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定价
icon
搜索文档
设60个学术分会场!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16:11
会议概况 - 第23届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在深圳前海举办 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长江商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南方科技金融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1] - CICF始于2002年 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办 现为亚洲规模最大 学术水平最高 位居世界前列的国际金融学术会议 [1] 学术成果 - 本届年会收到3056位作者提交的1758篇有效论文投稿 最终录用236篇 设置60个学术分会场 安排472场学术论文宣讲和点评 [2] - 注册参会人数达1345位 创线下举办年份参会人数新高 [2] 重要嘉宾 -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作主旨演讲 题目为《基于短期债务实施最优财政政策》 分享其与香港科技大学蒋为教授及长江商学院王能教授的最新合作研究 [2] 会议议程 - 年会议程为期三天(6月29日至7月2日) 主题涵盖AI驱动的资本市场 AI在交易 融资 运营部署及数据共享中的影响 资产定价行为科学与生成式AI的新视角等金融学科前沿领域 [3] 主办方参与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深度参与大会学术与组织工作 王丛教授 张博辉教授和张劲帆教授担任最佳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并主持学术分会场 [3] -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将依托深圳前海在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上的优势 促进产学研创新融合 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转型 [3]
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多家产业链企业参与首日交易
上海证券报· 2025-07-09 01:53
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 - 纯苯期货和期权于7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期货于9时挂牌,期权于21时挂牌 [1] - 首日共有4个纯苯期货合约挂牌,总成交2.69万手,成交金额47.88亿元,持仓量5419手 [1] - 主力BZ2603合约收盘价5931元/吨,较5900元/吨的基准价上涨0.53% [1] - 230家法人客户参与首日交易,法人客户持仓占比62.7% [1] - 参与交易的产业链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旭阳集团、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 [1] 纯苯产业链概况 - 纯苯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上游连接石油和煤,下游连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产业 [2] - 终端产品涉及纺织、家电、汽车、建筑等行业 [2] - 中国是最大纯苯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2024年产量2513万吨,表观消费量2926万吨,进口量431万吨 [2] - 中国纯苯市场规模达2086亿元 [2] 市场定价现状与需求 - 近年来纯苯现货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需要更高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2] - 当前中国纯苯国际贸易主要参考FOB Korea等海外价格定价 [2] - 产业链期待构建中国纯苯定价体系,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 [2] - 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中国价格",提升国际影响力 [1][2] 行业影响与意义 - 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标志着产业从"粗放博弈"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2] - 对企业可锁定利润、增强抗风险能力,对产业可推动高效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2] - 有助于在全球化工产业链中构建更具韧性的"中国定价体系" [2] - 可与现有苯乙烯品种形成有效联动,提供更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 [3] - 大商所期货期权产品突破40个,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3]
券商研报刷屏:“反内卷”!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22:36
券商密集发布研报聚焦 "反内卷" 主线 - 7月1日至今至少23家券商发布36篇研报系统研究"反内卷"主题 [1] - 券商普遍关注三个方向:政策解读、资本市场影响、受益行业 [1] 如何看待本轮 "反内卷" - 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2] - "反内卷"政策聚焦提升制造业定价权以解决"内卷式竞争" [2] - 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相比:行业覆盖面更广、上游企业减产意愿弱、新兴行业民企占比高 [2] "反内卷"行情持续性分析 - 光伏概念股表现强势,通威股份涨停,亚玛顿上演"地天板" [4] - 华安证券认为行情属短期主题机会,缺乏基本面支撑 [4] - 天风证券提出三阶段发展路径:政策催化→资源品涨价→高价横盘 [4] - 兴业证券指出长期需扭转供过于求局面才能形成持续性行情 [5] 潜在受益行业分析 - 光伏产业链(硅料、玻璃龙头)、储能(逆变器)、锂电、新能源整车、晶圆代工 [7] - 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钢铁、水泥、玻璃、瓷砖、部分化工品(涤纶长丝、聚酯瓶片) [7] - 新兴非制造业如电商 [7] - 华创证券筛选标准下受益行业:煤炭、焦炭、普钢、能源金属、玻璃玻纤、冶钢原料、贵金属、白酒、酒店餐饮 [7]
商品:踏不准的节奏与错不了的周期
对冲研投· 2025-07-08 20:15
商品策略核心观点 - 商品赚钱机会出现在市场情绪极端位置的反转交易 例如2025年4月9日铜和白银的阶段性低点 当利空出现但价格不跌时可能形成利空出尽信号 但若后续上行驱动不足 市场会重回空头逻辑[3] - 当前商品市场面临双重困境:缺乏技术进步驱动的需求增长 同时财政政策受制于高杠杆和人口结构问题 中期维持震荡观点 建议把握价格脉冲后的利润空头机会[20] 主线一:反内卷商品筛选框架 - 筛选指标包括:行业亏损周期(如PVC/不锈钢/多晶硅)、产能利用率降幅、头部集中度(PTA/沥青/纯碱)、企业所有制特征(国企装置老化行业)[5] - 能源化工下游和钢厂利润是重点观察领域 需结合民营/国企特征进行判断[5] 主线二:反内卷反弹空间定价 - 理想情形是行业形成惩罚性定价特征 缓解通缩预期 边际变化体现在地方国资通过并购基金入主上市公司 提升国有成分[6] - 政策有效性取决于制造业参与度 国有化进程可能改变行业定价逻辑[6] 主线三:植物油能源-农业博弈 - 美国生物燃料政策调整显示对传统石化企业新增生物柴油产能的支持 同时通过消耗农产品过剩构建韧性能源体系[7] - 定价关键变量:原油走势及马来/印尼增产节奏 MPOA数据显示马来西亚6月棕榈油产量环比减4.69%(沙巴-11.95% 沙捞越-8.98%)[7][8] 主线四:欧佩克+增产风险 - 欧佩克+激进增产计划:8月日增54.8万桶(超预期) 9月拟再增55万桶/日 将完全解除217万桶/日自愿减产[12][15] - 阿联酋可能额外增产30万桶/日 或导致石油市场深度过剩 价格承压[15] 主线五:烧碱抗跌逻辑 - 烧碱走强源于液氯价格周度显著下跌(成本被动抬升至2370+) 液氯下游开机率下降形成供给收缩负反馈[17] - 若氧化铝补库需求增强 烧碱价格可能进一步反弹 成为当前稀缺的多头机会[17] 商品定价长期逻辑 - 长周期价格依附全球商品总需求曲线 受两类增长驱动:技术进步(如1975年城镇化率提升)或财政刺激(2020年美国/2010年中国)[18] - 历史显示这两种驱动均推动商品价格永久性上台阶 但当前两种驱动均面临实施障碍[18][20]
美元也要0利率,A股会成为最后的避风港吗?
搜狐财经· 2025-07-08 19:49
一、专家观点为何总是"浆糊" 记得刚入市那会儿,我也特别迷信专家观点。每天追着各种分析报告看,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专家就像"浆糊"一样,把简单的事情说得云里雾 里。看对了就大吹特擂,恨不得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看错了就开始用各种专业术语搪塞,让你觉得是自己理解能力不够。 这种"浆糊式"分析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涨了可以说"符合预期",跌了也能解释为"技术性调整"。反正怎么说都对,就是不给个准话。久而久之我才明 白,这哪是什么专业分析,分明是在玩文字游戏。 二、定价权才是市场本质 后来我渐渐想通了,股市的本质就是定价权的争夺。而定价权从来都掌握在机构手里,散户永远是被动接受的一方。那些所谓的专家分析,很多时候不过是 给机构行为找理由罢了。 记得2024年二季度,外资一边公开宣称"从不做题材股",一边却在悄悄布局重组概念股。要不是后来报表披露,谁能想到这些"价值投资者"也会玩这种把 戏?这件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不要听专家说什么,关键要看他们怎么做。 | 序号 | |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现价(元) | 涨跌幅(%) | 区间涨跌幅:前复权(%) ? | 机构持股数量明细(股) 2 | 机构 ...
热搜爆了!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网友吵翻:“嫌贵别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8:19
山姆冰块定价争议 - 山姆会员商店上架2公斤规格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售价22.8元 引发消费者质疑定价过高 计算显示相当于每瓶500毫升农夫山泉水售价约5.7元 [3][4] - 部分消费者认为价格合理 因制冰过程需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且有特殊工艺 也有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高可选择自制 [4] - 山姆回应称该产品为渠道定制商品 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 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降低20% 适用于夏季长时间保冷场景 [7] 产品特点与市场反馈 - 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选用千岛湖水源 通过低速缓冻工艺凝结 具有持久耐融特点 [11] - 部分消费者认为产品值得购买 比自制冰块省事且融化更慢 适合制作冰咖啡 也有消费者认为产品一般 [11] - 该产品一度引发抢购甚至出现缺货售罄情况 [15] 行业竞争格局 - 除山姆与农夫山泉外 伊利 蒙牛 盒马 罗森 便利蜂等企业均已推出自营冰块产品 蜜雪冰城延续1元1个冰杯的售卖模式 [15] - 多家企业入局导致冰块利润空间被压缩 盒马160克食用冰杯价格从2022年7月的4.9元降至2025年6月的2.5元 接近腰斩 [16] - 山姆会员商店为沃尔玛旗下会员制商店 全球拥有800多家门店 是全球最大会员制商店之一 [13]
定价权“南移”重构中国资产估值坐标,A+H龙头企业价值如何演变?
格隆汇APP· 2025-07-08 17:43
核心资产定价权南移趋势 - A股核心资产定价权正系统性南移至港股市场,港股成为价值发现关键阵地[3]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连跌两年,2024年跌幅超9%,H股表现优于A股[4] - 2024年南向港股通资金净买入超80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成交额首破恒指总成交额50%[7] 标杆企业港股上市表现 - 美的集团募资310.4亿港元,市值5804亿港元,港股上市后涨幅37%,H/A溢价率-8.33%[2] - 顺丰控股募资58.3亿港元,港股上市后涨幅23%,H/A溢价率-17.62%[2] - 宁德时代募资356.6亿港元,市值1.41万亿港元,港股上市后涨幅4%,H/A溢价率+12.7%[2] 核心资产三大领域特征 - AI科技、新消费革命、创新药突破领域资产质量飞跃式提升[8] - 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超500亿元同比增15%,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7.9%,储能电池市占率36.5%[8] - 顺丰控股2024年营收超国内前五快递企业总和,净利润101.7亿元同比增23.51%,时效快递市占率63.9%[8] 港股估值与国际吸引力 - 恒生科技指数PE(TTM)19.83倍,处于3年滚动均值-1倍标准差历史低位[14] - 顺丰控股H股EV/EBITDA约5.6倍,低于A/H同业平均6.2倍及全球龙头UPS/DHL的7.1倍[32] - 美元流动性宽松周期开启,港股估值性价比吸引国际资本回流[13][17] A-H股联动效应 - 顺丰H股涨幅带动A股跟涨,调整期A股跌幅更小,形成紧密估值联动[18][20] - 2021-2025年A股绩优股指数跑输亏损股幅度从-44.1pcts收窄至-1.6pcts,风格转向核心资产[21] - 险资、公募等机构资金主导南向资金流入,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21] 顺丰控股核心竞争力 - 2024年研发投入30.9亿元,运用大数据/AI提升运营效率,时效快递亚洲领先[26] - 业务覆盖时效快递、冷链、国际物流等全场景,2024年自由现金流达223亿元[26][32] - 中转场直分拣模式降本增效,2022-2024年累计自由现金流531亿元为净利润2.16倍[31][32] 长期价值演绎路径 - 港股定价能力边际提升将引导A股估值体系向全球接轨,"A股港股化"成长期趋势[22] - 顺丰兼具科技成长与蓝筹属性,2024年分红比例40%,A-H联动推动估值重估[30] - 时效快递向消费/工业制造领域渗透,新技术驱动的降本逻辑具备可持续性[31]
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引争议,卖冰成本高吗
第一财经· 2025-07-08 15:44
冰块行业定价分析 - 相同重量的冰块价格是饮用水的1-3倍 [2] - 2公斤规格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售价22.8元 相当于每瓶500毫升水售价约5.7元 [1] - 冰块价格包含特殊制作工艺费 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 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降低20% [6] 冰块成本结构 - 原料饮用水成本不高 但人工、电费、仓储、运输等成本大幅增加 [8] - "酒吧冰"批发价10千克80元 人工成本占50%以上 需人工加工 [8] - "机器冰"批发价20千克60元 主要成本为电费和仓储 [8] - 300kg冰块从南京运往上海的冷链运输费用为400元 需-20℃以下环境 [8] 消费市场表现 - 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达300% [9] -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48杯 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 [9] 产品特性比较 - 特殊工艺冰块融化速度比自制冰慢 更适合夏季长时间保冷 [6] - 冰块融化速度受内部气泡含量影响 无气泡冰块融化更慢 [7] - 部分消费者认为预制冰省去自制麻烦 愿意支付溢价 [1]
兴证全球基金隋毅:定价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新浪基金· 2025-07-08 15:16
隋毅的投资框架与理念 - 投资框架以定价为基础,强调行业比较和公司比较,最终选出有长期价值的公司构成组合[5] - 组合目标为行业分散、个股分散,但过渡期会超配医药行业[5] - 定价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同一股票在不同估值水平下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率截然不同[5] - 倾向于偏左侧收益,到达目标市值后会逐步兑现收益[5] - 从2022年开始选股胜率逐年提高,源于对医药行业各类资产和投资范式的成熟认知[3] 医药行业投资经验 - 医药行业包含周期、制造、消费、科技等各类资产,即便总量机会有限也能找到中长期机会[2] - 2022年上半年通过深度研究识别市场过度恐慌的公司并建议增持,取得不错收益[2] - 2022年下半年基于渠道、库存和经营周期改善逻辑成功推荐一家公司,实现价值叠加主题的投资[3] - 创新药行业经历漫长熊市后估值被压至极致,孕育出许多好股票[13] - 医药板块过去被认为是防御板块,但2022年后受宏观经济影响越来越明显[9] 行业拓展与组合管理 - 组合分散旨在控制波动率而非为分散而分散[7] - 行业拓展需要长期积累,建议先研究各行业龙头公司历史再跟踪潜在机会公司[8] - 电子行业是国内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需要持续跟踪突破进程[14] - 从医药研究转向投资面临宏观要素理解的挑战,需补课政治史、经济史等知识[9] 投资范式与资产类型 - 医药行业早期接触使隋毅对各类资产和投资范式保持开放心态[11] - 组合可能呈现科技成长风格,但本质是定价比较的结果[12] - 好生意是辩证概念,快速增长阶段和壁垒阶段各有不同诠释[15] - 红利资产需警惕盈利能力稳定性,可作为比现金更好的资产配置[16]
美伊暂时停火,欧佩克+联手增产,石油定价战卷土重来
搜狐财经· 2025-07-08 14:50
文︱陆弃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还在于,石油已不再只是商品,更是地缘权力杠杆。在欧美推动新能源转型、力图 摆脱对中东能源依赖的大背景下,沙特与俄国都清楚自己的战略资源窗口正在缩小。如果不在当前阶段 加强产能调控与市场影响力,未来再想重构规则的能力将进一步削弱。可以说,这是一种"逆势中的主 动出击"。 与此同时,中东的战火虽熄,但随时可能重燃。伊朗国内局势仍不稳定,其核计划在三处设施被轰炸之 后并未中止,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其国内强硬派的崛起。以色列虽短期内接受了"美国版和平方案",但内 部鹰派依然不满"未斩草除根"的局面。一旦某个导火索被点燃,石油运输关键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就 有可能再度成为冲突焦点,全球油价恐将再次剧烈震荡。在这一背景下,欧佩克+提前释放部分产能, 也被视为在为潜在供应中断预留缓冲空间。 近日,"欧佩克+"在视频会议上一锤定音,宣布8月份将增产54.8万桶/日,试图在"稳定的全球经济展 望"背景下重塑市场节奏。这一决定看似是对需求复苏的温和回应,实则背后隐伏着地缘政治的深度暗 战和资源定价权的争夺。沙特与俄罗斯,两个在不同阵营中灵活穿梭的"能量大国",在这场游戏中不是 配角,而是正在重构规则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