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整理:每日全球外汇市场要闻速递(7月4日)
快讯· 2025-07-04 14:51
金十数据整理:每日全球外汇市场要闻速递(7月4日) 1. 特朗普:周五将发出关税信函,浮动范围10%-70%,8月1日开始支付关税税率。 2. 美国非农数据远超预期,利率期货交易员放弃了对7月美联储降息的押注。 3. 贝森特:如果欧元兑美元触及1.2,欧洲人会大喊大叫。将确保美元继续作为全球储备货币。 4. 美联储博斯蒂克:劳动力市场状况总体保持健康。美国经济可能会经历更长时间的高通胀。 主要非美货币: 1. 欧洲央行官员Demarco:欧元不会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2. 日本2025财年加薪幅度下修至5.25%,连续两年高于5%。 3. 日本小型反对党参政党批评日本央行量化紧缩计划。 4. 英国央行调查显示,英国企业下调今年的薪资增长预期。 5. 拉加德:需要改善经济以提升欧元全球地位。 6. 欧洲央行警告热浪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7. 欧洲央行管委温施:没有对再次降息的押注感到不安。价格风险更偏向下行。 1. 瑞士通胀反弹但仍接近通缩水平。 2. 印尼将与美国合作伙伴在关税谈判截止日期前签署谅解备忘录。 3. 波兰央行行长:如果数据允许,波兰在九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欧元/美元 美元: 9. ...
欧洲央行被强欧元吓到!这一情况下或被迫降息50个基点?
金十数据· 2025-07-03 17:47
欧元汇率走势 - 欧元兑美元在2025年飙升14%至1 18的近四年高位 颠覆了市场对欧元与美元平价的预期 [2] - 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表示应避免欧元过度升值 认为1 18尚可控但突破1 20将复杂得多 [2] - 私人部门资产组合向欧洲转移的速度快得令人不安 若欧元兑美元触及1 25 欧洲央行可能降息50个基点 [3] 货币政策影响 - 欧洲央行自2024年6月已将利率减半至2% 而美联储利率仍维持在这一水平的两倍以上 [3] - 拉加德暗示美元存在问题 投资者因持续不确定性寻求美元替代资产 但未直接回应货币政策影响 [3] - 欧元区6月通胀触及2%中期目标 预计明年暂降至1 6% 加剧了欧洲央行高层的担忧 [4] 经济影响与市场观点 - 强势欧元压低进口价格拖累通胀 同时抬高出口成本冲击依赖外贸的欧洲经济 [2] - 若欧元走强叠加美国加征关税 欧元区可能重陷2010年代通缩泥潭 [4] - 部分投资者持乐观态度 认为欧盟巨额贸易顺差本就支撑货币升值 政策制定者抱怨欧元强势站不住脚 [4] 历史与政策困境 - 克罗地亚央行行长指出当前汇率与欧元诞生时持平 过去25年多数时间更强 [4] - 欧洲央行面临两难 任何干预汇率的尝试都可能适得其反 单边干预汇率被视为禁区 [4] - 不协调的汇率干预行动要么徒劳无功 要么引发货币战 特朗普盟友鼓吹美元贬值令局势更复杂 [4]
推绳子:通缩是现代经济的“抑郁症”
36氪· 2025-07-03 07:22
通胀与通缩的治理机制 - 治理通胀的核心是"收水"即回收市场过剩流动性 需注意节奏避免过度伤害企业[1] - 治理通缩难以通过简单"放水"实现 因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 银行宁愿持有低息存款也不愿放贷[1] - 通缩环境下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 例如贷款利率3%+通缩-1%=实际利率4%[2] - 通缩中企业和居民借贷意愿低迷 政府成为主要借贷和支出主体[3] 财政政策的作用 - 政府支出分为直接投资基建和直接向民众发钱两种形式[4] - 凯恩斯主义基建投资需具备乘数效应 否则可能加剧政府债务危机[5][6] - 直接向民众发钱能更有效刺激消费 如中国"以旧换新"政策和美国疫情补贴[7] - 消费补贴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问题 日本案例显示福利提升未改变储蓄习惯[7] 通缩的社会心理特征 - 通缩本质是社会信心危机 表现为消费延迟和企业投资保守[9][11] - 日本"低欲望社会"现象:年轻人不买房不结婚 中产消费低迷[11][12] - 日本企业呈现"三不"特征:不盈利不破产不转型 大企业囤积现金[12] - 通缩具有自我强化特性 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的社会心理[11] 历史通缩案例分析 - 美国镀金时代通缩源于金本位限制+生产力提升 属良性通缩[12][13] - 瑞士通缩由避险资金流入导致 通过负利率快速恢复[16] - 希腊通缩因欧元区货币约束 通过结构性改革历时5年走出危机[17] - 不同案例显示通缩成因各异 需针对性解决方案[18][19]
下半年4大降价潮来了!除了房价,这三类商品也准备降价
搜狐财经· 2025-07-01 20:50
中国经济通缩压力下的四类商品降价潮 - 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 将引发猪肉 小家电 汽车 楼市四类主要商品降价潮 [1] 猪肉行业 - 猪肉价格从30多元/斤跌至16-17元/斤 预计仍有下调空间 [3] - 养猪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供过于求 [3] - 健康饮食趋势使猪肉消费被鸡肉 牛肉 鱼肉等替代 [3] 小家电行业 - 电饭煲 吸尘器 消毒碗柜等小家电上半年已降价8-10% 预计下半年继续降价 [6] - 技术更新迭代快导致旧款积压 商家降价促销消化库存 [6] - 消费需求萎缩 居民更倾向维修而非购买新品 [6] 汽车行业 - 国产车降价1.5-2万元 进口豪车降价高达10万元 [8] - 新能源汽车发展导致燃油车产能过剩 [8] - 华为 小米等科技巨头加入加剧市场竞争 [8] - 中产家庭收入减少抑制换车需求 [8] 房地产行业 - 2025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53个新建商品住宅和58个二手房价格下跌 [9] - 实体经济低迷导致居民收入下降难以支撑高房价 [9] - 年轻人更倾向租房而非买房 [9] - 炒房客抛售行为加剧房价下跌压力 [9] 宏观经济环境 - 2025年中国CPI同比下降0.1% [10] - 居民收入下降和消费需求萎缩导致通缩 [10] - 商品价格下降提高居民购买力 [10]
大摩邢自强闭门会:如何破局通缩困境,中国叙事发生哪些改变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涉及中美贸易、宏观经济、科技(AI、智能驾驶汽车、电池、人型机器人等)、房地产、消费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国政策变化对全球经济和资产配置的影响** - **观点**:美国政府换届进入Trump 2.0阶段带来关税、财政、移民三项重大政策变化,使全球化从过去30多年的模式走向偏美国优先本土保护主义,美元资产一枝独秀主导全球的阶段暂时结束 [2][4] - **论据**:过去30年亚洲国家对美国贸易顺差,贸易逆差以资本顺差回流美国,美股和美债形成“二人转”现象;如今美元针对部分货币贬值,美国国债利率升高,全球资产配置者倾向多元化资产配置 [3][4][5] 2. **中国经济现状及前景** - **观点**:中国经济下半年总体有改善,但通缩问题仍严峻,出口面临挑战,政策重点是落实已宣布政策,经济再平衡进展缓慢,需结构性改革 [6][8][9][13] - **论据**:二季度GDP因关税暂缓窗口和财政刺激计划维持在一定水平,但关税风险未消散,8月12日关税休战窗口期结束后贸易摩擦可能反复,出口增速可能下滑,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经济存在消费低迷、地产不振等结构性问题,转型面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路径依赖等困难 [8][9][11][13] 3. **中国科技行业竞争力提升** - **观点**:与2018年相比,中国很多行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在AI、智能驾驶汽车、电池、人型机器人等前沿行业积攒了先发优势 [20][23] - **论据**:中国在AI领域人才、数据、基础设施方面有优势,可弥补算力限制,自主可控GPU生产自给自足率将上升;中国具备上下游产业链集群能力、工程师红利和民营企业创新精神,与墨西哥等国相比产业链优势明显 [21][22][24] 4. **中国消费模式转变** - **观点**:中国本土设计和消费品牌崛起,反映了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意识的觉醒,是新消费模式的体现 [27] - **论据**:中国本土奢侈品等行业销售超过部分全球著名品牌 [2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今年将2025年全年实际GDP预测上调30个基点到4.5%,二季度实际GDP同比维持在4.7% - 4.8%左右 [8] 2. 预计中国出口平均增速从去年6%跌到今年的0左右,对整体经济影响0.5个百分点 [11] 3. 预计四季度可能推出增量政策,规模在5000亿 - 1万亿人民币之间 [12] 4. 当前中国实现自主可控的GPU生产占AI应用的三分之一左右,自给自足率34%,三年后有望上升到82% [22]
通缩来了,现在手握大量现金的人,已经在偷偷乐了,原因有这4点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33
通胀与通缩的争论 - 专家认为通胀时代已到来 主要因央行货币超发严重 M2规模达326万亿 同比增长7% 是GDP的2倍 [1] - 实际数据显示通缩特征 5月CPI环比降0.2% 同比降0.1% [1] 货币超发与通缩并存的原因 - 大量货币在金融体系空转 未流向社会 [3] - 居民收入减少或失业 购买力下降 消费需求减弱导致商品库存积压 被迫降价促销 [3] 通缩环境下的现金价值 - 现金购买力上升 猪肉价格从28元/斤降至17元/斤 家用轿车从25万降至18万 房产/奢侈品/家电/电子产品价格普遍下跌 [6] - 存款利率跌破2% 但股市投资人均亏损14万 基金亏损20-30% 银行理财因债券暴雷亏损 现金可规避投资风险 [8] 现金的应急与战略价值 - 现金可应对裁员风险 提供医疗资金保障 帮助生意人度过通缩周期 [10] - 当前股市/房产存在泡沫 创业成功率低 持有现金可等待泡沫出清后抄底机会 [12]
欧洲央行管委Nagel:鉴于高度不确定性 欧洲央行无法就特定利率路径做出承诺
快讯· 2025-06-24 00:14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 欧洲央行管委Nagel表示鉴于高度不确定性 无法就特定利率路径做出承诺 [1] - 美国贸易政策和中东局势是未来货币政策路径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1] - 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影响难以预测 无法确定将引发通胀还是通缩 [1] 主要不确定性来源 - 美国贸易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构成挑战 [1] - 中东局势的不确定性给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1]
多国动手!瑞士央行将利率下调至0% 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
环球网· 2025-06-20 10:03
同日,瑞士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从0.25%降至0%,为连续第六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新利率6月20日生效。利率决策公布后,瑞郎兑欧元一度涨 0.41%,兑美元涨0.38%。瑞士央行称通胀压力下降,将密切监控形势并调整政策。瑞士面临通缩,消费者价格指数从2月0.3%降至5月-0.1%,瑞 郎走强是主因。瑞士央行表示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未来将采取措施限制瑞郎涨势,且不排除再次实施负利率政策。 英国央行则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4.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委员会9名成员中,6人支持维持利率不变,3人主张降息25个基点,分歧程 度超预期。会议纪要释放鸽派信号,预计薪资增长将放缓,劳动力市场出现更多通胀下行压力迹象。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称利率将逐步下行,交易 员加大对英国央行宽松政策押注,预计今年还将再降息50个基点,8月降息概率为80%。 此外,美联储当地时间6月18日维持政策利率不变。(陈十一)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6月19日,挪威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25%,为2020年以来首次降息,且称后续将进行更多降息。此前路透社民 意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预期利率维持不变。降息消息公布后,挪威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 ...
突然宣布,降息!刚刚,多国出手!特朗普深夜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19 23:02
又一轮降息潮来袭! 6月19日,挪威央行突然宣布降息25个基点,此前市场预期维持不变。同一天,瑞士央行也降息了25个基点, 将政策利率从0.25%降至0%。 在挪威央行的利率决议公布后,挪威的汇率大幅跳水,挪威克朗兑欧元一度下跌1.3%,挪威克朗兑美元一度 大跌近1.7%。 另外,6月19日,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符合市场预期。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利率"仍处于逐 步下行的路径上"。自5月底以来,韩国央行、欧洲央行、印度央行已先后宣布降息。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刚刚,美国总统特朗普称,鲍威尔应当降息2.5个百分点(250个基点)。这是特朗普连续 两天要求美联储降息250个基点。当地时间6月18日,美联储维持政策利率不变。特朗普表示,"太迟先生"鲍威 尔正在让美国损失数千亿美元。他绝对是政府中最愚蠢、最具破坏力的人之一,美联储理事会也是同谋。欧洲 已经降息10次了,我们一次也没有。我们应该降低2.5个百分点,这样(前总统)拜登的所有短期债务就能省 下数十亿美元。我们的通胀率很低!" 挪威央行意外降息 当地时间6月19日,挪威央行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25%,这也是挪威央行自2020年以来的第 ...
通胀是因为钱印太多,那通缩是钱不够吗?
虎嗅· 2025-06-19 21:18
通胀与通缩的基本现象 - 通胀环境下消费越早花费越少,提前消费有利并推升通胀形成"通胀螺旋" [3] - 通缩环境下延迟消费有利,储蓄行为加剧通缩形成"通缩螺旋" [4] - 价格预期会自我实现,提前消费推升通胀或延迟消费加剧通缩 [5] - 物价与消费行为互为因果,高价刺激消费而低价抑制购买 [6] 借贷行为的经济效应 - 通胀中借款购房案例显示50万借款购100万房产,N年后升值至200万扣除利息仍多赚30万 [8][9] - 通缩中房产价值从348万跌至121万导致资不抵债,债务实际价值上升形成"越还越多"现象 [11][12] - 通胀促进举债扩大货币流通量,通缩促使还债减少货币流通量 [10][13] CPI统计的偏差分析 - 新房价格20年涨10倍但包含抗震等级提升/建材升级/精装修等品质改进,CPI未区分"好的涨价" [16] - 中国汽车均价从2019年15.1万元升至2024年18.2万元,但同配置车型实际价格下降超50% [17] - 通缩期企业降本导致品质下降,CPI对真实通缩程度反映不足 [19][20] 科技对价格的影响机制 - 摩尔定律使算力每18个月性能翻倍价格减半,驱动电子品持续通缩 [22][23][25] - 互联网平台经济压低传统行业利润,电商导致工业制成品实际降价 [26][27] - 中国制造通缩效应源于供应链效率/基建/规模经济/工程师红利等科技相关因素 [28][29][30] - 科技倒退引发隐性通胀,如二战德国工业崩溃及朝鲜农业系统失效导致的物资短缺 [31] - 稀土断供可能导致电子产品性能倒退但价格不降,形成隐性涨价 [32] 现代经济平衡机制 - 金融扩张制造通胀,科技创新创造通缩,两者动态平衡维持经济增长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