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青铜峡:以“新”破题 向“绿”而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4:06
新能源产业发展 - 青铜峡市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实施风电、光电、水电等新能源项目 目前全市清洁能源发电企业16家 装机容量185 62万千瓦 年发电量30 76亿千瓦时 产值9 78亿元 [3] - 宁夏银星能源实施贺兰山风电场91 8MW"以大代小"改造项目 拆除老旧风机 新建18台5 0MW机组 改造后发电能力提升254% 已实现发电量32851 92万千瓦时 [3] - 青铜峡市推进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13万千瓦分散式风电、16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等重大项目 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3] 循环经济技术突破 - 宁夏鼎辉科技采用新型氨浸法从钢铁厂烟道灰中冶炼锌 自主研发"富氧焙烧—湿法电积多段耦合集成技术" 年处理含锌废渣18万吨 年产再生锌锭等产品2万吨 资源综合利用率达行业领先水平 [4] - 公司再生锌产品占宁夏市场份额超80% 并将氨法电锌工艺延伸至金、银、铟等稀贵金属提取领域 实现冶金固废高效利用 [4] 工业绿色转型成效 - 青铜峡市推动传统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 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2 1% [5] - 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 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家 工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5]
亿元增持力挺发展 锚定环保过滤产业新阶段:严牌股份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1.11亿元
全景网· 2025-06-11 20:06
公司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西南投资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162.80万股,占总股本的5.21%,累计增持金额1.11亿元 [1] - 增持行动彰显控股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1] - 增持资金来源于股票增持专项贷款与自有资金,确保增持计划有序推进 [1] 行业前景 - 环保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污染治理向绿色转型的变革,全球环保意识觉醒及国家政策加码推动行业发展 [1] - 中国环保产业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6万亿元 [1] - 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受"双碳"目标驱动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过滤分离"材料供应,产品包括环保用过滤布、袋等工业过滤关键部件及材料 [2] - 产品应用于火电、水泥、化工医药、环境保护、新能源等行业 [2] - 拥有数千万平方米级的针刺无纺滤布及机织滤布产能,生产规模领先 [2] - 沉淀数千种产品方案,可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需求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7.85亿元,同比增长8.75% [3] - 无纺系列产品营收3.90亿元,同比增长9.60%,毛利率24.93% [3] - 机织系列产品营收3.14亿元,同比增长5.40%,毛利率29.44%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00亿元,同比增长16.49% [3] 产能扩张 - 2024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4.68亿元,其中3.48亿元投入高性能过滤材料智能化产业项目 [4]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919万平方米高性能过滤材料产能 [4] - 项目涵盖高性能玻纤PTFE复合滤料、无纺脱硫超净排放滤料等核心产品 [4] 项目经济效益 - 高性能过滤材料智能化产业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6.08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12.21% [5] - 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8.73年,综合毛利率28.44% [5] - 高性能玻纤PTFE复合滤料达产期毛利率预计可达42.39% [5] 业务拓展 - 战略入股浙江永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切入超纤皮革赛道 [6] - 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严捷新材料有限公司,布局消费品用滤网及高通气性材料领域 [6] - 产品应用于袋泡茶包材、电子电器、医疗生物等多元场景 [6] 市场战略 - 国内市场聚焦燃煤电厂、水泥、钢铁、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领域 [7] - 海外市场以美国中大西洋子公司为支点稳固北美市场 [7] - 通过欧洲经销商深度合作深耕欧洲市场,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 [7]
福建三明:首座“低碳”变电站通过初设评审
中国能源网· 2025-06-11 16:02
洪伟还表示,为了达到"低碳"目标,他们将通过节能变压器、光伏发电、移动式储能舱 等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与提升能效目的;通过环保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环保交联聚乙烯电 缆、绿色生态边坡及挡墙等新设备新设施,减少油质和有害气体排放及水土流失;通过模块 化制作、全螺栓连接、预制构件等新工艺,缩短工期,减少建设"垃圾"及对周边群众的影 响。同时,通过一键顺控、无人机航拍、AI图像分析、装配式防火墙、可视化电缆沟盖、 抽屉式防火支架、复合式防腐技术等创新举措,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做到智能又环保且经 济,助推"低碳"目标的落实落地。 【责任编辑:刘澄谚 】 6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首座"低碳"变电站通过国网福建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组织的初 设评审,标志着该项目从筹备阶段正式转向施工准备阶段,实现从蓝图到现实的实质性跨 越。 据国网三明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陈易强介绍,首座"低碳"变电站位于三明市泰 宁县城西片区,命名为三明泰宁文昌(西门)110kV 变电站,主要满足泰宁县城西新区的供 电需求。项目总投资9716万元,建设两台31.5 兆伏安主变,计划于2026年建成投产。 三明泰宁文昌(西门)110kV 变电站是国网三明供电 ...
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中试项目开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0:52
项目概述 - 榆林国重煤化工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第一阶段)中试项目在陕西榆林开工建设 [2] - 该项目以现有的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示范装置为基础 [2] - 计划于2026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和第一阶段中试研究 [4] 技术研发 - 开展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迭代升级和费托合成下游产品技术的中试验证工作 [2] - 利用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技术 [2] - 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工程示范"全链条技术研发体系 [2] - 第一阶段建设内容包括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试验验证、产物预处理及醛酮分离、聚α-烯烃(PAO)等中试课题 [3] 产品规划 - 建成后将形成涵盖1-己烯、1-辛烯、PAO、溶剂油、特种油品、醛酮类化合物等10余个系列、5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体系 [3] - 第二阶段将部署高碳数α-烯烃等优势原料的高端化、高值化加工利用系列技术的中试研究 [3] - 同步开展合成气一步法转化利用和费托合成清洁油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新型绿色低碳技术的中试研究 [3] 产业影响 - 推动煤炭从传统燃料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转型 [3] - 打通"高低温费托—高端a-烯烃—特种化学品和高端化学品"产业链条 [3] - 为后续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3] - 以化工产业链延伸提升煤炭附加值 [3] - 推动"黑色煤炭"向"绿色材料"转化 [3] 战略意义 - 助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2] -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 - 对提升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对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数智高端成化工装备新生态 ——2025中国国际化工装备博览会侧记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0:38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装备行业数智化、高端化生态正在形成,助推全球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国产化替代成为行业发展新主线,国内企业展示自主知识产权智能化装备与控制系统 [2] - 自主创新驱动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大型装备、智能装备迈向高端化 [3] 国产化替代进展 - 国内企业展示多项创新技术: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节能率25%~40%,热泵精馏智能模块技术实现全自动化,工业物联网称重与传感技术提供高精度解决方案 [2] - 22大化工产业集群集体亮相,形成"国家名片"激发行业新动能 [2] - 煤化工装备国产化率达90%,石化装备2024年出口额8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 [3] 技术创新成果 - 青航新材料化工储罐轻量化改造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密度为钢材1/4,强度提升5倍,运输能耗降低30% [3] - 逾100项全球首创或行业首展装备和技术亮相展会 [3] - 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突破:百万吨级乙烯裂解炉、大型PTA干燥机组等 [3] 行业转型方向 - 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 [4] - 加快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AI应用、远程运维与智能服务 [4] - 发展绿色低碳与循环经济,开发低能耗技术推动化工过程减碳 [4] 破局解决方案 - 微反应器技术特征尺寸数百微米,停留时间秒级或毫秒级,显著强化传质传热效率 [5] - 实验室流动化学整体解决方案和双柱塞高压恒流输液泵供料模块展示创新应用 [5] - 行业需把握低碳绿色产业发展、AI技术融合、大型装备国产化三大机遇 [5] 未来合作重点 - 深化产业链合作,加强与材料、电子、能源等行业协同 [6] - 深化产融合作,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产业更新改造 [6] -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6]
锚定“双碳”目标 多家上市公司发力循环经济
证券日报网· 2025-06-11 10:07
循环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 - 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发力循环经济 探索环保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 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DaaS行业是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的典型代表行业 凌雄科技作为头部企业采用创新的DaaS模式 让IT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中持续创造价值 [1] - 相较于传统IT设备采购模式 DaaS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减少97%以上的首期投入 在三年内节省30%左右的运营成本 [1] 凌雄科技的DaaS模式 - 公司提供设备获取 技术服务 设备回收与管理等全栈式服务 显著提高IT设备利用率 [1] - "每回收一台设备 就少浪费一台 每出租一台 就少生产一台"的理念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1] - 公司每一台设备的循环使用 每一次服务的低碳化创新 都在为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1] 其他循环经济代表企业 - 古麒绒材将上游养殖屠宰行业副产品进行无害化 资源化再利用 公司将继续深耕羽绒材料主业 加大清洁生产 技术研发 客户开拓投入 [2] - 英科再生专业致力于再生塑料的回收 再生和利用全产业链业务 已掌握泡沫减容和PET"瓶到瓶"领域关键技术 [2] - 明泰铝业构建"原料回收-熔炼再生-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 再生铝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具有绿色低碳优势 能降低碳排放和生产成本 [2] 行业拓展与战略 - 英科再生将在夯实PS PET塑料回收与利用基础上 纵向拓展至PE PP HDPE等多品种塑料循环利用 横向拓展到多材质资源再生领域 [2] - 明泰铝业通过推广再生铝产品应用 不仅能降低碳排放 还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带来更高利润空间 [2]
亮剑“零碳”征程 玉柴重磅发布5款动力新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5款新能源动力产品,覆盖车用、工程机械、船舶及低空经济领域,包括3款增程动力(YCK06H氢能增程动力、YCY30N天然气增程动力、YCK16LM甲醇混合动力总成)、大型船用甲醇发动机和小型低空动力发动机 [3][4] - YCK06H氢能增程动力是国内首款商业化应用的燃氢增程动力,实现"零碳"排放,专为城市公交、邮政、环卫及短途载货车辆设计,燃氢动力与120kW电机深度融合,对氢气纯度要求低于燃料电池,成本与可靠性优势显著 [3] - YCY30N燃气增程动力专为N3类中重型卡车增程及N2类轻卡直驱打造,3升排量燃气动力领先机型,问鼎同级功率巅峰,实现更低气耗,显著降低用户运营成本 [3] - YCK16LM甲醇混合动力总成专为非道路矿卡打造,采用专利防腐蚀技术,耐久性超出行业平均28%,功率达426kW,扭矩2700牛·米,燃料成本较柴油机降低45%,500小时超长保养周期使维护成本降低25% [4] 技术路线 - 公司坚持多元燃料技术路线,从传统柴油、天然气到氢气、氨、甲醇乃至生物燃料等多种燃料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探索,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渐进过程 [5][7] - 公司积极探索商用车领域最经济的解决方案,2021年开始在新能源领域确立3个赛道,包括纯电和发动机与其他新能源结合的零碳路径 [6] - 公司在传统发动机方面积累深厚经验,能够将电机与发动机的高效区高度耦合以达到最高发电效率,深入研究智能网联,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情况优化控制策略 [6] 研发与创新 - 公司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专利质量持续提升,连续5年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首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8] - 公司在新能源动力领域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国际排放法规的最终判断能力,掌握发动机与电机协同控制的核心技术,利用AI工具进行控制策略的自动寻优 [8] - 公司针对国七排放标准进行深入研究,预测可能的排放限值范围,完成不同技术路线的"摸底"与通道打通工作,分析各种技术路线对用户总拥有成本(TCO)的影响 [4][5] 市场与战略 - 公司在混合动力商用车领域已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用户从观望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尤其在非道路及天然气增程领域 [8] - 公司提出"动力超市"概念,以需求为引领,覆盖各种细分市场及燃料种类,确保用户能找到最适合自身需求和实际运营场景的动力解决方案 [4] - 公司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上下游伙伴合作,共同推进绿色燃料的发展与应用 [7] - 公司目标明确: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攻克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向"成为世界一流的独立动力系统供应商"的目标坚定迈进 [9]
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共绘美丽武汉建设“同心圆”
中国环境报· 2025-06-11 09:32
武汉市环保活动与碳市场发展 - 六五环境日武汉市主场宣传活动在中碳登大厦举办,采用碳中和形式,展现绿色办活动理念 [1] - 活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美丽系列建设、生态承载力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个维度展开 [2] -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系统工作人员解码美丽河湖、美丽蓝天、美丽乡村、美丽城市背后的绿色发展驱动力 [2] 环保成果与案例 - 武汉打造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完成长江(武汉段)、汉江(武汉段)岸线"体检",建立1842个排污口电子档案 [3] - 美丽乡村建设将污水塘变为"太空莲"种植基地,全市613个示范村建设生态网络 [3] - "武碳江湖"小程序已有公交、地铁、骑行等11类场景,累计160万用户,存储827万次减排行为,量化5.18万吨碳减排量 [3][14] 碳市场与碳普惠 - 中碳登累计交易6.53亿吨碳配额,成交额突破448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中枢神经" [13] - 全国碳市场覆盖80多亿吨碳排放,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1000多家企业 [13] - 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4.11亿吨,成交总额超百亿元,企业每年100%履约 [13] - 武汉碳普惠减排量7609吨纳入湖北碳市场交易,为企业带来减碳收益27万余元 [15] 低碳实践与创新 - 武汉成功举办"零碳马拉松",通过参赛选手和市民捐赠碳减排量抵消3030.22吨碳排放 [14] - 北湖街道发起碳中和公益活动,鼓励居民用个人碳减排量抵消街道办事处大楼碳排放 [15] - "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初现,吸引300多家涉碳企业和机构聚集,2024年武汉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12] 各区环保活动亮点 - 江岸区举办环保志愿者风采展,惠济路小学"长江小卫士"开展解放公园小微湿地水质监测 [16] - 江汉区开展低碳市集、"清洁家园"活动,推广微立方近零碳创新产业园技术 [19] - 硚口区设置环保宣传区、低碳打卡区、手作体验区三大特色区域,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21] - 汉阳区开展"守湖净滩"行动,凝聚环保合力共护湖泊生态 [23] - 青山区公众走进火电、钢铁企业,了解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26] - 洪山区开展"环保+普法"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品100余份、手册200余份 [27] - 蔡甸区组织环保科普讲座、"环境监测进社区",引导居民践行低碳出行 [28] - 江夏区打造"多彩江豚"生态画廊,通过墙绘形式宣传长江生态保护 [31] - 东西湖区设置绿色市集、环保擂台、护湖行动、法治护航四大主题板块 [34] - 黄陂区探寻污水变清水奥秘,展示生态治理修复成果 [35] - 新洲区开展"护豚净滩"行动,守护江豚栖息环境 [35] - 武汉经开区覆盖社区、商圈、产业园区、乡村等多元场景开展宣传活动 [38] - 武汉长江新区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普及绿色生活知识 [39] - 东湖高新区组织企业开展现场体验式普法宣传活动,推动企业主动治污 [41]
两项“全国首创”助力低碳化!碳循环经济及绿色化工项目落地茂名零碳产业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8:50
碳循环经济及绿色化工项目概况 - 项目签约落地茂名零碳产业园 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52万吨尿素生产基地 产品填补华南市场空白 [1] - 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ULE尿素工艺 为行业能耗最低、最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 [5][7] - 国内首创利用煤电工厂低浓度二氧化碳提纯工业生产 年减少CO₂排放超34万吨 [3][7] 技术工艺与环保效益 - 单位产值能耗仅0.06吨标准煤/万元 远低于行业0.47吨标准煤/万元水平 [7] - 工业增加值能耗0.7吨标准煤/万元 较行业1.712吨标准煤/万元降低59% [7] - 通过"碳捕捉-碳利用-碳循环"链路 实现热电尾气CO₂提纯再利用 [7][9] 产业链协同与区位优势 - 毗邻东华能源茂名项目 直接利用其合成氨原料 降低运输成本 [10] - 与丙烯酸产业园、碳纤维项目形成集群 原料本地化供给率达100% [12][14] - 广州工控氯碱、中煤茂名热电等核心项目将陆续入驻 强化产业链融合 [14] 政策与市场定位 -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打造广东省首个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9] - 华南地区(粤桂湘闽)当前无尿素工厂 52万吨产能将覆盖区域需求 [9] - 投资强度达735万元/亩 综合财税贡献30万元/亩 经济效益显著 [1] 建设进度与规划 - 2024年9月启动建设 预计2027年9月投产 建设周期2年 [9] - 零碳产业园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 以绿色化工与氢能为核心产业 [9][12] - 沙特阿美、中核绿能等项目将落地 形成完整低碳产业链闭环 [14]
昊创瑞通拟IPO登录创业板 “小巨人”企业剑指智慧配电领军地位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08:46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智能配电设备行业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驱动下迎来黄金发展期 [1] - 智能配电设备是实现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设备 [1]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过6000亿元 2025年预计超6500亿元 带动产业链发展 [2] - 国家电网加速建设特高压工程 2024年建成投运3项 累计建成38项特高压工程 [2]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昊创瑞通是智能配电设备领域核心企业 主营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箱式变电站等产品 [1] - 公司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 智慧能源推动者 绿色发展践行者" [3] - 公司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认证 [1] - 计划募资4 77亿元用于智能环网柜/柱上开关生产建设、智能配电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1] 财务与研发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 60亿元、6 72亿元、8 67亿元 保持持续增长 [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 69亿元、0 87亿元、1 11亿元 呈现稳步提升 [2]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2-2024年分别为1730 30万元、2336 20万元、3232 70万元 [2] 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 - 公司在细分领域具备研发技术优势、质量控制优势、管理团队优势和品牌优势 [3] - 将依托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趋势强化产品创新 [3] - 坚持"做精配网主业 适度外延发展"战略 目标成为智慧配电领域领军企业 [3] - 产品需求与电网投资规模高度相关 市场空间随行业扩容持续增长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