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

搜索文档
青岛啤酒“尝鲜”即墨黄酒 推动多元化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20:57
即墨黄酒官网显示,其产品系列既包括传统的花雕、即墨老酒清爽型以及焦香型,也包括近两年火爆出 圈的气泡黄酒,还有一些白酒产品。 青岛啤酒(600600)即将增加新的产品品类,公司5月7日晚间计划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简 称"即墨黄酒"),交易对价为6.65亿元和价格调整期损益金额之和。青岛啤酒称,此举将积极拓展非啤 酒业务跨产业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为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公开信息显示,始建于1949年的即墨黄酒于1980年成立即墨县黄酒厂,生产销售"即墨"牌即墨老酒,代 表性注册商标"即墨老酒"于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目前,即墨黄酒注册资本为5500万元,由 新华锦(600735)集团持有45.45%的股权,鲁锦集团持有54.55%的股权。 另一方面,从市场销售淡旺季上,"即墨老酒"与啤酒产品可以形成市场销售的互补效应,构建更具市场 竞争力的跨品类产品组合,在巩固公司传统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开辟新的增长点,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 能。 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市场,中国啤酒行业在经济、人口等因素影响下,已步入稳定发展阶 段。近年来,青岛啤酒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公司营收规模一直保持在300亿 ...
青岛啤酒收购即墨老酒100%股权 多元化能否打开增长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5-07 20:13
青岛啤酒收购即墨黄酒 - 青岛啤酒以6.65亿元及价格调整期损益金额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1][2] - 即墨黄酒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13.5%) 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38%)[3] - 即墨黄酒总资产9亿元 净资产2亿元 收购估值对应3倍PB 20倍PE[3] 收购战略意义 - 即墨黄酒与啤酒同属发酵酒类 可形成产品线互补与渠道协同[3] - 黄酒与啤酒销售淡旺季互补 构建跨品类产品组合[3] - 青岛啤酒一季度营收104.46亿元(同比+2.91%) 未恢复2023年同期水平[5] 啤酒行业现状 - 2024年头部啤酒企业销量普遍下滑:百威亚太-8.8% 青岛啤酒-5.86% 华润啤酒-2.45%[4] - 燕京啤酒与珠江啤酒2024年销量实现微增[4] - 行业高端化进入尾声 头部企业存在"营收焦虑"[4] 同业多元化动向 - 燕京啤酒2024年推出"倍斯特汽水"并启动全国招商[5] - 青岛啤酒控股股东完成战略重组 青岛饮料集团整体划归[5] - 新华锦集团出售即墨黄酒是为聚焦国际贸易主业[5]
青岛啤酒(600600.SH)拟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 拓宽产品和业务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9:28
智通财经APP讯,青岛啤酒(600600.SH)发布公告,为增强产业协同性及企业发展竞争力,2025年5月7 日,公司与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新华锦集团")、山东鲁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鲁锦集团")及山东即 墨黄酒厂有限公司("即墨黄酒"或"目标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协议"),公司拟从新华锦集团 和鲁锦集团处受让其合计持有的即墨黄酒100%股权,相关对价为人民币6.65亿元和价格调整期损益金 额之和(按照转让协议的约定,"价格调整期损益"是指经审计的目标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审计评估基准日 净资产扣除过渡期内目标公司向股东利润分配的金额与经审计的交割日净资产的差额)。本次股权收购 交易完成交割后,公司将持有即墨黄酒全部股权,即墨黄酒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 范围。 从市场销售淡旺季上,"即墨老酒"与公司啤酒产品可以形成市场销售的互补效应,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 的跨品类产品组合,在巩固公司传统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开辟新的增长点,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通 过本次股权收购,将进一步拓宽公司产品和业务领域,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 展,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公司坚持 ...
青岛啤酒:拟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销售淡旺季上可形成互补效应
财经网· 2025-05-07 18:49
公告称,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本次股权收购持有即墨黄酒 100%股权,公司积极拓展非啤酒业务跨 产业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为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5月7日,青岛啤酒发布关于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披露为增强产业协同性及企业发展竞争 力,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及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签订 《股权转让协议》,本公司拟从新华锦集团和鲁锦集团处受让其合计持有的即墨黄酒 100%股权,相关对价为人民币 66,500 万元和价格调整期损益金额之和。 本次股权收购交易完成交割后,本公司将持有即墨黄酒全部股权,即墨黄酒成为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 报表范围。 即墨黄酒始建于 1949 年,1980 年成立即墨县黄酒厂,生产销售的"即墨"牌即墨老酒具有微苦焦香的独特风味和深厚 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黄酒的重要代表之一。即墨黄酒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5,500 万元,由新华锦集团持有 45.45%的股权,鲁锦集团持有 54.55%的股权。 2024 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 16,641 万元,同比增长 13.5%;实现净利润 ...
权识国际(00381.HK)5月7日收盘上涨46.94%,成交359.27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5-07 16:33
市场表现 - 5月7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 13%至22691 88点 权识国际股价单日上涨46 94%至0 72港元/股 成交量552 96万股 成交额359 27万港元 振幅59 18% [1] - 最近一个月权识国际累计下跌12 5% 今年以来累计下跌62 88%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12 97%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权识国际营业总收入3 58亿元 同比增长0 71% 归母净利润亏损7836 71万元 同比扩大327 41% 毛利率36 64% 资产负债率51 84% [1] - 公司市盈率TTM为-4 57倍 低于家庭电器及用品行业平均值13 06倍和中值3 94倍 行业排名第63位 [1] 公司背景 - 权识国际成立于1991年 2001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最初从事礼品、玩具等制造销售 客户包括迪士尼、华纳兄弟等国际品牌 [2] - 公司正转型为多元化企业 2014年收购江西1765 53亩林地发展水果种植 2015年涉足陶瓷艺术品和境外旅游服务 并计划拓展酒类业务 [2] - 未来战略聚焦休闲艺术、金融服务、水果种植、制造销售、天然资源五大板块 [2] 行业对比 - 同行业可比公司市盈率TTM:丽年国际1 55倍 凯富善集团1 58倍 华讯3 07倍 盛诺集团3 87倍 旷世芳香4 02倍 [1]
金种子酒2024年亏损2.58亿,终端接货意愿下滑、产品动销疲弱
搜狐财经· 2025-05-06 01:37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白酒生产与销售 产品涵盖浓香型金种子系列 种子系列 醉三秋系列 颍州系列以及金种子馥合香白酒等 形成以金种子馥合香为核心 醉三秋高端文化白酒 头号种子酒和柔和种子酒等中低端产品为支撑的产品架构 [1] - 采用"以销定产"模式 依据"订单+合理库存"制定生产计划 销售端以经销模式为主 产品通过买断方式售予经销商 辅以直销 [1] - 2012年营收达到22 94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5 61亿元 与古井贡酒 迎驾贡酒 口子窖一同组成"徽酒第一阵营" [3] 经营困境 - 自2013年起开始走下坡路 营收波动下降 [3] - 2019年由盈转亏 当年净利润亏损达2 04亿元 此后亏损态势不断扩大 [5] - 2024年营业收入9 25亿元 同比下降37 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 58亿元 归属于上市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 67亿元 [7] - 各季度表现来看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764 49万元 二季度-654 69万元 三季度-1 11亿元 四季度-1 58亿元 [7] 业务表现 - 白酒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 44亿元 同比下降24 23% 药业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 58亿元 同比下降62 13% [8] - 高端酒 中端酒 低端酒营收分别同比下降4 87% 14 01% 29 08% 中端酒毛利率下降幅度达20 91% [8] - 省内市场实现营收7 43亿元 同比下降38 01% 省外市场实现营收1 59亿元 同比下降20 70% [8] 改革与转型 - 2022年华润战略投资后 公司营收分别为11 86亿元和14 69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 87亿元和-2200万元 亏损幅度大幅收窄 [5] - 华润对公司的管理 渠道和产品等体系进行了积极变革调整 市场化考核机制完善 管理团队学习 纠偏能力强 [5] - 公司聚焦酒业板块 推动馥合香等产品结构升级 利用渠道资源的本地优势 加大政商务人群的口感培育 [6] 行业分析 - 作为区域中低端白酒的代表品牌 公司拥有一定的消费市场 在资本助力下发展前景向好 [6] - 2024年业绩亏损主要由于消费降级导致底盘系列产品销量受影响 以及3月底盘系列产品涨价未充分考虑价格敏感度 终端接货意愿下滑 [8] - 构建新型厂商关系 践行厂商命运共同体策略 给经销商顺价供货不压货 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和费宣 广宣方面的投入 导致费用大幅增加 [8]
广交会观察:中国纺织服装业创新布局 迈向全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5-05 12:3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广交会背景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合理配置资源,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应优化国际布局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1][3] 行业现状 - 服装行业是中国外贸出口“老三样”之一,是传统外贸中坚力量 [1] - 今年1 - 3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662.86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107.38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 企业策略 - 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将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多元化市场和供应链国际化布局、从“卖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转型作为核心策略,与全球数百家优质供应商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年更多业务团队将走向多国客户并参加欧洲展会 [1] - 福建省尚飞制衣有限公司十几年前开始铺设全球产能网络,目前在多地设有成衣厂、市场调研和销售机构,今年订单量不断攀升,一季度订单额同比增幅70% - 80%,本届广交会客商接洽情况超出预期 [2] - 厦门建宇实业有限公司轻纺业务以美国市场为主,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暂缓发货,企业正积极探索开拓新兴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等路径提升抗风险能力 [2] 数字化应用 - 烟台众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AI设计技术提质增效,设计方案从每周5个变为每天300多个,利用AI模型打造非遗数字纹样库使客户转化率提升40% [3]
央企接盘能否拯救康佳?内斗、跨界与“薛定谔式”转型的十年困局
36氪· 2025-05-01 10:23
朱新明实名举报康佳高管涉虚增业绩4000万,着实让康佳有苦难言。 近日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股东朱新明在短视频平台实名举报,称康佳集团高管涉嫌虚增上市公 司2018年业绩4000多万元。 对此康佳方明确表示举报内容不实,属于诽谤,公司已经报警。 也有认为这是朱新明的公司并未完成收购时的业绩对赌,面对追讨业绩对赌补偿9.38亿元的蓄意报复。 事情的最终结果尚在调查没有定论,但这个举报的时间点上属实是让康佳集团难受了一把。 前有纠纷后有失利,"慢半拍"的康佳终"掉队" 时值康佳集团发布财报的月份,偏偏这份财报又不太好看,并且有两项内容相对敏感。 一个是此前康佳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中,康佳预计归母净利润预亏损26.5亿至29.5亿元,而财报正 式公布后,净利润的亏损程度超预期,达32.96亿元。 另一个是亏损严重下,康佳不少高管还涨薪了。 财报显示总裁曹士平薪酬较2023年的73.76万元涨薪了16.7万元,副总裁杨波较2023年的70.66万涨薪8.62 万元。其余包括副总裁林洪藩、董事局秘书李春雷等均有薪酬涨幅。 换新股东敏感时期的针对性举报,也难怪康佳要通过法律手段坚决维权,追责到底。 追责的事按下 ...
长华集团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8.88%,新能源业务成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4-30 12:3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2.07亿元,同比下降8.88% [1] - 归属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4.08% [1] - 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3.37% [1]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业务销售收入3.86亿元,占营收17.49% [4] - 新增77家客户,包括11家主机厂和66家二级配套客户 [4] - 与本田、大众、通用等车企保持稳定合作 [4] -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共用产品销售收入9.03亿元,占营收40.92% [4] 多元化布局 - 碳陶刹车系统进入量产阶段,应用于国内新兴汽车品牌 [5] - 光伏控制模块金属构成件批量交付13家客户 [5] - 储能及电池包领域40多款金属结构件进入量产 [5] - 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样品已生产,加大研发投入 [5] 募投项目进展 - 武汉汽车冲焊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结项 [7] - 年产20亿件汽车高强度紧固件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已结项 [7] - 轻量化汽车铝部件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剩余资金投入二期紧固件项目 [7]
嘉元科技:24年公司业绩承压,25Q1环比修复-20250430
华泰证券· 2025-04-30 1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21.04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2025Q1环比修复,一季度业绩较2024年明显修复 [1] - 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2025Q1明显修复,归母净利同比扭亏为盈,费用率稳中有降 [2] - 公司巩固主业,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聚焦主业加大研发,开展多元经营拓展新增长点 [3] - 下调公司整体毛利率,上调费用率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27、0.61、0.96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65.22亿元(yoy+31.27%),归母净利 - 2.39亿元(yoy - 1354.99%),扣非净利 - 2.84亿元(yoy - 921.46%);2025Q1营收19.81亿元(yoy+113.00%、qoq - 9.25%),归母净利2445.64万元(yoy+151.17%、qoq+125.79%) [1]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01%,同比降3.82pct;2025Q1销售毛利率/净利率4.65%/1.15%(yoy+4.56/+6.33pct) [2] - 2024年全年期间费用率4.7%,同比降0.04pct;2025Q1期间费用率为4.22%(yoy - 1.67pct,qoq+0.24pct) [2]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9.73亿、130.98亿、151.6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5亿、2.59亿、4.07亿元 [6] 业务发展 - 聚焦主业加大先进铜箔研发,截至报告期末铜箔年产能达11万吨以上 [3] - 推动嘉元隆源向生产型转型,发力高性能铜线业务,2024年营收突破8.78亿元,并储备高纯铜等新技术 [3] - 加速光伏储能布局,梅州区域发电1527万kwh,中标69兆瓦光伏项目,拓展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 [3] - 通过提升拉丝产能和自主掌握阳极板涂覆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深化产业链协同,延展铜箔领域布局 [3]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下调公司整体毛利率,上调费用率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27、0.61、0.96元(前值0.62/0.87/-元, - 56.5%/-29.9%/-) [4] - 预计2025年BPS为16.46元,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B均值为1.28倍,给予公司2025年1.28倍PB,目标价21.04元(前值15.62元,对应2025年估值0.9XP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