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利率时代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新增收费项目,银行“收费战”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23 07:35
银行服务收费调整 - 苏州银行新增"尊行卡年费"收费项目,白金卡年费588元/年,金卡免年费[3][4] - 庐江农商银行将ATM跨行取现手续费从免收调整为3.3元/笔[5] 银行贷款增速放缓 - 国有大行贷款增速从2019-2023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2024年的一位数[7] - 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贷款增速更早降至一位数[7] 银行净息差状况 - 2024年末国有大行净息差1.44%,股份制银行1.61%,城商行1.38%,农商行1.73%[11][12] - 净息差低于监管1.8%的警戒线,且持续下降[12] 银行不良资产情况 - 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39.64亿元,同比增长26.32%[17] - 浦发银行转让两笔个人不良贷款,本息合计超27亿元,起拍价仅0.28%[18][20] - 2024年平安银行发布156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22] - 2025年1-5月全国法拍房源挂拍32.4万套[25] - 五大国有银行中五家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约5%[27]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银行通过转让出售个人和房地产不良贷款债权[16][29] - AMC机构收购房企不良资产后再出售,如中国长城拍卖恒大系113亿元债权[31][33] 行业趋势 -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国有大行定期存款利率低于1%[13] - 行业正在缓慢进入低利率时代[36] - 银行通过调整服务收费寻找新的增长点[36]
低利率时代的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和资产配置
招商证券· 2025-06-22 19:02
中国低利率环境 - 2014 年以来各类别、各期限利率总体下行,政策利率和无风险利率降至 2%以下,如 2025 年 5 月 8 日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 1.40%,较 2014 年初降 270 个基点[9] - 长期因自然利率下降,人口结构、技术进步、经济转型压制潜在增速和资本回报率;中期 2023 年以来因广义价格水平下降压力加速下行[11][14] - 短期利率未必进一步走低,但低利率环境因人口结构、逆全球化等因素或难改变[14] 低利率下跨境资本流动 - 存量上,2014 - 2024 年对外金融资产增速快于负债,净资产规模创新高,非储备资产占比从 40%增至 66%,未来有望延续增长[16] - 流量上,低利率使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加剧,债券类资本流动随利差收窄下降或净流出,如 2022 年债券项下资金净流出 2800 亿美元[25][28] - 广义套息交易增加,2021 - 2025 年代客外币收入结汇比例从 66.4%降至 59.0%,支出购汇比例稳中有升[30] 经济主体资产配置 - 国内主体资产配置面临收益率下滑和风险收益平衡挑战,内外利差促使增持海外金融资产[37][38] - 日本经验显示低利率时代大规模海外证券投资,中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比重从 2021 年的 9.0%升至 2023 年的 11.5%[38] 金融机构机遇与挑战 - 低利率使境内资金全球配置需求上升,“去美元化”或推动人民币升值,为增持境外证券资产创造条件[1][41] - 对外资产规模扩大,风险传染和类别增加,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44] - 资本金融项目双向开放,外资流入国内金融市场潜力大,如日本海外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从 6%提至 32%[44]
报名入口 | 低利率时代:金融机构的韧性重塑之路(6月24日)
搜狐财经· 2025-06-21 03:07
低利率环境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 中国利率水平持续下行,部分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金融机构净息差被持续压缩,盈利空间面临实质性收缩 [2] - 银行通过压缩高成本负债、加快资产配置多元化探索息外收入增长路径 [2] - 保险公司在"利差损"压力下加速调整预定利率和产品结构,向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体系转型 [2] - 居民理财偏好变化及金融资产跨市场配置趋势加剧金融机构稳定负债和控制久期错配的难度 [2] 金融机构战略转型方向 - 低利率正从周期现象演化为系统性挑战,对金融机构的战略转型、风险定价能力与宏观审慎治理框架提出更高要求 [2]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起专题研讨"低利率时代:金融机构的韧性重塑之路",聚焦行业应对策略 [2] 会议议程与专家阵容 - 主题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高昊宇主讲,研究领域涵盖银行与金融中介、金融风险管理等 [3][6] - 研讨嘉宾包括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银行业)、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专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 [8][10]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参与研讨,其研究涉及宏观经济、科技金融及数字金融 [12]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张健华将分享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领域见解,曾任华夏银行行长等职 [14]
债券市场情绪回暖 月内新成立19只债基
证券日报· 2025-06-21 01:16
债券基金市场热度攀升 - 6月以来债券基金申购热情高涨 推动发行市场与存量市场同步升温 [1] - 6月20日招商基金和融通基金分别成立新债券基金产品 [1] - 债券市场情绪回暖及资金配置转向是热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1] 债券基金发行市场表现 - 截至6月20日月内新成立债券基金19只 总规模超361亿元 [2] - 出现多只"爆款"基金 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触发比例配售 惠升和盛纯债提前结束募集 中邮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首日达50亿元上限 [2] - 15只债券基金正在发行 另有部分已定档待发 [2] 债券型ETF资金流入 - 截至6月19日29只债券型ETF合计规模达3404.53亿元 较5月末增长512.25亿元 [2] - 多只债券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反映投资者关注度提升 [2] 债券基金配置需求驱动因素 -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促使资金转向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 [3] - 中长期资金投放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改善债券市场情绪 [3] 债券基金配置价值分析 - 相比银行存款利率 债券基金收益率仍具优势 [4] - 纯债基金可分为信用类产品(高票息但久期短)和长久期利率产品(波动大但进攻性强) [4] - 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因含权益资产波动更大 [4] 债券市场未来展望 - 市场焦点将转向基本面和资金面 [5] - 央行可能维持偏松资金面 有利于债券市场 [5] - 当前收益率利差空间有限 主要机会来自利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 [5]
低利率时代,年轻人想在泡泡玛特基金里“躺赢”
钛媒体APP· 2025-06-20 13:50
银行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 - 5月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全面下跌,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004%,6个月期为1.212%,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分别为1.339%、1.428%、1.711%、1.573%,中长期利率进入"1时代" [2] - 年化利率3%以上的理财产品额度紧张,银行加大理财产品创新力度,2024年理财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56% [2][5] - 理财存续规模增长,5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1.29万亿元,环比增加0.35万亿元,主要由固收类驱动,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环比增加0.42万亿元 [4] 理财产品市场动态 - 他行代销理财产品业绩往往优于本行,代销行对产品业绩要求严格,业绩不佳的产品会被下架 [4] - 平安理财与超50家同业银行达成合作,常熟银行代销理财规模同比翻番,代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59%,中邮理财行外代销规模2024年增长98.1% [5] - 交银理财2024年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9316.34亿元,占比57.58% [5] 投资者转向港股与基金 - 部分股民转向港股市场,恒生科技、泡泡玛特基金受关注,泡泡玛特近一年涨幅538%,市值突破3000亿港币 [7][8] - 207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持仓市值近100亿,前20名基金最低收益43%,11只超50%,2只超80% [7] - 高股息红利股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有吸引力,指数型基金(尤其是ETF)优势凸显 [7] 公募与私募基金规模 - 2025年5月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32.03万亿元,月环比增长0.35%,同比增长10% [10] - 私募基金新增备案规模644亿元,同比提升8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增备案规模367亿元,同比增长115% [10] 外汇与黄金投资 - 外汇产品选择需关注货币种类和利率,美元可存入东亚银行、中信银行或北京银行,澳元可存入兴业银行 [12] - 实物黄金可作为长期遗产,纸黄金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银行积存金业务适合长期积累 [13] 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 采用"阶梯式"存款与多元化配置,分存不同期限银行存款,配置货币基金、储蓄国债、增额终身寿险和偏股型基金 [12] - 储蓄型保险流动性差,消费型保险更具灵活性 [13]
汇华趋势指南(固收添益):以全球多元资产配置应对低利率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6-18 19:21
市场环境分析 - 静态利率下行至低位,国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低于1%,债市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大 [1] - 低利率时代、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剧,多元化资产配置成为破局关键 [6] 产品表现 - 汇华趋势指南5个月封闭202501自2月初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02%,超业绩比较基准下限(2.38%)64个基点,最大回撤为0 [1] - 美元-环球视野汇华时间朋友三个月持有期202401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5.4%,跑赢同类产品平均水平177个基点,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4.17%,最大回撤仅-1BP [7] 投资策略 - 产品灵活运用利率、信用、跨境等多种资产策略,采取灵活的久期策略及汇率的动态敞口管理,在市场较好时间窗口主动出击争取收益 [2] - 初期组合久期控制在0.2年以内,精选短久期高票息债券,有效控制回撤 [2] - 3月中旬组合久期中枢提升至0.8年左右,抓住小波段利率债交易策略赚取收益 [3] - 境外固收方面通过增加汇率敞口获得收益,并在收益明显时止盈卖出所有外汇敞口 [3][5] 全球资产配置 - 汇华理财具备全球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能够同时投资境内外市场并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2] - 公司已打造具备全球视野和本土经验的投研团队,包括深入洞察本土市场的专业人士和早期境外投资人才 [6] - 美债票息收益仍具吸引力,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1至2次,美债短期可能迎来估值修复 [8] - 特朗普政府通过发行数字货币稳定币缓解美国国债兑付压力,后续美元资产有修复可能 [8] 行业趋势 - 理财产品过往依赖的"高收益低波动"方法将不复存在,当前处在风险积累阶段 [6] - 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理财公司已前瞻性布局,为本土客户捕捉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机遇 [6]
保险市场“降息”信号来袭,消费者需要抓紧“上车”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18:12
市场变化 - 一家险企推出预定利率1.5%的分红险产品,较市场普遍的2%下降50个基点,预示保险产品"降息"信号[2] - 同方全球人寿"传世尊享"(G款)终身寿险(分红型)将预定利率从2%下调至1.5%[3] - 监管要求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普通型/分红型/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5%/2.0%/1.5%[3]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34%降至2.13%[3] 产品策略转型 - 新产品需依赖"保障+分红"结构或附加服务提升吸引力,老产品因稀缺性价值凸显[4][5] - 销售逻辑从"利率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强调保障责任与长期利益[5] - 保险代理人角色需从"利差销售"过渡为"专业配置顾问"[5] 投保趋势 - 2024年寿险原保费收入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增速高于行业整体11.15%[7] - 利率下行驱动资产转移,终身寿险、分红险、年金险等储蓄型产品热销[7] - 2025年一季度人寿保险新产品超170款,分红型/万能型占比近40%,年金险中分红型/万能型占比超30%[8]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分红险或成"稳健型"主力,满足中产家庭收益弹性与本金安全双重需求[8] - 头部险企探索差异化分红策略,部分产品结合健康/养老场景[8] - 低利率倒逼行业从"产品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需强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与利差损风险管理[9][10] - 科技赋能(AI/大数据)提升客户洞察与运营效率,养老金融(第三支柱/银发经济)带来新增长空间[10]
低利率时代,货基的挑战与应对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7 20:19
海外主要市场低利率背景及货币基金规模变化 - **美国**:利率下降周期中货币市场基金(MMF)规模呈现波动性变化 - 2003-2004年政策利率降至1%导致MMF收益率跌破1%,规模减少4667亿美元[5] - 2009-2011年因雷曼事件冲击和收益率接近0%,1.18万亿美元资金净流出[6] - 2020-2021年疫情期政府型MMF净流入1.11万亿美元,抵消优质型MMF流出[7] - 2023年联邦基金利率升至5%以上时MMF规模同比增速达24%[24] - **欧元区**:负利率政策下MMF规模逆势增长 - 2009-2014年正利率时期MMF规模随收益率跌破1%而萎缩[10] - 2014-2022年负利率时期MMF收益率转负但规模回升,因机构投资者偏好其高于EONIA/ESTR的收益率[12] - **日本**:负利率导致传统MMF消亡,MRF因政策豁免独大 - 1994年MMF收益率进入1%时代,2000年后因负利率清盘[14] - MRF通过三级利率体系豁免负利率,2024年规模占比达股票基金管理规模的65%[16][57] 货币基金规模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 - **利率弹性差异**:MMF收益率对政策利率的贝塔值高于存款 - 美国MMF收益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相关系数达0.91,存款贝塔仅0.3[22][26] - 欧元区MMF在2011年加息周期中规模增长15%[28] - 2023年中国存款利率贝塔(2.25)首次超过MMF(0.91)[63] - **央行调控方式差异**: - 日本三级利率体系保护银行存款利率,导致MMF收益率丧失竞争力[43] - 欧洲统一负利率传导至银行存款,MMF通过信用下沉维持正利差[45] - **通胀影响实际利率**: - 美国2020年实际利率-1.5%时活期存款增长35%,2023年实际利率转正后资金转向定期存款和MMF[32][38] - 中国2024年实际利率2.1%推动居民储蓄率升至38%[72] 海外管理人的应对策略 - **降费**:2003年美国80%零售型MMF份额减免费用,B/C类份额费率降幅最大[51][56] - **资产端优化**: - 美国应税优先型MMF商业票据持仓占比从51.8%提升至61.2%(2004-2006年)[52] - 日本MMF通过资本账户开放将海外资产配置比例提升至30%[58][59] - **生态建设**: - 贝莱德Aladdin系统实现95%机构客户资金自动化配置[55] - 日本MRF与证券交易系统深度绑定,前三大管理人市占率达72%[55][57] 对中国的启示 - **利率传导机制**:2023年前货币市场利率贝塔值0.91高于存款,2023年后存款自律机制使3年期定存贝塔达2.25[63][64] - **未来规模走势**: - 货币市场利率补降可能使MMF规模增速从2023年的18%放缓[65][68] - 但MMF收益率预计不会低于活期存款0.05%的下限,行业将继续存续[70] - **管理人建议**:需提前构建客户生态圈(如证券账户联动)、准备费率下调空间、加强信用债投研能力[75]
低利率时代资金“搬家”,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备受青睐
搜狐财经· 2025-06-16 11:37
港股红利低波ETF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在九连阳创上市新高后,6月16日下跌0 26% [1] - 该ETF连续五日获资金流入3416万元,年内份额增幅超119%,份额创历史新高 [1] - 该ETF实施月月评估分红,每十份分红0 04元,分红比例约0 37%,权益登记日为6月16日 [13]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费率为0 2%,全市场同类产品中费率最低 [14] 南向资金流向 - 截至6月初,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650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一倍,接近2024年全年流入总额的八成 [2] - 南向资金近一年净买入银行股超2000亿元,银行板块净买金额位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top1 [2] - 资金向银行板块迁移的逻辑为确定性稀缺时代对相对安全边际的追逐 [4] 利率环境与红利资产 - 当前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12个月股息率达8 10%,远高于同期1 64%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5] - 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 05% [6][8] - 降息周期下,红利资产功能不仅限于阶段避险,有望成为长期配置刚需 [6] 港股红利资产估值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当前PE(TTM)为7倍,PB为0 6倍,低于同类指数 [11] - 该指数8 1%的股息率明显高于A股红利指数和恒生指数 [9]
“存钱送LABUBU”喊停后,银行开始花式收服务费了?
吴晓波频道· 2025-06-15 08:20
银行营销活动与监管 - 银行推出"存5万元送拉布布盲盒"活动吸引年轻储户 需办理3个月定存起步并额外办信用卡可获更多盲盒 [1] - 监管机构迅速叫停此类营销活动 [2] - 中小银行新增服务收费项目以应对息差下行压力 包括跨行取现手续费、存款证明费等 [3][32] 碳积分抵扣贷款真相 - 武汉推出"碳账户"系统 市民通过绿色出行积累碳积分可兑换各类优惠券 宣传称可抵扣银行贷款 [6][8] - 实际仅能抵扣合作银行消费贷利息 且最高限额2000元 与房贷无关 [11] - 需通过指定支付渠道原价购票才能积累碳积分 本质是将原有乘车优惠转化为利息返还 [13][14] 银行渠道焦虑与应对 - 银行净息差降至1.43% 低于不良贷款率1.51% 住房贷款连续缩水 4月减少605亿元 [15] - 采取价格战策略 消费贷利率一度降至2.58% 后被监管设定3%下限 [16] - 通过中介返点拓展渠道 返佣比例达3‰-2% 部分银行甚至提供金条 [17] 存款争夺战 - 4月非金融机构新增存款1.57万亿 同比多增1.9万亿 存款利率下调至1%左右 [24] - 银行推出"存1000拿30元现金券"等贴息活动 实际融资成本可达2.27% [27][28] - 监管叫停"花式揽存"后 出现"存款达标包实习"等新型营销手段 [30] 国际经验借鉴 - 欧洲银行通过拉长久期、增加服务费(德意志银行两年增80%)、裁员6.36万人应对低利率 [36] - 日本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从20%提升至60% 海外业务占比达40% [38] - 全球发达经济体净息差普遍降至1.2% 贷款利率1.3% 存款利率接近零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