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渠道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中式零食破局需打破三重壁垒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17
中式零食行业破局关键 健康化与风味创新 - 行业需打破"高油高脂"刻板认知 通过"健康食材+中式调味"创造新品类价值 如一致魔芋的爆发式增长和盐津铺子"大魔王"魔芋素毛肚的成功案例 [1] - 创新方向从"食材思维"转向"解决方案思维" 如劲仔食品针对地区定制辣味强度 麻辣王子通过减糖减脂技术重塑辣条品类 [1] - 零食功能定位升级 从"解馋配角"转变为兼顾口感、健康、情绪价值的刚需品 [1] 渠道变革与产业链升级 - 盐津铺子渠道结构剧变 直营商超占比从53.57%降至3.55% 零食量贩与电商成为新驱动 [2] - 渠道变革倒逼上游升级 麻辣王子投资3亿元建设10万级GMP车间 以制药标准生产辣条 实现从"小作坊思维"到"智能工厂思维"转型 [2] 全球化战略升级 - 龙头企业如盐津铺子、劲仔食品采用"海外初加工+国内精加工"模式 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控制原料成本 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3] - 需平衡"口味本土化"与"文化原真性" 通过"中式食材+地域风味"融合创造兼具辨识度与适应性的"新全球口味" [3] - 战略目标从"产品出海"升级为"文化出海" 使中式零食成为文化自信载体 [3]
陷入“中年危机” 迭代成发展主旋律 传统包装面包向创新要出路
行业现状 - 传统包装面包行业受到多维冲击,代表性品牌业绩滑坡,行业陷入"中年危机" [1] - 创新、升级、迭代已成为我国烘焙行业整体的发展主旋律 [1] - 新锐品牌通过现烤烘焙、便利店烘焙等模式快速崛起,对传统包装面包行业形成冲击 [1][3] 传统品牌面临的挑战 - 产品创新不足、保质期问题、毛利率下降是传统包装面包品牌亟待解决的难题 [2] - 传统包装面包品牌对研发费用的压降幅度显著,缺乏研发投入是"掉队"的主要原因 [2] - 短保烘焙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很难铺开,长保烘焙品牌凭借低运输成本、长保质期优势占据主导 [2] - 原材料与人工成本上涨,叠加商超渠道的成本转嫁,导致部分区域毛利率下降 [2] 市场竞争格局 - 消费者认知变迁,"短保=新鲜"认知正在瓦解,更关注产品创新、价格实惠和配料表清洁 [3] - 新锐品牌通过产品创新、精准营销和数字化运营等手段在包装面包市场中脱颖而出 [3] - 现烤烘焙、社区连锁、便利店烘焙等新型模式崛起,以更短供应链、更灵活上新周期切走市场蛋糕 [3][4] - 便利店通过货架重构实施点位垄断,优先陈列自有品牌面包产品 [4] - 盒马鲜生、山姆、胖东来等商超烘焙凭借供应链整合能力、自有品牌策略形成多维冲击 [4] 行业发展趋势 - 年轻消费群体成为烘焙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5] - 传统品牌需深挖年轻人需求喜好,通过联名合作、自媒体营销等方式触达年轻群体 [5] - 需探索新的增长点与消费场景,如便利店早餐柜、办公室茶歇区、社区烘焙店等 [6] - "DIY烘焙包"模式可能成为新方向,满足一二线城市对"现制感"的追求 [6] - 创新是传统包装面包品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 [6]
击穿行业低价!互联网巨头“补贴屠刀”砍向名酒,传统经销商生死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5-29 20:01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 - 阿里、京东、美团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外卖业务展开补贴大战,战况愈演愈烈 [2] - 美团CEO王兴表示"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 [2] - 618年中大促临近,战火蔓延至酒水零售领域 [2] 白酒行业价格战 - 美团闪购618大促首日白酒品类爆发式增长,五粮液、剑南春等名酒销售火爆 [3] - 美团平台53度500ml飞天茅台补贴后仅售2069元,52度500ml第八代五粮液低至859元 [3] - 拼多多飞天茅台低至1990元/瓶,五粮液仅售816元,击穿行业底价 [3] - 线上平台名酒售价远低于传统经销商渠道,甚至比部分免税渠道更优惠 [3] 行业影响与挑战 - 互联网平台通过巨额补贴、规模化采购和牺牲利润抢占市场份额 [3] - 非理性价格战短期内让利消费者,但长期会破坏行业生态平衡 [4] - 美团等平台凭借用户基础和即时配送网络,快速蚕食白酒经销商生存空间 [4] - 传统酒类经销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行业或将迎来深度洗牌 [5] 经销商困境 - 河南近49%白酒经销商2024年业绩降幅超过30% [6] - 2016-2023年白酒行业利润从790多亿元增至2300多亿元,但存在"泡沫" [6] - 酒仙集团董事长预测未来3-5年行业难有毛利,50%经销商和80%中小品牌面临淘汰 [5] - 白酒行业调整刚开始,未来3-5年才会调整到位 [5] 行业变革趋势 - 白酒行业延续数十年的经销体系正在经历彻底颠覆 [6] - 经销商面临拥抱平台转型或坚守阵地的抉择 [6] - 618引爆的白酒渠道革命可能刚刚拉开序幕 [5]
端午经济|粽子头部企业业绩下滑:线下销售遇冷, 线上渠道却卖得不错
第一财经· 2025-05-27 19:51
行业趋势分析 - 传统粽子线下渠道销售额同比锐减34.53%,销售件数下滑26.78%,件均价从21.73元降至19.26元,SKU数量从4092个缩减至2657个 [4] - 电商渠道逆势增长:拼多多销量同比暴增3倍,天猫618成交额增长70%,叮咚买菜预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 [1][7][8] - 消费端双重变革:Z世代转向高性价比电商平台,健康意识催生低GI粽等创新产品,榴莲冰粽销量达去年同期10倍 [1][7][8] 公司业绩表现 - 五芳斋2024年营收22.51亿元(同比-14.57%),净利润1.42亿元(同比-14.24%),粽子产品营收15.79亿元(同比-18.64%),销量减少1.14万吨 [2] - 桃李面包2023年粽子业务收入1701.06万元(同比+27.82%),但毛利率下滑9.89个百分点,2024年未披露相关数据 [2] - 真真老老2024年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900万元(2023年亏损810万元),三全食品汤圆水饺粽子收入34.74亿元(同比-5.84%),毛利率下滑4.22% [2][4] 产品创新与渠道转型 - 新品类异军突起:养生粽、榴莲冰粽、黑松露火腿粽等创新口味受追捧,低GI粽成为健康消费新趋势 [1][7][8] - 线上渠道差异化布局:老字号与地方特色粽子店加速入驻淘宝,1980烧肉粽等商家计划测试线上专属新品 [5][8] - 区域消费特征明显:拼多多数据显示长三角和广东为消费主力,西部省份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7] 消费行为洞察 - 高端礼盒销量同比大幅下滑,散装亲民产品需求稳定,杂粮/低糖/网红创新类产品增长显著 [4] - 线上客群与线下存在明显差异,性价比和便捷性驱动中老年群体转向电商平台 [8] - 健康需求倒逼产业升级:疫情后消费者对营养管理、体重管理的需求催生养生粽红利 [9]
聚焦文化赋能、科技融合、渠道变革!未来茶发展趋势论坛在杭州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5-25 11:56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茶消费进入黄金时代,人均茶叶消费量从1996年的250克跃升至当前2公斤,预计2024年达4斤,总量突破万亿规模,已超越酒类行业 [24] - 中国茶产业支撑着全国3000万茶农生计,虽面临阶段性供过于求,但潜在消费群体庞大,仅5亿人日常饮茶,市场增长空间显著 [24] - 茶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茶叶产量占全球半数,产业规模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24] 数字化转型 - AI技术渗透全产业链,自动化采摘机器人配合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7] - 区块链溯源技术保障品质透明度,大数据驱动的市场预测模型精准捕捉消费趋势 [7] - 浙江大学AI应用中心将开发智能分级系统和产业大数据平台,促进科技企业与茶企合作 [9] 渠道变革 - 电商与商超构成产业发展的第二曲线,商超渠道展现出运营效率高、价格透明度强、年轻客群触达精准三大核心优势 [22] - 商超经营茶叶的成功要素包含开辟独立展销专区、打造自有品牌、全品类覆盖、设置体验式品鉴空间 [22] - 胖东来200㎡茶叶专柜年销6.1亿的案例显示商超渠道有望重构3400亿茶叶市场格局 [22] 消费趋势 -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养生与产品创新,青睐"药食同源"类茶衍生品,追求"朋克养生"理念 [24] - 30-49岁熟龄男性贡献超55%成交额,偏好健康属性与文化底蕴 [43] - 年轻群体加速渗透,职场办公、熬夜追剧等新场景催生冷泡茶、DIY茶饮需求 [43] 跨境电商 - 四种跨境电商模式(1210、9610、9710、9810)各具特点,茶企需根据自身资源选择最优路径 [11] - B端需聚焦商机转化率高的新兴市场(如阿联酋、南非),精准投放流量提升转化 [13] - C端新入局者可瞄准细分品类(如有机减肥茶、鲜味茶),以10-40美元中高端定价避开头部竞争 [13] 供应链优化 - 盒马源头直采砍掉中间商,确保品质与价格优势 [17] - 联华华商与甲骨文公司合作搭建透明供应链平台,将茶叶全链路数据可视化 [26] - 天猫超市依托全国26仓的物流体系,实现次日达的配送时效 [30] 品牌策略 - 中国茶业需通过文化自信与跨境电商双轮驱动,从"供应链输出"转向"品牌价值输出" [13] - 品牌化与非遗传承成为增长双引擎,八马等品牌通过百万级会员体系构建长效经营 [43] - 联名IP礼盒(敦煌、博物馆等)在教师节、婚庆等新兴社交场景中表现亮眼 [43] 产品创新 - 盒补补以"中西融养"为核心战略,推出Acarer膳食营养系列与原叶茶 [17] - 超市渠道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如扫码溯源)满足年轻人对产品透明度的需求 [24] - 新茶饮品牌如喜茶、茶颜悦色加速布局线上茶包市场 [43]
请回孟羽童,董明珠要赚年轻人的钱
和讯· 2025-05-23 17:36
核心观点 - 格力电器与孟羽童时隔两年后合体直播,旨在通过流量和话题热度实现品牌年轻化并改善形象 [3][8][11] - 格力面临营收下滑、行业地位下降、产品不够年轻化等困境,急需转型 [9][10][14] - 格力盈利能力依然强劲,利润率创历史新高,但估值低于同行 [12] - 格力渠道改革和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线上渠道和年轻化产品布局不足 [18][19][20] 格力电器业绩表现 - 2023年营收1900.38亿元,同比下滑7.31%,出现四年来首次负增长 [9] - 净利润超过320亿元,利润率17.11%,同比增长25.93%,创历史新高 [12] - 空调业务贡献超七成收入,冰洗、小家电等市场份额较小,智能穿戴业务下跌超30% [18] - 估值2641亿元,远低于美的的6085亿元 [12] 行业竞争格局 - 美的营收突破4000亿元,海尔营收逼近2900亿元,均远超格力 [9] -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1041亿元,同比增长30%,智能大家电业务增长56.4% [11] - 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零售额9071亿元,同比增长6.4% [13] - 格力从行业领跑者变为追赶者,被贴上"掉队"标签 [10] 品牌年轻化挑战 - 格力产品设计和定位与年轻人偏好不符,如玫瑰空调被吐槽审美老旧且售价高 [17] - 竞争对手美的推出萌趣小家电,海尔玩转场景化营销,小米定位于年轻市场 [16] - 格力管理团队平均年龄50岁左右,新总裁49岁,非独立董事钟成堡为"85后" [16] - 格力线上零售额占比长期落后于美的、小米 [20] 渠道改革进展 - 格力线下网点超3万家,但渠道体系庞杂,改革涉及利益重新分配 [20] - 2019年开始渠道改革,2018~2023年营收基本无增长,空调业务收入未增长 [20] - 2024年Q3和Q4营业总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5.9%、13.4%,与行业零售增速不匹配 [13] - "董明珠健康家"战略试点门店3月线上线下销售额820万元,显示一定潜力 [21] 直播带货表现 - 2022年"明珠羽童精选"账号在618大促期间销售额突破3000万,占格力抖音直播矩阵销售额七成以上 [8] - 董明珠与孟羽童合体直播剑指618大促,旨在引流年轻消费群体 [8][11] - 孟羽童离职后做自媒体,全网粉丝超400万,为格力直播间带来流量 [11]
董明珠孟羽童“520”和解 共同直播能否化解格力电器营收焦虑
新京报· 2025-05-21 15:58
董明珠与孟羽童关系发展 - 两人缘起于2021年7月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董明珠公开表示希望培养孟羽童成为"第二个董明珠"[2] - 2021年11月孟羽童完成格力电器官方直播间首秀,4小时观看人数超11.3万,销售额约62万元[2] - 2023年4月董明珠透露孟羽童不再担任秘书,5月孟羽童宣布离职并计划继续读书[2][3] - 2024年5月20日两人通过社交媒体互动,5月23日将共同在抖音直播[1][4] 格力电器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891.64亿元,同比减少7.26%,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加10.91%[5] - 面临空调市场竞争加剧,小米计划2030年空调业务做到中国市场数一数二,目标营收突破500亿元[5] - 目前空调市场前三为美的、格力、海尔,海尔智家2024年空调营收490亿元[5] 格力电器战略布局 - 2020年启动直播带货战略,推出"董明珠的店"(后更名为"格力董明珠店")[4] - 2024年一季度推出新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计划2025年达到3000家,未来目标1万家[5] - 公司解释"董明珠健康家"是格力注册的品牌名称,并非董明珠个人变现[5] 人事变动与营销策略 - 董明珠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张伟被聘任为公司总裁[6] - 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拥有大量粉丝(小红书近150万,抖音超200万)[6] - 公司通过联合直播等方式整合营销资源应对营收压力[1][4][6]
重庆大消费上市公司各显其能 坚守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12:26
重庆大消费板块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2024年重庆5家主要消费上市公司(有友食品、重庆百货、重庆啤酒、涪陵榨菜、百亚股份)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6.07亿元,净利润36.74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 [1] - 2025年第一季度相关企业合计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1] - 行业通过"产品+渠道+品牌"三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产品创新加速、渠道变革深化、ESG实践常态化成为三大特征 [6] 重庆百货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1.39亿元(同比下降9.75%),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同比增长0.46%),扣非净利润12.28亿元(同比增长8.76%) [2] - 经营网点覆盖重庆35个区县及四川等地,拥有273个商场/门店 [2] - 以商品竞争力为核心推进供应链优化和经营模式变革,聚焦"增长+效率"主线 [3] 有友食品 - 2024年营收11.82亿元(同比增长22.37%),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35.44%) [3] - 线上渠道收入激增204.33%,线下渠道增长17.7%,泡椒凤爪仍贡献超65%收入但新品矩阵逐步稀释单一产品风险 [3] - 2025年Q1营收3.83亿元(同比增长39.23%),净利润5032.19万元(同比增长16.25%) [3] - 推出六大新品构建"技术-品类-场景"三位一体产品矩阵,皮晶类、鸡翅类、其他泡卤风味肉制品销量分别增长10.97%、28.49%、795.62% [9] 百亚股份 - 2024年营收32.54亿元(同比增长51.77%),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20.74%) [4] - "自由点"产品营收30.36亿元(同比增长60.6%),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综合毛利率达53.2%(同比增加2.9%) [4] - 线下外围省份营收4.34亿元(同比增长82.1%),线上渠道营收15.25亿元(同比增长103.8%) [4] 重庆啤酒 - 2024年营收146.45亿元(同比下降1.15%),扣非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下降7.03%),啤酒销量297.49万千升(与2023年持平) [6][7] - 高档产品(8元及以上)销量145.72万千升(同比增长1.37%),占比提升至48.98%,啤酒业务毛利率49.71%,每百升营收492元 [7] - 2025年Q1推出6个品牌多款新品,包括嘉士伯醇滑5°、乌苏啤酒天山原酿等,同时布局饮料赛道 [7][8] - MSCI ESG评级升至"AA",2024年碳排放较2015年降低70%,每百升啤酒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76.7% [8] 行业趋势与创新 - 啤酒行业2024年总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较2013年峰值下降约30% [6] - 企业普遍加大研发投入,涪陵榨菜等公司通过产品功能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9] - 渠道变革显著,有友食品突破会员制零售体系,百亚股份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3][4][9]
承德露露限售股解禁 一季度业绩下滑暴露转型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5-16 17:28
公司动态 - 346万股限制性股票将于5月16日解禁上市 占总股本的0.33% 涉及4名激励对象 [1] -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8.4%至10.02亿元 净利润减少12.5%至2.15亿元 [1][2] - 2024年营收突破32.87亿元 但毛利率持续下滑至40.94% [2] 业绩与经营分析 - 2019-2023年营收在20-30亿元区间徘徊 2024年突破依赖提价而非增量市场 [2] - 核心产品杏仁露占比高达96.84% 但面临口感偏甜腻 创新不足的问题 [2] - 2023年野山杏仁采购价上涨超30% 2024年价格回落但毛利率仍从2019年的52.62%降至40.94% [2] 研发与产品创新 - 一季度研发费用仅149.62万元 不足上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同比减少48.36% [2] - 近三年核心产品未实质升级 研发投入占比不足0.5% 远低于Oatly的5% [3] - 产品创新不足 被椰子水 中式养生水等新品类挤压 [2] 市场与渠道 - 90%以上收入依赖传统零售渠道 北方市场贡献超90%营收 [3] - 南方市场因商标纠纷和渠道壁垒难以突破 一季度南方收入占比不足10% [3] - 传统经销商模式难以适应餐饮 会员店等新渠道的崛起 [3] 行业趋势 - 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分化明显 Oatly通过场景创新实现增长 传统品牌陷入停滞 [3] - 健康饮品需求转向功能性 差异化 而非简单的"植物基"标签 [3] - 渠道变革要求品牌具备快速响应能力 传统模式面临挑战 [3] 行业竞争与前景 - 传统品牌的"护城河"正在瓦解 新兴品牌的"包围圈"日益收紧 [4] - 行业洗牌加剧 若无法在产品创新 渠道变革 组织效率上突破 将面临被淘汰风险 [4]
有友食品(603697):新渠道新产品表现亮眼,利润率结构性承压
长江证券· 2025-05-09 13: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有友食品2025Q1营收延续高增态势,新渠道新产品驱动力强劲,归母净利率和毛利率下滑,理财收入确认节奏拖累表观利润率,建议关注后期新品及新渠道表现,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2.41、2.7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营业总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39.23%;归母净利润5032.19万元,同比增长16.25%;扣非净利润4359.23万元,同比增长25.80% [2][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2.41、2.79亿元,EPS分别为0.47、0.56、0.6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5、21、18X [10] 渠道与产品表现 - 分渠道看,线下渠道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35.90%;线上渠道收入0.24亿元,同比增长88.00% [10] - 分产品看,禽类制品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47.18%;畜类制品收入0.29亿元,同比增长20.83%;蔬菜及其他制品收入0.21亿元,同比下滑19.14% [10] 利润率情况 - 2025Q1归母净利率下滑2.6pct至13.14%,毛利率下滑4.35pct至27.08%,期间费用率下滑3.37pct至12.27%,其中销售费用率下滑2.88pct、管理费用率下滑0.56pct、研发费用率提升0.09pct、财务费用率下滑0.01pct、营业税金及附加下滑0.29pct [10] 后期关注 - 4月公司在商超大客户的第二款素食组合产品已上市,预计年化有望贡献可观增量,建议关注公司收入增量表现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了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数据,如2027E营业总收入21.54亿元、净利润2.79亿元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