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搜索文档
立高食品(300973):立势谋远 高擎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7-27 18:36
管理改善与周期共振 - 公司是冷冻烘焙和奶油行业龙头,近年来业绩波动但调整收效,有望迎来"管理、渠道、产品"三周期共振拐点 [1] - 2022年下半年启动组织架构改革,2024年进入常态化运作,基于品类逻辑整合产线以适配渠道发展 [1] - 奶油和冷冻烘焙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规模效应,当前架构强化制造优势并提升生产效率 [1] 管理周期优化 - 事业部调整渐入佳境,回归产线强化供应链优势,盈利能力改善的核心驱动之一 [1] 渠道周期变化 - 高效渠道替代低效渠道,传统饼店流量下降,新兴会员制商超等渠道兴起 [1] - 2025年山姆渠道或迎来"大年",公司通过"渠道先行"战略把握商超调改机遇 [1][2] - 饼店渠道渗透率仍有覆盖空间,会员制商超和ODM优势使公司受益于渠道红利 [2] 产品周期驱动 - 奶油业务2019-2024年收入CAGR达20%+,受益于国产替代、消费升级及细分场景拓展 [2] - 冷冻烘焙需求强劲,海外经验显示单品系列化潜力大,支撑公司中长期逻辑 [2] - 全产业链布局推动烘焙综合产品服务商竞争优势显现,销售团队优势助力稳健增长 [2] 财务与增长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4 48亿元、51 27亿元、58 58亿元,同比增速16 0%、15 3%、14 3%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3 5亿元、4 4亿元、5 3亿元,同比增速30 7%、24 6%、22 0%,对应PE 22x、18x、15x [2]
从海外农场到中国餐桌 外资“看家好物”紧跟中国消费需求收获机遇
央视网· 2025-07-27 14:24
进博会倒计时100天 - 第八届进博会将于11月举行 7月27日进入倒计时100天 [1] - 企业抓住消费升级 差异化及银发经济等新机遇 首发新品开拓中国市场 [1] 食品展商动态 - 60多家食品展商在展前供需对接会上展示"看家好物" 寻求销售商机 [1] - 某企业持续将新西兰乳品引入中国 实现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2025年计划在中国全球首发3款新产品 [1] 果蔬企业表现 - 某果蔬企业在中国首发菲律宾黑钻凤梨 墨西哥有机香蕉 泰国冻榴莲等产品 [3] - 2025年计划在中国首发哥斯达黎加火山香蕉 火山菠萝 秘鲁有机蓝莓等新品 [6] 进口水果市场 - 每周有超400条货柜的进口香蕉抵达中国港口 [6] - 进口仓库储存大量进口水果 包括泰国椰子 菲律宾凤梨 越南火龙果 榴莲 新西兰猕猴桃 苹果等 [8] - 中国是最大农产品进口国 进口水果带来更多消费选择 [8] 一带一路农产品进口 - 上半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32份农食产品准入文件 [11] - 中国积极扩大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 满足国内庞大消费需求 [11]
消费“主引擎”提振发力(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6 06:02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二季度增长5.4% 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4]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成为经济主引擎 [4]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0.2个百分点 [4] 区域消费特征 -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050亿元 同比增长5%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 增长4.9% [5] - 县乡市场规模占比达38.9% 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5] - 敦煌夜市改造推动夜经济升温 [2] 消费热点领域 - 假日消费表现亮眼 春节/五一/端午期间文体休闲和交通出行服务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 五一/端午假期免签入境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59.4% [5]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动"中国购"成为入境游新趋势 [4] 升级类消费表现 - 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家电/文化办公/通讯器材/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6] - 新能源汽车零售量突破500万辆 同比增长33.3% [6] - 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1.3%/22.2% [6] 新兴消费模式 -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24.9% 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 [7] - 悦己消费/情绪消费/个性化消费等新业态兴起 [7]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多地出台促消费政策 如北京时尚消费方案/上海提振消费方案/广州"首发经济16条" [8] - 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3万美元 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空间广阔 [8] - 城乡消费差距显示市场成长潜力 [8]
焦点访谈 | 消费增长、外贸第一……各地商务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含金量满满
央视网· 2025-07-25 21:09
消费升级与文旅创新 - 上海浦东美术馆与法国奥赛博物馆合作推出全球独展特展,创新地将展览空间延伸至黄浦江游船,实现艺术体验突破场馆边界 [1][3][6] - 豫园成功打造"场景升级+文化消费"新模式,结合国漫IP与传统建筑吸引年轻游客,并推出妆造等新型消费场景满足年轻群体需求 [5][7][9] - 上海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7月上半月入境外籍旅客达18.7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其中50%利用免签政策入境 [9] 外贸与物流创新 - 宁波舟山港2024年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1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开通27条图定班列覆盖16省份67地市 [11][13] - 新能源汽车出口显著增长,某公司从2021年出口3000台增至2024年5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达40% [17][18] - 创新汽车叠载技术使40英尺集装箱装载量从2辆提升至3-5辆,同时开通中欧快航直达航线衔接海铁联运形成新物流通道 [18][20] 宏观经贸数据 -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5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6.16万亿美元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 [13][15] - 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过去四年社零年均增长5.5%,2024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10] - 出口额从2020年2.6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3.6万亿美元,增量达1万亿美元 [15] 对外开放政策 - 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扩至47个,过境免签国家55个,签证便利化带动入境游增长 [10]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限制全部清零,22个自贸试验区开展服务业开放试点 [22] - 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建交国100%税目零关税待遇 [22]
吃喝板块重挫!“茅五泸汾洋”集体回调,食品ETF(515710)收跌1.28%!机构:食饮需求有望边际企稳
新浪基金· 2025-07-25 19:58
市场表现 - 吃喝板块7月25日整体回调,食品ETF(515710)场内价格下跌1.28% [1] - 白酒龙头股领跌,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跌幅超2%,五粮液、舍得酒业、金种子酒跌幅超1% [1] - 食品饮料板块近期呈现震荡回升态势,中金公司认为需求有望边际改善 [3] 行业基本面 - 大众食品自3月起边际改善,下半年休闲零食、软饮料子板块表现看好 [3] - 白酒板块估值回调,基本面筑底,配置价值渐显 [3] - 贵州茅台以49%净利润率居《财富》中国500强利润率榜首,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同样进入前十 [3] 基金持仓与估值 - 食品ETF(515710)前五大持仓股为贵州茅台(14.61%)、五粮液(14.65%)、伊利股份(12.94%)、山西汾酒(6.31%)、泸州老窖(6.12%) [4] - 细分食品指数市盈率20.72倍,处于近10年6.27%分位点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4] 后市展望 - 东兴证券预计政策落地将改善需求端,食品饮料板块景气度或回升,建议关注顺周期白酒板块 [5] - 长江证券指出行业供需两端深刻变化,升级与降级并存,建议优选产品结构均衡、库存健康的企业 [5] 投资工具 - 食品ETF(515710)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指数,6成仓位布局白酒龙头,4成覆盖饮料乳品、调味、啤酒等细分板块 [6]
现金骤降47%仍豪赌扩产 大行科工或扛起29万产能消化
智通财经· 2025-07-25 15:28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骑行运动热潮推动折叠自行车需求增长,尤其受城市通勤者和户外爱好者青睐[1] - 2023年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3740亿元,折叠车占比仅5.3%(168亿元),属于小众赛道[14] - 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折叠车市场,占全球需求25.2%,2018-2023年CAGR达19.1%[7][14] - 中高端自行车(≥1000元)产量2018-2023年CAGR为7.7%,预计未来将加速至双位数增长[11] 公司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6.3%(零售额份额36.5%),行业绝对龙头[1] - 2023年中国内地销量14.9万辆,市场份额21.1%,领先第二名(9.7万辆)断层优势[14] - 全球市场2023年销量15.7万辆排名第一,但仅领先第二名不到7万辆[14] - 全球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21.8%,公司占5.6%[16] 财务表现 - 销量从2022年14.9万辆增至2024年22.95万辆,CAGR达24.1%[2]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增长46.5%[2] - 收入从2022年2.54亿元增至2024年4.51亿元,2025年前4个月达1.85亿元[2] - 净利润从2022年3143万元增至2024年5229.9万元,2025年前4个月2152.8万元[2] - 毛利率从2022年30.7%提升至2024年33%[3] 业务模式与运营特点 - 产品矩阵覆盖70+车型,从折叠车扩展至公路车、山地车、电助力车等[2] - 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近70%(2025年前4个月69.5%),但毛利率最低仅26.9%[3] - 惠州工厂年产能9万辆,2024年56.8%销量依赖OEM代工,2025年前4个月代工比例升至65.5%[4] - 海外销售占比从2022年22.1%骤降至2025年前4个月5.6%[4] 战略动向与IPO计划 - 中高端产品权重从2022年44.9%提升至2023年60.9%,顺应消费升级趋势[11][14] - IPO募资拟扩建20万辆产能(2027年投产),总产能将达29万辆[5]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4年底1.08亿元降至2025年4月5902万元[5][6] - 2025年7月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二次递表港交所进入IPO冲刺阶段[1] 发展挑战 - 现有产能严重不足,代工成本占销售成本47.1%[4] - 海外市场拓展乏力,欧美份额持续萎缩[4] - 小众赛道天花板明显,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仅14亿元[4] - 新产能投产后存在29万辆/年的消化压力[5]
咖啡茶饮新品频出、全球圈粉 茶饮市场持续扩张
央视网· 2025-07-25 11:07
咖啡行业 - 上海咖啡门店数量超过9100家,精品咖啡和连锁品牌加速扩张[1][2] - 某上海咖啡品牌从2平米窗口店起步,现已开设超800家门店[2][4] - 连锁品牌采用咖啡+轻食组合策略,显著提升销量[4] - 平价咖啡品牌"幸运咖"门店总数近700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70%[5][7] - 特色"村咖"快速崛起,结合地方特色和文旅体验成为新增长点[5][7] - 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人均年消费量22.24杯(同比增长33%)[7] - 2024年上半年咖啡企业注册量2.64万家(同比增长19.54%)[7] 茶饮行业 - 新茶饮成为年轻人日常消费,健康趋势推动低卡少糖产品需求[9][11] - 上海某茶饮门店高峰时段每小时出杯300杯,工作日日均1800杯,周末超2000杯[11] - 2024年6月主要新茶饮连锁品牌门店总数达116978家,较5月增加3697家[12] - 上半年TOP10茶饮品牌共推出232款新品(日均1.3款)[12] - 6家上市茶饮企业海外门店合计超5000家,加速拓展欧美和东南亚市场[13][14][16][17] - 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3127亿元(同比增长20.97%),2025年预计达3689亿元[17] - 东南亚现制茶饮市场预计2028年达500亿美元(约35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16]
资管公司Prusik大举押注香港股市 旗舰基金年内19%回报领跑同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10:42
公司表现与投资策略 - 旗下7 87亿美元旗舰基金将逾三分之一资金配置于香港公司或在港上市企业 而基准指数MSCI亚太除日本总回报指数中香港配置比例仅略超5% [1] - 亚洲股票收益基金截至7月23日的2025年回报率超19% 自2010年末成立至今年6月底累计回报率超250% 远超MSCI基准指数约106%的涨幅 [4] - 2025年上半年重仓股包括长江和记实业 第一太平和怡和控股 长江和记实业今年股价上涨26%但市净率仅约0 37倍 [4] 香港市场分析 - 香港股市经历多年低迷后迎来强势反弹 该基金今年业绩超越95%的同业产品 [1] - 港股在市盈率 市净率等多项指标上仍低于区域同行 [4] - 在港上市中资科技股价值重估 新股上市热潮及中国面对美国关税展现的经济韧性共同推动恒生指数升至近四年高位 [5] 区域投资布局 - 香港以外地区中 该基金最大风险敞口分布在印尼 韩国和中国内地 [4] - 大幅增持印尼 泰国和菲律宾股票 印尼经济增速约5% 股息率达6%的股票极具吸引力 [8] - 聚焦印尼消费和金融股 避开水泥等强周期板块及不分红的互联网企业 发现市盈率仅5-6倍 具备增长潜力且无信用风险的股票 [8] 行业主题偏好 - 看好包含人工智能和医药板块的"新中国"主题 同时押注消费升级趋势 预计中国经济将向降低居民储蓄 增加消费的方向再平衡 [5]
创新供给激活夏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8
暑期消费市场趋势 - 2025年暑期消费市场在文旅、夜间经济、影视、体育等领域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反映国内消费市场活力[1] - 消费需求从传统观光转向个性化、品质化、沉浸式体验,如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浙江横店影视城、青岛啤酒博物馆等案例[1] - 消费升级驱动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迭代以及供给端创新[1] 科技与文化融合 - 科技赋能与文化IP深度融合成为撬动夏日经济的关键杠杆,如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夜间灯光秀、沉浸式剧场等新业态[1] - "科技+文化"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并延长产业链,创造二次传播和衍生消费机会[1] - 消费市场竞争重点转向文化内涵与科技应用能力[1] 下沉市场潜力 - 暑期消费热潮向县域旅游和中小城市延伸,如江西萍乡安源区夜市、宁夏银川体育赛事带动周边消费[2] - 县域经济成为扩内需新战场,需政策支持中小城市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2] 挑战与思考 - 部分消费场景依赖短期促销或季节性流量,需将"暑期热度"转化为"全年常态"[2] - 户外运动、文旅体验的爆发式增长对公共服务和环保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提前规划资源调配与生态保护[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2] - 加强政策引导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使"热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2]
大摩:未来医药在创新升级、制造升级及消费升级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潜力 医药长期投资逻辑稳固
智通财经· 2025-07-24 21:15
医药行业投资观点 - 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管理部总监王大鹏在2025年二季报中继续看好医药行业,认为其在创新升级、制造升级及消费升级方面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长期投资逻辑稳固 [1] - 医药行业预计长期维持稳健较快增长,增速有望持续超过GDP,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识提升 [3] 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持仓分析 - 2025年二季度该基金持仓集中在A股和港股创新药方向,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79 90%,较一季度提高超过11个百分点 [2]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生物等,其中5只为新进个股,港股医药占比39 73%、A股医药占比40 17% [2] - 创新药持仓表现较好,主要受代表性公司商务拓展超预期影响 [2] 医药行业基本面与政策环境 - 医保重回平稳增长趋势,商保等政策可能为创新药支付带来增量,板块回归内生增长 [3] - 财政部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集采及行业整顿影响持续减弱 [3] - 全方面支持创新药发展、商业保险助力药品支付等政策有望落地,利好创新药产业 [3] 外部环境对医药行业影响 - 美国处于降息通道趋势,对港股及创新药等成长板块的压制有望缓解 [3] - 中国药品直接对美敞口较小,创新药主要以授权服务贸易形式出海,药品关税影响有限 [3] - 中国CDMO尤其是小分子具备稀缺性,有一定议价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