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海淘

搜索文档
这一届618,美国人变抠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16 23:09
核心观点 - 美国普通消费者因特朗普关税政策面临高昂运费和关税 导致小额跨境购物成本激增 消费行为趋于谨慎[1][5][6] -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借"618大促"刺激美国企业囤货 但个人消费者因成本压力参与度下降[1][35] - 美国消费者转向二手平台和本地替代品 并探索非主流物流渠道以降低购物成本[25][29] - 中小外贸商受关税传导影响显著 部分平台美国站点业务下架 整体业务量下降15%-20%[36][37] 消费行为变化 - 美国消费者单次购物金额从1500美元骤降至100美元 汽车配件等非必需品采购大幅减少[3][5] - 海运运费同比上涨66%(17公斤包裹从1171元涨至1933元) 导致茶具等商品延迟发货[7][8] - 平台商品含运费价格普遍上涨56%(如耳机从80美元涨至125美元) 触发消费决策更理性[6] - 消费者转向闲鱼等二手平台 并频繁使用运费计算工具 购物流程复杂度显著提升[25] 行业应对措施 - 跨境电商平台调整招商政策 提供税费赔付保障 并放宽美区折扣限制以刺激商家参与[35] - 圣诞相关产品订单增长50% 部分平台提前启动大促 将618转型为圣诞备货专场[35] - 全托管模式下商家需承担100-150美元/单处理费 导致平台下架美国站点相关业务[36] - 商家通过产品线调整和国家线转移维持运营 半托管业务在运费下降1元后逐步恢复[38] 市场现象 - 关税政策变动期间淘宝美国下载量暴涨400% 冲至App Store免费榜第二[13][14] - TikTok淘宝购物攻略视频播放量突破5亿次 反向海淘形成短期报复性消费[14] - 集运公司关税预付比例从95%降至65% 但最后一公里配送仍存在信息壁垒[8][29] - 海外购物论坛活跃度激增 用户分享非主流物流渠道(如社区运输俱乐部)以降低成本[26][29]
就这,还得跑来中国买?
新浪财经· 2025-05-30 22:24
跨境旅游购物新趋势 - 外国游客来华购物从"China Travel"转向"China Shopping",形成跨境旅游新趋势 [1] - 支付宝和编织袋成为外国游客在华购物的实用工具 [1] - "反向海淘"逐渐成为潮流,外国游客专程来中国抢先购买限量款和新品 [3] 国货潮玩受欢迎 - 泡泡玛特等中国特色"国货潮玩"吸引境外旅客频繁光顾 [3] - 泡泡玛特客单价在100元至300元左右,门店成为外国游客打卡地 [3] - 离境退税政策调整(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降低消费门槛,带动"轻量级消费"热潮 [3] 文创产品热销 - 充满东方韵味的特色文创产品和个性化定制商品成为境外游客的"心头好" [5] - 花茶、瓷器、剪纸等国风商品在上海田子坊、豫园等景区备受青睐 [5] - 传统榫卯结构融入文创设计的产品(如中轴线建筑拼插礼盒)迅速走红市场 [5] 中式服装定制需求增长 - 240小时免签政策推动外国游客定制中式服装需求 [8] - 北京秀水街的定制礼服、西装和手工旗袍受到秘鲁、委内瑞拉等游客欢迎 [8] - 独立设计师店铺销量月均增长30%,新中式定制服装受中东和巴西客户青睐 [8] 科技产品全球圈粉 - 小米、大疆、华为等中国科技品牌成为外国游客购物清单上的热门选择 [10] - 无人机在摄影器材区成为"明星产品",吸引俄罗斯、马来西亚和意大利游客 [10] - 智能家居产品(如自动泡茶保温杯)受到南非博主等国际消费者喜爱 [10] 中国制造性价比优势 - 美国游客购买快充数据线、筋膜枪、剃须刀等高性价比"中国制造",差价可省出机票钱 [12] -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且强大,能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保证价格优势和供应稳定性 [12] - 关税政策冲击是"反向海淘"的导火线,但产业链优势是根本原因 [12] 旅游购物便利性提升 - 价优物美的商品、方便快捷的支付、"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提升中国旅游购物吸引力 [13] -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旅游购物的热土,游在中国、购在中国成为国际游客新选择 [13]
又多了家全球首店,这个中国顶级潮玩在成都加入“即买即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2:30
泡泡玛特全球首家臻藏店开业 - 泡泡玛特全球首家臻藏店在成都SKP开业,定位高端潮玩收藏,主要销售MEGA系列产品,不售卖LABUBU毛绒玩偶和盲盒手办 [2] - 开业当天消费者需排队领取号码牌,最早排队者在早上七八点到达,门店在上午十点开业 [2] - 成都SKP百货公司整体备案"即买即退",泡泡玛特臻藏店所有商品参与退税红利 [7] 泡泡玛特产品线及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产品线拆分为四大品类:手办产品营收69.4亿元(占比53.2%),同比增长44.7%;毛绒产品营收28.3亿元(占比21.7%),同比增长1289%;MEGA营收16.8亿元(占比12.9%),同比增长146.1%;衍生品及其他营收15.9亿元(占比12.2%),同比增长156.2% [3][5] - 2024年公司总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 [5] - MEGA系列推出第四年实现收入超16.8亿元,占总营收12.9% [10] 臻藏店产品特点 - 产品单价高,如MEGA摩卡MOLLY售价1299元,MEGA SPACE MOLLY 1000%售价5999元 [9] - 产品限量发售,如MEGA摩卡MOLLY售完即止 [12] - 具有城市限定特点,如MEGA SPACE MOLLY 400%熊猫是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的联名款 [12] 公司发展战略 - 臻藏店是泡泡玛特将收藏级产品铺设线下店的重要一步,第二家臻藏店将在北京SKP开设 [10] - 公司在中国内地有401家线下门店,境外有130家门店 [10] - 创始人王宁表示早期门店以低价产品为主吸引用户轻松购买,现在发展到可以陈列高价MEGA系列产品 [10] 市场反响与影响 - 臻藏店吸引高端玩家和优质会员专程购买 [13] - 泡泡玛特与成都SKP合作的"全球最大LABUBU许愿树"成为小红书热词 [13] - 臻藏店可能催生"反向海淘",吸引境外游客购买尚未在海外上市的新款产品 [13]
“反向海淘”火了!空箱来中国,满载回本国
搜狐财经· 2025-05-25 11:31
反向海淘现象 - 外国人来华旅游同时热衷购买中国商品,形成"反向海淘"趋势 [2] - 跨境电商成为重要渠道,1-4月江苏省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同比增长63_8% [3][4] - "五一"假期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44_86%,金额增长128_04% [3] 驱动因素 -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且强大,提供价格优势和供应稳定性 [5] - 国内社交媒体(如小红书、抖音)打破西方媒体滤镜,吸引外国人了解中国 [5] - 政策便利化如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国推广、支付结算优化等 [2][5] 行业影响 - 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扩大内需市场,带动旅游、住宿等关联产业 [5] - 激励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创新与品质,优化全球价值链地位 [5] - 展示中国制造业实力,吸引外国投资,提升国际影响力 [6] 江苏制造业机遇 - 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如无锡物联网、苏州纳米新材料),形成规模优势 [7] - 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7] - 开发本土特色产品,满足外国消费者文化需求 [9] 消费场景优化 - 结合旅游资源设计购物线路,延长外国消费者停留时间 [8] - 培养国际化服务人才,提供多语言服务 [9] - 打造数字化消费平台,开发多语言电商功能 [9] 企业策略建议 - 与旅游机构、电商平台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9] - 优化购物环境,提供便捷支付和物流服务 [9] - 利用技术提升线上线下融合体验 [9]
“世界超市”义乌,如何穿越关税风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23:32
义乌小商品市场现状 - 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115万户商户和210多万SKU,被誉为"世界超市",是中国外贸的重要晴雨表 [2] - 市场商户价值极高,例如聂自勤拥有14平方米、价值千万元的店铺 [1] - 市场吸引了全球客商,近期中东和非洲客商占比上升,美国客商减少 [2][6]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4月2日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后,义乌市场对美国出口受到冲击 [2] - 部分美国客户暂停采购,持观望态度,导致商户库存积压 [6] - 沃尔玛供应商接到恢复出货通知,关税成本将由美国客户承担 [8] - 洛杉矶港预计货物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35% [13] 商户应对策略 - 聂自勤将2000万元货值的库存转向南美客户,并瞄准欧盟市场和内贸市场 [6][7] - 商户普遍通过商品涨价、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应对 [13] - 恒林股份预计终端市场对性价比高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增加,促进线上销售 [13] - 乐歌股份海外仓客户出现分化,部分观望,部分继续出货并适当提价 [14] 新兴市场开拓 - 商户傅江燕主攻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瞄准新兴市场 [1][15] - 秘鲁采购商Alison增加万圣节产品采购,如南瓜灯、万圣节氛围灯 [6] - 有达饰品商行在淘宝平台收到更多来自美国、东南亚的海外C端订单 [9] 数字化转型 - 商户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和社交媒体营销主动出击 [15] - 傅江燕利用AI视频翻译技术一键生成多国语言短视频,开拓新市场 [16] -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多语跨境直播中心,培养复合型人才 [19] 市场多元化发展 - 义乌市场对多语种人才需求大增,当地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17] - 商户通过打造品牌、开发多元市场、海外社媒营销等方式应对挑战 [14] -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多元化布局成为商户共识 [16]
“比价大战”硝烟再起,京东又带头卷起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05 12:04
香港五一旅游消费 - 五一假期首日香港出入境人次达102万,其中内地旅客约22万,预计整个黄金周出入境人次达571万[2] - 激增的入境游客将带动香港旅游、餐饮、交通、酒店等行业收入增长,提升尖沙咀、中环等商圈营业额[2] 香港电商市场变革 - 2024年3月起淘宝、京东、拼多多加速在香港布局,推出"包邮""补贴"政策,京东推出"全港比价、买贵就赔"口号[2] - 内地电商平台"包邮到港"服务引发"反向海淘"浪潮,香港自提点出现爆仓和排长队现象[2] - 2024年前7个月香港线上购物占比不足10%,远低于内地47%的电商渗透率,显示巨大增长空间[7] 电商平台包邮政策 - 淘宝投入10亿元将香港纳入包邮区,推出"满99元包邮"政策,覆盖服饰、日用品等品类[3] - 京东初期投入15亿元补贴香港市场,推出自营满299元免运费上门服务,并设立"一件免运费"专区[5] - 拼多多推出"包邮到港"标签商品,平台补贴香港段运费,支持一件3元商品包邮[7] 物流模式对比 - 淘宝依托菜鸟网络在香港设超1000个自提点,形成"半日达"配送能力,覆盖全港95%区域[10] - 京东在香港建立5个自营快递运营中心,核心区域同城快递最快4小时送达[11] - 拼多多依赖集运仓和第三方物流,平台补贴香港段运费,成本相对较低[11] 香港市场战略意义 - 香港是内地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试验场,其开放性和国际化程度为拓展海外市场提供经验[12] - 阿里2018年建设香港eHub,面积达54个足球场,为布局全球快递网络的重要节点[12] - 京东和拼多多已将包邮服务扩展至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