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

搜索文档
「合成生物+CCUS」第一股首钢朗泽推迟港股上市,涉民事诉讼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6 12:05
首钢朗泽上市计划延迟 - 公司原定于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但全球发售及上市计划延迟,将退回申请股款 [1] - 延迟原因是6月27日公司收到一份民事起诉状,被列为被告 [2] - 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1] 公司融资及市场反应 - 计划发行约2,016万股H股,招股价介乎14.5港元至18.88港元,集资最多3.8亿港元 [4] - 公开发售部分仅占一成,每手200股,一手入场费3,814.1港元 [4] - 认购反应平平,孖展仅录超购5.41倍 [4] - 国泰君安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4] 公司业务概况 - 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CCUS行业) [4] - 专注于通过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 [4] - 乙醇可应用于车用燃料及香水、运动时装、清洁剂、包装材料等产品原料 [4] - 微生物蛋白是中国第一种新型饲料蛋白原料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 [6]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4亿元,同比扩大1.1倍 [6] - 2022-2024年财务数据详见表格 [7] 募集资金用途 - 37.9%用于内蒙古包头SAF生产设施建设 [8] - 21.2%用于河北首朗二期设施 [8] - 11.4%用于菌株、生产设备及工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 [8] - 14.1%用于四个生产设施的技术升级 [8] - 5.3%用于新产品开发 [8] - 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和营运资金需求 [8]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10]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 [10]
京津冀最大规模CCUS项目“吃”碳又“吐”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1 06:03
项目概况 - 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20万吨 [1] - 项目分为注气采油期和碳埋存期两个阶段,计划部署注气井3口、采油井20口、观察井2口 [2] - 全试验周期计划注碳1250万吨、埋存847万吨、产油316万吨 [2] 技术突破 - 探索形成"腰注顶采""单井吞吐"等注气模式,增油效果显著 [1] - 二氧化碳混相重力驱技术使驱油效率较常规注气重力驱提高20% [1] - 破解混相压力值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地层流体重新分布形成富集油带 [2] 运营进展 - 2022年11月投产以来已由单井试注转为站场整体注气,日产油40吨 [2] - 2025年计划注碳量达15万吨 [2] - 被列为集团公司"四大六小"CCUS重大开发试验项目之一 [2] 战略意义 - 构建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埋存和驱油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1] - 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潜山油藏提供剩余油动用新路径 [1] - 实现节能减排和增油稳产双重目标 [2]
把能源饭碗端得更稳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22
资源勘探与开发 - 2021至2023年累计新增探明储量2.64亿吨、控制储量6.66亿吨,生产原油7025.67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 [2] - 页岩油资源量达105亿吨,累计产油超百万吨,建成我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田 [2] - 东部济阳深层发现新含油气系统(资源量3.85亿吨),西部准噶尔盆地超深层评价油气资源当量超28亿吨 [2] - 建成国内首座水淹气藏型储气库(永21储气库,库容4.96亿立方米),东营原油商储库将增加320万立方米储备能力 [3] 科技创新与成果 - 科技年增油超300万吨,形成十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和十大创新技术,断陷盆地精细勘探等技术取得突破 [4] - 页岩油领域突破国外成熟度0.9%下限,使90%不可动资源变为可动资源 [4] - 化学驱技术覆盖地质储量1.2亿吨,提高采收率13.7%,应用领域扩展至海上及稠油开发 [4] - CCUS技术实现全产业链装备突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190万吨,区块日产油量翻番 [5][7] 绿色低碳转型 - 年绿电使用能力达12亿千瓦时,油气生产绿电占比超23%,光伏装机规模445兆瓦,清洁供热能力260万吉焦 [2][7] - 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及首条百千米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形成全国最大CCUS全产业链基地 [7] -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3%和14%,建成国内首座碳中和油库 [7]
冰轮环境分析师会议-20250626
洞见研报· 2025-06-26 23:38
调研基本信息 - 调研日期为2025年06月26日,调研行业为通用设备,调研对象是冰轮环境,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孙秀欣 [1][2][8]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太平基金、太平养老、汇丰晋信基金等多家机构 [2][9] 公司业务情况和产业板块 - 公司致力于能源和动力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为压缩机和换热装置,覆盖 -271℃ - 200℃温度区间,包括多种类型压缩机、工业热泵等 [12] - 公司有成熟的磁悬浮压缩机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 [12] - 客户行业涵盖商业制冷、工业冷冻、商用舒适空调、工业特种空调等多个领域 [12] 公司可用于可控核聚变的产品 - 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中磁体需在极低温下运行,氦气压缩机是超导磁体冷却系统关键设备 [13] - 2016年公司研发成功极低温用氦气压缩机,供货中科院国家实验室,后陆续为多家科研院所供应 [13] 公司产品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 顿汉布什公司和冰轮换热技术公司为数据中心提供冷却装备 [13] - 顿汉布什两项产品入选工信部目录,国内服务多个数据中心项目,海外与集成商合作,市场景气,海外制造基地扩产 [14] - 冰轮换热技术公司提供多种热交换器,部分技术获评示范技术或入选名单 [14] 公司应用于核电行业的产品 - 国家核电建设提速,公司聚焦核岛冷却等场景,研发创新技术,为核电站提供支撑 [15] - 旗下公司在核岛冷却、余热回收等方面有成果,相关技术应用于项目并获媒体报道 [15][16] CCUS压缩机情况 - 公司是碳捕集装备领先者,获相关奖项,供应关键装备,运营碳捕集项目,行业前景广阔 [16] 公司工业热管理业务 - 公司推出“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依托热泵核心技术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 [16] - 重点子公司北京华源泰盟有多项核心技术群、专利和软著,多个产品和技术获评或入选相关目录 [18] 公司在深海科技方面的布局 - 船舶制冷系统是传统优势市场,公司为深海捕捞及加工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19] - 公司布局船海绿色能源系统智慧解决方案,产品多样,为科考船提供设备,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19][20] 公司在氢能领域产品情况 - 氢气全生命周期需压缩,公司研发全系列压缩机并持续优化升级,待国家氢能应用铺开 [20]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 - 2024年度公司海外收入约20亿,在营收中占比近30% [21] 公司展望全年 - 公司贯彻战略主题和经营方针,坚持长期主义,深耕业务,聚焦高质量增长 [21]
东营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力推节能降碳工作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23:12
节能降碳措施及成效 - 东营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坚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 [1] - 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东营市零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方案(试行)》,公布东营宁德时代锂电产业零碳园区、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零碳园区作为第一批市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 [1] - 高水平编制《东营市零碳城市发展规划》,深化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积极拓展零碳油区、零碳化工、零碳乡镇等应用场景 [1] - 在全国率先打造全域零碳示范城市、重化工产业新能源化转型样板 [1] - 全力打造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积极探索碳普惠体系建设,先期开展碳排放指标分配研究 [1] 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 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实现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 [1] - 深入实施"一企一策"能效诊断,持续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减煤降碳改造提升 [1] - 谋划储备一批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 [1] 节能降碳宣传教育 - 加强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县区、功能区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专题培训 [2] - 每年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和生态日系列活动,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 -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宣传教育,持续提升全社会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 [2]
渤海油田将建成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
快讯· 2025-06-14 18:53
公司动态 - 中海油组织媒体调研活动,展示渤海油田CCUS项目进展 [1] - 渤海油田将建成中国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实现二氧化碳产、注、储一体化 [1] -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现有60个在生产油气田和200余座生产设施,是中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基地 [1] 行业技术 -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中国海上领域取得突破 [1]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已于5月22日在珠江口盆地中海油恩平15-1平台正式投用 [1]
石油化工行业周报第405期:坚守长期主义之九:“三桶油”以自身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20250608
光大证券· 2025-06-08 20: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前提下,中长期原油供需格局仍具备景气基础,长期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板块,能源价格下降利好下游炼化企业,看好大炼化、煤化工、乙烯盈利向好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三桶油”:以自身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 本周地缘政治冲突使油价持续反弹,截至 2025 年 6 月 6 日,布伦特、WTI 原油分别报收 66.65、64.77 美元/桶,较上周分别 +6.5%、+6.5%,较 5 月 1 日分别 +7.7%、+9.8%,后市油价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有望提升,但 OPEC+增产或使油价面临压力 [1][10] - “三桶油”响应“增储上产”号召,2025 年计划加大资本开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计划分别增长 1.6%、1.3%、5.9%,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11] - 中国石油聚焦重点盆地勘探,天然气产量占比高,2024 年天然气产量占油气当量产量的 54.4%,推动非常规油气开发 [2][18] - 中国石化加快攻克深层超深层油气核心技术,各油田分公司有明确 2025 年目标及举措,如胜利油田确保新增三级储量“三个 1 亿吨”以上 [2][23] - 中国海油 2025 年多个项目投产,海外巴西 Mero4 项目投产提升产量 [2][25] - 中国石油 2024 年取得深地钻探等十大科技进展,制定创新任务时间表 [26] - 中国石化聚焦科技攻关,支撑涪陵页岩气田稳产,推动人工智能 + 在生产经营中的实践 [27] - 中国海油聚焦深水勘探开发,采用新开发模式,创造钻井纪录 [27] - 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发展良好,2024 年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超 1000 万千瓦,高纯氢产能达 8100 吨/年 [4][28] - 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合作布局换电业务,目标建设 1 万座换电站 [30][33] - 中国海油首个海上 CCUS 项目投用,未来 10 年将回注二氧化碳超 100 万吨 [4][32] 原油行业数据库 国际原油及天然气期货价格与持仓 - 展示了原油价格走势、布伦特 - WTI 等现货结算价差、WTI 总持仓及净多头持仓、美国亨利港天然气价格、荷兰 TTF 天然气期货价格等图表 [36][40][47]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及持仓 - 呈现了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价差、总持仓量、成交量等图表 [49][51] 原油及石油制品库存情况 - 包含美国、OECD、新加坡、阿姆斯特丹 - 鹿特丹 - 安特卫普等地的原油及石油制品库存情况图表 [55][63][66] 石油需求情况 - 展示全球、美国原油需求及预测,美国汽油消费及预测,美国、欧洲、山东地炼开工率等图表 [69][71][80] 石油供给情况 - 呈现全球原油供给及预测、全球钻机数、OPEC 总产量及沙特产量等图表 [83][88] 炼油及石化产品情况 - 展示石脑油、PDH、MTO 等价差,新加坡汽油、柴油、煤油与原油价差等图表 [95][100][102] 其他金融变量 - 包含 WTI 与标普 500 指数、美元指数关系,原油运输指数等图表 [106][108]
CCUS收入超500亿!山东东营油田吃“碳”吐“油”
新华社· 2025-05-26 11:00
CCUS技术应用进展 - 胜利油田莱113区块采用CCUS技术,通过二氧化碳驱油使石油增产近一倍,并配备两个100吨容量的专用储气罐 [1] - 二氧化碳在40兆帕压力下注入地下,与原油形成混相状态提高流动性,相比水驱方式能耗更低且能进入更小缝隙 [2] - 回注站试运行后预计区块日产油量从12吨提升至30吨,分离后的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直至封存 [2] 中国CCUS产业发展 - 中国CCUS工程数量从2021年约40个增至2024年7月约120个,年捕集能力从300万吨翻倍至600万吨,年注入能力从120万吨增至200万吨 [1] - 东营市炼化企业年捕集二氧化碳109.5万吨,化工利用能力49.68万吨,CCUS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未来产业集群 [3] - 全国首个地方CCUS规划《东营市CCUS产业发展规划》于2024年11月印发,目标2035年捕集能力达千万吨级,产业收入超500亿元 [3][4]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案例 - 胜利油田年调用100万吨二氧化碳用于驱油与封存,实现年减排100万吨 [3] - 利华益集团将化工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酯类溶剂原料,产业链年消耗30万吨二氧化碳 [3] - 东营港热力公司运行国内首套锅炉烟气捕集项目,年捕集10万吨二氧化碳并副产1.5万标方/小时氮气 [3]
通源石油(300164)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17:30
财务指标相关 - 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2%,研发费用率为 3.5%,低于行业头部企业 [2] - 2024 年 CCUS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0%,毛利率不足 20%,累计注入二氧化碳 11.87 万吨,相较 2023 年的 4.38 万吨同比增长 171% [3] - 2024 年分红比例维持在 20%,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至 18% [4] - 2024 年环保投入同比增长 30%,未披露具体合规成本 [4] - 2024 年海外子公司净利润率同比下降 5 个百分点 [5] - 2024 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例达 14%,收到政府补助金额约 134 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为 1.81% [6] - 2024 年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 4 个百分点至 45%,有息负债率仍较低,24 年底资产负债率为 28.62% [6][7] - 2024 年国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8%,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96 亿元,同比增长 16.21%,北美方面实现营业收入 8.70 亿元,同比增长 10.96%,国内方面实现营业收入 3.26 亿元,同比增长 33.02% [7] - 2024 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率同比上升 [7] - 2024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加 10 天至 95 天 [7] - 2024 年供应链安全成为行业焦点 [8]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 25%,净利润同比增长 8%,24 年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3 亿元,是归母净利润的 2.21 倍,同比小幅下降 3.43% [9] - 2024 年毛利率同比下降 2.8 个百分点至 32.5% [10] - 2024 年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65%,2024 年度报告中披露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 42.9% [10] - 2024 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同比持平,但账龄 1 年以上占比提升至 20%,24 年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同比小幅下降 [10][11] - 2024 年数字化营销投入同比增长 20%,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不足 5%,2024 年公司不存在数字化营销投入 [11]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业务收入增长了 13.2,净利润明显下降 [11] - 2024 年北美业务收入占比超 60% [12] - 2024 年存货周转率同比下降 15% [13] - 2024 年设备租赁业务收入占比不足 15%,毛利率超 50%,24 年公司租赁业务为少量的不动产租赁业务,占公司年度业务收入比率很低 [14] 业务发展相关 - 2024 年公司持续强化射孔核心竞争力,北美推广泵送射孔技术服务,国内推广同轴中控短节化模块枪 [2] - 公司 CCUS 业务聚焦二氧化碳油田应用研究,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压裂、吞吐等业务 [3] - 公司以射孔作为核心竞争力,钻完井一体化业务为核心主业,涵盖定向钻井、测井、射孔、压裂增产等一体化业务,将清洁能源业务和 CCUS 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 [15][16] - 公司井口天然气业务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投产 12 口井 [17] 应对策略相关 - 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技术投入,强化射孔核心竞争力,推进射孔产品与技术研发升级 [2][10] - 通过规模化应用或技术迭代提升 CCUS 项目盈利能力,持续推进 CCUS 业务发展 [3] - 优化资本开支节奏,提升业绩水平,强化股东回报 [4] - 重视内控合规建设,成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强化内审监督职能 [4] - 通过区域化运营、外汇套期保值提升海外子公司盈利能力,以射孔技术升级开拓新客户、新市场 [5] - 靠提升主营油服业务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 [6] - 拓展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7] - 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与国企建立联合研发机制 [7] - 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稳定人才队伍 [7] -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政策,加速资金回笼 [7] - 完善采购及招投标管理体系,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管理,拓宽供应商渠道 [9] - 强化现金流管理能力,保证公司资金有机流转 [9] - 降低新产品采购、研发、使用成本,提升毛利率水平 [10] - 开发中小油气公司或跨界合作扩大客户群体 [10] - 完善并严格执行应收账款管理政策,采取法律手段等加速应收账款回收 [11] - 服务模式转型或签订长期服务协议锁定北美市场订单,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 [12] - 强化对存货的管理,采取合理备货策略,降低库存 [13] - 推动可视化管理平台搭建,赋能射孔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13] 其他相关 - 2025 年 5 月 20 日下午 15:00 - 17:00 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召开业绩说明会 [2] - 公司向一龙恒业提供的剩余 1,600 万元人民币财务资助借款本金展期,与一龙恒业签订相关合同防范违约风险 [5] - 一龙恒业原股东持有的股权第二次法拍已流拍,法院正在对后续流程进行合议 [11] - 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择机实施融资,是否实施具有不确定性 [15]
蓝晓科技(300487)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18:54
市场推广与品牌影响力 - 公司注重市场推广,通过参加专业展会、行业会议、线上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2] - 可通过发布行业解决方案白皮书、建设线上虚拟展厅、与SGS共建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等提升市场开拓效率 [5] 生产与数字化建设 - 公司主业专注吸附分离材料及解决方案,注重提升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经营数据分析改进生产等环节 [3] - 可通过MES与ERP深度集成、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技术等提升生产透明度,部署5G专网支持设备互联 [3] 业务合作与项目进展 - 与湖南友立储能合作开发超短流程电解液,日产1吨硫酸氧钒工业产线6月底投产,年底3000吨产线预计达产 [3] - 石煤提钒工艺流程优化取得进展,中试项目顺利,具体项目信息关注公司公告 [3] 运营与风险管理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180天,可通过需求预测模型升级、建立供应商VMI模式、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等降低运营风险,暂无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计划 [4] - 2024年系统装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安装调试成本占比超25%,可通过模块化设计、远程运维平台建设、与施耐德电气共建数字化交付体系等提升项目盈利能力,暂无开发AR远程指导系统计划 [4] 销售与市场开拓 - 2024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至11.5%,新客户转化率仅18%,可通过发布白皮书、建设虚拟展厅、共建检测认证平台等提升市场开拓效率,建立客户成功管理体系增强粘性 [5] 各领域业务情况 生命科学领域 - 2024年生命科学领域收入占比提升至29%,多肽固相合成载体毛利率35%,可通过开发新型载体、规模化生产mRNA疫苗纯化层析介质、与药明康德共建平台等抢占市场先机,部分产能采用GMP标准建设,Protein - A产品完成DMF认证 [5] 吸附分离材料领域 - 2024年吸附分离材料毛利率同比下滑3.2个百分点至48.5%,盐湖提锂系统集成业务收入激增150%,可通过均粒树脂技术升级、设备国产化替代、共建实验室等巩固技术壁垒,继续强化研发和产业化 [6] 水处理与超纯化业务 - 2024年水处理与超纯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电子级树脂毛利率28%,可通过开发18nm芯片制程用抛光树脂、核级树脂国产化替代、共建实验室等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喷射法均粒技术有标志性突破,与头部客户形成长单合同 [7] 锂电回收领域 - 2024年欧盟《新电池法》对锂回收提出95%回收率要求,可通过提升锂吸附剂选择性、优化退役电池预处理工艺、参与国际碳足迹认证等对冲政策风险,建立电池回收碳减排计量系统 [7] 金属资源领域 - 2024年湿法冶金业务收入中钴回收占比超60%,锰回收业务仅占15%,可通过开发新型螯合树脂、完善退役锂电池全组分回收工艺、共建动力电池回收联盟等完善金属资源循环体系,未参与相关联盟 [8] - 2024年金属资源领域收入中盐湖提锂占比达72%,红土镍矿提镍业务仅占8%,可通过萃取树脂升级、优化高压酸浸工艺、共建实验室等拓展业务版图,吸附分离技术用于红土镍矿提镍已产业化 [9] 海外业务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38%,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125天,可通过提升信用保险覆盖比例、建立区域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合作跨境保理业务等改善现金流,未在东南亚设立仓储中心 [10] 环保化工领域 - 2024年环保化工领域收入中VOCs治理占比下降至35%,二氧化碳捕集业务增长180%,可通过开发新型胺基吸附剂、优化烟气预处理系统、共建示范项目等抢占碳减排市场,开发直接空气捕集(DAC)吸附材料 [11] 供应链领域 - 2024年供应链安全面临挑战,可通过与万华化学共建实验室、认证国内色谱柱厂商、与中石化共建产线等降低断供风险,建立战略物资安全库存预警机制,供应链绝大多数原料已国产化 [12] 财务与现金流管理 - 2024年应收账款中系统装置项目占比达65%,质保金回收周期长达24个月,可通过项目履约保函替代部分质保金、建立设备健康管理系统、与平安产险合作产品质量保险等优化现金流,暂无开发区块链技术实现质保金追溯计划 [11] - 通过缩短收款账期、扩大收入来源加速现金流入,延长付款周期、控制支出降低现金流出,提高现金流动性 [11]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9.8%,专利实施率不足45%,可通过建立三级创新机制、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引入IPD流程等缩短技术转化周期,设立专项基金孵化高价值专利组合 [9] 项目成本与产能规划 - 结则茶卡盐湖项目首条3300吨产线处于调试阶段,万吨级产线在建,具体生产成本待全面工业化投产后关注公告 [13] - 国能矿业结则茶卡项目首条3300吨产线调试中,万吨产线预计年内建成,进一步产能规划关注公司公告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