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

搜索文档
日本工资涨幅创32年新高,Siri部分AI功能将推迟发布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3-10 23:02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多个财经事件展开,包括2月中国CPI和PPI数据、日本工资与通胀情况、苹果Siri功能推迟、特斯拉Cybercab亮相、大疆加班政策、7 - Eleven收购案、韩国投资者买入中国股票以及3月10日中国股市行情等,分析各事件现状、成因及影响 [1][3][5][7][9][11][13][15] 中国经济数据 - 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1 - 2月平均比上年同期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1 - 2月平均比上年同期下降2.2% [1] - 2月春节过后旅游需求减少、食品供应充裕致CPI下降,3月春节因素消退后CPI可能回正,但达2%全年目标需促消费政策加码;PPI改善迹象不明显,国际原油价格回落为3月PPI修复增添不确定性 [1][2] 日本经济情况 - 今年1月日本劳工基本工资同比增长3.1%,创32年新高,但名义现金收入增速放缓至2.8%,实际现金收入同比下降1.8% [3] - 人口老龄化致劳动力短缺,企业提高工资推升基本工资,“工资 - 价格”螺旋使通胀水平加速上行,或为日本央行未来加息打开空间 [3][4] 科技公司动态 - 苹果语音助手Siri部分AI功能推迟至2026年发布,其AI战略面临技术挑战,AI手机距消费者应用尚不成熟 [5] - 苹果市场领先优势渐失,推迟发布或为保证效果,但可能让用户失望,若后续拿出出色AI产品或扳回一城 [6] - 特斯拉Cybercab亮相得克萨斯超级工厂,预计2026年投入生产,成本低于30000美元,但无人驾驶应用面临安全和监管等挑战 [7][8] 企业管理政策 - 大疆开启“不准加班”运动,强制员工晚上9点下班,互联网和制造行业多家公司加入“反内卷”行动 [9] - 加班文化折损员工创新能力,合理制度让员工精力恢复、提高效率,紧急项目加班发加班费员工可接受 [9][10] 商业收购事件 - 7 - Eleven母公司柒和伊与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CT收购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双方就剥离门店达成共识以解决反垄断问题 [11] - ACT收购过程波折,收购或提高影响力,但引发垄断和“产业空心化”担忧,收购案未来走向不确定 [11][12] 股票市场情况 - 2月韩国投资者投资中国内地和香港股票月度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两倍,多买入科技行业龙头企业 [13] - 外资机构唱多中国市场,但全球资本集中在科技板块,消费、地产等板块未受青睐,稳定型资金流出势头未改 [13][14] - 3月10日沪深两市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成交额缩量,AI医疗等概念股上涨,算力等概念股下跌 [15] - 市场成交量难支撑AI和机器人两大主线并行,两会新政策引发资金炒作兴趣,市场方向选择意愿偏弱 [16]
分体式飞行汽车要来了?何小鹏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3-08 10:57
分体式飞行汽车量产计划 - 公司计划2026年首次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采用可自动分离结合的陆行体与飞行体设计[1] - "陆地航母"计划2024年完成制造基地竣工及TC取证,售价控制在200万元以内[2] - 飞行汽车技术结合汽车操控与AI智能体系,目标实现城市内无人驾驶与城际低空飞行[1]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2024年已量产交付端到端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停车位到停车位全流程AI驾驶[3] - 2025年探索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2026年推进停车场L4级别无人泊车/取车技术[3] - 公司提出自动驾驶标准建议,推动中国参与全球自动驾驶标准制定[3]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布局 -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具身智能",公司已进行5年人形机器人研发[3] - 人形机器人采用L1-L5分级体系,当前主要处于L2初期阶段[3] - 计划2025年量产面向工业场景的L3级别人形机器人[3] 低空经济产业趋势 - 政策推动下汽车产业链加速向低空经济转型[1] - 飞行汽车技术融合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重要发展方向[1]
全国两会,五大看点
吴晓波频道· 2025-03-05 00:26
两会特别基调 - 强调上一轮刺激效果并预告下一轮刺激蓄势待发 构成两会特别基调 [5] - 当前处于"强刺激周期"第二季度尾声 政策密集出台拼经济 [4] - 两会议题和数据相比往年"更新更近" 反映最新宏观变化 [3] 两会核心议程 - 全国政协会议3月4-10日举行 聚焦常委会报告及政府工作报告讨论 [9][10] - 全国人大会议3月5-11日举行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财政预算等关键文件 [11] - 地方代表团审议会政策脉络更清晰 定调区域经济重点和全国发展抓手 [12][13] 宏观经济目标 - 2025年GDP增速目标预计5% 参考各省加权平均目标5 3%及2035战略要求 [15][17] - CPI目标或下调至2% 财政赤字率有望从3%提升至3 8%-4% [15] - 广义财政资金预计同比多增2万亿元达12万亿元 专项债规模或增至4 5万亿元 [21] 三驾马车表现 - 2024年消费对GDP贡献率44 5% 投资25 2% 出口30 3% 形成"四二三"格局 [28][29][30] - 社零增速目标普遍下调 消费补贴集中于家电等政策利好领域 [35][36] - 房地产政策以存量消化为主 聚焦城中村改造和土地盘活 [40] 重点产业方向 - 人工智能产业链 低空经济 银发经济 数字经济等被列为前瞻产业 [44] - 工业机器人全球装机量占比过半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受关注 [3] - 中欧建交50周年 双方定位为"相互成就的伙伴" [3][15] 企业动态与创新 - DeepSeek公司进展代表中青年团队挑起科技事业大梁 [3] - 格力 小米 中兴等企业高管提出个税改革 新能源车牌设计等建议 [49] - 家政 租赁等行业提案涉及个税抵扣 租购同权等民生领域 [49]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2月24日-3月2日)
乘联分会· 2025-03-04 18:10
行业信息 -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应用 [2][8][9] - 深圳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占全国22.3%,超充站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 [10][11]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计全固态电池2027年开始装车,2030年实现量产化应用 [12] -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 [14] - 香港推出3亿港元资助计划,预计推动业界装置3000个高速充电桩 [12] 政策信息 - 工信部等多部门研究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新能源汽车相关建议 [10] - 八部门在天津等10个城市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预计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超25万辆 [19] - 两部门支持能源体系低碳转型,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 [19] - 国家能源局稳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探索管道输氢项目试点 [20] - 工信部要求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在24小时内提交事故信息 [3] 企业动态 -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启用,重点从事智能汽车等领域研发,可容纳5000人办公 [7][8] - 超20家中国央企接入DeepSeek大模型,涉及能源、金融等领域 [8] - 宁德时代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无人驾驶和数智化展开合作 [16] - 小鹏汽车自研图灵芯片将于5月首搭新品上车,支持L4级自动驾驶 [28] - 特斯拉FSD在中国开始推送,更名为"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29] 技术进展 - 岚图汽车启动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迭代,能量密度300Wh/kg,电解液含量0% [27] - 极氪完成座舱端侧大模型离线部署,实现不依赖网络的实时图文理解能力 [31] - 长安汽车金钟罩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 [33] - 小米SU7实现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升级,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及停车场 [28] -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完成首次冬季标定,工厂预计三季度竣工投产 [15] 市场与销售 - 深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6.9%,2025年拟新建充电桩5万个 [11] - 全新岚图梦想家累计大定突破6.5万台,单车均价超39万元 [27] - 第十万台吉利星愿A0级纯电轿车下线 [27] - 3000余辆新能源汽车从青岛出口,为今年以来最大规模国际贸易 [13] - 永达汽车加速扩展新能源汽车网络布局,股价拉升逾12% [13] 新产品发布 - 红旗天工05上市,定位中型轿车,售价15.98万起,CLTC续航最高750km [35][36] - 新款智己LS6剧院版上市,限时权益价21.99万起,CLTC续航最高802km [37][39] - 小米SU7 Ultra上市,售价52.99万起,0-100km/h加速1.98秒 [41][43] - 新款启辰大V DD-i虎鲸上市,限时权益价12.59万起,CLTC纯电续航150km [46] - 埃安AION UT鹦鹉龙上市,售价6.98万起,定位纯电两厢车 [7]
全球围剿特斯拉
吴晓波频道· 2025-03-04 01:07
特斯拉市场表现与挑战 - 特斯拉CEO马斯克罕见公开谈论经营情况 提出未来五年利润增长1000%的可能性[1] - 欧洲市场1月注册量同比暴跌45.2% 其中法国跌63% 西班牙跌75% 德国仅1277辆 英国销量首次低于比亚迪[7] - 美国加州大本营销量连续下滑 去年Q4降8% 今年1月降10% 股价较峰值跌40% 单周市值蒸发近1万亿人民币[7] - 中国市场1月销量63238辆同比下降11.5% 被比亚迪(增84%) 吉利(增47.5%) 长安(增26%)超越[11] 政治因素对品牌影响 - 全球爆发"反马斯克"示威 50多场活动冲击特斯拉门店 车主车辆遭涂鸦纳粹标志[3] - 抗议源于马斯克政治立场 包括削减政府开支 支持欧美极右翼政党 被称"影子总统"[5] - 研究显示特斯拉10%-15%的困境直接关联马斯克个人争议[9]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与局限 - FSD在中国更名"智能辅助驾驶" 因数据限制需通过刷视频训练 出现闯红灯 压实线等严重失误[13][14] - 中国车主花费6.4万元购买的FSD遭遇本土车企"智驾平权"冲击 高端功能免费下放中低端车型[14] - 马斯克宣称2025年实现全美无人监管FSD覆盖 并扩展至多数国家[17] 战略转型与未来布局 - 特斯拉"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三阶段 计划2027年前推出Robotaxi和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19] - 擎天柱机器人计划今年量产1万台 目标全球10%份额(10亿台规模) 预估百万量级时单台成本降至1万美元[20] - 方舟资管预测若转型成功 股价5年内或涨12.5倍至2600美元[21] 商业模式与资本叙事 - 业绩电话会焦点转向机器人出租车网络 汽车制造业务(占营收70%)未获讨论[17] - 马斯克资产结构变化 SpaceX和xAI估值飙升 逐渐分散对特斯拉的依赖[21] - 投资者分歧明显 部分偏好库克式稳健经营 部分押注马斯克的颠覆性创新叙事[23][24]
每日速递|宁德时代25GWh动力电池项目8月投产
高工锂电· 2025-03-03 17:55
电池 - 宁德时代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无人驾驶与数智化两大核心领域展开合作,推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普及及AI工业应用 [1] - 2024年中国锂电池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量826GWh占比70.6%,储能电池260GWh,消费电池84GWh [2] - 2024年锂电池装机量645GWh(同比增长48%),出口总额4348亿元(同比下降5%) [2] - 宁德时代福鼎时代5号超级工厂封顶,年产25GWh动力电池,预计2025年8月投产 [4][5] - 蔚来参与起草德国换电系统行业标准,推动换电技术规范化 [3] 材料 - 日本出光兴产投资213亿日元(约10.35亿元)建设年产1000吨硫化锂项目,支持丰田2027-2028年全固态电池汽车目标 [7][8] - 凯赛生物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安徽凯酰时代,注册资本1.5亿元,开发生物基复合材料用于电池壳体及汽车零部件 [9][10] 电池回收 - 江苏亚逊新能源获批2万吨/年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2万辆/年报废汽车拆解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3.85亿元 [11] 海外技术 - 荷兰LeydenJar研发纯硅负极电池能量密度达390Wh/kg(较石墨电池高70%),完成7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70%,目标2027年将成本降至50美元/kWh [12][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2-28 18:40
文/《清华金融评论》 周茗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 8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变,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 大局保持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 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 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 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 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 ...
每日速递 | 宁德时代与百度达成合作
高工锂电· 2025-02-27 19:28
电池 - 宁德时代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 围绕无人驾驶与数智化领域 推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普及及AI工业应用 [2] - 国家两部门发文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金融服务 重点提及充电基础设施领域金融支持 探索氢能、核电等能源金融服务 [3] -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 同比增长24% 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 动力型锂电池产量826GWh占比最高 锂电池装机量645GWh同比增长48% 出口总额4348亿元同比下降5%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7个百分点 [4] 材料 - 九环新越投资30.6亿元建设锂电池材料产业基地 规划11条生产线 年产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等6类产品65.72万吨 [4] - 特瓦时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投产 总投资30亿元 一期建成16条全自动生产线 厂房及研发办公楼面积11.48万平方米 [6] 投融资 - 欣旺达全资子公司拟联合星航资本投资Positec Inc 该公司专注工具电动化与机器人化 产品涵盖专业/家用电动工具及服务机器人等 [9] 海外 - Adden Energy启用固态电池中试线 生产动态稳定锂金属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提升50% 充电时间低于10分钟 具备不易燃特性 [12]
券商合并小作文带飞大盘,两会行情正在展开?
格隆汇APP· 2025-02-26 18:33
文章核心观点 今日大A三大股指震荡走强市场氛围较好,恒指和恒科大涨宣告脱离牛熊线,科技、顺周期等板块有表现,两会后科技牛行情仍将是本轮主线,后续科技方向产业催化持续不断,还提出多个市场机会相关问题 [1][2][4] 今日盘面分析及消息催化 整体表现 - 大A三大股指震荡走强,收盘总成交1.9万亿,上涨个股超4000家,涨停板近100家,市场氛围、短线情绪和赚钱效应较好 [1] - 恒指和恒科双双大涨超3%,创2022年2月以来三年新高,宣告脱离牛熊线跨入新平台 [1] 大科技方向 - 机器人依然强势,但后排边角概念开始蹭热度,卖方推低位细分方向,后续调整属正常;宝通科技大单一字,丝杠龙头五洲新春涨停新高,兆威机电、中大力德烂板回封,杭齿前进尾盘封板 [1] - 算力方面,云计算的杭钢股份、首都在线趋势新高;一体机恒为科技下午直线涨停,天玑科技烂板,910C包括电子半导体有异动(据传良率提升和制程升级) [1] 顺周期板块 - 钢铁(减产传闻)和地产板块(外行预期两会)有异动 [2] - 港股除恒科外,地产消费、券商银行板块表现抢眼,2点半左右两大券商合并消息使两个券商拉板涨停,券商带领大盘上攻;3点半左右4000亿消息使港股银行板块大幅拉升,资金提前博弈两会预期 [2] 部分板块涨幅及资金情况 - 减速器涨幅4.11%,资金10.63亿;BC电池涨幅3.78%,资金13.26亿;一体压铸涨幅3.36%,资金10.10亿 [3] - 还有壮地流转、时空大数据等多个板块有不同涨幅和资金流向情况 [3] 两会后科技牛行情 行情逻辑 - 底层驱动逻辑是DS打破美国AI霸权带来的AI创新和科技叙事,以及MQZT带来的民企信心恢复和二次创业 [4] 后续展望 - 下周有关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支持若超预期,将提升市场整体β,利好消费地产等顺周期板块,新质力也会受益 [4] - 在地缘和关税压力未解除情况下,推进科技自主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走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科技方向产业催化将持续不断 [4] 关注问题 - 包括如何把握DS中国AI叙事带来的中国资产重估机遇、2 - 3月产业大事件、机器人调整市场信号等多个问题 [4][5]
特斯拉利润降53%,FSD授权给上汽?马斯克回应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30 20:35
特斯拉FSD技术进展 - 无人监督驾驶FSD(unsupervised FSD)将于2025年6月在德州奥斯汀推送,新车可自行开到厂区指定地点 [5] - FSD已达到L4级别智驾能力,车主可基本脱手方向盘,类似Waymo robotaxi体验 [7] - 马斯克强调FSD迭代速度极快,劝说用户积极体验最新版本 [7] - FSD在中国落地面临数据监管限制,公司通过公开视频数据训练模拟器解决本地化问题 [14] - 预计2025年底FSD技术可在多国使用,但实际落地需看各国监管政策 [14]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交付量178.92万辆,同比下降1%,其中Model Y/3交付170.4万辆(-2%)[9] - 汽车收入770.7亿美元(-6%),毛利率从18.2%降至17.9% [9] - 净利润70.9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3%(2023年为149.97亿美元)[9] - 利润下滑主因产品降价及AI研发投入加大 [9] - 能源和服务收入微增1%,部分抵消总收入下滑 [9] 产品规划与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将推出一款便宜车型,全年计划推出多款低价车型 [11] - 单车成本已降至3.5万美元以下,主要通过材料成本优化实现 [11] - 全球工厂已完成新款Model Y生产切换 [11] - 预计2025年运营费用将持续上涨,主要来自AI投资和营销成本增加 [12] FSD授权与合作 - 多家大型车企对FSD授权表示兴趣,但公司优先考虑全美FSD落地 [14] - 授权门槛较高,需对方企业销量足够大才值得投入工程资源 [14] - 马斯克认为缺乏FSD技术的传统车企将难以生存 [14] 人形机器人Optimus - 2025年计划生产约10000台Optimus,实际可能先产数千台 [16] - 初期将用于工厂执行重复性工作,长期目标实现精密操作能力 [16] - 马斯克预测Optimus价值将超过公司其他业务 [16] 技术路线与产业政策 - 坚持纯视觉自动驾驶路线,反对激光雷达方案 [16] - 支持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呼吁人才转向制造领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