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零跑开始“领跑”,单月4万台赶超理想
36氪· 2025-06-03 20:37
新能源汽车行业5月交付量表现 - 比亚迪5月销量达382476辆,同比增长14.1%,新能源累计销量超1230万辆 [1][2][3][5] - 零跑汽车5月交付45067辆,同比增长148%,新款C10车型售价12.28万起 [1][2][6][9] - 鸿蒙智行5月交付44454辆,问界M9交付15481台,尊界S800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1600台 [1][2][10][12] - 理想汽车5月交付40856辆,同比增长16.7%,i8车型将于7月发布 [1][2][15][19] - 小鹏汽车5月交付33525辆,同比增长230%,连续7个月交付超3万台 [1][2][14] - 极狐汽车5月交付13509辆,同比增长200.2%,营收同比增长150.75% [1][2][41][43] - 阿维塔5月交付12767辆,同比增长179%,正式登陆香港市场 [1][2][36][38] - 岚图汽车5月交付10022辆,同比增长122%,岚图Free+升级鸿蒙座舱 [1][2][40] - 深蓝汽车5月交付25521辆,同比增长78%,深蓝S09上市售23.99万起 [1][2][33] - 极氪5月交付18908辆,同比增长1.6%,9系列将推出轿车产品 [1][2][34][35] - 蔚来5月交付23231辆,同比增长13.1%,"蔚来世界模型NWM"系统升级 [1][2][25][29] - 小米汽车5月交付超28000辆,YU7车型将于7月量产 [1][2][24] - 埃安5月销量26777辆,同比下滑33.2%,RT 650激光雷达版限时特价14.08万 [1][2][21] - iCAR 5月交付5899辆,V23车型预售热度高 [1][2][44][46] 行业竞争策略 - 比亚迪通过"一口价+限时补贴"策略实现价格体系全面下探,海豹07DM-i智驾版降价5.3万元 [5] - 小鹏MONA M03 Max以12.98万元售价提供城市级辅助驾驶,改写10-15万元市场竞争格局 [14] - 埃安跟进限购优惠,RT 650激光雷达版限时特价14.08万元,较指导价降2.5万元 [21] - 零跑C10以12.28万起售价配备激光雷达和骁龙8295芯片,续航提升至605km [9] - 深蓝S09搭载鸿蒙智能座舱和华为乾崑辅助驾驶,起售价23.99万元 [33] - 岚图Free+升级鸿蒙座舱HarmonySpace5和华为ADS4系统 [40] 新产品动态 - 理想i8六座SUV将于7月发布,提供4种配置,纯电续航670-720km [19] - 小米YU7中大型SUV发布,Max版零百加速3.23秒,首搭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 [24] - 极氪9系列将推出轿车产品,2025年计划推出5款新车 [35] - iCAR计划2025年推出iCAR 05,定位或高于iCAR 03 [46]
比亚迪将共建15000座兆瓦闪充桩;丰田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计划明年推出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5-31 17:50
丰田TOYOTA bZ系列及鸿蒙座舱合作 - 丰田TOYOTA bZ纯电动系列首次以全家族形式亮相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 涵盖铂智4X bZ3 铂智3X bZ5等多品类产品 [1] - 丰田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 [1] 奇瑞商用车与康明斯战略合作 - 奇瑞商用车与康明斯中国签署战略协议 将联合研发多元能源动力总成及智能化技术应用 [2] - 奇瑞发布"凤凰系列"超级重卡 搭载康明斯最新动力链产品 [2] 汽车行业价格战讨论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恶性价格竞争 2023年降价车型超200款 2024年一季度达60款 [3] - 行业人士呼吁转向技术竞争 小鹏CEO何小鹏强调应卷科技高度质量 蔚来李斌主张卷服务 [3] - 广汽集团和华为高管均表示行业应卷价值而非价格 [3] 比亚迪充电网络建设 - 比亚迪宣布与小桔充电共建10000座 与新电途共建5000座兆瓦闪充桩 合计15000座 [4] - 比亚迪自建+共建闪充桩将达20000座 目前已建成超500座闪充站 覆盖200+城市 [4]
“零公里二手车”多达百万台,各方“配合”造就隐秘链条
经济观察网· 2025-05-31 13:06
行业现状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注册但未销售给终端用户的汽车 车况与新车基本相同 定价低于新车 [2] - 传统燃油车"零公里二手车"占燃油二手车市场1%-3% 新能源占比3%-5% 部分车型如小鹏P7 极氪001老款库存车占比达5%-8% [4] - 2024年新能源二手车出口约27.2万辆 其中90%为"零公里二手车" 即24.4万辆 [6][7] - 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1961.42万辆 燃油二手车1848.57万辆 按1%-3%计算燃油"零公里二手车"达18.48万-55.45万辆 新能源二手车112.85万辆 按3%-5%计算达3.36万-5.6万辆 [7] - 2024年"零公里二手车"总量可能达46.34万-85.5万辆 2025年或达百万辆规模 [7] 产业链参与方 - 整车厂和4S店联合通过"零公里二手车"去库存 是行业灰色手段 [4] - 二手车商因传统二手车生意难做转向"零公里二手车" 十年前二手车商毛利10%以上占15.9% 2022年仅1% 亏损面从1%升至82% [5] - 整车厂通过二手车商处理滞销车型 避免冲击4S店渠道 同时完成厂商量化考核获取返利 [6] - 购买人群包括预算有限青年 精于计算企业主 新能源尝鲜者 以及转售获利的传统二手车商 [8] 行业影响 - 击穿底线的降价狂欢可能摧毁汽车流通根基 [2] - 虚假销量数据掩盖真实需求 误导车企和投资者决策 加剧行业内卷和恶性竞争 [8] - 部分企业通过"零公里二手车"与置换补贴政策结合套取国家补贴 扭曲政策初衷 滋生税务与合规风险 [8] - 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 类似美国Sunbeam公司案例 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9] 监管动态 - 商务部已召集整车企业 二手车交易平台和行业协会就"零公里二手车"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2] - 建议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上牌记录 维修数据全网可查 虚假交易列入黑名单 [10] - 呼吁商务部联合证监会治理 参考美国证券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 [9] 根本原因 - 新车价格战 地方补贴差异 二手车出口等问题叠加导致"零公里二手车"现象突出 [10] - 环保法规倒逼车企快速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库存新车 导致"伪二手车"出现 [6] - 非授权车商无法出口新车 需先上牌再以二手车名义出口 [6] - 行业认为需从源头解决汽车质量 技术 安全等基础问题 才能解决无序价格战和"零公里二手车"问题 [10]
为什么比亚迪突然再打价格战?
新浪财经· 2025-05-29 18:10
比亚迪降价促销与行业价格战 - 公司于5月22日对王朝网和海洋网22款车型降价1.2万至5.3万元,为三月底以来第三次且力度最大的促销[2] - 降价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吉利银河系列跟进降价,奇瑞瑞虎系列降幅接近50%[2] - 行业利润率在2024年创历史新低至4.3%,价格战导致零售市场累计损失2000亿元[4] - 新能源车降价幅度显著高于燃油车:平均降幅9.2%(1.8万元)vs燃油车6.8%(1.3万元)[4]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销售427.22万辆,汽车业务收入6173.82亿元,单车收入14.45万元,毛利率22.31%对应单车毛利3.22万元[4] - 全年净利润402.54亿元推算单车净利不足1万元,显著低于毛利水平[4]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70%,2024年研发支出542亿元[18] - 固定资产扩张明显:2023-2024年投资额达1310亿和806亿元,同期计提折旧377亿和569亿元[18] 销量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138万辆,仅完成550万辆目标的25%[6] - 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微跌1%,为年内首次环比下滑[7] - 主力车型销量下滑:海鸥/海豚前4个月均销量不足4万辆(vs去年月均7万),秦系列月均销量从7.5万降至4.46万[8] - 汉系列一季度销量43158辆,较2024Q4的94675辆环比腰斩[10][11] 高端化遇阻与竞争压力 - 腾势品牌2025Q1销量3.26万辆,月均不足1.09万辆,D9占比仍超90%[13] - 新车型表现不佳:腾势Z9GT月销从3400辆降至300辆,N7连续7月销量低于400辆[13] - 方程豹5上市8个月后降价5万元,品牌月销量从1.1万回落至6400辆[15] - 竞品冲击明显:10万元级市场出现搭载激光雷达车型,汉EV周销量仅为日产N7一半[10] 债务结构与海外拓展 - 资产负债率74.64%,低于奇瑞/蔚来等但高于国际车企[16] - 经营性负债占比95%,应付账款达2416亿元,周转天数从127天升至166天[19][20] - 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80万辆,前4个月已完成29万辆[22] - 通过H股配售融资435亿港元,并要求供应链降价10%以缓解债务压力[20]
瑞达期货沪铜产业日报-20250528
瑞达期货· 2025-05-28 17: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沪铜基本面或处于供给小幅增长、需求相对稳定局面 期权市场情绪偏空 隐含波动率略降 操作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 注意控制节奏及交易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期货市场 - 沪铜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77870元/吨 环比降340元;LME3个月铜收盘价9629美元/吨 环比升32.5美元 [2] - 沪铜主力合约隔月价差220元/吨 环比降20元;主力合约持仓量169462手 环比升42378手 [2] - 沪铜期货前20名持仓11510手 环比升3428手;LME铜库存162150吨 环比降2575吨 [2] - 上期所库存阴极铜98671吨 环比降9471吨;LME铜注销仓单71175吨 环比降5175吨 [2] - 上期所仓单阴极铜34861吨 环比降2856吨 [2] 现货市场 - SMM1铜现货价78510元/吨 环比降5元;长江有色市场1铜现货价78565元/吨 环比降20元 [2] - 上海电解铜CIF(提单)109美元/吨 环比持平;洋山铜均溢价96美元/吨 环比降8.5美元 [2] - CU主力合约基差640元/吨 环比升335元;LME铜升贴水(0 - 3)40.08美元/吨 环比升8.94美元 [2] 上游情况 - 进口铜矿石及精矿292.44万吨 环比升53.13万吨;国铜冶炼厂粗炼费(TC) - 44.28美元/千吨 环比降1.23美元 [2] - 铜精矿江西68840元/金属吨 环比持平;铜精矿云南69540元/金属吨 环比持平 [2] - 粗铜南方加工费700元/吨 环比持平;粗铜北方加工费750元/吨 环比持平 [2] 产业情况 - 精炼铜产量125.40万吨 环比升0.60万吨;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440000吨 环比降30000吨 [2] - 铜社会库存41.82万吨 环比升0.43万吨;废铜1光亮铜线上海55390元/吨 环比降100元 [2] - 江西铜业硫酸(98%)出厂价540元/吨 环比持平;废铜2铜(94 - 96%)上海66950元/吨 环比降50元 [2] 下游及应用 - 铜材产量208.10万吨 环比降4.42万吨;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值1408.16亿元 环比升451.95亿元 [2]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值27729.57亿元 环比升7825.40亿元;集成电路当月值4167000万块 环比降30199.90万块 [2] 期权情况 - 沪铜20日历史波动率9.42% 环比升0.16个百分点;40日历史波动率23.69% 环比降0.01个百分点 [2] - 当月平值IV隐含波动率12.05% 环比降0.0099个百分点;平值期权购沽比0.83 环比降0.0099 [2] 行业消息 - 4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 较3月加快0.4个百分点 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 [2] - 中国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筑底企稳趋势 1 - 4月新房、二手房成交规模同比、环比均增长 [2] - 多家车企降价促销 上游企业利润空间压缩至10% 账期长达120天 [2] - 5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4月的85.7大幅上升至98 高于所有经济学家预期 [2] - 美国3月FHFA房价指数环比降0.1% 3月S&P/CS20座大城市未季调房价指数同比升4.1% [2] - 欧洲央行应至少将进一步降息计划推迟至9月 [2] - 特朗普称对欧盟加快贸易谈判进程感到鼓舞 部分国家关税可能降至10%或更低 [2]
比亚迪,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5-28 16:40
比亚迪股价下跌与经销商传闻 - 比亚迪A股和H股在5月28日午后双双下跌超2%,H股一度大跌3%,延续了周一的跌势 [1] - 比亚迪回应"山东经销商爆雷"传闻不实,称该经销商因盲目扩张和加杠杆导致资金链问题,部分4S店已被其他经销商收购 [1][2] - 公司表示过去几年对经销商政策连续稳定,并对问题经销商进行纾困支持 [2] 汽车行业价格战升级 - 比亚迪对22款智驾车型启动限时补贴,海豹07 DM-i智驾版直降5.3万元,秦PLUS DM-i智驾版补贴后6.38万元,宋PLUS智驾版降至9.98万元 [4] - 吉利汽车将星愿车型起售价从6.88万元降至5.98万元 [1][4] - 凯迪拉克2025款XT4全款一口价15.99-18.99万元,较指导价下降6-8万元 [4] - 花旗预计同行将效仿比亚迪降价,长安汽车和零跑已跟进降价 [4] 二手车市场动态 - 商务部召集车企和机构座谈,研究零公里二手车及促进二手车流通消费 [1][2] - 会议旨在引导二手车出口并规范零公里二手车市场 [3] - 参会企业包括东风集团、比亚迪、瓜子二手车等 [2] 行业影响分析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降价公告显示终端市场压力巨大 [5] - 高盛担忧公司盈利能力和毛利率 [5] - 供应商利润空间被压缩至10%,账期长达120天,可能引发亏损和质量安全问题 [4]
不到5万买智驾版秦PLUS,比亚迪再掀价格战
新浪财经· 2025-05-28 11:26
行业价格战动态 - 比亚迪在不到两个月内发起三轮降价促销,涉及王朝网、海洋网多款车型,降价幅度1万-3.5万元不等[2][3] - 吉利、零跑、智己、上汽通用等车企迅速跟进降价,其中零跑C16增程版优惠达4.4万-4.5万元[4] - 上汽通用旗下别克昂科威Plus和君越分别降价至16.99万和15.99万元起,凯迪拉克XT4焕新版降价7万元至15.99万元[4] 比亚迪降价策略分析 - 3月降价主要针对非智驾版老款车型清库存,5月转向智驾版车型并扩大补贴范围[3] - 秦PLUS DM-i智驾版叠加补贴后售价低于5万元,逼近A00级小车价格带[2]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国内470万+海外80万),前4月完成138.09万辆,需后续月均销量超41万辆[8] 市场竞争格局 - 吉利通过技术降本实现对标车型价格比比亚迪低近3万元,如银河星耀8对比汉DM-i智驾版[7] - 合资品牌如日产轩逸、大众朗逸降价超3万元,销量与比亚迪秦系列相当[8] - 东风日产N7顶配价低于15万元,上市18天大定破万,对比亚迪汉EV形成压力[8] 财务与战略影响 - 比亚迪2024年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41%,但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至22.31%[11] - 公司管理层明确现阶段优先扩大市占率而非利润最大化[11] - 行业分析认为降价空间已接近极限,供应商端难以继续压缩成本[12] 市场反应 - 价格战未显著刺激终端客流增长,消费者对频繁降价呈现麻木态度[5] - 资本市场担忧加剧,5月26日比亚迪A股跌近6%,港股汽车板块普跌[6]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各车企通过资源整合缩减成本以维持竞争力[13]
Wind风控日报 | 汽车价格战导致供应商压力大,业内称或直接影响汽车安全
Wind万得· 2025-05-28 06:47
// 今日关注 // 1 、美国公司拟竞购澳达尔文港,外交部:中企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2 、中央网信办部署进一步加强"开盒"问题整治工作 3 、汽车价格战导致供应商压力大,业内称或直接影响汽车安全 4 、中证协建立自律处分典型案例通报机制 // 中国债券预警 // 1 、旭辉集团:" H20 旭辉 2 "付息存在不确定性 旭辉集团公告," H20 旭辉 2 "将于 5 月 29 日付息,本期债券适用 60 个工作日宽限期条款, 本次年度付息的宽限期截止日为 8 月 22 日。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较为紧张,尚未足额筹集本次 利息偿付所需资金,本次年度付息存在不确定性。 5 、拼多多 Q1 净利润下滑 47% ,营销费用激增 43% 6 、 4 月特斯拉在欧洲新车注册量大幅下滑 7 、特朗普将终止与哈佛大学的所有联邦合同 // 宏观预警 // 1 、美国公司拟竞购澳达尔文港,外交部:中企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据澎湃新闻,美国私募基金博龙资本管理准备对达尔文港发起竞购,该港口位于澳大利亚, 目前经营权由中国企业岚桥集团所有。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有关的中国企业是通 过市场方式获得达尔文港的租约,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充 ...
如何看待汽车价格战再起?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 - **公司**:比亚迪、小米、小鹏、吉利、理想、零跑、江淮、新坐标、龙腾股份、航能股份、祥鑫科技、拓普、新泉、地平线、伯特利、耐斯特、福耀玻璃、豪美新材、继峰股份、欧司朗光电、星宇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市场消费趋势**:2025 年汽车市场消费降级趋势明显,5 - 8 万元以下车型增长近 70%,8 万元以上车型普遍下滑,8 - 25 万元区间下滑 4 个百分点,高端市场下滑 6 个百分点,消费者更倾向混动车型或六七万元代步轿车,如比亚迪海鸥;一季度合资品牌市占率回升约 1 个百分点,得益于一口价促销政策[1][4][5] - **价格战情况及影响**:2025 年 4 月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5 月比亚迪约 7 款车型打折,智驾全系车型有 1 - 1.5 万元折扣;价格战由暗转明,背后是消费降级和竞争加剧;整车投资回归新车周期阿尔法收益和产业周期份额提升,通过量价对冲实现规模效应和盈利稳定,如 2024 年 2 月比亚迪全系荣耀版单车售价降但销量回升,单车盈利受损不严重;价格战可能带来整车股价买入机会,有竞争力品牌以价换量,后续新车型投放推动订单增长,股价可能反弹[1][3][8] - **新车投放对销量影响**:新车投放节奏和密度提高,一款新车销量稳定约三个月后衰退,因各价格区间车型丰富竞争加剧;2025 年 10 - 15 万元区间新车对老车型订单有挤压;新车投放是维持销量重要手段,如吉利星耀 8 上市订单增加,新款 161 和 181 投放将支撑销量[1][7] - **智能驾驶升级影响**:VELAN 技术和 Model 仿真技术等智能驾驶升级显著提升整车行业中长期竞争力,推动新一轮买入逻辑,成为重要竞争要素[1][9] - **部分公司表现及前景** - **比亚迪**:4 月超越特斯拉成欧洲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电动车品牌,外资大量买入股票,反映全球对中国电动车资产重组预期,未来可能替代丰田和大众,市值有望达两三万亿;二季度单车盈利与一季度相当,约 1.5 万元,70%由经销商承担,订单增长 20% - 30%时 6 月销量 45 - 50 万,二季度 130 - 140 万,同比增 30% - 40%,出口约 8 万台,每辆利润 9000 元左右;2025 年单车利润 7000 - 9000 元,出口增加单车盈利或稳定在 9000 元,欧洲市场一季度销量近 5 万,全年目标 20 - 30 万[1][10][17][18] - **小米**:预计 2025 年 6 月铺货,9 月销量接近 3 万,四季度超 3.5 万,2025 年销量 45 万,2026 年 100 万;2025 年汽车利润约 50 亿,2026 年 250 - 300 亿,对应市值八九千亿;IoT 空间值得期待;预计占据中高端市场 800 万辆销量的 20% - 25%[1][13][14] - **小鹏**:即将推出 Mona Max,是全系全域可智驾车型,性能成熟;2025 年 6 月后 G7 搭载图灵芯片及防御系统 model,提升智驾性能,定价 21 万;2025 年车型丰富,从纯电转向增程扩展市场容量,2025 年预计销量 40 - 45 万,2026 年 80 - 100 万[15][16] - **吉利**:处于新车周期,订单上升,星耀 8 交付量有望达 2 万,巩固龙头地位;下半年极氪和领克私有化及新车型订单上行;2025 年预计利润 140 亿,有修复空间[19][20] - **零跑**:市值约 700 亿,车型确定性高,后续看海外市场弹性[21] - **理想**:新车型推出后订单稳定,2025 年整体状态低位,但市场关注度高,价格战中有竞争优势[21] - **江淮**:华为系江淮 S800 通过邀请制体验吸引潜在客户,区域占报百台以上,有望稳定销售 1500 - 2000 辆,提升品牌调性和市场影响力,带动后续 MPV 及 SUV 发展;华为系若拿 20%份额,对应 15 万左右销量,支撑三四千亿市值[22] - **零部件行业预期**:2025 年二季度零部件行业业绩预计超预期,一季度年降谈判使二季度规模弹性好,单车盈利改善明显,重点推荐芯片、底盘电子、玻璃、座椅、车灯赛道,涉及地平线、伯特利等公司[2][23] - **整车制造领域关注公司**:新坐标、龙腾股份、航能股份、祥鑫科技、拓普、新泉等公司值得关注[24] - **新泉公司发展预期** - **全球化层面**:未来两年高速增长,2024 年海外收入约 10 亿,2025 年 30 - 40 亿,2026 年 70 - 80 亿,海外业务利润率有望超 10%[25] - **座椅业务**:打造新座椅业务战略,Cybertruck 座椅落地,年底可能大规模生产特斯拉座椅,收购奇瑞业务有望获 30% - 40%市场份额,两年内座椅业务规模达 50 亿[26] - **整体业绩和市值**:当前周期预计收入 300 亿、利润 25 亿,支撑市值四五百亿;二季度回升明显,业绩可能超预期,全年盈利 13.5 - 14 亿,目前估值十五六倍[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即便价格战致股价回调,仍对汽车行业前景乐观,零部件领域二季度有业绩支撑,下半年有投资机会;去年高基数下总量平稳可保证板块前景稳定;车架再升级和全球化推动汽车行业螺旋式发展,建议关注汽车投资机会并与长江汽车团队交流[28]
多支汽车股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 理想、小鹏港股今日止跌回升
财经网· 2025-05-27 21:07
5月27日,港股方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止跌回升,多支汽车股跌幅收窄。A股汽车股跌幅亦同步收窄。 据新华财经,5月26日A股以及港股的汽车股全线下跌:截至收盘,A股比亚迪跌近6%,赛力斯、长城汽车等跟跌;港股方面,比亚迪收盘时跌近9%,多支 港股汽车股同步收跌。 截至5月27日收盘,港股方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止跌回升,前者涨2.18%;后者涨0.33%。A股方面,比亚迪下跌2.25%;赛力斯、上汽集团、广汽集团、 长城汽车继续跟跌。 图源:比亚迪官方 据新华财经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本次比亚迪22款车型的限时降价是企业的正常促销行为。前五月的销量表明车市整体竞争非常激烈,前期新能 源车库存逐步积累,必然出现价格博弈。但另一方面,车市降价也存在季节性特征,行业不会再出现低水平"内卷",景气度仍可期。 据智通财经,有分析认为,碳酸锂成本在下降,这都为车企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间,其实也是车企进一步开展价格战的空间。下半年的价格战表现形式不仅 有降价,还有新车升级、调整车主权益等多元形式。 清库存是一方面,价格战产生的原因还有部分车企偏低的利润表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3月汽车行业利润为94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