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

搜索文档
杭州3宗外围地块均底价成交,土地市场分化加剧
贝壳财经· 2025-06-24 21:2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段文平)杭州土地市场持续呈现"核心区火热、外围遇冷"的分化格局。据中 指研究院统计,6月24日,杭州迎来3宗住宅用地出让,2宗位于临平区、1宗位于钱塘区,总土地出让面 积88181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104620平方米,总起始价11.67亿元。最终,3宗地块均底价成交,共 收金11.67亿元。 在中指研究院华东大区常务副总高院生看来,3宗地块均以起始价完成交易,未出现溢价现象,直接反 映出当前杭州土地市场的降温态势。 临平、钱塘3宗地底价成交 而核心区则是另一番风景,5月29日,绿城竞得拱墅区康桥单元住宅用地,成交金额13.74亿元,溢价率 40.33%;5月20日,保利置业竞得西湖区三墩单元XH010401-24地块,成交总价17.09亿元,溢价率 51.38%;拱墅区东新单元XC0603-R21-01地块,则由杭州西湖房地产以总价16.25亿元竞得,成交楼面 价41305元/平方米,溢价率41.93%。 具体来看,临平区昌达路与顺意路交会处西南地块、五洲路与顺意路交会处西北地块,均由浙江杰立房 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杭州承弘置业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摘得。前者规划建筑面积37596平方 ...
尖峰时刻,中信“清仓”中国黄金背后的深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53
中信证券清仓中国黄金 - 中信证券投资计划减持中国黄金1392万股 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 上市前持股比例达6.98% 位列第三大股东 [1] - 2022年持股解禁后开始逐步退出 2022年末持股降至5431万股(1%) 2023年末降至1678万股 2024年计划清仓剩余股份 [5][6] - 减持理由为"内部决策" 八年投资周期中主要收益来自一二级市场价差 而非股价上涨带来的超额收益 [6] 中国黄金业务模式与金价关系 - 公司业务以黄金加工为主 需外部采购原材料 金价上涨增加采购成本与经营风险 导致盈利与股价与国际金价呈负相关 [1][7] - 2023年伦敦金现货涨13.16% 2024年涨27.23% 但公司黄金制品业务利润几无增长 2024年毛利率还小幅下降 [8] - 2021年上市后股价从19.78元(前复权)持续下跌 2022年解禁时最低至10.5元 2024年股价维持在8.15元附近 [1][6] 黄金消费市场现状 - 2024年一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同比降5.96% 其中黄金首饰降26.85% 金条及金币增29.81% [10] - 市场呈现总量下滑但结构性分化 老铺黄金(毛利率超41%)和曼卡龙(素金饰品毛利率12.37%)等具备溢价能力的新兴品牌表现较好 [12] - 中国黄金采取"量大管饱"加工路线 黄金珠宝销售业务毛利率最高仅3.84% 与新兴品牌差距显著 [13] 中国黄金应对措施 - 推出"满庭芳华""三星高照"等文化类高端产品 尝试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14] - 加强与"四大古都"合作 嫁接博物馆资源 打造"巡礼五千年"产品品牌体系 但市场效果仍需检验 [15]
深圳二手房在售量超过72000套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21:33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二手房在售房源增加后,刚需群体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经过一定时间的去化,改 善性群体卖掉现有住房并新购买改善型住房,从而带动新房市场销售改善。不过,由于新房市场政策的 调整和开发商让利,更多的购房者转向新房市场,导致二手房市场的竞争加剧。如果二手房在售量继续 增加,可能会倒逼二手房价格继续回落。 作为楼市晴雨表,二手房市场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6月23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最新公布的数 据显示,截至6月23日,深圳全市共有72241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较上周增加410套。 对于二手房在售量增加,记者也采访了多位二手房业主,多数业主认为目前深圳二手房价格回升还不明 显,考虑到目前的楼市调控和市场表现,觉得不想再"等"。另一边,越来越多高得房率的新房入市,也 刺激了置换改善需求的业主加速卖出自己手上的二手房。不过,乐有家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深圳二手房议价率连续7周维持在9%左右,挂牌价500万元的房子平均议价空间为45万元,议价率维稳 也说明业主心态较为稳定。 另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的统计,2025年第25周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录得1299套,环比下降 11.9%。而深圳市房地产 ...
宏观经济专题:工业生产仍有韧性
开源证券· 2025-06-23 20:39
供需情况 - 建筑开工方面,6月8 - 21日水泥出库量处历史同期低位,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等季节性位置处历史中位,磨机运转率处历史低位,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同比低于2024年同期[1][13][14] - 工业生产端整体有韧性,同期化工链开工率处历史中高位,汽车钢胎开工率回落但仍处中高位,焦化企业开工率略弱[1][23][24] - 需求端建筑需求偏弱,汽车、家电需求波动运行,建筑需求弱于历史同期,汽车销售同比波动,多数家电线上销售额高于2024年同期,线下低于2024年同期[2][31][32][37] 商品价格 - 国际大宗商品受地缘冲突影响,6月8 - 21日原油、铜、铝、黄金价格回升[3][41] - 国内工业品除部分化工品及沥青外多数表现弱,6月10 - 23日国内定价工业品震荡偏强,南华综合指数回升,但细分品种多数价格表现弱[3][43] 地产与流动性 - 新建房方面,6月9 - 22日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均值环比回升8%,一线城市成交同比转负,较2023、2024年分别变动 - 25%、 - 6%[4][61] - 二手房成交量分化,6月8 - 21日北京、上海、深圳成交面积较2024年同期分别同比 + 12%、 - 19%、 + 20%,截至6月9日挂牌价指数环比回落[4][64] - 流动性上,截至6月20日R007为1.59%,DR007为1.49%,最近两周央行净回笼10828亿元,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共69.7万亿元[4][81][83][85] 出口情况 - 6月9 - 22日,6月第三周出口高频数据反弹,港口AIS与吞吐量数据指向出口回暖,但同比较5月回落,6月出口同比预计在 - 3%左右[5][66] 风险提示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超预期,政策力度超预期[5][88]
发电量为什么和工业增加值“脱节”?
2025-06-23 10:09
投资策略应沿着供给出清逻辑进行布局,特别是在中游行业,关注通过 技术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优质企业。 Q&A 为什么今年(2025 年)前五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长迅速,而发电量增速却相对 较低? 今年(2025 年)前五个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约为 6.3%,超出 GDP 整体增速,表现稳中向好。然而,同期发电量增速仅为 0.3%左右,刚刚突破 零增长。通常情况下,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之间应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目 前两者出现了背离。这种情况可能源于统计口径的差异。首先,我们观测的发 电量数据是指规模以上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并不包含规模以下企业。而近年来 新能源和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使得规模以下企业的发电量增长迅速,但其在整体 用电中的占比仍不到 10%。此外,用电行业不仅包括工业,还涵盖服务业等其 他行业。今年以来,一些服务业如公共服务类、批发零售类和餐饮等行业用电 量下降,对总用电量形成拖累。因此,尽管工业增加值增长显著,但服务业偏 弱态势拖累了整体用电量或发电量的增长。 如何解释规下企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化对数据背 离的贡献? 尽管规下企业发展迅速,对实际发电量和用电量贡献显著, ...
宏观周报(6月第3周):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升温-20250623
世纪证券· 2025-06-23 09:37
权益市场 - 上周市场缩量下跌,日均成交额12150亿元,环比缩量1566亿元,上证、深证等指数均下跌,银行、通信等板块表现靠前[8] - 二季度GDP维持5%以上增速难度不大,但下半年经济或动能切换,需求端弹性有限[2][8][10] - 后续将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美联储议息会议鹰派,特朗普宣布对伊朗核设施攻击带来新风险[2][8] 固收市场 - 上周债市收益率整体下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转净投放,资金面宽松,国债购买可能性高[2][8] - 房地产销售量价、工业品价格、社会融资需求仍弱,经济内生动能弱,债市有基本盘,利率有下行空间[2][8] 海外市场 - 美股震荡、美债利率下行、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升值、黄金下跌,美联储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两次共50基点,2026年预计降息25基点[2][8] - 中东局势紧张,特朗普宣布对伊朗核设施攻击或推动油价上涨,增加美国经济滞胀风险[2][8] 5月经济数据 - 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7%,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 -10.7%,社零当月同比6.4%[9] - 生产有韧性但出口需求弱化,投资需求转弱,消费在政策支撑下弹性大[10][11] 当周关注 - 6月27日关注中国5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美国5月PCE物价指数及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19]
美国这次动手影响几何?政治博弈升级,内外局势受冲击
搜狐财经· 2025-06-22 14:55
对于美国这次动手,最糟的其实还不是当下的状况。美国向来在国际事务中随性而为,其行动背后的政治算计与利益纠葛往往 会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直接冲击或许可测,但后续潜藏的危机和连锁反应才最为致命。 政治博弈升级 美国动手通常伴随着复杂的政治目的。在国际舞台上,这一举动会使相关国家关系迅速紧张。各方势力围绕此事件展开博弈, 盟友与对手阵营重新划分。这不仅影响地区政治格局稳定,还可能引发外交风波、制裁与反制裁措施,让原本就复杂的国际政 治环境更加混乱。 另外,美国内部不同政治派别也会因这次行动产生分歧。国内舆论争吵不断,这对其国内政治生态造成冲击,使其政府在处理 内外事务时面临更多掣肘,决策效率降低,国家治理难度增大。 经济震荡隐患 目前经济全球化程度高,美国的行动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震荡。与美国存在贸易往来的国家首先会遭受冲击,贸易政策改变、关 税调整会使各国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特别是依赖美国市场的产业,如制造业和农业,产品出口受阻,面临订单减少和资 金周转困难问题。 金融市场也会产生波动。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其政策变动会使全球资金流向发生变化。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会出现不稳 定因素,投资者信心受挫,进而影响实体企 ...
事关全球资产配置,外资最新动向!
券商中国· 2025-06-22 14:06
随着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全球市场进入新一轮观望期。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从资产类别到区域配置,外资的战略重心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相较于对美国市场的谨慎 态度,欧洲、日本与新兴市场正逐步获得更高的权重。信用债、黄金、欧元等多元资产也重新进入主流视野, 全球资产配置的格局正在悄然重塑。 美联储按兵不动,政策扰动下的市场波动未止 尽管市场对于通胀和经济前景仍存在诸多疑问,但多家外资机构判断,美联储本轮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符 合预期。在关税博弈、地缘冲突、财政不确定性等多重扰动交织之下,投资机构普遍对政策路径和宏观趋势持 谨慎态度。 贝莱德智库指出,美国CPI等经济数据波动剧烈,反映出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波动更大的阶段。他们认为,在 等待关税影响成为现实的过程中,美联储将维持利率不变。贝莱德据此维持超配美股的观点。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贸易紧张局势缓和,标普500指数已反弹到2月高点附近。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期将于7月9 日结束,贝莱德智库认为,鉴于美国正酝酿在此之前单方面设定关税,预计将会有更多由政策引发的波动。 此外,鉴于关税的经济影响尚不明确以及通胀持续波动,美联储在本周的议息会议上 "按兵不动"。贝莱德智 库认为 ...
减税换医保?美法案或致数千万民众失保,医保股全线下挫
智通财经网· 2025-06-21 07:19
医疗体系影响 - 美国医疗体系高度互联 若特朗普税改法案通过 1 79亿依靠雇主提供医保的人群每人每年将面临最高485美元的保费上涨 [1] - 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内削减联邦医疗补助支出近8000亿美元 780万人将失去Medicaid医保保障 [1] - Medicaid约占美国医院收入的19% 资金削减将影响患者保险资格并对医院运营造成沉重打击 [2] 医保覆盖变化 - 由于ACA补贴到期及新规定提高门槛 2034年将有420万人失去ACA医保 整体无保险人数将增加至1600万 [2] - 失去保险的人群将转向急诊室和医院接受无法获得偿付的"无偿医疗" 未来十年医疗系统将承担630亿美元新增无偿医疗成本 [2] 医院运营压力 - 美国目前40%的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收入受限可能导致乡村医院关闭 社区陷入"无医可依"困境 [3] - 收入减少可能导致营业时间缩短 服务种类减少 影响所有患者的就医体验 [3] 医保行业反应 - 医疗保险相关板块下跌 Humana跌1 55% 联合健康跌1 69% 西维斯健康跌0 4% 信诺跌0 02% [3] - 政策落地长期或加速医保行业分化 利空中小型医保机构 强化头部商业医保巨头的行业主导地位 [3]
施罗德:环球股市风险偏好改善 尤其看好美国与欧洲的金融板块
智通财经· 2025-06-20 14:13
中美贸易协议影响 - 中美达成90天互征关税暂停协议 降低贸易突然中断及失业攀升风险 [1] - 经济衰退可能性显著降低 上调股票投资观点 尤其看好美国与欧洲金融板块 [1] - 金融板块受益于收益率曲线趋陡 受贸易相关风险拖累较少 [1] 投资策略调整 - 减少美股集中配置 转向跨地域资产配置策略 增持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资产 [1] - 为美元潜在下行做准备 偏好欧元及以当地货币计价的新兴市场债券 [1] - 整体偏好美国以外市场 包括股票、信贷、货币及主权债券等多个资产类别 [2] 市场分化与地缘政治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高企 特朗普政府体制颠覆对"美国例外论"主题构成阴影 [1] - "市场分化"成为今年主导趋势 早在去年12月已提出该核心投资主题 [1] 债券与通胀观点 - 对美国政府债券维持中性看法 收益率上升但债务水平高企及通胀风险仍存 [1] - 美国以外通胀压力温和 倾向德国国债 相对看淡美国国债 [2] - 预计美联储实际货币政策宽松幅度低于市场预期 [1] 其他资产配置 - 黄金仍是分散资产配置的核心工具 [2] - 对能源板块持谨慎甚至负面看法 因供应持续增长 [2] - 对美国信贷市场保持谨慎 技术指标显示转弱迹象 尤其高收益债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