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摩擦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维持油运增持评级 关注逆向布局时机
智通财经· 2025-10-20 11:24
未来数年干线市场将再迎船舶大型化与供给压力,且贸易摩擦影响或持续,关注集运联盟重组分化与全 球贸易格局重塑。 油运:原油增产利好需求,且具油价下跌期权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油运产能利用率已处阈值,运价中枢已上升,提示运价波动 亦增大。未来数年供需向好,运价中枢继续上升可期,建议放低短期波动关注中枢趋势。该行预计未来 两年油运供需继续向好,且具油价下跌期权。油运公司盈利弹性充足,将充分受益油运景气上升。市场 预期回落低位,股息率支撑估值下限,风险收益比再具吸引力,地缘局势或提供逆向时机。 国泰海通主要观点如下: 运价跟踪:原油运价维持高位,反制望减缓船厂航企影响 1)原油油运:上周中东-中国航线VLCC-TCE维持超8万美元水平,船东情绪继续高涨。中国针对美国 301制裁的反制或将导致租家挑选非美船舶,或致中美相关航运市场有效运力缩减与运价上升。 2)成品油运:成品油轮MR新澳航线TCE继续受西边市场运价飙升带动维持超2万美元,近期运价稳中有 升,24年运价前高后低,2025年同比将逐季改善。 3)干散货运:中美对相关船舶互征港口费政策影响,FFA合约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现货,未来关注远程矿 山 ...
2025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进出口同比数据双增超预期
中航证券· 2025-10-20 09:19
进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9月出口总值3258.70亿美元,同比增长8.30%,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5.65%[2] - 2025年9月进口总值2381.20亿美元,同比增长7.40%,增速较上月提升6.10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的1.37%[2] - 2025年9月贸易顺差90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3%[2] 出口结构与拉动因素 - 机电产品是出口核心支撑,拉动出口增速7.68个百分点[2] - 集成电路、液晶平板显示模组、船舶、汽车和汽车底盘四类商品对出口增速拉动作用较大[2] - 肥料、集成电路、船舶和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实现量价齐升,其中肥料出口数量同比增超68%,船舶出口均价同比增21.9%[3] 出口目的地分析 - 对非洲、东亚和欧盟的出口金额对总出口同比拉动力位列前三,分别为2.66%、2.39%和1.97%[3] - 对美国出口已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9月拖累总出口增速4.19个百分点[3] - 2025年前9个月,东盟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累计出口金额5366.07亿美元[3] 市场多元化成效与风险 - 非洲、东盟、欧盟等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非洲对前9个月总出口拉动力最高达0.68个百分点,而对美出口拖累最大为3.78个百分点[7] - 贸易多元化战略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但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华加征100%额外关税,为11月1日后的贸易增添不确定性[9] - 中方已通过稀土管制、船舶收费等措施展开对等反制,但关税威胁可能削弱多元化战略效果并干扰企业预期[9]
荷兰对中国企业“抢劫”,中方快速精准反制,重创欧洲汽车制造业
新浪财经· 2025-10-20 03:17
荷兰政府限制措施 -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发布部长令,要求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30个主体在未来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进行任何调整,此举被视为剥夺该半导体企业的经营主导权 [1] 中方反制措施 - 中方于10月4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中国工厂向荷兰出口产品 [3] - 出口管制禁止中国生产线的成品部件和子组件出口,其他地区分厂产能不足,导致晶圆与封装件无法出境,安世半导体的组件无法运往荷兰进行组装 [5] 安世半导体业务影响 - 安世半导体绝大部分产能位于中国,在深圳、惠州、上海等基地承担核心生产任务,东莞封装测试场规模达8万平方米,支撑公司70%的最终产品出货 [3] - 出口限制使得安世半导体无法生产产品,公司业务受到严重影响 [5] 对欧洲汽车行业的影响 - 安世半导体服务于苹果、特斯拉等全球客户,产品广泛应用于欧洲汽车行业和消费电子领域 [5]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出紧急警告,若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中断问题不能立即解决,欧洲汽车制造业可能受到严重干扰,甚至导致生产线停摆 [5] - 该协会代表16家总部位于欧洲的制造商,包括宝马集团、戴姆勒卡车、法拉利等 [7] 事件后续发展 - 荷兰政府相关决定被指是在美国施压下进行,其行为让整个欧洲汽车行业陷入风险 [7] -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紧急致函众议院,为接管决定辩护,称是“企业商会几个人瞒着自己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试图与政府撇清关系 [9] - 安世半导体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与中方洽谈,以期获得出口管制的豁免 [9]
当外扰成常态
搜狐财经· 2025-10-19 22:26
外部扰动与市场反应 - 近期中美经贸不确定性陡增,焦点包括稀土管制、船舶收费及特朗普宣称加征100%关税,但金融市场反应相较于上半年表现淡定[2][3] - 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对美出口断崖式下降,但中国整体出口增速仍超预期维持较高水平,同时中国通过稀土管制等措施展现了应对外部扰动的主动性[2][3] - 特朗普“极限施压后妥协”的策略已被市场熟知,当前关税冲击环境与年初时明显不同[2][3] 国内政策与财政压力 - 国内以化债为重要抓手,广义财政支出积极扩张,但地方偿债压力有抬升迹象,城投企业应收款和票据违约余额均现反弹[2][4] - “金九银十”楼市趋弱将进一步拖累后续地方土地出让收入,这强化了“靠前使用化债额度”的迫切性[2][4] 未来展望与长期路径 - 鉴于特朗普受中期选举约束且中美谈判筹码较4月份更均衡,反复博弈后双方达成中性协议的概率较大[2][5] - 长期对内政策将强化重要品类(如集成电路、半导体)的国产替代,对外则加快跨境投资,作为“十五五”期间应对外部扰动常态化的现实路径[2][5]
铜产业链周度报告-20251019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19 17:17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季先飞·首席分析师/有色及贵金属 组联席行政负责人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2691 日期:2025年10月19日 Special report on Guotai Junan Futures 1 Guotai Junan Futures all rights reserved, please do not reprint 铜:供应约束与贸易阴霾博弈,市场表现谨慎 强弱分析:中性,价格区间:83000-88000元/吨 VIX指数快速回升,表明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 伦铜围绕10500美元/吨附近震荡,市场担忧美国加征关税以及美国地区性银行暴雷风险,但供应紧张的逻辑持续存在, 从供应刚性角度对价格形成低位支撑。 Special report on Guotai Junan Futures 2 Comex和LME铜价价差处于400美元/吨附近 10 15 20 25 30 35 40 2021-01 2021-04 2021-07 2021-10 2022-01 2022-04 2022-07 2022-10 2023-01 2023-04 2023-07 2023-10 2024-01 ...
美国征收“入港费”也让日本忧虑
日经中文网· 2025-10-19 08:33
政策调整与征收细节 - 美国政府将对外国造汽车运输船入港费的起征时间从10月推迟至12月[2] - 入港费征收标准最终定为按船舶净吨数每吨46美元,大型船费用预计仍超过100万美元[4][6] - 征收对象包括所有外国造汽车运输船,每艘船每年最多征收5次,未缴费可能被拒绝卸货[6] 对日本海运业的影响 - 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三家公司的合计运营份额占全球汽车运输船市场的4成[2][8] - 日本邮船拥有127艘汽车运输船,其船队规模全球最大,约3成货物与美国相关[7] - 日本邮船表示该政策将带来巨大影响,并正与汽车制造商协商费用负担方式[8][9] 行业应对与挑战 - 海运公司通过世界海运理事会等国际业界团体对政策进行抗议[8] - 由于汽车制造商已在美国构建物流网,很难因入港费重新调整航运战略[9] - 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海运公司难以单纯将入港费转嫁给客户,正在评估影响[9] 政策背景与中美摩擦 - 美国征收入港费是基于《贸易法》301条款,旨在重振美国造船业并对抗中国补贴[11] - 中国占全球造船量50%份额,美国最初方案针对中国建造船只,后扩大至所有外国船[11] - 中国实施反制措施,包括向美国船只征收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13]
两家银行卷入欺诈案!投资者抛售涌入贵金属,白银疯涨却买不到货
搜狐财经· 2025-10-18 19:16
贵金属价格表现 - 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一度超过每盎司4200美元,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攀升至每盎司4040.05美元 [1][5] - 国内金价大幅上涨,周大福等金店金价大涨20元每克至1235元每克 [1] - 白银价格强劲上涨,伦敦银现货价格突破每盎司53美元,本月上涨逾12%,年内涨幅超过80% [8] - 白银价格一度触及每盎司51美元上方,逼近1980年历史峰值 [3] 市场动态与驱动因素 - 投资者资金从股市债市转向贵金属,引发抢购潮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数据显示10月30日议息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92.6% [5] - 贸易摩擦导致全球贸易环境变数不断,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担心经济进一步放缓 [10] - 黄金价格从3000美元到4000美元仅用7个月,创下自1980年以来最快的年度涨幅 [10] 供需与库存状况 - 伦敦市场实物白银库存大幅下降,从8.5亿盎司骤降至约2亿盎司,降幅达75% [10] - 白银工业需求强劲,光伏产业扩张带动需求增长占比超过50% [10] - 白银交易所交易基金出现近1100万盎司的资金流入 [8] - 为应对伦敦市场流动性短缺及空单交割,投资机构租用货机将银锭从纽约运往伦敦,纽约商品交易所白银出库量超1500万盎司 [3][8] 央行购金行为 - 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高达95%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 [5] -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十个月增储黄金,2025年8月购入黄金1.9吨,推动中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升至2302吨 [7] 宏观经济背景 - 美国联邦政府自10月1日起停摆近三周,导致经济数据发布暂停,约75万名联邦雇员停薪休假 [1][3] - 高盛预计,若政府停摆时间超过三周,带来的GDP增长损失可能达到0.45个百分点 [3]
被中国暴揍后,美国风向变了,称中美关系良好,可能放弃加征关税
搜狐财经· 2025-10-18 09:58
中美贸易博弈态势转变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100%的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并对中美局势缓和持乐观态度标志着美方强硬姿态的戏剧性转变 [3] - 博弈天平回摆中美关系正从一方主导的施压-回应模式转向基于实力原则的长期动态平衡 [3] - 中方在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等关键领域的坚决反制精准打击了美国高科技产业与军工生产的命脉 [5] 中方策略与反制措施 - 中国在稀土精炼环节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无法迅速替代的战略资源对美方构成不对称打击 [5] - 中方策略清晰坚定不主动寻求对抗但敢于直面竞争不拒绝对话合作但坚守核心利益 [13] - 中方依据自身节奏选择最有利的领域和时机进行反制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定力与智慧 [13] 市场反应与经济依存 - 华尔街对贸易战升级剧烈反应导致美股暴跌市值单日蒸发数万亿美元 [5] - 金融市场验证贸易战没有赢家的经济学常识美方加征关税的代价大部分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7] - 中美经济的深度捆绑为双方博弈划定了无形的边界美方对全面脱钩的巨大成本有清醒认知 [5] 未来关系前景推演 - 可能出现阶段性妥协与脆弱平衡美方部分取消打压措施中方暂缓部分反制但难以解决结构性矛盾 [8][9] - 竞争性共存的斗而不破状态可能成为未来十年新常态双方在关键科技领域竞争在部分议题达成共识 [11] - 双方可能围绕贸易技术标准规则制定权展开长期竞争世界或形成两套部分重叠分离的经济技术体系 [11]
金银铂钯,大跳水!俄乌局势,大消息!25%,特朗普签令开征!
期货日报· 2025-10-18 07:57
贵金属市场动态 - 10月17日现货黄金价格下跌1.82%至4247.17美元/盎司,现货白银价格下跌4.12%至51.87美元/盎司 [1] - 铂期货下跌7.21%,钯期货下跌9.76%,跌幅更为显著 [1] - 黄金和白银价格在创出历史新高后出现突然跳水行情 [1] 地缘政治风险缓解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在未来两周内于布达佩斯举行会晤 [3] - 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后表示,俄乌双方是时候停止杀戮并达成协议 [8][9]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愿意接受双边或三边会谈以接近和平 [7] 原油市场供需分析 -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61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57美元/桶附近 [12] - OPEC+计划在11月增产13.7万桶/日,加剧供需失衡,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原油供应过剩量达229万桶/日 [13] - 当前处于消费淡季,市场面临供给充沛而需求疲软的局面,第四季度全产业链累库概率较大 [13][14] 机构观点与市场情绪 - 美国银行调查显示43%的投资者认为“做多黄金”是市场最拥挤的交易,但基金经理加权平均黄金配置比例仅为2.4% [10] - 汇丰银行认为黄金受到投资者情绪和官方机构配置支撑,但若美联储降息次数少于预期将构成阻力 [10] - 分析指出油价下跌是基本面、地缘和宏观因素共振的结果,避险情绪推高贵金属价格并对油价形成压力 [14] 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自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新关税 [11] - 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存在,是市场避险情绪走高的原因之一 [14]
商务部发布第6号令,对美强势反制,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
搜狐财经· 2025-10-18 03:57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交通运输部对美国籍船舶收取同等性质的特别港口费,作为对美方行为的对等反制[1] - 商务部将韩国韩华海洋在美国的子公司列入“黑名单”,因其参与配合美国对中国船舶行业的“反补贴调查”[3] - 中国对自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统一加征34%的关税,税率创下新高且覆盖范围扩展至所有美国商品[5][6] 反制策略特点 - 中国反应节奏紧凑,几乎与美方行动同步,传递出不接受单边操作的明确信号[1] - 制裁目标选择体现精准打击思路,针对在美中关系中扮演“协作工具”的第三方企业,旨在形成局部实质威慑[3] - 反制措施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等法规,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形成对比[5][9] 关键领域行动 - 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凸显在战略性关键资源供应链上的地位[6]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初步证据显示其加权平均倾销幅度达数百个百分点[13]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单一市场,但自给率较低,调查是为防止本土产业受不公平竞争损害的必要举措[13] 行业与市场影响 - 计算机电子、服装纺织、家具等对美依赖度高的行业受到冲击较大[13] - 医疗设备、汽车、机械设备等进口领域面临涨价压力,将加速这些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13] - 中国企业进一步减少在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对美技术依赖,并通过市场多元化策略将出口向东盟、中东、拉美等地区转移[13] 宏观策略与全球影响 - 中国坚持开放与反制并重,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10][11] - 美国单边关税政策违背最惠国待遇原则,其加征的关税水平远高于向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约束关税水平[9][15] - 中美贸易博弈将重塑全球经贸格局,世界贸易组织已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前景恶化[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