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2025数博会成功举办 吸引投资463.3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1:06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8月30日在贵阳闭幕 主题为"数聚产业动能智启发展新篇" [1] - 展会期间举办专业展览及开幕式 交流活动 行业赛事等配套活动 [1] - 注册嘉宾达1.6万余人 包括来自31个国家(地区)的168名外宾 [1] 参展规模 - 参展企业共375家 其中境外企业30家 [1] - 展出新产品 新技术 新方案1300余项 [1] - 观展人次达9.1万 [1] 活动成果 - 举办各类活动89场 参会超5.5万人次 [1] - 发布理论报告 行业标准 典型案例 技术成果等90项 [1] - 2154支队伍参赛 线上线下观赛超过200万人次 [1] 产业合作 - 聚焦数据产业 算力产业 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供需对接 [1] - 谋划100个数字经济项目 [1] - 吸引投资463.36亿元 [1]
2025年上半年 国产芯片设计三巨头正迎来各自的历史性时刻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2:52
寒武纪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均实现扭亏为盈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5年一季度的-13.99亿元大幅改善至二季度的23.11亿元 [3]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并获得客户广泛认可 [4] - 东海证券将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5.95亿元上调至30.56亿元 上调幅度92% [4] 海光信息战略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5] -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 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33.31% [5] - 正推进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旨在打造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存储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云计算服务的国产算力巨头 [5] - 重组完成后将实现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系统应用的全栈布局 构建平台型"算力航母" [5] 龙芯中科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 同比增长10.9% [6] - 芯片产品营业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23.6% 其中工控类芯片营收8722.93万元 同比增长61.09% [6] -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同比下滑23.6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3亿元 同比下滑81.7% [6] - 新一代CPU研制取得决定性进展 多数芯片已开始进入市场 营收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6] 行业竞争格局 - 龙芯中科作为国内唯一坚持自主指令系统的CPU企业 正面临来自英特尔等厂商的激烈竞争 [7] - 海光信息通过重组有望形成与华为生态圈并立的大生态圈 [5] - 寒武纪从战略投入期迈入商业化收获期 产品在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具普适性 [3][4]
历史性时刻!寒武纪跨越“高山”,海光信息拟构建“平台型航母”,龙芯中科还在“战略性亏损”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1:22
国产芯片设计三巨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战略动态 - 国产芯片设计三巨头海光信息、寒武纪和龙芯中科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历史性时刻 包括业绩突破和战略转型 [2] 寒武纪业绩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为正 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4] - 自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逐季增长 营收分别为9.89亿元、11.11亿元和17.6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3.56亿元和6.83亿元 [4]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11亿元 相比第一季度的-13.99亿元大幅增加 显示现金流全面向好 [4]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 通过客户严苛环境验证 获得广泛认可 从战略投入期迈入商业化收获期 [5] - 东海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将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5.95亿元上调至30.56亿元 上调幅度约92% [5] 海光信息业绩与战略重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 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33.31% [7] - 正在推进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事宜 旨在打造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存储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云计算服务的国产算力巨头 [8] - 重组完成后可实现从底层芯片到上层系统应用的全栈布局 成为平台型"算力航母" 强化与华为生态圈并立的大海光生态圈 [8] 龙芯中科业绩与战略挑战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4亿元 同比增长10.9% 芯片产品营业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23.6% 其中信息化类芯片营收1.15亿元 同比增长5.01% 工控类芯片营收8722.93万元 同比增长61.09% 接近2024年全年工控类芯片营收 [10] -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同比下滑23.6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3亿元 同比下滑81.7% 增收不增利且亏损扩大 [10] - 营收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发展主要矛盾从产品研发端转向市场销售端 新一代CPU如"三剑客""三尖兵"基本完成产品化并开始进入市场 [11] - 面临英特尔等国内外CPU厂商激烈竞争 需快速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扩大生态朋友圈以实现规模化收入和盈利 [11]
历史性时刻!寒武纪跨越“高山”,海光信息拟构建“平台型航母”,龙芯中科还在“战略性亏损”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1:20
国产芯片设计三巨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战略进展 - 海光信息、寒武纪、龙芯中科三大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均迎来历史性发展节点 [1] 寒武纪商业化突破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为正 净利润10.38亿元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2] - 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单季度业绩持续提升:2024Q4至2025Q2营收分别为9.89亿元、11.11亿元、17.6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3.56亿元、6.83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5Q1的-13.99亿元大幅改善至2025Q2的23.11亿元 [2]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 获客户广泛认可 [3] - 东海证券将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5.95亿元上调至30.56亿元 上调幅度92% [3] 海光信息业绩增长与战略重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4] -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 扣非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33.31% [4] - 推进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旨在打造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及云计算的全栈算力巨头 [4] - 重组完成后将形成平台型"算力航母" 强化与华为生态并立的大海光生态圈 [4][5] 龙芯中科营收增长与生态挑战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4亿元 同比增长10.9% [6] - 芯片产品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23.6% 其中工控类芯片营收8722.93万元(同比增长61.09%)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6]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5亿元 同比扩大23.6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3亿元 同比下滑81.7% [6] - 新一代CPU产品取得决定性进展 多数芯片已进入市场 但面临英特尔等厂商激烈竞争 [6][7] - 发展主要矛盾从产品研发转向市场销售 生态建设和成本控制是关键挑战 [6][7]
中科曙光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29.3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0.94%,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28.91% [1] - 毛利率26.65%,同比增长1.54个百分点,净利率12.0%,同比增长20.83% [1] - 扣非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55.20%,三费占营收比7.93%,同比下降2.09% [1] - 每股收益0.5元,同比增长29.53%,每股净资产14.23元,同比增长9.61%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94元,同比下降47.94%,货币资金43.64亿元,同比下降9.30% [1] 资本回报与财务健康 - 公司去年ROIC为8.74%,近10年中位数ROIC为8.62%,投资回报表现一般 [3] - 去年净利率15.16%,显示产品或服务附加值较高 [3] - 应收账款占利润比例达152.15%,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3] - 有息负债2666.06亿元,同比增长23.91% [1] 机构持仓与市场预期 -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持有1256.91万股并增仓,规模165.78亿元,近一年上涨137.16% [4] - 多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主题ETF增持公司股票,包括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422.72万股)、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341.91万股)等 [4]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4.27亿元,每股收益均值1.66元 [3] 战略重组与协同效应 - 公司与海光信息进行战略重组,已完成首次董事会审议,后续需监管核准及股东大会表决 [5] - 重组旨在实现业务、技术、资源互补,形成从"芯"到"端"的完整产业链条 [5] - 协同效应包括:业务与技术协同(整机系统外延、高端计算机、存储等)、品牌与资源协同(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财务与资本协同(规模效应增厚利润) [5] - 换股比例为1股中科曙光换0.5525股海光信息股票,现金选择权价格61.90元/股 [6] 股东权益与交易安排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或收购请求权,换股定价基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 [6] - 不符合科创板权限的股东可通过登记结算公司持有或卖出换股后股票,但无法买入科创板股票 [7] - 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享有投票权 [7]
通合科技: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13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193.27万元 全部用于数据中心用供配电系统及模块研发生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 - 募集资金到位前 公司可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 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或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2]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23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1,397EFlops 增速54% 其中智能算力规模为10.8ZFLOPS 增速95% 预计2027年智能算力占比将突破90% [3] - 2023年中国智算中心市场投资规模达879亿元 预计2028年达到2,886亿元 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26.8% [3] -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用电总量约4,150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用电量1.5% [4] - 数据中心单机柜功耗呈现高密度化趋势 传统UPS架构存在效率瓶颈 HVDC方案通过简化电能转换路径在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上更具优势 [4][5] - 全球头部科技企业如微软、谷歌、Meta及英伟达正加速推进400V与800V HVDC架构方案 国内以240V为基础向更高电压等级探索 [5][6]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深耕电源行业二十余年 已研发出240V、336V、400V及800V HVDC产品 包括高压直流供电模块、监控底层系统及整机系统 并已开始部分对外销售 [6][13] - 通过建设专业化研发生产基地 公司将构建覆盖模块至整机系统的全链条研发及生产能力 匹配数据中心对HVDC的持续增长需求 [7][8] - 项目总投资额40,693.27万元 建设期2年 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14.96% 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9.97年 [8][18] 项目实施必要性 - 把握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对供配电系统效率与可靠性要求提升的机遇 推动公司业务结构优化 [8][9] - 解决现有设备难以匹配HVDC生产需求的问题 新建独立产线实现产能扩容 通过高自动化、高精度产线提升产品稳定性与可靠性 [10][11] - 布局整机系统业务 向产业链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增强系统级技术整合能力 [12][13] 项目实施可行性 - 公司在HVDC整机系统领域具备技术能力与生产经验 产品已在国内头部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并构建了全链条项目对接机制 [13][14] - 公司在HVDC模块领域具备扎实技术基础与成本优势 产品技术方案与充电模块同源 可高效应用现有技术成果与供应链实力 [14][15] - 公司拥有专业化研发团队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技术研发人员544人 占比31.03% 并建立了"产品线+研究院"双轨制研发管理体系 [16][17] -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如《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为项目提供制度保障 [17][18] 补充流动资金安排 - 拟使用11,5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满足业务增长带来的营运资金需求 [19] - 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58,587.48万元 同比增长27.53% 业务规模增长导致营运资金需求增加 [19][20] 发行对公司影响 - 本次发行将提升公司总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 可转债转股后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资产负债率 [20][21] - 项目效益逐步释放后将提升公司整体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 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1]
华为上半年营收4270亿元,同比增长3.94%,净利润同比下降32%
美股IPO· 2025-08-29 21:0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270亿元 同比增长3.94% [1][3] - 净利润371亿元 同比下降32% [1][3] - 营业成本2243亿元 同比增加191亿元 [4] - 研发费用969.5亿元 同比增长9.05% [4] 经营质量 - 资产抵押质押及查封情况未超过上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50% [1][5] - 不存在可能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对外担保 [6] - 报告期内无重大会计政策变更及合并报表范围变化 [5] 战略调整 - 华为云通过软硬协同架构创新加大AI产业和算力资源投入 [6] - 组织优化被分析视为对非核心业务的战略性放弃 [6] - 投资收益由1412万元增至14.3亿元 主要来自金融资产收益变动 [4]
中际旭创(300308):二季度毛利率快速提升 1.6T下半年即将批量出货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4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37%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增长69%,扣非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70%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81.1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79% [2] - 第二季度毛利率达41.49%,同比提升8.0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4.79个百分点 [3] - 第二季度净利率达31.45%,同比提升8.2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6.12个百分点 [3]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和资本开支强劲增长 [3] - 8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3] - 国内外一二线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高增,算力需求紧俏,800G光模块下游需求旺盛 [3] 技术发展与产品进展 - 1.6T光模块已开始配套出货,预计下半年保持逐季度增长,2026年起逐步上量 [3][4] - 公司拥有1.6T硅光解决方案和自研硅光芯片,硅光产品良率持续提升 [3][4] - 公司在LightCounting 2023年光模块厂商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头部地位稳固 [4]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光模块是算力产业核心领域,公司为全球龙头厂商 [4] - 1.6T光模块渗透率预计快速提升,多家客户将于明年采用该方案 [3] - 新技术进展顺利,有望在AI需求高企时代维持行业龙头地位 [4] 盈利能力展望 - 高端产品出货比重增加推动毛利率大幅上升 [3] - 1.6T产品加速出货和硅光产品良率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未来几个季度盈利能力 [3] - 基于毛利率持续提升,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至92.04亿、147.08亿和204.64亿元 [4]
宏景科技拟募资13.54亿元 加码算力产业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2:05
增发预案详情 - 宏景科技披露13.54亿元定增预案 拟发行不超过4605.53万股[1] - 募集资金中10.54亿元用于智能算力集群建设及运营项目 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 - 智能算力项目包括购买高性能服务器并进行调优组网运营 建设周期12个月[1] 算力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2023年推出智算中心建设方案 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2] - 2024年算力业务签订合同13.38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 同比增长302.38%[2] - 2025年1-6月算力业务签订合同33.03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2] 公司整体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 同比增长567.14%[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8.04万元 而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963.36万元[1] 项目实施基础与战略 - 公司具备丰富客户资源和快速增长算力订单 为项目奠定市场基础[3] - 已承接多个算力集群建设项目 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计算集群、中山大学训练集群等项目[3] - 公司持续迭代优化算力建设运营技术 积累丰富项目经验[3] - 算力业务已成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重心 本次发行旨在加大投入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3] 公司背景 - 宏景科技深耕智慧城市业务近三十年 提供智慧医疗、教育、社区、楼宇、政务、园区等解决方案[1]
卡不住我们!中国算力省电省钱十大绝招,个个硬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0:53
中国算力产业重大技术突破 - 中国移动牵头研发的"九州"算力光网实现每秒10 EFLOPS(1000亿亿次浮点运算)计算能力,为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预计拉动GDP增长超126亿元 [1] - 山西秦能算电协同一体化平台使数据中心年省电费1000万元,减少碳排放十万吨 [1] - 超聚变FusionOne AI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实现AI基础应用小时级上线,已落地500多个项目 [1] - 华为"在网计算加速技术"提升智算集群通信效率,降低模型训练推理成本与时间 [1] 分布式与跨域算力技术 - 中国电信广域智算无损组网技术实现远距离数据中心高效协作,支持分布式大模型训练,已在多地试点验证和商用 [2] - 中国联通分布式训推关键技术保障AI训练高效安全,实现数据不出园区与隐私保护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Link跨域混训方案支持跨省上千公里智算中心大模型混训,等效算力媲美单芯片单集群 [2] 国产化算力生态建设 - 联想万全大模型训推方案使推理性能提升10倍,故障恢复达秒级,适配20多款国产GPU和大模型 [2] - 阿里云异构GPU云平台打破算力孤岛,实现不同品牌国产GPU高效协作,已支撑100多个重大项目 [2] - 中兴通讯智算超节点系统支持国产GPU卡大规模高速互联,承载万亿参数以上主权大模型训练,初步建成国产化智算产业开放互联生态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