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旧换新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零售市场观察:空置率趋稳,超市“新鲜”升级抢客源
搜狐财经· 2025-07-12 01:43
广州零售物业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州零售物业空置率环比微降0.2个百分点至12.7%,同比仅上升0.1个百分点,稳定性优于写字楼市场 [1][2] - 全市平均租金同比下降0.3%,录得619.1元/平方米/月 [2] - 超市和百货业态因租约原因变动集中显现,如广百百货关闭农林下路店,友谊百货国金店引入免税店业态 [7] 餐饮业态变化 - 大餐饮和中餐饮因利润率下调开店态度极为谨慎,整体比较低迷 [2] - 升级类餐饮品牌在开店上更有底气 [2] - 餐饮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3] 零售创新试点政策影响 - 国家首批38个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入选,推动消费模式变革 [5] - 以旧换新政策结合绿色消费理念推广,如北京新开3000平方米超级转二手店 [5] - 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加强,实体店结合直播销售 [5] 新兴零售业态发展 - 小众潮牌新店增加,外国潮牌在天河路开设首店,国内潮牌在其他商圈拓展 [6] - IP文创类零售商积极布局,如体育收藏品FANATICS中国首店、三丽鸥华南首店等 [6] - 新型运动服饰及用品店如瑜伽服饰、滑板和自行车用品店铺拓店活跃 [6] 超市业态升级改造 - 胖东来模式超市改造在广州流行,调改重点包括提升进口商品占比、增加生鲜和烘焙品类 [7] - 大润发广东首批调改门店将亮相,重点扩充鲜食品类、网红爆品现制现售等措施 [7][9] - 大润发调改后烘焙产品增加40个品项,熟食增加30多个品项,米面点增加25个品项 [9] - 鲜活水产商品数量达90多种,比调改前增加30多种 [9] - 肉禽类产品当天凌晨宰杀早上到店,采用华南地区消费习惯的吊挂陈列 [9]
京东集团-SW(09618):2Q25前瞻:电商主站增长稳健,外卖投入加码影响短期利润
华泰证券· 2025-07-11 10: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每ADS 45.79美元(前值:51.24美元),每普通股179.72港元(前值:199.61港元)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2Q25京东零售业绩稳健,收入及利润双位数增长,但外卖新业务投入影响集团利润释放,预计集团2Q25调整后净利润43.6亿元,同比下滑70.0%,外卖业务协同潜力需时间释放,建议关注用户留存及协同进展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Q25前瞻 - 预计京东集团2Q25总收入同增15.6%至3370亿元,京东零售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6.5%至2995亿元,带电品类和日百品类分别同比增长17.0%和15.5%,零售分部经营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5.6%,经营利润率3.9%,同比持平 [2] 外卖新业务 - 2Q25外卖经营数据爬坡快,6月1日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截止6月1日超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全职骑手已突破12万人,预计2Q末超15万,7月8日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补贴;2025年4 - 6月京东主站APP的DAU分别同比增长27.3%、44.8%、33.1%;3Q公司或更均衡关注订单量增长与单均亏损水平,整体投入量级或扩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公司2025/2026/2027年非GAAP归母净利润预测45.1%、16.7%、5.1%至221/415/551亿元;微调2025/2026/2027年收入预测至1.3/1.4/1.5万亿元,下调非GAAP净利率预测至1.7%、3.0%、3.7% [4][11] 分部估值 - 基于SOTP估值目标价下调,主因电商业务估值倍数下修;给予京东零售业务目标价每ADS 31.75美元(前值:37.94美元),每普通股124.61港元(前值:147.80港元),基于非GAAP口径下10.0倍2025年预测PE(前值:12.0x);给予子公司和投资业务目标价每ADS14.04美元(前值:13.30美元),每普通股55.11港元(前值:51.81港元) [14]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 展示了2024 - 2027E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调整后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及同比变化,以及PE、PB、ROE等估值指标 [10] 盈利预测 - 给出了2023 - 2027E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以及业绩指标、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估值指标、每股指标等信息 [21][23]
政策、市场、技术多维共振 我国快递业务量较去年提前35天破千亿件
证券日报· 2025-07-11 00:13
快递业务量增长 - 截至7月9日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 较2024年提前35天 [1] - 数据反映行业对消费升级和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体现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 [1] - 千亿件目标更快达成 显示消费市场扩大和电商渗透率提升带动业务量增长 [1] 增长驱动因素 - 三大动力:电商新业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 下沉市场激活 5G/物联网/AI技术赋能 [1] - 提振消费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叠加跨境物流发展 行业未来潜力巨大 [1] - 第1000亿件为广东发往江苏的空调 体现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和快递业双重拉动 [2] 技术升级与绿色发展 - 5G/物联网/AI推动全链路智能化变革 [2] - 行业践行绿色发展 通过节能减碳技术改造设施 提升包装标准化/循环化水平 [2] - 为上下游提供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助力产业链低碳运行 [2] 行业协同效应 - 邮政快递业通过"三流合一"(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优势 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转 [2] - 带动东中西部平衡发展 推动国内外市场联通 [2] 以旧换新市场机遇 - 以旧换新品类多元化: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和3C(手机/平板)需求旺盛 [2] - 行业构建高效一体化服务体系 优化用户体验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2] - 专家建议构建"换新+回收"全周期闭环物流管理体系 覆盖制造/配送/安装/回收全链条 [3] 区域发展与技术创新 - 中西部快递业务增速加快 消费潜力巨大 [3] - 无人机/无人车在部分区域实际应用 末端配送无人车增速显著 [3] - 全行业自动化水平提升 沿高质量发展路径推进 [3] 行业竞争格局 - 监管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叠加"反内卷"政策出台 [3] - 预计行业价格趋稳 集中度加速提升 服务水平提高 [3]
【周度分析】车市扫描(2025年7月1日-7月6日)
乘联分会· 2025-07-10 16:37
本周车市概述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3.8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114万辆,同比增长11%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3.3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351.2万辆,同比增长13%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13.5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21%,较上月同期下降11%,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6.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58.3万辆,同比增长37%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2.5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1%,较上月同期增长0%,新能源厂商批发渗透率53.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559.4万辆,同比增长33% [1] 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市场 - 7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0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下降6% [3] - 2025年2月起行业置换率稳定在60%以上,已成为拉动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动力 [3] - 2020年-2024年的7月车市零售占全年总量平均在8.4%,其中2024年仍达到7.5%的占比 [3] 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 7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3.9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0% [5] - 6月行业出现明显的去库存特征,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去库存力度均较大,因此7月的产销开局较强 [5] - 汽车行业出口形势较好,行业发展靠"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5] 中国插混市场发展 - 中国有世界近80%的插混市场份额,中国的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电动车具有世界创新的价值 [7] - 中国插混车型必将在世界其它缺少充电环境的市场带来巨大的替代燃油车的增量 [7] - 中国插混的巨大成就让世界燃油车升级有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不依赖于基础设施实现电动化 [6] 2025年6月乘用车市场降价分析 - 2025年6月降价规模14款,较同期多2款,其中燃油车5款,插混车2款,增程式车型1款,纯电动车型6款 [8] - 2025年1-6月份新能源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2.3万元,降价力度达到12% [9] - 2025年1-6月份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1.7万元,降价力度达到8.9% [9] 二手车市场 - 2025年1-5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791万辆,同比增长0.6%,交易额5,164亿元,下降2.1% [9] - 2025年5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60.4万辆,环比下降6%,同比增长1.2%,交易金额为1,030亿元,同比增长0.6% [9] - 中国二手车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未来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以旧换新的今年阶段性目标超预期实现 [10]
2025上半年车市风云录
每日商报· 2025-07-10 06:44
行业格局 - 比亚迪以214.6万辆销量领跑行业 海外市场贡献47万辆 同比增长132% [1][2] - 上汽集团以205.3万辆紧随其后 自主品牌销量130.4万辆 同比增长21.1% [2] - 吉利汽车销量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新能源车销量72.52万辆 同比暴涨126% [2] - 奇瑞凭借出口优势稳居第二梯队 出口量55万辆 占总销量43.6% [2] - 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 创近8年新高 新能源和海外市场为主要增长动力 [2] 新势力表现 - 零跑汽车交付22.17万辆 同比增幅221.6% 从第七跃居第二 [1][3] - 理想汽车交付20.4万辆 守住前三位置 [3] - 小米汽车SU7交付超15万辆 新车型YU7上市3分钟订单破20万辆 [3] - 小鹏汽车交付19.7万辆 目标完成率51.8% [3] - 蔚来交付11.4万辆 岚图等品牌完成率不足30% [3] 市场驱动因素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显著 截至6月30日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4] - 1380亿元中央补贴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4] - 乘联会上调2025年行业预测至2405万辆 同比增长5% 较5月预测增加28万辆 [5] 下半年展望 - 多家车企将推出新车型 包括小鹏G7 奇瑞风云A9L 海狮06EV 极氪9X等 [4] - 技术竞赛升级 比亚迪计划发布CTB 3.0电池技术 华为ADS 3.5或实现无人监管自动驾驶 [4] - 全球化布局加速 比亚迪 上汽等启动欧洲本地化生产计划应对欧盟临时关税 [4]
6月乘用车销量大涨18% 二季度车市“价格战”现熄火迹象
经济观察网· 2025-07-09 21:13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创历年6月销量最高记录,较2022年6月194万辆增长7% [2] - 1—6月累计零售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增速较1—5月提升近2个百分点 [2] - 6月销量增长主因包括国家"两新"政策补贴力度加大及部分城市暂停置换补贴触发的"末班车效应" [2] 价格战与行业利润 - 第二季度车市"价格战"熄火,4—6月降价车型大幅减少,6月仅14款车型降价(此前单月上百款) [3] - 6月新能源车促销幅度降至10.2%(环比降0.8百分点),燃油车促销幅度稳定在23.3%(环比增0.8百分点) [3] - 1—5月汽车行业收入41,283亿元(同比+7%),利润1,781亿元(同比-11.9%),利润率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水平 [3] 新能源汽车市场 - 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1.1万辆(同比+29.7%),1—6月累计546.8万辆(同比+33.3%) [3] - 6月新能源渗透率53.3%(同比+4.8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渗透率75.4%,豪华车30.3%,合资品牌仅5.3% [5] - 纯电动车份额提升:6月批发占比62.1%(同比+5.1百分点),1—6月占比61.4%(同比+3.2百分点),插混和增程式份额均下降 [4] 品牌竞争格局 - 自主品牌6月零售134万辆(同比+30%),市场份额64.2%(同比+5.6百分点),1—6月份额64%(同比+7.5百分点) [5] - 合资品牌6月零售51万辆(同比+5%),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同比下降2.4、2.3、0.5百分点 [5] - 豪华车6月零售23万辆(同比-7%),份额11.0%(同比-3百分点) [6] 出口市场 - 6月乘用车出口48.0万辆(同比+23.8%),1—6月出口247.9万辆(同比+6.8%) [6] - 新能源车出口占比提升:6月出口19.8万辆(同比+116.6%),占总量41.1%(同比+17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63%,A00+A0级占49% [6] - 1—6月自主新能源出口81万辆(同比+109%),占自主出口38.6% [6] 未来趋势与政策影响 - 7月车市或进入休整期,主因燃油车去库存、高温假及2024年7月政策高基数 [6] - 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有望挖掘2.9亿农民工的消费潜力 [7] - 6月以旧换新申请量123万辆(环比+13%),近70%私人购车用户受益于该政策 [7]
车企“花式”促销进行时:“一口价”“0首付+长周期免息”“鸿蒙专属补贴”等悉数登场
华夏时报· 2025-07-09 17:35
市场现状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分别达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0.9%,但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经销商新车销售毛利贡献率跌至-17.7% [3]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逆势调涨1万元,多品牌针对小米YU7展开"订单截胡战",行业呈现价格体系重构与消费信心博弈 [2] - 行业促销策略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90%新势力品牌推出0首付、3-5年免息政策,领克/岚图/阿维塔额外叠加现金补贴 [5] 车企促销策略 - 自主品牌采取组合拳形式:吉利星瑞系车型降价+至高2万元置换补贴+4000元"政务先锋礼",比亚迪延续6月优惠,五菱宏光MINIEV第三代叠加国补后价格下探至2.08万元 [3] - 新势力阵营精准切入年轻客群金融需求:蔚来提供240张换电券可换1.6万元选装基金+5年免息政策可换1.8万元选装基金,乐道品牌针对应届生家庭推出3年0首付方案,理想L6首付降至6.98万元+5年免息月供三千余元 [4] - 合资品牌延续一口价策略:上汽大众、东风本田对途观L、CR-V等主力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凯迪拉克CT5提供"0首付+0息+超低月供"方案 [4] 政策驱动效应 - 河南省推出"鸿蒙专属补贴":购买售价20万元以上搭载鸿蒙车机系统的华为系车型可获3000元现金补贴,总额度600万元 [6] -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金额1.17亿元,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补贴申领量达412万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25年报废更新车辆规模将达330万-350万辆 [7] - 地方政府通过政企协同模式激活消费:呼伦贝尔市商务局明确补贴属车企补助非财政支出,形成消费者、车企与地方政府的"三方共赢"生态 [7] 新品竞争动态 - 小米SU7新车型发布后3分钟内收获超20万辆大定订单,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破万 [8] - 蔚来、阿维塔、极氪等品牌针对小米SU7大定用户推出"转单报销定金"服务实施精准拦截,奇瑞通过幽默营销化解市场压力 [8] -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是价格战"软着陆"调整期,政策创新密集涌现,竞争模式转向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 [8][9]
1~6月丰田在华新车销量增6.8%,本田日产苦战
日经中文网· 2025-07-09 10:44
丰田在华销量表现 - 1~6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增长6.8%至83.77万辆 为4年来首次上半年数据超上年同期 [1] - 合资公司表现分化 一汽丰田增长16.3%至37.78万辆 广汽丰田微增0.6%至36.42万辆 雷克萨斯品牌增长1.3%至8.56万辆 [2] - 6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3.7%至15.77万辆 [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以旧换新政策刺激 以及3月上市的纯电动SUV bZ3X销售强劲 [1] 本田与日产在华困境 - 本田1~6月销量同比下滑24.2%至31.5152万辆 主力车型雅阁/CR-V保持坚挺但其他车型低迷 [2] - 日产1~6月销量同比减少17.6%至27.9546万辆 [2] - 6月单月销量表现 本田同比下降15.2%至5.8468万辆 日产同比增长1.9%至5.3843万辆 [3] - 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被中国厂商蚕食 [3] 日本车企整体在华现状 - 三大日系车企1~6月合计销量同比下降7%至143万辆 较2021年峰值246万辆缩水40% [1] - 在EV/PHV领域技术落后于中国企业 导致整体竞争力下滑 [1] - 本田新推出的纯电品牌"烨"系列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2]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9
国海证券· 2025-07-09 08:31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光引发剂、制冷剂、中国宏观经济、科技股投资、工业富联等多领域研究,认为光引发剂和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改善,中国经济有韧性和潜力,科技股有投资机会,工业富联业绩增长良好 [3][11][18]。 各报告总结 供需格局好转,行业盈利有望改善——事件点评 - 光引发剂产品价格上涨,截至 2025 年 7 月 7 日,光引发剂 907、184、TPO、ITX 较年初分别上涨 27.54%、32.35%、10.67%、16.54% [3] - 需求端传统需求回暖,新兴需求打开空间,2023 年我国 UV 涂料、油墨、胶粘剂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 8%、11%、238%,3D 打印、PCB、光刻胶等行业发展带动光引发剂需求 [4][5] - 供给端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落后产能逐步出清 [6][7] - 首次覆盖给予光引发剂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久日新材等公司 [8][9] HFC - 32、HFC - 134a 配额小幅增加,依然看好制冷剂长期上涨趋势——行业动态研究 - 制冷剂价格有涨有跌,截至 2025 年 7 月 8 日,R32、R134a 环比上月分别上涨 3.92%、2.06%,R22 环比上月下降 2.78%,R125 环比上月持平 [13] - R32、R134a 生产配额使用量较高,HFC - 32、HFC - 134a 配额小幅增加但供应仍受限,HFC - 125、HFC - 143a 配额减少 [13][14] - 家用空调产销量增长带动制冷剂需求,2025 年 1 - 5 月国内空调累计产量同比增长 4.74%,汽车产量回暖也拉动需求 [15] - 维持制冷剂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巨化股份等公司 [16][17] 新格局下的中国经济:韧性与潜力——宏观深度研究 - 2025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消费、投资、出口有亮点,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4%,前 5 个月社零同比增长 5.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7%,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 2.5% [19][20][23] - 国际经贸摩擦长期化,财政政策更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赤字率按 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4 万亿元,货币政策时隔 14 年重新定调“适度宽松” [25][27][32] - 下半年经济有望稳健增长,预计全年 GDP 增速达 5.0%,消费、高端制造、房地产、基建、出口有发展趋势 [34] - A 股有望震荡上行,债市有配置机会,黄金价格有支撑 [47][48][49] 资本开支视角下的科技股投资机会——策略 PPT - 美股互联网大厂扩大资本开支,投向 GPU/服务器购买、数据中心建设,相关产业链受益公司 2024 年营收同比增速大多上行 [50] - 中国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扩张,A股建议关注散热/液冷等领域投资机会,2025 年 Q1 部分板块扩大资本开支 [51][52][53] AI 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 60%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工业富联/消费电子(601138/212705) 公司点评 - 2025H1 工业富联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6.84% - 39.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5.91% - 38.25% [54] - 云计算业务 AI 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60%,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网络通讯业务 800G 交换机放量,精密结构件业务稳健增长 [55][56] - 鸿海预计获 GB300 最大订单份额,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乐观,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57][58]
以旧换新带动手机市场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6
市场表现与消费趋势 - 截至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吸引超5352 9万名消费者参与 购买5662 9万件数码产品 [1] - 前4个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 5% 其中5G手机占比达85 5% [1] - 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中高端机型份额持续扩大 低端产品加速收缩 消费升级趋势显著 [1] 政策导向与补贴机制 - 国家首次将手机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畴 针对6000元以下机型给予最高500元补贴 [2] - 补贴政策秉持"精准滴灌"原则 引导资源向搭载端侧大模型 具备前沿AI功能 采用新型折叠屏技术的中高端产品倾斜 [2][3] - 政策旨在激发产业创新动能 为技术升级提供市场溢价空间 [2] 技术创新驱动因素 - 手机市场经历AI变革 主流厂商推出具备通话实时翻译 图像智能消除等功能的AI手机 [3] - 折叠屏等形态创新提供差异化体验 推动产品升级 [3] - AI技术与形态创新双轮驱动 使智能手机进化为个人智慧生活的"神经中枢" [3] 国产厂商竞争格局 - 国产手机厂商通过技术攻坚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 华为 OPPO vivo等品牌在高端市场集体发力 [4] - 技术创新聚焦用户痛点 包括电池续航 影像算法优化 折叠屏技术成熟化与成本下探 [4] - 本土研发的高端芯片与柔性屏技术支撑国产手机回归 构建高价值产业链 [4] 产业链升级路径 - 手机产业从规模优势转向"规模+价值"双重优势 在核心元器件 操作系统 AI框架等领域突破 [4] - 垂直整合能力提升成为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关键 [4] - 政策引导 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协同推动产业生态向更高韧性 活力与价值深度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