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自主可控
icon
搜索文档
逆袭!创十年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14:37
可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盘中一度涨至46956点创十年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达1274% [2] - 十多只可转债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5%其中南方昌元可转债A业绩达2478%暂列第一博时转债增强A等基金净值增长率均在20%左右 [2] - 博时可转债ETF年内业绩为1229%海富通上证可转债ETF净值增长率为923% [2] 市场驱动因素 - 当前利率环境影响转债需求端较强市场向下托底力量较强有较高安全边际 [2] - 资产荒逻辑下兼具债底保护和股性弹性的可转债持续受资金关注 [1] - 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到期供给收缩对市场形成支撑 [4] 后市展望 - 可转债估值处于近3~4年区间中偏高水平若回落到区间下沿为加仓窗口 [3] - 转债蕴含三阶段机会:低价转债折价修复→平衡型转债估值扩张→高波动高收益阶段 [3] - 短期重点关注光伏生猪养殖等板块大盘标的及中小盘高YTM转债 [4] 配置策略 - 当前配置以中低价品种为主包括纯债溢价率低转债和双低转债 [3] - 采用双低择券策略逢跌逐步加仓低估值平衡偏股转债 [4] - 科技自主可控为新布局方向等待新消费创新药情绪降温后机会 [3]
逆袭!创十年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14:30
可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盘中一度涨至469.56点,创十年以来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达12.74% [4] - 可转债基金表现亮眼,十多只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5%,业绩最高近25% [6] - 南方昌元可转债A今年以来业绩达24.78%,暂列第一,博时转债增强A、东方可转债A等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在20%左右 [6][7] 可转债基金及ETF业绩 - 博时可转债ETF年内业绩为12.29%,在债券型ETF中暂列第一,海富通上证可转债ETF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9.23% [8] - 可转债主题基金中,南方昌元可转债A、博时转债增强A、东方可转债A等表现突出,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15% [7] 后市展望 - 可转债估值当前处于近3~4年区间中偏高水平,若回落到区间下沿,将是较好的加仓窗口 [10] - 可转债蕴含三个阶段机会:低价转债折价修复、平衡型转债估值扩张、高波动高收益阶段 [10] - 转债市场估值在历史中位数附近,性价比尚可,若权益市场向上突破,转债弹性表现值得期待 [11] - 短期市场仍以震荡为主,可重点关注光伏、生猪养殖等板块大盘标的,择优分散配置中小盘高YTM转债 [11]
Q2债基表现强势规模回升,纯债基金久期创下新高
信达证券· 2025-08-05 2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2新发债基数量环比增加,债券型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指数债基规模增速最快,债市震荡走强,各类债券基金收益率大幅回升,公募基金对股票、债券增持但配置比例回落,现金配置比例回升,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基债券配置比例上升 [2] - 从券种组合看,不同类型债基配置有差异,Q2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基杠杆率提升、久期拉长,纯债基金久期创历史新高,公募基金转债持仓降低,转债持仓向中低评级集中,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总体减持转债 [2] - 2025年二季度利率债波段操作和信用利差压缩是超额收益重要来源,绩优混合债基聚焦强势板块并把握抄底和止盈机会,纯债方面三季度预计震荡偏强,长端利率下行空间有限,权益市场具备结构性机会,可转债基金认为转债估值易上难下,重点把握股市结构性机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概况:Q2债基规模创新高 指数债基规模环比增速最快 - Q2新发债基数量环比回升至71只,占全部新发产品比重略有回升,但新发行债券基金份额仍处于201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这或与债市波动、权益市场表现和监管政策有关 [5][6] - Q2债券型基金规模环比上升0.86万亿至10.91万亿,货币基金规模环比增加,二者均创历史新高,指数债券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25.80%,在各类基金中增长最快,中长期纯债和短期纯债基金规模增速由负转正 [11][16] 组合管理:机构加杠杆拉久期 各类债基净值均上涨 - 2025Q2债市震荡走强,债券型基金加权平均净值上涨1.09%,较Q1大幅回升,二级债基表现最佳,各类债券基金收益率较Q1均大幅回升,股市先抑后扬,上证综指季末站上3400点 [22][23] - 2025Q2公募基金对股票、债券配置比例回落,现金配置比例回升,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大幅增配债券,货币基金增配债券但占比下降,现金持有比例大幅上升 [30][31] - 短期纯债基金增配利率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增配信用债,混合债基增配利率债并减配信用债、可转债 [36] - Q2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基杠杆率均提升,各类债基均拉长久期,混合债基久期环比升幅较大,纯债基金久期创历史新高,纯债基金对低等级信用债配置比例回落,混合型债券基金配置上升 [41][42][43] - 2025Q2公募基金转债持仓规模降低,股票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的转债持仓比例均环比下降,受部分AAA级银行转债提前赎回影响,转债持仓被动向中低评级集中,公募对社会服务、非银金融等转债板块增持幅度较大 [51][52][53] - Q2转债存量规模环比下降5.81%,金融机构中广义公募、广义险资和广义外资持仓规模回落,广义券商与其他金融机构增持转债,非金融机构参与转债热情下降,一般法人和自然人持仓下滑 [58] 机构观点:Q3权益市场空间更大 关注科技自主可控等结构性机会 - 2025年二季度利率债波段操作和信用利差压缩是超额收益重要来源,绩优纯债基金采用哑铃型持仓结构、灵活调整久期和仓位、适当提高杠杆率获取收益,绩优混合债券型基金纯债配高等级信用债,权益和转债逢低加仓,聚焦强势板块并控制转债仓位止盈 [64][65] - 纯债方面,绩优基金认为三季度债市维持震荡偏强走势,长端利率大幅下行空间有限,权益方面,多数绩优基金对权益市场观点乐观,股市受益于低利率等因素,具备结构性机会,关注新质生产力领域相关行业,权益类资产性价比高于纯债 [71] - 多数绩优可转债基金在市场调整后保持较高权益仓位,在科技自主可控等方向挖掘结构性机会,认为转债估值易上难下格局可能持续,预计转债估值在中性偏高区域震荡,重点把握股市结构性机会 [80][81][82]
持续看好,公私募机构齐加仓
天天基金网· 2025-08-05 11:35
公募私募仓位变化 - 截至7月25日,股票私募机构平均仓位为75.85%,环比上升0.76个百分点,其中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8.47%,环比大幅提升5.69个百分点 [4] - 62.24%的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处于重仓或满仓水平(>80%),31.12%仓位在50%-80%之间,全行业57.23%股票私募仓位超过80% [4][6] - 公募权益型基金平均仓位小幅上升0.17个百分点至92.7%,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达93.25%,环比上升0.19个百分点,整体处于历史中等偏高水平 [7][8] 行业配置偏好 - 公募权益型基金前三大配置行业为电子(14.65%)、医药生物(12.42%)和汽车(8.1%) [9] - 私募机构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同时布局红利板块与科技、创新药等泛科技领域,重点关注竞争格局受压制的行业龙头 [11] 市场观点与结构性机会 - 私募普遍认为市场调整风险有限,星石投资指出部分板块估值仍处低位,当前回调属"良性回调" [11] - 淡水泉投资看好三类机会: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优势产业全球化(如具备全球化能力的头部公司)、科技自主可控(如AI技术突破) [12] - 重阳投资强调无风险利率低位环境下权益资产配置需求增强,预期指数性行情概率较大 [11]
持续看好,公私募机构齐加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16:23
公募和私募机构仓位变化 - 截至7月25日所有股票私募机构平均仓位为75.85% 环比上升0.76个百分点 [2] - 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为78.47% 环比大幅提升5.69个百分点 [2] - 公募权益型基金平均仓位为92.7% 环比小幅上升0.17个百分点 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达93.25% 环比上升0.19个百分点 [5] 机构仓位分布情况 - 62.24%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处于重仓或满仓水平(仓位大于八成) 31.12%处于中等偏重水平(五成至八成) 低于五成仓位机构不足10% [2] - 全行业57.23%股票私募仓位处于重仓或满仓水平 [4] - 公募权益型基金仓位总体处于历史中等偏高水平 仍有加仓空间 [6] 行业配置偏好 - 公募权益型基金配置前三行业为电子(14.65%)、医药生物(12.42%)和汽车(8.1%) [6] - 重阳投资坚持"哑铃型配置"策略 同时配置红利板块与科技、创新药等泛科技板块 [8] - 淡水泉投资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优势产业全球化及科技自主可控(如AI技术突破) [9] 市场观点与投资策略 - 私募机构普遍认为市场整体调整风险有限 结构性机会可期 [1] - 星石投资指出当前市场处于"筹码密集交易区" 短期或维持震荡 但股市整体风险有限 [8] - 重阳投资强调无风险利率低位环境下 社会资金配置权益资产需求增强 市场大概率迎来指数性行情 [8]
百亿私募大幅加仓,看好这些方向!
天天基金网· 2025-08-04 13:42
私募仓位与市场情绪 - 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5 85%,较前一周上涨0 76%,其中百亿私募仓位指数达78 47%,较前一周大涨5 69% [1] - 57 23%的股票私募处于满仓水平(仓位>80%),62 24%的百亿私募满仓,显示机构乐观情绪 [1] - 私募主观多头策略年内收益均值14 86%,跑赢大盘(6 61%) [1] 私募机构投资策略 - 淡水泉重点关注三大方向: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AI及国产替代) [2] - 丹羿投资以互联网为底仓,聚焦估值合理且行业预期向好的新消费/新科技成长股,如AI科技、创新药等 [3] - 私募调研活跃,306家A股公司被1142家私募调研,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为最受关注行业 [3] 量化私募与主观私募动态 - 百亿量化私募数量首次超过主观私募,截至7月10日量化私募41家(新增8家),主观私募40家(减少6家) [4] 行业调研热点 - 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为机构调研最集中的行业,均超千家机构参与 [3] - 私募调研偏好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均吸引上百家私募 [3]
百亿私募大幅加仓,看好这些方向
证券时报· 2025-08-03 07:54
私募仓位与市场情绪 - 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5.85%,较前一周上涨0.76%,百亿私募仓位指数为78.47%,较前一周大涨5.69% [1] - 57.23%的股票私募仓位处于满仓水平(仓位>80%),24.84%处于中等水平(仓位50%—80%) [1] - 私募主观多头策略今年收益均值为14.86%,大幅跑赢同期大盘(6.61%) [1] - 多数大型私募对股市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看法,认为资金面充裕和基本面修复对市场形成支撑 [1] 私募投资策略与关注方向 - 淡水泉重点关注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三大方向 [2] - 淡水泉还关注基本面边际改善叠加增量政策带来的机会,以及调整充分的经济敏感类资产 [2] - 丹羿投资核心策略是以互联网为底仓,寻找估值合理且行业预期向好的新消费/新科技成长股 [2] - 丹羿投资具体关注新消费新产品周期标的、受益AI的互联网资产、AI科技和创新药进口替代等方向 [2] 私募调研与行业动态 - 截至7月31日,私募机构共调研306家A股公司,参与调研私募家数累计为1142家 [3] - 机构调研最多的行业为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私募调研最多为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 [3] - 百亿量化私募数量首次超过百亿主观私募,截至7月10日百亿量化私募41家,百亿主观私募40家 [3] - 今年以来百亿量化私募新增8家,百亿主观私募减少6家 [3]
百亿私募大幅加仓,看好这些方向!
券商中国· 2025-08-03 07:30
私募仓位动态 - 截至2025年7月25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5.85%较前一周上涨0.76%其中百亿私募仓位指数达78.47%单周大幅提升5.69% [1] - 57.23%股票私募处于满仓水平(>80%)24.84%中等仓位(50%-80%)百亿私募中62.24%满仓31.12%中等仓位 [1] - 私募主观多头策略年内收益均值达14.86%显著跑赢大盘6.61%的同期表现 [1] 头部私募策略方向 - 淡水泉重点关注三大领域: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全球资金增配)、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头部公司阿尔法机会)、科技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及AI突破) [2] - 丹羿投资以互联网为底仓布局估值提升方向包括新消费周期标的、AI受益互联网资产、进口替代AI/创新药及政策刺激领域 [3] - 私募调研聚焦计算机(1142家参与)、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四大行业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获超千家机构调研 [3] 量化私募规模变化 - 截至7月10日百亿量化私募数量达41家首次超过主观私募(40家)较去年底新增8家而主观私募减少6家 [4]
赵军与核心团队最新交流纪要:市场投资偏好维持高位,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聪明投资者· 2025-07-31 15:03
市场回顾与展望 - 上半年市场呈现"哑铃型"特征,一边是银行等红利资产,另一边是AI、新消费、创新药等新兴成长轮动[3][11] - 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A/H股自去年9.24以来风险偏好抬升,结构性机会丰富[10] - 中国资产已度过外资"去配"主周期,目前处于低位企稳状态,海外资金配置比例自2021年见顶后出现企稳征兆[3][15] - 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优势产业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3][20][21] 投资方向与行业观点 - 新消费与娱乐出海:中国正从商品出口转向通过游戏、短视频、潮玩等输出"快乐",称为"多巴胺工厂",女性用户占比上升带来结构性机会[4][32] - 科技板块:关注AI主线与国产替代,包括海外GPU组网模式变化、国产算力中长期空间、AI应用领域基本面扎实的公司[4][34][36] - 汽车产业链:看好中高端自主品牌盈利弹性(20%销量贡献50%以上利润)、智能驾驶商业模式升级、中国车企全球影响力[4][38] - 电池材料等中游环节行业竞争趋于分化,头部企业产能打满而中小玩家逐步退出[39] 投研方法与团队协作 - 构建自上而下中观配置框架,与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16][17] - 消费组通过海外调研(泰国、美国市场)验证品牌势能持续性,关注复购留存等消费持续性[7][25][26] - 周期组与TMT组围绕"电子布"进行联动调研,一周内形成共识并完成配置,体现横向协同[8][30] - 建立"三类复盘"机制:已把握机会、识别未配置机会、完全错过机会,强调组织机制对投资反应速度的影响[8] 公司运营与文化建设 - 强调方法可持续修正、文化有效传导、团队复盘能力等长期变量[6] - 年轻同事善于信息捕捉,资深同事长于定价判断,体系需实现层级间能力互补[8] - 鼓励分歧中共同行动,即使存在不同意见也积极赋能团队调研验证[31] - 投资框架持续优化,过去两年构建中观配置框架提升市场适应性[9]
百亿私募淡水泉:避险思维让位于机会思维,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4:10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与港股市场走出结构性行情,股票策略私募上半年收益率达10%,领跑五大策略,显著超越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 [1] - 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额站稳1.3万亿元关口,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1] - 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400点创下年内新高,沪深300及恒生指数也修复至接近年内高点 [2] - 上半年有业绩记录的私募证券产品实现正收益的达到八成,有业绩记录的6495只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0.00% [3] 头部私募机构业绩 - 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等头部机构旗下多只主动权益产品净值显著回升 [1] - 淡水泉成长一期近一年涨幅超18%,跑赢沪深300指数11个百分点,近六个月收益10.24%,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超过12% [3] - 淡水泉成长1期年内至今收益率为7.88%,同期沪深300指数为-2.41% [4] - 高毅资产旗下部分基金凭借对科技与消费的布局斩获可观收益,景林资产在港股市场的深度价值挖掘成效显著 [4] 市场特征与资金行为 - 市场核心特征从避险思维转向机会思维,投资者心态更加积极,市场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 [2] - 市场呈现鲜明的"哑铃型"机会结构:一端是传统的价值红利类资产,另一端是快速轮动的新兴成长领域 [2] - 机会广度显著扩大,资金积极在科技、新消费、创新药、新能源车等多个成长性板块中掘金 [2] 投资策略与布局 - 淡水泉在新消费领域前瞻性布局消费"出海"的新机遇,关注女性消费力量崛起带来的新消费趋势 [5] - 科技板块方面,一季度由DeepSeek引发对中国AI信心提升,二季度市场迅速回归海外算力主线 [5] - 在周期类资产投资上,围绕电力设备、汽车等成长类资产展开布局,并对"反内卷"带来的顺周期机会进行左侧买入 [5] - 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与传统的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 [6] 下半年投资展望 - 自7月以来A股市场主要指数向上突破,沪指站稳3600点,提振市场乐观预期 [6] - 重点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发展、科技自主可控领域 [6] - 新消费领域仍将围绕消费新趋势及"出海"持续挖掘投资机会 [7] - 科技领域关注AI产业链、国产替代等投资主线,汽车板块关注整车高端化、智能化及产业链资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