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格隆汇·十大核心ETF年内跑赢沪深300超15%,港股创新药ETF领涨,A500ETF基金(512050)年内涨6%
格隆汇· 2025-08-01 14:41
市场表现 - A股7月整体表现强势,深成指、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A500指数分别涨5.2%、3.74%、3.54%和3.95% [1] - 美股科技表现亮眼,纳斯达克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分别涨3.73%和2.94% [1] - 港股涨幅紧随其后,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涨2.91%和2.83% [1] 行业表现 - A股的钢铁、医药生物、建筑材料、通信板块涨幅居前,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板块跌幅居前 [5] - 港股的恒生医疗保健业、恒生能源业、恒生地产建筑业7月涨幅居前,分别涨22.75%、9.72%和5.19% [9] ETF表现 - 格隆汇2025年"全球视野下注中国"十大核心ETF在7月全部收红,当月平均上涨6.68%,年内平均涨幅18.59% [12] - 7月表现最佳的是港股创新药ETF,月内上涨26.94%,创业板50ETF涨幅紧随其后上涨8.81% [12] - 今年表现最佳的依旧是港股创新药ETF,前7个月累计上涨98.9%,港股通互联网ETF涨幅紧随其后上涨33.24% [12] A500ETF基金 - A500ETF基金(512050)年内上涨6.11%,净值重回1 [13] - 受益于新经济板块发力: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成分股在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下业绩超预期 [15] - 中证A500指数的均衡配置属性成为优势,防御与成长兼顾 [15] - A500指数在编制时超配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医药卫生等新质生产力行业,并减少金融地产权重 [15] 消费ETF - 消费ETF在7月微涨1.39%,年内仍收绿1.47% [16] - 消费ETF近期业绩承压主要受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和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影响 [18]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回归理性和快乐生活两大趋势 [18] - 政府出台促消费政策,预计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将撬动6300亿元的增量销售额 [18]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市盈率(TTM)为18.82倍,估值低于历史99%以上的时间 [19] H股ETF - H股ETF7月上涨2.4%,今年累计涨幅涨超20% [20] - H股ETF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覆盖金融、科技、能源等多个行业 [22] - 港股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日均成交额激增至2406亿港元 [22] - 南向资金持续活跃,年内累计流入7877亿港元 [22]
20cm速递|科创板100ETF(588120)、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均涨超1%,改革举措与科技周期共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8:13
市场表现 - 7月31日早盘科创板100ETF(588120)和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均涨超1% [1] - 科创100指数(000698)和科创综指(000680)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2] 市场结构分析 - 市场结构正从"杠铃策略"向"中间资产"过渡 科技科创领域迎来周期性拐点 [1] - 新动能产业包括AI算力 港股互联网 创新药 新消费 半导体 新能源车等相继迎来周期性拐点 [1] - 创业板指当前市盈率处于近十年23.82%分位数 显著低于其他宽基指数 [1] - 创业板指一季度利润增速达19% 在宽基指数中表现突出 [1] 行业趋势 - 参考日本新旧动能转换经验 代表新动能的产业催化密集出现时 往往迎来以大盘成长 龙头企业为引领的行情 [1] - 当前A股处于"新胜于旧"阶段 新经济领域包括硬件科技(AI半导体 军工+创新药)和软件科技(互联网+智驾)等方向 [1] 指数覆盖范围 - 科创100指数从科创板中选取市值适中 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 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新材料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 [1] - 科创综指选取符合条件的所有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覆盖近97%的市值 全面反映科创板市场整体表现 [2] 投资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上证科创板100ETF发起联接A(019866)和C(019867) 国泰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发起联接A(023733)和C(023734) [2]
创业板ETF天弘(159977)跟踪指数近三月涨24%!估值洼地遇业绩拐点,后市可期
搜狐财经· 2025-07-30 10:54
创业板ETF天弘表现 - 截至7月29日收盘上涨1.79% 近一周上涨超4% 近一月上涨超13% 近三个月涨幅突破24% [1] 估值水平 - 创业板指市净率仅为4倍左右 处于指数发布以来32%的历史低位 [2] - 对比同期主流宽基指数 沪深300市净率分位数达42% 中证500市净率分位数达62% [2] 业绩表现 - 自6月20日以来涨幅达18.74% 在主流宽基指数中领先 今年以来稳居第一梯队 [4]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 净利润增速达20% [8] - 自基日以来累计上涨141% 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50%的涨幅 [12] 产业结构 - 成份股中电力设备 电子 医药生物 通信四大科技赛道合计占比超65% [14] - 电力设备板块截至7月29日上涨29.4% 电子板块受益AI技术涨幅超14% [14] - 医药生物板块上涨11.6% 通信板块在AI算力推动下涨幅超10% [14] 研发投入 - 2024年成分股研发费用占比达4.97% 远高于沪深300和深证成指 [16] - 连续三年高强度研发投入推动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达12%以上 [18] 投资工具 - 创业板ETF天弘(代码159977)为投资者提供布局新经济的理想工具 [1] - 可通过创业板ETF天弘(联接基金代码A/001592 C/001593)把握发展机遇 [22]
七批110个新职业,折射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饭碗”里有多少料?
河南日报· 2025-07-29 07:21
新职业发布与行业动态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第七批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 七年间累计发布110个新职业 反映经济发展动能变革[11] - 新职业包括咖啡加工工 养老服务师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 与新兴产业需求直接相关[16] - 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3693亿元 行业扩张催生咖啡加工师等新岗位[19] 新兴职业案例与市场表现 - 咖啡加工师需掌握生豆筛选 烘焙曲线控制等全流程技术 不同环节细微因素影响咖啡基础风味[12] - 养老随访师日均走访2-4个家庭 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 传统养老护理向多元化服务升级[14] - 无人机培训教员需求激增 受《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和行业应用拓展驱动[18] 产业发展与就业联动 - 新职业发布为从业者提供官方认证 推动行业规范化 吸引人才流入新兴产业[17] - 河南计划开展新职业专项培训 聚焦大数据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领域 提升青年就业适配性[22] - 二次元手办行业竞争加剧 部分从业者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 反映小众领域商业化挑战[19] 职业发展路径与趋势 - 咖啡加工师职业认可度待提升 部分认知仍停留在"简单操作工"层面 需行业正名[20] - 无人机教员需兼具组装 模拟 维修等综合技能 仅持证无法满足教学要求[19] - 养老服务师需协调急救 出行 康养等资源 职业技能要求高于传统护理岗位[16]
明星基金,风格生变!刘格菘、焦巍、皮劲松……“口味”换了?
券商中国· 2025-07-28 18:36
基金经理风格转变 -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基金二季度前四大重仓股全部为港股公司,包括小米集团、泡泡玛特、港交所与腾讯控股,并配置3%仓位在香港创新药行业 [3] - 焦巍管理的银华富利精选基金港股仓位从3月末的15%猛增至6月末的47%,将32个百分点的A股仓位转移至港股,重仓老铺黄金、泡泡玛特、毛戈平等新经济消费股 [3][4] - 皮劲松管理的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QDII港股仓位增至58%,A股仓位24%,美股仓位从39%压缩至3%,持仓从AI医疗转向港股创新药龙头 [5] 行业认知变化 - 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突破引发基金经理偏好变化,杨桢霄管理的易方达全球医药QDII在二季度将美股仓位从18%清仓至0%,变为纯中国医药基金 [7] - 中国玩偶拉布布全球走红和小米电动车海外出圈,推动基金经理减持白酒股转向小米与泡泡玛特等新消费科技股 [7] - 华南基金经理认为对中国技术力量和能力圈的认知刷新将影响2025年股票市场选择,显著提升资金做多信心 [8] 时代变革驱动投资逻辑 - 广发基金李耀柱指出中国消费叙事变化带来文化出海机会,创新药海外授权获认可,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硬件软件升级 [9] - 南方基金史博认为港股配置价值源于国际资本对中国创新能力重估,DeepSeek等技术推动外资修正对中国企业认知,配置比例从1.1%低位持续回升 [9]
电商经营成本高企 多隐患易引发“骨牌效应”
证券日报· 2025-07-28 11:02
电商行业经营成本分析 - 电商运营成本高企 包括人员成本 运营维护费用 仓储物流费以及昂贵的引流费 成本甚至超过实体店[1] - 电商成本主要包括专业研发团队人工成本 系统研发费用 日常运营成本 技术服务费 税费 仓储物流成本以及返点等[3] - 电商业内平均获取单个客户成本在200元-400元区间 许多商品单价低于获客成本[4] 电商企业倒闭现状 - 2019年至少有41家电商公司倒闭 涵盖生鲜电商 社交电商 奢侈品电商等多种类型 包括乐蜂网 淘集集 尚品网等知名平台[2] - 2020年上半年至少有5家电商倒闭 实际死亡电商数量远超统计[2][3] - 近两年倒闭电商多成立于2015年前后 集中在生鲜食品 社区电商 服饰服装等行业[3] 倒闭主要原因 - 资金断裂 造假骗保 商业模式匮乏是电商死亡三大核心原因[3] - 电商平台从初建到稳定需至少2年时间 但多数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支撑[3] - 疫情导致生鲜 百货服装 家居电商销售额不足往年70% 无法支撑高额成本支出[4] 行业竞争格局 - 流量资源被阿里巴巴 京东 拼多多 美团等寡头垄断 其业务触角正延伸至细分领域[5] - 中小电商面临生存环境恶劣 融资不畅困境 行业触发丛林法则[5] - 传统电商大企业纷纷布局线下 反映行业对现金流和网络资源要求极高[4] 商业模式与创新 - 电商需创新商业模式以应对高成本压力 直播电商等新形式兴起 跨圈融合成为未来方向[6] - 零售本质是梳理人 货 场关系 核心考量成本与收益 成本居高不下时商业模式难以跑通[6] - 新兴电商领域存在盲目涌入现象 缺乏雄厚资本支撑的企业易提前夭折[4] 资本层面影响 - 部分倒闭电商曾获高瓴资本 雷军等资本大佬青睐 手握超10亿元融资[2][3] - 走融资路线的电商创业公司成功率低 多数难以度过A轮融资阶段[4] - 资本寒冬下 持续烧钱且缺乏及时资金支持的电商企业难以盈利自救[4]
选股口味与时俱进 多只明星基金突破投研“舒适圈”
证券时报· 2025-07-28 01:03
基金经理风格转变 -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基金前四大重仓股全部转向港股,包括小米集团、泡泡玛特、港交所和腾讯控股,并配置3%仓位于港股创新药行业 [2] - 焦巍管理的银华富利精选基金港股仓位从15%猛增至47%,核心持仓转向老铺黄金、泡泡玛特、毛戈平等新经济消费股 [2] - 皮劲松管理的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QDII港股仓位增至58%,美股仓位从39%压缩至3%,持仓从AI医疗转向港股创新药龙头 [3] 行业认知与选股偏好变化 - 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突破引发重大对外授权,医药基金经理转向港股与A股创新药,杨桢霄管理的易方达全球医药QDII清仓美股 [4] - 中国新消费品牌如LABUBU玩偶和小米电动车全球走红,推动公募基金减持白酒股,增持小米与泡泡玛特 [4] - 国际资本对中国创新能力价值重估,主动型外资对中资股配置比例从历史低位1.1%持续回升 [6] 时代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 中国消费叙事变化带来文化出海机会,创新药海外授权获国际认可,自动驾驶技术具备成本优势 [6] - 港股市场因中国创新能力重估展现配置价值,外资认知从"低成本内卷"转向"应用创新+效率优势" [6] - 基金经理投研升级反映中国股票吸引力提升,新经济赛道成为布局重点 [1][6]
解码二季报下半年投资机遇,新势力登台,国家队继续偏好ETF!
市值风云· 2025-07-25 18:03
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报核心分析 市场环境与整体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地缘政治与贸易保护主义持续,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全球供应链,国内经济在稳增长政策下逐步复苏 [2] - A股市场整体平稳,上证指数维持在3300-3500点区间震荡上行,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量达1.4万亿 [3] - 公募基金二季度整体盈利3850.98亿元,创历史新高,华夏、易方达等11家基金公司盈利超百亿元,行业总规模突破34万亿 [5] ETF市场动态 - ETF规模达4.31万亿元(非货币ETF为4.14万亿元),债券型ETF规模逼近4000亿,占比提升至9%,港股相关ETF规模增速超20% [8] - 股票型ETF占ETF总规模70.48%,跨境ETF占13.2%,债券型ETF占8.92% [9] - 利润前20的基金中宽基ETF主导,沪深300ETF(113.77亿元)、沪深300ETF易方达(80.51亿元)、华夏沪深300ETF(65.06亿元)位列前三 [11] 国家队增持动向 - 中央汇金二季度增持4只沪深300ETF及华夏上证50ETF合计约1500亿元,其中沪深300ETF(159919.SZ)增持55.4亿份至159.55亿份 [20][23] - 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SH)获增持84.29亿份(约310亿元),华夏沪深300ETF(510330.SH)增持92.88亿份(约350亿元) [23] - 四只沪深300ETF近一年收益22.7%左右,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的19.7%,易方达和华夏沪深300ETF年化回报分别达6.2%和6.4% [25][26] 主动基金持仓偏好 - 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小米集团-W与新易盛新晋,分列第七、九位,立讯精密遭减持1.71亿股最多 [27][28] - 比亚迪与格力电器退出前十,比亚迪受新能源车行业利空影响排名骤降至第三十二位 [30] FOF基金配置策略 - FOF偏好低费率被动产品,海富通中证短融ETF(16.43亿元)、博时中债0-3年国开行ETF(10.22亿元)为持仓市值前二 [33][34] - 黄金与港股资产受青睐,78只FOF持有华安黄金ETF(10.04亿元),17只FOF持有华夏恒生ETF(8.35亿元) [35] 行业趋势总结 - ETF作为高效配置工具地位强化,债券型与港股ETF增长显著,国家队增持传递政策维稳信号 [37] - 主动基金持仓转向新经济标的(如小米、新易盛),FOF持续侧重被动型产品 [27][33]
险资“换挡”!收缩债权投资,发力股权投资
券商中国· 2025-07-24 18:32
保险资管业务重心变化 - 保险资管公司业务重心从债权投资计划转向股权投资计划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反映出险资服务实体经济方式的调整 [1] - 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数量和规模连续第四年下滑,而股权投资计划和私募股权基金均实现大幅增长 [1] - 资产支持计划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继续快速增长,成为保险资管的重要业务方向 [1] 债权投资计划现状 - 2024年上半年债权投资计划登记137只,规模2122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3%和24.5% [2] - 债权投资计划登记量从2021年高峰528只、9600多亿元降至2024年375只、6177亿元 [2] - 债权计划收益率显著下降,新登记债权计划平均收益率降至"3%+"水平,优质资产项目收益率降至"2%+" [3] 债权计划下滑原因 - 新增基建及债权类融资需求项目减少 [3] - 资金面宽松导致债权计划在融资成本方面不具优势 [3] - 保险资金角度而言,债权计划收益率下降导致合意资产稀缺 [3] 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 资产支持计划规模从2021年1500多亿元增至2023年近4600亿元,2024年上半年登记103只,规模近4200亿元 [5] - 保险资管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需从信用分析转向关注底层资产现金流 [6] - 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包括资产支持计划和交易所ABS及REITs业务 [5] 股权投资业务增长 - 2024年上半年股权投资计划登记11只,规模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88% [7] - 保险私募股权基金登记3只,规模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和524.9% [7] - 股权投资计划投向主要集中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新质生产力、新经济等方向 [9] 股权投资业务特点 - 国寿资产将股权业务作为未来重要资产配置方向,预计将成为保险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 [9] - 股权投资业务难点在于优质资产筛选、交易结构设计和投后跟踪管理 [9] - 保险资金对期间稳定收益要求高,需通过交易结构设计匹配资金偏好 [9] 业务转型方向 - 新登记债权计划资金更多投向绿色、新型基建、新经济类项目 [4] - 保险资管围绕盘活存量需求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5] - 行业共识是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加快能力建设 [6]
数据统计:2025上半年赴美IPO上市中概股统计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7-21 10:18
中概股IPO上市数量 - 2025年上半年共有45家中概企业成功在美国上市 占美股IPO市场22% 远超去年同期30家 [3] - 其中40家通过IPO上市 4家De-SPAC 1家OTC转板上市 IPO方式仍为主流 [3] - 1月和4月IPO数量最高达11家 5月仅有2家上市 [3] 行业分布特征 - 产业与服务占比37.21% 反映实体产业及配套服务为主力 [5] - 科技和消费行业分别占比23%和19% 体现新经济与消费升级出海活力 [5] - 金融占比14% 医药健康占比7% 显示中国企业向技术、品牌、服务多元出海进阶 [5] 上市板块与募资规模 - 上半年募集资金总额约8.7亿美元(不含De-SPAC和OTC转板) [7] - 募资额低于1000万美元企业占比71% 大于1亿美元企业仅占5% 呈现两极分化 [7] - 34家企业集中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 上市估值中位数8700万美元 募资中位数700万美元 [7] - 4家选择纳斯达克全球精选或全球市场 上市估值中位数超10亿美元 募资中位数超7800万美元 [7] 地区分布格局 - 香港企业18家位居首位 占比45% [8] - 浙江4家紧随其后 广东和福建各有3家企业上榜 [8] - 香港企业因基本无需证监会备案 已占据近半份额 [8] 整体市场表现 - 募资规模同比提升22% 占美股同期IPO募资总额5.6% 实现逆势增长 [10] - 美股市场对中国企业仍有关注与投资兴趣 [10] - 香港国际化枢纽与内地创新企业崛起共同构成市场核心动能 [11] - 中概股依然是全球资本配置中国新经济的重要渠道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