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循环快递箱亿元级市场崛起
36氪· 2025-07-09 16:04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连续11年全球第一 [1] - 快递包装消耗森林资源并产生显著碳排放,绿色包装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 [1] - 循环快递箱成为行业变革核心,试图破解"高成本、低回收"困局 [1] 灰度环保案例 - 2017年创立,首款产品采用可再生材料,可100%回收再利用 [2][4] - 累计完成2亿次循环,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投放超1000万只循环箱 [4] - 采用"金字塔式回收模型",以大B端客户为支撑,损耗率控制在行业低位 [4] - 安踏案例:10万个循环箱用于短距运输,单箱月循环5次,3年后仍完好 [6] 顺丰体系构建 - 2017年试点63.8万个循环箱,2021年追加140万个 [8] - 2024年冷运循环箱投入18.43万个,循环142万次,减少1182吨CO₂ [9] - 行业渗透率不足1%,瓶颈在于系统性能力缺失 [9] - 快递员回收意愿不足,通过补贴和积分制激励 [9] 京东路径探索 - "青流计划"年循环超7000万次,"青流箱"单箱循环可达50次以上 [10] - 采用RFID技术实现"一箱一码"全流程监控 [10] - 逆向物流成本高,仓库间分布不均导致浪费 [12] EMS创新实践 - 利用网点优势推出数智化循环封套袋和箱 [13] - 在北京、上海法院、车牌照等5大场景试点 [14] - 冷链运输标准化程度高,成为循环箱落地顺畅场景 [14] 政策推动 - 2020年《意见》提出2025年循环包装达1000万个目标 [16] - 2023年《行动方案》要求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16] - 2025年《快递暂行条例》修订版将循环包装列为合规要求 [16] - 建议统一循环箱规格,建立过渡标准和监控机制 [16]
上城彭埠点燃招商消费“双响炮”
杭州日报· 2025-07-09 10:10
达美乐浙江总部落户 - 达美乐浙江总部在杭州上城区彭埠街道东溪德必易园设立约200平方米办公空间,作为浙江区域运营指挥中枢 [1] - 落户过程仅耗时6个月,较行业常规时间缩短50%,得益于彭埠街道专项服务专班的高效协同 [2] - 选址关键因素包括毗邻杭州东站的交通优势及上城区总部项目集聚效应 [2] - 街道专班协助解决76家门店变更、税务调整等难题,门店变更业务办理时长压缩60% [2] - 元旦零点完成全省门店开票业务无缝切换,项目带动彭埠辖区规上餐饮业营收增长130% [2] 彭埠街道消费业态升级 - 杭州东站万象汇依托日均40万客流,5月通过创意营销活动实现客流与零售额同比提升30% [3] - 德信中心打造"50%区域首店+30%城市创新店+20%主理人实验室"业态结构,200米艺术外摆长廊使顾客停留时间延长1小时以上 [4] 区域招商引资成果 - 上半年吸引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物产中大等80余个优质项目落户 [4] - 重点布局总部经济、数字时尚、智能物联赛道,目标2025年提升区域经济数据与产业能级 [4]
聚氨酯行业谋划绿色转型新路径
中国化工报· 2025-07-09 10:0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聚氨酯行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需整合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体系 [2] - 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是核心动力,需突破原料绿色化、生产工艺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瓶颈 [2] - 生物基或循环材料是行业绿色化重要方向,但需解决性能差异性和经济性等问题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功能性扩链剂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显著提升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耐候性及功能性 [3] - 二氧化碳基材料规模化生产为碳中和提供支撑,产品碳足迹较传统材料降低30%-40% [5] - 低游离异氰酸酯预聚体技术节能60%,生物基聚氨酯含高达90%生物基原料 [6] 产业链协作与政策 - 可持续聚氨酯产品管理需从原料生产到终端应用全链条发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4] - 亚太地区缺乏聚氨酯回收专项政策,需加快建立闭环系统解决责任归属与消费者参与问题 [4] - 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及标准化工作,制定团体标准支撑行业规范化发展 [4] 循环经济与回收技术 - 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路径,需构建"生产—使用—回收—再生"闭环体系 [5] - 二氧化碳多元醇PCE可固定30%二氧化碳,每吨产品碳足迹比聚醚低40%以上 [5] - 欧洲通过EPR体系实现年回收超100万床垫,但亚太地区回收体系仍缺失 [4]
龙蟠科技(603906.SH/02465.HK):荣获ESG环境友好卓越企业,彰显长期价值底色
格隆汇· 2025-07-09 09:48
公司荣誉与ESG表现 - 龙蟠科技荣获"ESG环境友好卓越企业"称号,表彰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 [1][3] - 奖项评选基于可量化的环境效益,公司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生态保护等关键绩效指标上表现突出 [4] - 公司废气处理实现100%达标排放,废水达标排放率同样达到100%,2024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39万吨 [4][5] 环保措施与技术创新 - 公司采用先进污染控制技术,持续优化环保措施,如宜春龙蟠时代冷凝水回收技改项目预计年节水20万吨 [5] - 固体废弃物管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宜春龙蟠时代通过脱硫石膏优化升级年减少危险废弃物6000吨 [5] - 布局循环经济产业,收购山东美多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项目,预计年回收2.5万吨电池,满产后年节约成本3100万元 [5] 财务与市场影响 - ESG卓越表现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有望获得更高估值溢价 [6] - 环保投入创造经济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提升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6] - 新能源材料领域布局助力把握市场机遇,推动营收持续增长 [6] 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 - 2024年公司参与多项公益活动,员工志愿服务小时数显著增加 [7] - 成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家乡足球产业发展 [7] 行业趋势与公司前景 - ESG投资成为全球趋势,公司在环境友好方面的实践符合投资者偏好 [6][8] - 可持续发展成果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吸引关注ESG的投资者 [8]
博苑股份(301617) - 2025年7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9 08:38
分组1:行业信息 - 全球碘产业产能集中在智利、日本和美国,中国碘主要来源为海藻和磷矿 [2] - 碘及碘化物应用于医药、电子、化工领域及食用盐添加 [2][3] 分组2:公司信息 - 公司是循环经济发展型企业,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 [3] - 公司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降本增效,优化管理体系 [3] - 公司聚焦精细化工领域,紧抓发展机遇,力争成为细分领域领先企业 [3]
法国巴黎推进新版“减废”计划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9
巴黎市减废计划核心目标 - 巴黎市计划到2030年减少生活垃圾总量10万吨,提升垃圾回收率至60%,减少32%相关温室气体排放 [1] - 自2006年以来已实施3轮垃圾减量计划,削减家庭垃圾总量近14%,目前每年仍产生约100万吨垃圾 [1] - 2023年巴黎人均垃圾产生量为433公斤,低于法国全国548公斤平均水平,但垃圾分类率仅20%,显著低于全国近50%平均水平 [1] 垃圾分类现状与问题 - 黄色回收垃圾桶中有1/4因混入生活垃圾遭拒收,绿色不可回收垃圾桶内40%可回收物被错误焚烧 [1] - 食物垃圾占垃圾总量25%,是重点治理领域 [2] - 集体住宅存在垃圾分类责任分散难题,计划在20余栋住宅楼试点"共管物业分类指导方案" [2] 具体实施措施 - 加强学校食堂、餐饮市场等场所垃圾分类管理,完善厨余垃圾分类终端设施 [2] - 改造垃圾房、增设分类设施、搭建物品交换空间,计划到2030年建成1000栋"零垃圾楼" [2] - 推行商业垃圾收费改革,对分类优异商户减免费用,对不达标者强化监管 [2]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活用品重复利用,已资助建设38个废品回收中心 [2] 废品回收中心运营数据 - 20区里戈勒街废品回收中心每周处理约1.2吨生活用品和衣物,57%实现转售或捐赠,36%进入回收渠道,仅7%进入不可回收渠道 [2] - 计划到2030年新建12个废品回收中心,实现每5万人区域建设一个的目标 [2] 政策理念与愿景 - 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和资源再利用,应对过度消费、一次性消费及计划性报废问题 [1] - 需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和市场投放环节,为全球城市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3]
贵州坚持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9
贵州生态经济发展 - 黔南州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9%(前5月)[1] -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8.17%(2024年)[1] - 新增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9家省级绿色工厂(2024年)[1] - 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规模超500亿元(近3年)[1] 磷化工产业链延伸 - 贵州川恒化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2] - 磷酸铁日产量稳定在120-150吨[2] - 黔南州集聚130多家磷化工上中下游企业[2] - 探索以磷引钼、以磷引铜等产业耦合发展模式[2] 技术创新成果 - 瓮福化工净化磷酸自动包装线每小时灌装15吨[4] - 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4] - 湿法净化磷酸技术获授权专利127件[4] - 联合开发专利850件[4] - 单套产能达40万吨[4] 环保技术突破 - 半水湿法磷酸技术使磷石膏减少700公斤/吨磷酸[5] - 磷矿开采率从50%提升到90%[5] - 能处理45类危险废物(占国家名录97.8%)[3] 清洁能源发展 - 龙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70兆瓦[6] - 年产值约2亿元[6] - 碳纤维叶片叶轮直径220米[6] - 贵州绿电结算电量33.58亿千瓦时(前5月)[6] - 同比增长210.16%[6] - 黔南州新能源发电装机651.6万千瓦[6] - 清洁能源占比达70%(2024年)[6]
解构旧家电的“焕新之旅”
证券日报· 2025-07-09 00:22
家电回收市场潜力 - 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快速增长,废旧家电回收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末端处理迈向全链条价值提升 [1] - 家用洗衣机、吸油烟机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电冰箱、空调为10年,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时期购置的家电正接近更新换代节点 [3] - 2023年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已超过30亿台,为回收市场提供庞大潜在资源 [3] - 京东2024年回收废旧家电超2000万台,闲鱼试点线下循环商店以碳积分吸引用户参与 [4] 回收渠道与模式创新 - 制造商、经销商、回收商多方联动,通过线上预约、智能估值系统等实现"买新+收旧"零等待、零跑腿 [2] - 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回收模式,专业回收公司运用"互联网+回收"打造社区服务网络 [4] - 第三方平台开发SaaS系统整合回收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 [4] - 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7] 拆解与再利用技术 - 废旧冰箱经过8个步骤处理后可成为再生塑料制品基础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达99% [6] - 数字技术贯穿回收、拆解、再生全流程,AI分拣设备、材料性能预测模型等提升效率 [7] - 部分企业对回收家电进行深度检测评估,清洗修复合格零部件组装成再制造产品 [7] - 成都九和汇能完成全国首单再生家电出口业务 [7] 产业链协同与挑战 -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标准化管理、公开竞标筛选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9] - 行业存在信息壁垒,回收量与拆解能力失衡导致产能闲置 [10] - 现存家电拆解企业14218家,2025年新注册1109家,企业实力参差不齐阻碍标准化进程 [10] - 小作坊违规拆解、野蛮翻新等问题影响市场秩序 [10]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国家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3] - 需加强回收渠道建设,明确专业资质要求,同时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 [11] -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模式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推动智能家电、绿色产品迭代 [11]
卓越新能: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说明(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08 19:14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为3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年产1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设期两年,建成后将新增10万吨HVO/SAF产能 [1][2] -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1] 项目必要性分析 - 项目产品以地沟油等废弃油脂为原料,可解决废弃油脂非法回流餐桌或加工成动物饲料的安全隐患 [2] - 项目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政策,能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石油资源 [2] - 可增强公司废弃油脂循环利用能力,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3] 项目可行性分析 政策支持 - 国家近年颁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十余项政策,明确支持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 [3][4][5][6] - 行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重点领域,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及循环经济产业 [9] 技术储备 - 公司拥有20余年废油脂处理经验,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站,承担过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 [7] - 采用创新性两段加氢工艺(加氢精制+异构降凝),可灵活调整HVO/SAF产出比例 [10] 市场与渠道 - 欧洲市场HVO/SAF需求显著增长,公司通过荷兰子公司已与国际头部能源企业建立稳定合作 [7][8] - 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生物柴油出口量第一,产品成功拓展至船用燃油领域 [8] 科技创新属性 - 项目属于"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C2541)"行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采用加氢脱氧法等创新工艺,可生产烃基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等多类产品 [10] - 原料预处理工艺能适配各类废弃油脂,市场应变能力突出 [9]
卓越新能: 卓越新能关于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提示及填补回报措施和相关主体承诺(修订稿)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8 19:14
公司发行股票及摊薄即期回报分析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7,190,795股,发行后总股本从120,000,000股增至127,190,795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0,00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2] - 假设2025年净利润与2024年持平(14,901.8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将从1.24元/股摊薄至1.17元/股;若净利润下降10%,每股收益降至1.05元/股;若增长10%,每股收益提升至1.29元/股[4] - 发行后短期内每股收益可能因股本扩大而摊薄,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逐步释放预期收益[1] 募集资金用途及项目合理性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设期两年,建成后将新增10万吨HVO/SAF产能[5] - 项目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政策,利用地沟油等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兼具环保与经济效益[6] - 产品HVO/SAF市场需求增长显著,欧美亚各国强制掺混政策推动行业扩容,公司技术储备可灵活调整产出[10]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近年密集出台政策支持生物柴油发展,包括《"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推动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8][9]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提出2025年实现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示范应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鼓励生物柴油在船舶领域应用[9][10] - 生物柴油行业被列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享受政策红利[10]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为国内最大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站,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10] - 海外渠道布局完善,通过荷兰子公司深度参与欧洲生物燃料市场,与国际能源巨头建立稳定合作[11] - 研发团队积累20余年技术经验,具备废弃油脂预处理、加氢精制等全流程工艺专利[10][11] 填补回报措施 - 加强募集资金专户管理,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项目[12] - 优化经营效率,推进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13] - 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制定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4] - 公司董事及控股股东承诺不损害公司利益,并将薪酬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