1 营收 259.3 亿元,同/环比 +1.2%/-41.4%,汽车业务营收 246.8 亿元,同/环比 +1.8%/+42.1%,Q4 单车 ASP 26.6 万元,同/环比 -11.9%/-1.7% [2] 费用情况 - Q1 研发&SGA 费用分别为 25.1/25.3 亿元,研发&SGA 费用率 9.7%/9.8%,环比 +4.3pct/+2.8pct [2] 利润情况 - Q1 毛利率 20.5%,同/环比 -0.1pct/+0.2pct,汽车业务毛利率 19.8%,同/环比 +0.5pct/+0.1pct [2] - non - GAAP 口径净利 10 亿元,同/环比 -21.7%/-75.2%,non - GAAP 口径单车净利 1.1 万元,同/环比 -32.2%/-57.7%,净利率 3.9%,同/环比 -1.1pct/-5.3pct [2] 公司指引情况 - Q2 指引交付 12.3 - 12.8 万辆,同比 +13.3%~17.9%,营收 345 - 338 亿元,同比 +2.5%~+6.7%,5 - 6 月公司月化销量预计破 4.4 万辆 [4] 财务预测情况 - 维持公司 25/26/27 年净利润分别为 107.6/137.1/170.9 亿元的预期不变,对应 21.3/16.8/13.4 倍 PE [5] - 给出 2022A - 2027E 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摊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ROE、P/E、P/B 等数据及增长率 [9] - 给出 2022A - 2027E 年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预测摘要及比率分析等内容 [11]
小鹏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5-29 15:16
行业竞争与价格战 - 行业价格战未来一两年可能更加激烈 公司认为不应卷价格而应卷科技 并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1] - 公司策略是向海外市场拓展 同时加速汽车制造与AI智能的融合[1] 算力需求与自动驾驶 - 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 500Tops是L2级不错的标准 但L3-L5级需求更高[2] - 未来AI汽车选购首要考虑算力大小和体验 100-200Tops仅是基础[2] - 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类比为"大脑+小脑" 而行业普遍仅达到"小脑"水平[5] 产品与技术路线 - MONA M03是突破性产品 MAX智驾版本占比预计较高[3] - 坚持视觉路线为主 下月将发布相关技术进步 未来视觉与激光雷达方案分歧可能缩小[7] - 自研芯片将逐步上车 同时继续采购友商芯片 形成长期混合策略[17] 国际化战略 - MONA系列为全球化车型 但出海策略将稳健推进 注重质量而非速度[8] - 不同国家市场差异化明显 需针对性策略 避免重蹈摩托车出口越南的覆辙[8] 用户体验与产品设计 - 人车共驾模式注重驾驶员与车辆的融合体验[4] - 通过用户反馈持续改进产品 保持产品热度[10] - 增加电子木鱼等情绪化功能 满足年轻用户情感需求[16] 商业模式与盈利 - 未来10年软件将成重要商业模式 用户愿为不同AI功能付费[13] - 硬件与软件各占汽车价值50% AI能力将成为核心差异点[13] - 目标四季度实现盈利 需足够利润支持AI持续投入[20] 品牌战略 - 保持品牌统一性 MONA作为系列而非独立品牌[22] - 通过P7和X9等高端车型提升品牌形象 避免低价定位固化[20] - 选择年轻代言人 强化年轻化品牌形象[19]
机构:整体方向仍看成长,500质量成长ETF(560500)近1周新增份额居可比基金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5-27 13:40
指数表现 - 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930939)下跌0.55%,成分股涨跌互现,德邦股份领涨8.37%,贝达药业上涨6.09%,特宝生物上涨3.64%,金诚信领跌4.08%,爱玛科技下跌4.01%,春风动力下跌3.74% [1]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下跌0.32%,最新报价0.93元,近1周份额增长30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3 [1] 指数构成 - 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从中证500指数样本中选取100只盈利能力较高、盈利可持续、现金流量较为充沛且具备成长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4.07%,包括赤峰黄金(3.13%)、九号公司(2.71%)、恺英网络(2.21%)、胜宏科技(2.53%)、水晶光电(2.61%)、西部矿业(2.35%)、东阿阿胶(2.23%)、晶晨股份(2.21%)、惠泰医疗(未列权重)、神州泰岳(2.15%) [2][4] 成分股表现 - 前十大权重股中,赤峰黄金下跌3.19%,九号公司下跌1.04%,水晶光电下跌1.59%,胜宏科技下跌2.17%,西部矿业下跌1.18%,东阿阿胶上涨0.62%,恺英网络下跌0.75%,晶晨股份下跌0.49%,神州泰岳下跌1.49%,宏发股份下跌0.12% [4] 行业观点 - 方正证券指出整体方向仍看成长,重点关注AI/智驾/机器人/固态电池/商业航天/新消费等方向的优质标的,同时强调内需和国产替代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重要性 [1] ETF信息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场外联接基金包括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联接A(007593)和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联接C(007594) [4]
零跑汽车(9863.HK):平均单车收入持续提升 一季度毛利率超预期
格隆汇· 2025-05-27 09:57
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100 2亿元 同比+187 4% 环比-25 6% 平均单车收入11 4万元 同比+1 0万元 环比+0 8万元 [2] - 毛利率达14 9% 同比提升16 2pct实现扭亏 环比+1 6pct 创历史新高 提升主因包括规模效应 降本增效 产品结构优化及战略合作 [2] - 归母净利润(GAAP)-1 3亿元 同比大幅减亏 利润率-1 3% 单车盈利-0 1万元 同比+2 9万元 环比-0 2万元 [2] 销量与产品结构 - 2025Q1销量8 8万辆 同比+162 1% 环比-30 6% C系列占比77 5% 同比+5 7pct [1] - 产品覆盖5-20万价格带 T03和C10已实现出海 未来三年计划每年全球推出2-3款新车 2025年将推出B系列2款车型(10-15万元) [3] 渠道与国际化 - 国内销售门店756家(289家零跑中心+467家体验中心) 服务门店449家 覆盖279个城市 2025Q1单店店效同比提升50% 计划2025年底新增覆盖80个空白市县 [3] - 海外渠道超500家(欧洲450+家 亚太近50家) 2025Q1出口7 564辆 计划2025年底启动C10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 2026年实现欧洲本地制造 [3] 研发与战略合作 - 2025Q1研发费用8 0亿元 研发费用率8 0% 同比-6 9pct 全年智驾总投入预计8亿元 LEAP 3 5将在四大系列普及并支持终身免费OTA升级 [2][3] - 与Stellantis合作利用其全球资源实现轻资产出海 优势包括低初始投入 快速布局 灵活调整 预计2025-2027年销量分别为57 89 121万辆 [3][4]
零跑汽车点评:平均单车收入持续提升,一季度毛利率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05-25 18:20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丨维持 [5]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专注全域自研构造成本优势,产品覆盖5-20万价格带,2025年一季度营收100亿元,毛利率14.9% [1] - 国内新车周期推动销量增长,海外与Stellantis合作实现轻资产出海,打开全球销量空间 [1] - 2025Q1销量8.8万辆,同比+162.1%,环比-30.6%,C系列占比77.5%,同比+5.7pct [7] - 2025Q1平均单车收入11.4万元,同比+1.0万元,环比+0.8万元 [7] - 2025Q1毛利率14.9%,同比提升16.2pct实现扭亏,环比+1.6pct,创历史新高 [7] - 2025Q1归母净利润(GAAP)-1.3亿元,同比大幅减亏,单车盈利-0.1万元,同比+2.9万元 [7] 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100.2亿元,同比+187.4%,环比-25.6% [7] - 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率9.9%,同比-6.4pct,环比+2.1pct [7] - 研发费用8.0亿元,研发费用率8.0%,同比-6.9pct,环比+1.3pct [7] - 2025年智驾总投入预计8亿元 [7] 产品与市场 - 覆盖5-20万价格带不同细分市场,T03和C10已出海 [7] - 未来三年每年在全球推出2-3款产品,B10已上市,2025年计划推出B系列2款车型,价格10-15万元 [7] - C系列占比提升至77.5%,产品结构优化 [7] 渠道与布局 - 国内坚持"1+N"渠道发展模式,截至2025年3月底,销售门店756家(289家零跑中心,467家体验中心),服务门店449家,覆盖279个城市 [7] - 2025Q1单店店效同比提升50%,计划2025年底新增覆盖80个空白市、县,地级市以上城市覆盖率提升至90% [7] - 海外渠道数量超500家(欧洲超450家,亚太近50家),2025Q1出口7,564辆 [7] - 2025年底启动C10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20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 [7] 技术与发展 - 零跑LEAP 3.5将在A/B/C/D四大系列普及,支持终身免费OTA升级 [7] - 加大对智驾领域投入,2025年智驾总投入预计8亿元 [7]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销量分别为57、89、121万辆 [7] - 国内持续强势新车周期及极致品价比推动销量成长,海外合作带来高单车盈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