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搜索文档
璞钠钠电材料获重大突破,低成本高安全能源惠及大众生活
搜狐财经· 2025-08-19 18:30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钠离子电池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而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正在 为普通人带来更安全、更经济的能源选择。近日,上海璞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璞钠能源")凭 借其突破性的钠电正极材料技术,荣膺"钠电核心材料突破奖"。这一技术不仅代表着行业的前沿水平, 更将深刻改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绿色出行到家庭储能,从应对严寒的交通工具到户外休闲的电力 保障,钠电技术正悄然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技术突破,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为钠电打开了多领域广泛应用的大门。这一突破,不仅仅是实验室里 的数据跃升,更是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大众生活,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让普通大众 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变化。 更安全的电动两轮车:告别起火隐患 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是数亿中国人的日常交通工具,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锂电 池起火爆炸事故频发,不仅严重威胁用户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城市管理增添诸多难题。行业观察人士指 出,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据了解,采用新型NFPP正极材料的钠电 池,其热稳定性较传统锂电池显著提升。相关测试数据显示,使用 ...
用绿色打破贸易壁垒,亿纬锂能做对了什么?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17:34
公司绿色发展战略 - 提出"3040"碳中和目标 计划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5] - 2023年自发绿电1.05亿千瓦时 绿证采购量达总用电量15% 登上粤港澳绿电消费百强榜单 [4] - 计划2030年实现100%绿电使用 2025年绿证覆盖20%以上用能需求 [5] 产品碳管理成果 - 2024年完成40余款产品碳足迹盘查 其中5款获第三方核查证书 1款获欧盟新电池法预审证书 [4] - 溯源超15家供应商数据 挖掘供应链节能降碳潜力 [4] - 研发的628安时储能电芯实现96.2%能量效率 降低间接碳排放 [9] 国际合规与认证 - 通过"穿透式减碳"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合规性领先 [2] - 入选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试点项目 NCM电池项目成为10个入围项目之一 [7] - 电池护照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重要准入条件 [7] 海外市场拓展 - 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布局生产基地 采用"本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模式 [7] - 大圆柱电池远销海外并获得宝马等品牌车企认可 [11] - 将绿证采购与绿电使用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 [11] 行业出口表现 - 上半年锂电池出口增速超过20% [11] - 一季度锂电池出口总量128吉瓦时同比增长28% 出口总额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11] - 形成"中国技术+全球产能"的低碳合作范式 [11] 行业地位与认可 - 连续三年登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 [4] - 在《中国企业碳足迹领跑力20强》中排名锂电池企业第一 [4] - 龙头企业绿色转型正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 [11]
佛燃能源: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9 17: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53.38亿元,同比增长8.59%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亿元,同比增长7.27% [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7亿元,同比增长11.66% [5][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2.45% [7] - 总资产199.06亿元,较期初增长3.08% [5][7] 业务板块表现 - 城市燃气业务供应天然气21.31亿方,其中工商业及贸易用户占比81.29%,居民用户占比5.47%,电厂用户占比11.98% [7] - 供应链业务等值油品和化工品销售量104万吨,同比增长11.17% [21] - 新能源业务供应集中工业蒸汽约53.8万吨,供热(热水)约54.5万吉焦 [15] - 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7.63MW,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电量约1700万kWh [16] - 储能项目向客户供应电能约25万kWh [17] 基础设施与运营 - 拥有13个区域管道燃气业务特许经营权,覆盖佛山市多个区及市外地区 [15] - 构建全市"一张网"两级高压系统,实现天然气应急统一调配和应急储备一体化 [8] - 在广州南沙小虎岛投资综合能源石化仓储基地,总库容91.83万立方米,126个储罐 [21] - 石化码头拥有11个泊位,是珠江口岸最大的专业石化码头 [21] - 持续推进智慧燃气建设,建立用户信息管理、SCADA、燃气GIS等信息化平台 [9]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研发投入1.46亿元 [36]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609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396项 [36] -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发团队60余人,已完成50kW系统样机组装 [18] - 参与建设的国家能源高温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列入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名单 [18] - 新增授权专利23项,包括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 [36] 战略布局与发展 - 与香港中华煤气合作推进绿色甲醇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目标产能100万吨/年 [17] - 子公司收购内蒙古易高公司100%股权,具备绿色甲醇5万吨产能并已实现销售 [17] - 获穆迪Baa1和惠誉BBB+双投资级国际评级,提升国际形象和议价能力 [11][32] - 积极参与国际LNG贸易,设立新加坡贸易平台主体,扩大亚太市场 [22] - 持续推进氢能业务,运营顺风加氢站、南庄综合能源供应站等设施 [19] 行业环境与政策 - 国家发改委印发《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新增两项天然气发电项目列入"优先类" [14][27] - 广东省政府推动玻璃、铝压延、钢压延行业清洁能源替代 [13][26] - 《佛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天然气发电电厂项目建设 [14] - 国家能源局开展绿色液体燃料"十五五"规划布局,启动《绿色甲醇》行业标准立项 [31] - 广东省能源局公示7个氢能试点推荐项目,其中佛山占据3个 [29]
恒华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9 17:14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在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提供自主可控的BIM核心技术平台及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实现78.31%增长,但净利润受成本增加及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略有下滑 [7][11][12][22][30] - 公司通过深化国产化改造、AI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升级,巩固在电力行业三维设计软件市场的领先地位,其中三维输电线路设计软件市占率超50% [13][14][21][22][23] - 政策驱动下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国家在智能建造、新型电力系统、智慧交通等领域推出多项支持政策,为公司业务提供持续市场机遇 [7][8][9][10][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78.31%,主要因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竣工验收确认收入增加 [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24万元,同比下滑3.98%,扣非净利润59.94万元同比下滑82.44%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1亿元,同比改善8.13%,因项目回款及支出管理优化 [6][30] - 研发投入3,250.55万元,占营业收入8.72%,新增授权专利7件(含发明专利6件)及软件著作权9件 [6][29] 业务体系与产品 - BIM平台及软件业务:包括自主三维建模引擎(DH3D)、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GIM引擎及AI平台,并完成40余个底层模块国产化适配 [13][22][25] - 智能设计咨询业务: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开展电网及新能源设计,主网与配网设计稳健发展,新能源业务向风电、储能转型 [15][23] - 行业数字孪生应用:覆盖能源、交通、水利资产数字化管理,推出智能微电网管控平台及数字孪生流域系统 [16][17][18][24] - 数字教育业务:在卢旺达建设光伏示范基地,融合"源网荷储充换"技术,为非洲地区提供新能源人才培养及解决方案 [19][25] 市场与行业环境 - 电力行业:国家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政策,要求电网数字化调度与资源配置能力提升 [9][24] - 交通行业:政策要求高速公路全面应用BIM技术,推动数字孪生公路及智慧港口建设 [10] - 水利行业: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加速,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提供重大应用场景 [11][12] - 国产替代:国家鼓励自主可控BIM技术研发,推动国产软件应用生态构建 [7][8] 技术与研发进展 - 国产化适配:核心软件产品已兼容麒麟、方德、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 [22] - AI技术应用:研发电力AI视觉模型用于运维巡检故障诊断,推出AI设计助手"道亨智询"提升设计效率 [22][23] - 标准制定:参与编制《配电网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等电力行业标准,强化行业影响力 [29] 经营风险与应对 - 应收账款规模10.02亿元,占总资产40.97%,但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回款保障较高 [30][35][39] - 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风险因客户投资周期存在,公司通过预算管理及商业模式转型应对 [38] -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战,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及品牌建设维持竞争力 [39][40]
20年回眸:“两山”理念引领浙能集团逐“绿”向“新”
中国能源网· 2025-08-19 17:00
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 浙能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能源"含新量"赋能产业"含绿量",推动绿色成为浙江发展底色 [2][3] - 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成为首个全面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大型发电集团,相关技术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5] - 创新将超低排放技术应用至船舶脱硫领域,子公司浙能迈领获全球九大船级社认证,脱硫订单量居全球首位 [5] 装机规模与发电能力 - 集团总装机容量达成立之初的12倍多,居全国地方能源企业前列 [5] - 2024年8月8日单日发电量达7.57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较以往纪录增幅1.17% [4] - 新能源装机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 [11] 重点工程项目 - 推进嘉兴电厂四期、台二电二期扩建、六横电厂二期等省"千项万亿"工程 [6] - 六横二期工程采用二次再热技术,年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 [6][8] - 建成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入选全球14个CCUS国际测试中心 [12] 技术创新突破 - 白马湖实验室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固氮技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2] - 成功研制兆瓦级天然气混氢燃机,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12] - 积极探索AI+能源领域,推动管理智能化、产业智能化和科研智能化 [12] 乡村振兴与民生保障 - 在安吉县启动"送气下乡"工程,为近10万户家庭和700家企业提供天然气服务 [13][14] - 衢州常山县郭塘村户用光伏项目年产值近120万元,受益农户234户 [13] - 在山区海岛县建成燃气管道约3000公里、综合供能站92座,服务超10万户家庭及上千家工商业单位 [15]
上海大学吴华:NbS有望成为企业零碳发展的“最后一里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6: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朱泓慧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 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吴华表示,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超过一半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各种形式成立了自己的森林、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基金或者公益基金。目前,中国很多企业也开始在这条路径上迈进,NbS最有可能 成为未来国际公认的企业零碳发展的"最后一里路"。 吴华也指出,虽然现在陆续已有NbS的实践案例出现,但目前国内仍以政府投资实施为主,企业实践案 例较少。"这需要把NbS大框架落实到具体可执行的方法学上,所以我们也和国际学术组织一直在推动 基于NbS的高整合性自然解决方案的国际标准森林碳汇开发方法学在国内落地,目前已设置了三个绿色 新经济试验区,并且已成功帮助部分国际化发展企业形成完整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解决方 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吴华表示,绿色转型一直是企业稳定不变的趋势,而ESG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这一背景之下,技术 创新的主要功能导向之一就是服务于企业的减碳。 吴华认为,如今企业主要 ...
千万公益金撬动低碳生活:安利的碳中和实践图谱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5:15
公司碳中和战略 - 投入1000万元公益金发起个人碳中和倡导行动并采用你行动我捐钱配捐机制 [1] - 制定2030年建成首家零碳工厂及2038年实现企业全面碳中和的路线图 [10] - 通过覆盖种植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链条系统方案实现运营全周期减碳 [10][12] 消费者端减碳举措 - 依托个人碳账本小程序记录12项低碳行为并量化减碳量 [5] - 用户21天累计80KG减碳量可获得证书并触发200元配捐投向海洋固碳项目 [7] - 数十万社群成员对绿色生态关注度达68.3%较普通民众高15.2个百分点 [8] 社群传播效应 - 近20万营销人员创建数十万大健康社群带动千万消费者践行低碳行为 [9] - 社群成员平均影响6.8个家庭改变消费习惯形成涟漪式绿色传播链 [9] - 社群成员参与垃圾分类(82%)和低碳出行(76%)比例领先普通群体14-17个百分点 [8] 全链条减碳实践 - 原料端采用50多个认证农场实施有机种植降低农业碳排放 [10] - 生产端应用AI神农系统减少物料消耗并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10] - 流通端采用降解率达70-80%的环保包装及氢能源零碳运输 [10] 产品碳中和进展 - 2023年蛋白粉全线产品实现碳中和 [10] - 2025年传统本草系列13款产品将获碳中和认证 [10] - 消费端通过零碳产品与社群推广引导绿色生活方式转型 [10]
特变电工拟发行80亿元可转债 投建准东20亿Nm /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5:08
融资项目概况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80亿元 全部用于准东20亿Nm/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项目总投资170.39亿元[1] - 项目建设期3年 第4年投产负荷达80% 第5年达产 经济服务年限15年[1] - 项目年产量包括12.14亿Nm合成天然气和58.27万吨液化天然气[1] 项目经济效益 - 按煤价150-160元/吨测算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区间为6.54%-11.71%[1] - 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9.13-12年[1] - 项目采用25%所得税率进行经济效益测算[1] 战略意义与必要性 - 项目被定位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保障措施 对西气东输工程具有支撑作用[2] - 项目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 - 作为公司煤炭资源转型深化利用的重要举措 可提升股东回报[2] 业务结构优化 - 公司拥有126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和7400万吨/年核定产能[2] - 项目有助于优化能源业务结构 增强业务韧性并降低经营风险[2] - 公司现有火电装机容量504万千瓦[2] 市场前景分析 - 202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达4300-4500亿立方米 2030年增至5500-6000亿立方米[3] - 行业判断天然气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4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3] - 准东至上海管输费用0.7514元/Nm 至北京管输费用0.5973元/Nm[3] 政策环境支持 - 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深化为煤制气产业创造有利发展条件[3] - 项目符合煤炭深加工技术升级和煤炭清洁利用的产业政策导向[2]
广东省将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新华财经· 2025-08-19 13:30
债券发行概况 - 广东省将于8月下旬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发行规模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1] - 本次发行是广东省自2021年起连续第五年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1] - 所有债券均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1] 债券品种创新 - 继续发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主题债券和绿色债券[1] - 首次发行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项目的专项债券及蓝色债券[1] - 债券发行品种持续丰富 体现对澳门债券市场新金融业态的支持[1] 区域发展意义 - 全运会专项债券突显对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大型运动盛事的支持[1] - 发行行为是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1] - 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1] 市场影响 - 蓝色债券发行有助丰富澳门债券市场品种[1] - 鼓励更多发行人在澳门发行绿色 蓝色等可持续债券[1] - 推动粤澳金融市场向绿色及可持续领域发展[1]
金融忙“碳”路 山水换新颜
金融时报· 2025-08-19 10:39
竹林碳汇与绿色金融 - 浙江安吉县拥有87万亩毛竹林 每公顷碳汇量达6.6吨[1] - 县级竹林碳汇交易平台为竹农带来年收储收益2800万元[1] - 商业银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聚焦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领域[1] 核电项目金融支持 - 建设银行为三门核电三期工程累计投放贷款超100亿元[2] - 建行向三门核电供应链投放近7亿元贷款支持上下游企业[2] - 金七门核电项目年发电量预计达550亿千瓦时 建行提供3亿元信贷支持[3] 沙漠治理与新能源融合 - 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累计投放24.15亿元贷款支持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4] - 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锁定156万亩流沙[4] - 2024年新审批9亿元贷款用于防沙治沙与光伏一体化工程[4] 工业绿色转型 - 美欣达纺织印染技改后预计降低能耗30% 减少废水排放50%[5] - 建行湖州分行为企业提供2亿元转型金融贷授信[6] - 贷款利率与碳强度绩效挂钩 年内转型金融新增信贷超14亿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