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跷跷板
搜索文档
股债分化格局下:两款“固收+权益”产品三季度涨超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资本市场呈现显著的“股债跷跷板”分化格局,权益市场表现强劲而债券市场整体承压 [4] - 在此市场环境下,具备一定权益仓位的“固收+”等产品凭借股市上涨机会表现突出,部分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 [5][6] - 尽管“固收+”产品普遍权益仓位保守,但业绩领先产品的收益回撤比均较高,显示出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6] 2025年第三季度市场整体表现 - 权益市场迎来显著上涨行情,沪深300指数涨幅达17.90%,万得全A指数上涨19.46%,创业板指涨幅超过50% [4] - 市场呈现成长风格主导特征,人工智能、自主可控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是投资主线,通信、电子等行业涨幅居前 [4] - 债券市场逆风调整呈现宽幅震荡,中长端收益率从低位震荡上行,受多重因素影响 [5]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因投资者赎回理财投资股市及债市调整导致固收类产品净值下滑而有所回落 [5] “固收+权益”产品表现分析 - 上榜的10款产品来自渝农商理财、中银理财、浦银理财等8家理财公司 [6] - 排名第一的渝农商理财“兴时(最短持有14天)每日开放2号B”三季度净值增长率达11.41%,最大回撤为0.04% [3] - 排名第二的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1C”三季度净值增长率为10.07%,最大回撤为0.01% [3] - 业绩领先产品收益回撤比较高,显示其风险控制能力 [6] 领先产品持仓结构分析 - 渝农商理财“兴时”产品定位为配置0-20%权益类资产的“固收+”产品,但二季度末实际未持有权益类资产 [6] - 截至2025年6月末,渝农商理财“兴时”产品超过50%(51.33%)的资产为现金及银行存款,债券资产占比27.10% [6] - 中银理财“稳富”产品在二季度重仓债券资产,6月末持仓债券资产比例达到71.22% [7] - 中银理财“稳富”产品C份额规模较小,仅为1万元,但产品总体规模达到13.95亿元 [7] 市场展望 - 市场普遍对四季度的权益市场保持相对乐观态度 [7] - 债券市场在经历三季度回调后,短期可能出现阶段性交易机会,但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空间相对有限 [7]
三季度银行理财缩水超1500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1 21:04
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概况 - 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30.82万亿元较6月末下降1514.7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2.47% [2] - 三季度市场呈现先扬后抑走势7月和8月规模攀升但9月显著回落全季度规模较二季度末减少超1500亿元 [3] - 市场波动主要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权益市场回暖吸引资金而债市波动导致固定收益类产品吸引力下降 [3] 规模变动驱动因素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是核心因素三季度股市表现优于债市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现货黄金逼近4000美元/盎司推动资金从理财转向权益资产 [3] - 季节性因素显著为助力母行完成季末流动性指标考核理财公司通常将产品到期日集中在季末导致规模季末收缩季初回升 [5] - 根据测算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约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回撤幅度大于2018-2024年9月均值但低于2023-2024年均值 [5] 产品收益表现分化 - 传统主力产品收益下滑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45%和2.48%较6月末下降0.09和0.3个百分点 [7] - 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亮眼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5.03%和13.72%较6月末大幅提升1.89和9.97个百分点 [7] - 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73%跑输业绩比较基准0.12个百分点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54%低于基准0.28个百分点 [4] 产品发行与资金流向 - 含权益资产的产品发行数量显著增长截至9月末权益类产品今年已发行12只为去年全年的6倍混合类产品发行202只较去年全年多出33只 [7] - 三季度混合类理财规模环比再增77亿元升至6548亿元9月以来已有逾1600只混合及权益类理财产品上线理财资金正加速增配权益 [7] - 资金大量流入银行表内而非大规模转向权益市场央行数据显示9月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 [6] 四季度市场展望 - 业内预计10月理财产品将迎来超额修复单月增量或超万亿元调整后收益中枢有望回稳 [2] - 根据测算10月13日至17日全市场存续理财规模周度环比增加1264.3亿元分投资性质看固收类理财规模增幅较大 [9] - 低利率时代固收+产品优势明显预计将持续成为理财市场重要的发力点和增长点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8][9]
三季度银行理财缩水超1500亿
第一财经· 2025-10-21 20:36
三季度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30.82万亿元,较6月末下降1514.7亿元 [3] - 三季度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2.47% [3] - 市场呈现“先扬后抑”走势,7月、8月规模攀升,9月显著回落,全市场存续规模较二季度末减少超1500亿元 [5][6] 规模回落驱动因素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是主要因素,三季度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现货黄金价格逼近4000美元/盎司,而债券市场经历波动,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吸引力短期内明显逊色于权益资产 [6] - 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幅度在9月份再度走扩,叠加权益市场火热,催化了投资者赎回意愿 [6] - 季节性因素影响显著,理财公司为助力母行完成季末流动性指标考核,通常将产品到期日集中在季末,引导资金阶段性回流银行表内,导致规模呈现“季末收缩、季初回升”特征 [7] - 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约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回撤幅度大于2018~2024年9月均值0.66万亿元,但低于2023~2024年均值1.1万亿元 [7] - 央行9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结构“一增一减”,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8] 产品表现结构性分化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5%,固定收益类产品为2.48%,分别较6月末下降0.09和0.3个百分点,收益下滑主要受债券收益率中枢下移影响 [10] - 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亮眼,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5.03%和13.72%,较6月末大幅提升1.89和9.97个百分点 [10] - 含权益资产产品发行数量明显增长,截至9月末权益类产品今年已发行12只,为去年全年2只的6倍,混合类产品发行202只,较去年全年多出33只 [10] - 三季度混合类规模环比再增77亿元,升至6548亿元,9月以来已有逾1600只混合及权益类理财产品上线 [10] “固收+”产品优势与前景 - “固收+”理财产品在低利率时代优势明显,通过固定收益资产打底提供基础收益和稳定性,并适度配置权益资产获取超额收益 [11] - 这类产品预计将在2025年理财市场发展中持续成为重要的发力点和增长点 [11] 四季度市场展望 - 业内预计理财市场将延续“规模稳步扩张、收益中枢下行”的发展格局 [13] - 10月13日~17日全市场存续理财规模周度环比增加1264.3亿元,固收类理财规模增幅较大 [13] - 预计10月单月理财规模增量可超过1万亿元,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13] - 季末考核压力消解、双节流动性需求回落是规模修复的原因,低利率时代固收+产品仍是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13]
涌入权益市场还是季节性波动?三季度银行理财缩水超1500亿
第一财经· 2025-10-21 18:38
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概况 - 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30.82万亿元,较6月末下降1514.7亿元 [1] - 三季度市场呈现“先扬后抑”走势,7月、8月规模攀升,但9月显著回落,全市场存续规模较二季度末减少超1500亿元 [2] - 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2.47% [1] 规模波动原因分析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是主要因素,三季度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而债券市场经历波动期,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吸引力短期内逊色于权益资产 [2] - 季节性因素影响显著,为助力母行完成季末流动性指标考核,理财公司通常将产品到期日集中在季末,引导资金阶段性回流银行表内,导致理财规模呈现“季末收缩、季初回升”特征 [3] - 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约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回撤幅度大于2018~2024年9月均值0.66万亿元,但低于2023~2024年均值1.1万亿元 [3] - 央行9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结构呈现“一增一减”,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4] 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分化 - 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73%,跑输业绩比较基准0.12个百分点,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54%,低于基准0.28个百分点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5%,固定收益类产品为2.48%,分别较6月末下降0.09和0.3个百分点,主要受债券收益率中枢下移影响 [6] - 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亮眼,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5.03%和13.72%,较6月末大幅提升1.89和9.97个百分点 [7] 产品发行与结构变化 - 权益类产品今年已发行12只,为去年全年2只的6倍,混合类产品发行202只,较去年全年多出33只 [7] - 三季度混合类产品规模环比再增77亿元,升至6548亿元 [7] - 9月以来已有逾1600只混合及权益类理财产品上线,理财资金正加速增配权益 [7] “固收+”产品优势与前景 - “固收+”产品通过固定收益资产打底提供基础收益和稳定性,同时适度配置权益资产获取超额收益,在低利率时代优势明显 [7] - 业内预计在2025年理财市场发展中,“固收+”产品将持续成为重要的发力点和增长点 [7] - 低利率时代,固收+产品仍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8] 四季度市场展望 - 业内预计理财市场将延续“规模稳步扩张、收益中枢下行”的发展格局 [8] - 10月13日~17日,全市场存续理财规模周度环比增加1264.3亿元 [8] - 预计10月单月理财规模增量可超过1万亿元,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8] - 进入10月后,季末考核压力消解、双节流动性需求回落,理财规模有望实现月内修复 [8]
有色金属早报: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震荡为主-20251020
宁证期货· 2025-10-20 17:01
风险提示:股市波动,逆周期调节力度,美国关税地缘扰动 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震荡为主 摘 要: 近期由于股债跷跷板和流动性宽松逆周期调节叠加,期债的操 作更加困难,震荡特征明显,未来这两个影响因素依然是左右债市 的主要因素。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三季度 GDP 实际增长 4.8%,不及预期,另外 9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略 低于预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债市长期形成一定支撑。 财政部宣布采取两项措施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中央财 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 5000 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 年增加 1000 亿元,支持范围亦有拓展。同时,财政部明确今年将 提前下达 2026 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持续加码逆周期调节,延续经济向好势头。流动性宽松和 逆周期调节对债市影响是双刃剑,逆周期调节是否进一步提振股 市,需要持续观察,但是流动性宽松一定会利多债市,特别是短端 债券市场。 特朗普政府正在低调地放松多项关税政策,近几周来已将数十 种产品从其所谓的"对等关税"中豁免,并在各国与美国达成贸 ...
年内新发基金数量超去年全年 股基占比创近15年新高
证券时报· 2025-10-20 06:30
基金市场整体态势 - 2025年新成立基金总数达1163只,已超越2024年全年的1135只,显示基金市场强劲复苏 [1] -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总规模达9062.73亿元 [1] - 7只产品首募规模突破60亿元,超30亿元基金达50只,20亿元以上产品达到110只 [1] 股票型基金表现 - 股票型基金呈现爆发式增长,新成立数量达661只,发行规模为3393.96亿元 [1] - 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的37.45%,该比例创下2011年以来的近15年新高 [1] - 股票型基金占比从2016年的4.43%和2021年的12.77%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高位,反映投资者在牛市中通过基金获取更高收益的心态 [1] 大型基金产品特点 - 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旗下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以65.73亿元募集规模位居榜首,为年内突破60亿元的混合型FOF基金 [2] - 富国基金、京管泰富、天弘基金等公司旗下5只产品募集规模均达60亿元,显示机构对债券指数型工具及稳健策略产品的青睐 [2] - 在30亿至60亿元区间,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成为主力,贝莱德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国泰基金等12家机构产品募集规模集中于此 [2] 权益类基金发行升温 - 权益市场反弹带动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升温,招商均衡优选A以49.55亿元募集规模领跑偏股混合型基金 [3] - 大成基金、中欧基金等公司旗下7只权益类产品规模突破20亿元 [3] - 科创主题ETF持续吸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建信基金等公司推出的科创板相关ETF及联接基金合计12只产品规模均超15亿元,其中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实现“一日售罄” [3] 市场结构变化与资金流向 - 基金发行市场结构变化反映资金流向转变,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公募基金成为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重要渠道 [3] - 与权益类产品形成对比,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占比相比去年有所降低,“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 [3] - 股票型基金发行回暖体现投资者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若A股盈利周期进一步确认,四季度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3]
理财遇冷?股强债弱、黄金大涨,三季度理财规模减少千亿
南方都市报· 2025-10-17 18:04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规模与收益 - 截至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30.82万亿元,较2025年6月末减少1514.7亿元 [2][3] - 2025年三季度全市场共新发7865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58款 [3] - 截至2025年9月末,存续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47%,较6月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2][3] 不同资产类别表现分化 - 2025年三季度A股市场表现强劲,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800点,现货黄金价格在国庆期间突破4000美元/盎司 [2] -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5%,较6月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4] -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48%,较6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 [4] - 混合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03%,较6月末提升1.89个百分点 [5] - 权益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3.72%,较6月末提升9.97个百分点 [5] 权益类理财产品亮点 - 富邦华一银行发行的贝莱德世界黄金基金美金款理财产品年内收益达119.01% [5] - 贝莱德世界黄金基金理财产品年内收益达116.39% [5] - 华夏理财天工日开8号(贵金属指数)等多只权益类产品年内收益超过30% [5] 理财市场规模波动的驱动因素 - 9月理财规模下降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A股表现强劲导致部分理财资金赎回转向股市 [3] - 理财公司通常将产品到期日集中安排在季末,以助力母行达成季末流动性指标考核,导致规模呈现“季末收缩、季初回升”的特征 [3] “固收+”产品策略 - 在股债市场分化的背景下,“固收+”理财产品成为热门选择,以固收类资产作为“压舱石”,搭配权益类资产作为“增强器” [8] - 由80%中债综合指数与20%上证指数构成的模拟组合,在股市走强时收益优于纯债指数,股市下跌时回撤小于纯股指数 [8]
13家理财公司,9月规模回落8700亿!“含权”产品逆势增长
券商中国· 2025-10-17 15:20
银行理财总规模变动 - 14家主要理财公司9月末合计管理规模为24.19万亿元,较8月末下降约8300亿元 [2][5] - 14家公司中有13家规模下降,合计减少约8700亿元,仅华夏理财当月录得375亿元增长 [2][5] - 这是继二季度末回落约9500亿元后,三季度末再次出现规模回落 [5] 不同类型理财公司规模变动 - 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9月末规模合计下降约6540亿元,占13家规模下降公司总降幅的75% [4][5] - 单月下降规模超1000亿元的公司有3家,分别为农银理财、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中银理财降幅也近1000亿元 [5] - 股份行理财公司中,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在含权产品领域增幅明显 [6] 不同类型产品规模变动 - 固定收益类中的纯债型产品规模降幅显著,14家理财公司环比减少约6700亿元,其中国有行理财公司降幅约4400亿元 [2][5]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收缩,14家理财公司9月末余额为5.67万亿元,较上月末减少约2800亿元,较年初减少约5700亿元 [6] - 含权益资产的"固收+"和混合型理财规模逆势增长,12家理财公司的权益增强型固收产品9月合计增长约1100亿元 [2][6] - 14家公司混合类产品规模接近73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200亿元 [6] 销售渠道结构变化 - 理财公司持续发力母行以外代销渠道,截至9月末,14家理财公司行外代销规模合计超6.94万亿元 [8] - 行外代销规模占比接近或超过50%的理财公司已达4家,其中交银理财占比高达78%,光大理财占比68% [8] - 部分国有行理财公司对行外代销依赖度较低,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均低于10%,而中银理财占比提升至27% [8] 含权产品发行与投资动态 - 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放量式"增长,截至10月16日,存续权益产品达49只,远超去年全年的2只,混合类产品达1056只,去年全年为169只 [11] - 理财公司积极参与上市公司调研,9月以来23家理财公司总调研次数达168次,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个股关注度超过半数 [12] - 理财公司开始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例如中邮理财在奇瑞汽车港股IPO中获配2000万美元份额 [12] - 打新主题理财产品发行提速,今年新发7款名称含"打新"的产品,其中9月以来推出4款 [13] 行业策略方向 - 在股票市场上行周期中,行业策略核心是在坚守稳健根基前提下,积极优化策略,适当增加权益等风险资产预算 [14] - 多资产策略被视为核心解决方案,后续探索将包括商品、量化策略、衍生品工具、跨境资产等,以构建收益来源更多元的产品线 [14] - 含权理财或股票型基金已成为商业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抓手 [3][9]
银行理财规模再现跨季回落 含权产品逆势增长风景独好
证券时报· 2025-10-17 03:01
行业规模变动 - 14家主要理财公司9月末合计管理规模为24.19万亿元,较8月末下降约8300亿元,这是继二季度末回落约9500亿元后,三季度末跨季时再次出现整体回落 [2] - 13家理财公司9月末规模环比下降,合计减少约8700亿元,其中仅有华夏理财当月录得375亿元的增长 [1][2] - 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单月合计下降约6540亿元,占13家下降公司合计降幅的75%,农银理财、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单月下降规模均超1000亿元,中银理财单月降幅也近1000亿元 [2] 产品结构变化 - 固定收益型中的纯债类产品规模降幅最大,14家理财公司环比8月末减少约6700亿元,其中国有行理财公司合计下降约4400亿元 [1][2] - 现金管理类产品TOP14合计余额为5.67万亿元,较8月末减少约2800亿元,较年初减少约5700亿元 [3] - 受9月份股市提振,含权益资产的理财产品规模增长,12家有权益增强型固收产品的理财公司9月规模合计增长约1100亿元,混合类产品规模接近73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200亿元 [1][3] 渠道拓展趋势 - 14家银行理财公司行外代销规模合计超6.94万亿元,其中4家公司行外代销规模占比接近或超过50% [4] - 交银理财和光大理财的行外代销规模占比分别高达78%和68%,较2023年同期分别提升20个和23个百分点,华夏理财、兴银理财和浦银理财的占比分别为58%、49%和45% [4] - 部分国有行理财公司对行外代销重视较弱,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均低于10%,而中银理财的占比提升至27% [4] 权益投资布局 - 9月以来已有23家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调研总次数达168次,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更受关注,占比超过一半 [5] - 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放量增长,存续权益产品49只,远超去年全年的2只,混合类产品达1056只,去年全年仅为169只 [5] - 理财公司加速布局IPO投资,例如中邮理财参与奇瑞汽车港股IPO基石投资,获配份额2000万美元,年内银行理财市场共有7款名称中含有"打新"的理财产品新发,其中9月以来就有4款 [5][6]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共同推动理财公司布局权益市场,内地新政赋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的IPO优先配售待遇,香港也优化上市制度 [6] - 低利率环境推动理财资金寻求收益增强,"固收+"策略中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6] - 未来银行理财探索和布局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将是必然方向,以打造收益来源更多样、风险更可控的产品线 [6]
信贷社融同步降温,货币宽松空间打开:金融数据速评(2025.9)
华福证券· 2025-10-16 13:41
信贷与社融数据 - 9月新增贷款1.29万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000亿元[2] - 三季度贷款月均同比多减3067亿元,降温幅度较上半年更大[2] - 9月新增居民贷款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2] - 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100亿元,同比小幅少增500亿元[2] - 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335亿元[3] - 社融存量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3] 货币供应与存款 - 9月M2同比大幅下行0.4个百分点至8.4%[3] - 9月M1同比大幅上行1.2个百分点至7.2%[3] - 9月财政存款净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3]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年底中央财政可能有必要对明年的扩张性支出作出提前安排[4] - 人民币升值为人行进行小幅货币宽松(如降息10BP)打开了时间窗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