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电子万能试验机行业分类概述、产业链、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进出口金额攀升,行业正向中高端市场迈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9 09:33
行业概述 - 电子万能试验机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及高精度传感器的高精度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核心功能是通过施加静态或动态载荷测量材料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工况下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 [2] -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与质量控制,按试验力大小可分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大吨位电子万能试验机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78年以前为起步阶段,试验机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1952年长春材料试验机厂成立标志中国试验机产业起步,初期产品以机械式万能试验机为主 [4] - 1978年至1999年为发展阶段,技术引进加速,民营企业崛起,1978年济南试验机厂引进德国电液伺服技术开发出中国首台电子万能试验机,行业从机械式向电测式转型 [4] - 2000年至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全面普及,动态试验频率达50Hz,大吨位电动振动台(70吨级)技术攻克 [5] - 2010年至今为创新阶段,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转型,2020年GB/T 228.1-2020标准发布推动测量系统精度达Class 1级,高频疲劳试验机、环境模拟试验机实现自主可控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采集卡等)、软件(控制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 [8] - 中游为电子万能试验机的生产制造环节 [8] - 下游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桥梁建筑、核电、汽车、电子、电器、船舶等行业的材料研发、质量控制、标准认证等领域 [9] 行业现状 - 2025年1-5月中国电子万能试验机进口数量为12台同比下降14.29%,进口金额为3066.47万元同比增长288.65%,显示国内对高精度设备需求旺盛 [11] - 同期出口数量为7317台同比下降63.58%,出口金额为6070.24万元同比增长40.29%,表明出口正从"量"向"质"转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11] - 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马来西亚占72.67%,日本占14.16%,奥地利占10.27% [13] - 出口市场多元化,俄罗斯占21.72%同比增长368.31%,美国占10.33%同比增长19.11%,越南占7.93%同比增长62.01% [15]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行业竞争格局多元化与集中化并存,龙头企业如万测、中机试验、三思纵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 [17] - 中机试验2024年营业收入为5.48亿元同比增长0.11%,毛利率为32.01%同比减少0.98个百分点,核心产品为D系列电子万能试验机 [18] - 深圳万测拥有550余名员工及200余项专利,核心产品包括ETM新一代电子万能试验机及TSE系列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0]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高精度传感器、AI算法、云端平台等将提升测试精度与效率,模块化设计成为重要趋势 [22] - 市场需求变化与多元化应用:新能源汽车、5G通信、生物医疗等新兴领域对试验机提出新要求,绿色制造推动材料回收测试需求增加 [23] - 国际化竞争与合作加深:中国试验机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4]
21社论丨协调好创新与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06:50
反"内卷式"竞争现状与治理 - 反"内卷式"竞争已成为市场共识 各行业和部门正通过法治和市场手段治理无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1] - "内卷式"竞争部分源于地方政府借助产业政策进行地区间产能投资竞争 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 [1] - 地方政府曾以土地为经济抓手发展地产和基建 该模式因不合理负债被限制 现转向扶持实体经济 [1]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 产业政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有积极作用 但需以竞争政策为前提和基础 [2] - 日本经验显示过度依赖产业政策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我国需警惕类似风险 [2] - 产业升级阶段需产业政策鼓励创新 同时竞争政策促进资源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 [3]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策协同 - 高质量发展阶段需产业政策与宏观政策协同 避免重蹈日本资产泡沫化覆辙 [3] -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 需产业政策激励创新 竞争政策优化资源配置 [3] - 产业政策若异化为产能数量扩张 将削弱企业创新能力 需坚持竞争政策优先 [3] 制度体系建设方向 - 需建立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由中央统一制定产业政策 协调与竞争政策关系 [4]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可防止产业政策被扭曲为地区竞争工具 [4]
托克集团预付2亿美元收购艾芬豪旗下刚果铜矿
快讯· 2025-07-08 22:23
公司交易 - Trafigura Group同意支付2亿美元收购艾芬豪矿业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铜阳极冶炼厂 [1] - 该冶炼厂预计将于9月投产 [1] - 交易协议已于上个月签署 [1] 行业动态 - 全球贸易公司如摩科瑞能源集团和维多集团正在持续投入资金以确保未来铜供应 [1] - 铜供应市场竞争正在加剧 [1]
突然爆雷!刚刚公告:暴跌56%!
券商中国· 2025-07-08 22:14
三星电子二季度业绩暴雷 - 公司预计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56%至4.6万亿韩元(约241亿人民币),环比下跌31.24%,创6个季度最低水平,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6.3万亿韩元[2][5][6] - 销售额基本持平为74万亿韩元,是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营业利润首次跌破5万亿韩元[5][21] - 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年内涨幅仅15%,远逊于SK海力士65%和美光科技37%的涨幅[7][14] 业绩下滑主要原因 - 库存价值调整和贸易紧张局势削弱盈利表现,美国对韩国产品征收25%关税的政策带来阴影[3][22][24] - 在AI芯片领域竞争劣势明显,未能获得英伟达HBM3E性能认证,错失AI芯片热潮[9][10][13] - 代工业务亏损超4万亿韩元(约210亿人民币),因未能吸引大客户且与台积电技术差距扩大[17] HBM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SK海力士占据57%市场份额并提前交付12层HBM4样品,美光占16%,三星仅27%[12][13] - SK海力士作为英伟达主要供应商预计公布创纪录收益,美光也因HBM需求发布超预期营收预测[11] - 公司承诺HBM4将用于英伟达Rubin GPU架构,但分析师预计年内对英伟达出货量有限[15][16] 其他业务表现与展望 - 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从54%降至45%,寄希望于新款更薄机型扭转颓势[25][26] - 公司预计代工业务亏损将随需求复苏收窄,第三季度盈利可能触底反弹[18][19] - 宣布回购3.9万亿韩元股票,分析师预计下半年HBM销售额上升且非内存业务亏损收窄[28]
煤焦日报:多空因素交织,煤焦区间震荡-20250708
宝城期货· 2025-07-08 22: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焦炭期货因强预期弱现实交织,低位震荡调整,建议以震荡思路对待,关注焦煤产量恢复情况以及政策端动态 [5][33] - 焦煤基本面无明显改善,短期内产区供应有所回升,期货上行由消息面驱动,预计主力合约暂维持震荡运行 [6][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资讯 - 习近平指出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8] - 7月8日内蒙古棋盘井某主流煤企炼焦精煤竞拍,高灰低硫肥煤(A15S0.8)起拍价760元/吨,实际成交价790元/吨,较上期1日成交价涨10元/吨 [9] 现货市场 |品种|当前值|周度变化|月度变化|年度变化|同期变化| | ---- | ---- | ---- | ---- | ---- | ---- | |焦炭(日照港准一级平仓)|1220元/吨|持平|持平|-27.81%|-40.20%| |焦炭(青岛港准一级出库)|1210元/吨|涨3.42%|涨4.31%|-25.31%|-39.20%| |焦煤(甘其毛都口岸蒙煤)|940元/吨|涨1.08%|涨8.67%|-20.34%|-40.51%| |焦煤(京唐港澳洲产)|1220元/吨|涨0.83%|涨0.83%|-18.12%|-41.63%| |焦煤(京唐港山西产)|1280元/吨|涨2.40%|涨2.40%|-16.34%|-38.16%| [10] 期货市场 |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涨跌幅|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量差|持仓量|仓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焦炭|主力合约|1424.5元/吨|0.14%|1437.0元/吨|1410.0元/吨|16389|-3553|48080手|-18手| |焦煤|主力合约|843.5点|0.84%|849.5点|829.0点|723095|-146234|544987手|-4404手| [13] 后市研判 - 焦炭主力合约7月8日报收1424.5元/吨,日内涨0.14%,持仓量4.81万手,较前一交易日仓差-18手;现货日照港准一级湿熄焦平仓价周环比持平,青岛港准一级湿熄焦出库价周环比涨3.42%;市场逻辑转向预期博弈,政策对焦炭直接影响可能有限,建议以震荡思路对待 [5][33] - 焦煤主力合约7月8日报收843.5点,日内涨0.84%,持仓量54.50万手,较前一交易日仓差-4404手;现货甘其毛都口岸蒙煤周环比涨1.08%;截至7月4日当周,全国523家炼焦煤矿精煤日均产量环比增0.1万吨,较去年同期偏低2.7万吨,需求端焦炭日均产量周环比降0.13万吨;基本面无明显改善,期货上行由消息面驱动,预计主力合约暂维持震荡运行 [6][34]
美团、京东、阿里抢球“苏超”背后: 本地生活赛道竞争白热化
新浪财经· 2025-07-08 21:52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京东、阿里三大巨头在即时零售战场展开激烈竞争,近期通过赞助"苏超"进行营销大战 [1] - 京东成为"苏超"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并冠名宿迁队,推出获胜城市特色商品补贴秒杀活动 [1] - 阿里系旗下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余额宝分别赞助常州队、徐州队、无锡队和扬州队,结合城市特点进行创意营销 [2] - 美团赞助扬州队,结合当地修脚术推出"苏超足疗免单"活动,并在江苏多地开展消费补贴 [3] 营销活动效果 - 京东外卖江苏省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倍,江苏农特产成交额同比增长82%,足球相关品类搜索量翻倍 [2] - 美团为苏超主题餐饮套餐设立展示专区并提供流量扶持 [3] - 消费者因创意营销和补贴力度增加在平台下单 [3] 行业分析 - "苏超"作为足球观赛场景天然关联餐饮、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务,具备从赛事流量到消费转化的潜力 [3] - 三大公司通过"苏超"竞争本质是抢占本地高频消费场景的数字化入口 [3] - 本地生活赛道长期博弈中,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用户习惯是关键问题 [3]
亏损超8000万,日本寿司巨头宣布退出内地市场
36氪· 2025-07-08 21:30
KURA寿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 亚洲藏寿司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逐步结束KURA寿司上海所有门店营运 上海龙之梦店将于6月30日终止营业 [4] - 终止营业后 KURA寿司在中国大陆仅剩上海美罗城店和金桥店两家门店 [7] - 公司进军大陆市场两年间累计亏损约8190万元 [9] KURA寿司经营失败原因 - 公司归因于"在同行业竞争者众多的情况下 未能提升知名度" [11] - 消费者反馈产品存在"味道差""品类少""食材不新鲜"等问题 三文鱼有腥味 菜单单薄 乌冬面发苦 [11] - 定价策略失误 上海首店每盘售价240日元(约12元)是日本售价(115日元)的两倍多 后续降价至8元/盘仍未能挽救经营 [11] 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对比 - 寿司郎在中国内地等海外市场净销售额达58807亿日元(同比增长415%) 利润达6371亿日元(同比增长987%) 计划2025财年大中华区门店增至157-161家 [13] - 滨寿司中国内地门店从2023年62家增至2024年87家 北京首店首月销售额达400万元 [17] - 成功品牌特点:人均消费百元以内 菜品超200种 增加热食种类迎合中国消费者 通过社交平台优惠活动提升性价比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日本寿司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部分品牌加速扩张而部分品牌退出 [12][13][17] - 本土化策略成为关键成功因素 包括产品定价 菜品丰富度和热食供应等方面 [17]
比进口产品便宜60%,国产九价HPV疫苗定价来了,单支499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21:21
国产九价HPV疫苗定价 - 万泰生物旗下"馨可宁9"定价499元/支,约为进口九价HPV疫苗价格的40% [1] - 进口默沙东九价HPV疫苗价格约为1318元/支 [2] - 国产疫苗二剂次接种费用约998元,三剂次约1497元,相比进口疫苗2636元和3954元有显著价格优势 [2] 疫苗接种方案 - 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适用于9~45岁女性,9~17岁可采用二剂次接种程序 [2] - 默沙东九价疫苗同样适用于9~45岁女性,9~14岁采用二剂次接种程序 [2] - 万泰生物是唯一获批"9~17岁两针法HPV疫苗"的国产厂商 [2] 疫苗保护效果 - 九价HPV疫苗对相关持续感染的保护率超过98% [2] - 国产九价HPV疫苗在免疫应答和安全性上不输于进口产品 [2] 市场竞争格局 - 沃森生物、康乐卫士、瑞科生物等其他国产HPV疫苗企业产品正排队上市 [1][4] - 默沙东通过扩龄、降低接种剂次、获批男性接种等方式占领先发优势 [3] - 万泰生物正在推进九价HPV疫苗WHO PQ认证进程,已依托二价疫苗取得20多个国家市场准入 [3] 市场潜力 - 我国9~45岁女性有3亿人次,未接种HPV疫苗的比例高达70%至80% [3] - 国产疫苗在价格、营销、"出海"等维度将与进口产品展开竞争 [3]
三家创业板IPO撤单医药相关企业转战北交所,贝尔生物拟募资额最高
北京商报· 2025-07-08 20:58
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竞争与企业融资需求分化 - 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从创业板转战北交所,包括贝尔生物、美康股份、百英生物,反映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竞争与企业融资需求分化的必然结果 [1][4] - 北交所对成长性容忍度更高,创业板对研发投入强度和行业属性要求更严 [1][5] - 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更适合轻资产、高成长企业,创业板则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超10亿元" [5] 企业IPO历程与募资变化 - 贝尔生物创业板IPO于2020年7月受理,2021年2月终止,北交所IPO拟募资5.37亿元,高于前次创业板的3.67亿元 [4][6][7] - 百英生物创业板IPO于2023年6月受理,2024年7月终止,北交所IPO拟募资4.91亿元,较前次创业板的10.5亿元大幅缩水 [4][6] - 美康股份创业板IPO于2023年6月受理,2024年6月终止,北交所IPO拟募资3.85亿元,低于前次创业板的4.35亿元 [4][7] 企业财务表现 - 贝尔生物2024年营收3.76亿元,同比下降8.96%,归属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6.04% [8] - 美康股份2024年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4.7%,归属净利润9109.35万元,同比下降4.24% [8] - 百英生物2024年营收4.02亿元,同比增长18.93%,归属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47.57% [9] 行业专家观点 - 北交所更适合尚不具备稳定高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需要从1到10发展的企业 [5] - 北交所专注细分领域"卡脖子"技术的中小企业,如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工业母机配套件、新材料添加剂 [5] - 北交所财务标准相对宽松,对净利润、营收等指标要求低于创业板,更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 [9]
首次世界500强断崖差距:日本149家,美151家,中国3家,现在呢?
搜狐财经· 2025-07-08 19:59
中国经济发展与《财富》500强榜单变迁 - 199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美国151家、日本149家、中国仅3家企业上榜 [3][5] - 2024年中国133家企业上榜,接近美国139家,日本降至40家 [10][12][14] -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30年间从3家增长至133家,增长约44倍 [3][10] 美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 1995年美国企业占据榜单前十中的三席,主要为汽车和能源行业巨头(埃克森美孚、通用汽车、福特汽车) [5] - 2024年美国企业仍以139家保持数量优势,在科技、金融和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2] - 沃尔玛以6481亿美元营收位居2024年榜首,苹果公司利润达969亿美元 [7] 日本企业的兴衰轨迹 - 1995年日本企业占据前十名中七席,三菱以1760亿美元年收入位居全球第一 [7][8] - 日本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曾主导榜单 [8] - 2024年日本上榜企业数量从149家锐减至40家,失去在汽车和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14][18] 中国企业的结构性变化 - 早期上榜企业均为国企(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粮油) [10] - 2024年国家电网以5459亿美元营收位列全球第三,中石化4297亿美元、中石油4217亿美元 [7][15] - 民营企业崛起: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成为全球经济新兴力量 [17] - 汽车行业表现突出:上汽、一汽稳健发展,奇瑞首次进入500强 [17] 行业格局演变 - 能源领域:中国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稳居前列,沙特阿美4948亿美元营收 [7][15] - 科技领域:亚马逊5747亿美元营收、苹果3832亿美元营收显示美国仍具优势 [7] - 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领跑全球,日本未能紧跟产业转型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