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强债弱
icon
搜索文档
“固收+”基金研究:2025H1,“固收+”基金的制胜之道
天风证券· 2025-08-02 15:40
2025H1,"固收+"基金的制胜之道 固定收益 | 固定收益专题 "固收+"基金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2025H1"固收+"基金表现如何? 年内大类资产表现整体呈现"股强债弱"特征。在此背景下,可转债类基 金表现领跑市场。2025H1,可转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高达 7.16%,明显 跑赢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 25Q1 表现亮眼,一级债 基、二级债基业绩虽在 25Q2 向上追赶,但上半年整体表现偏弱,纯债类 基金涨幅则相对靠后。在后续权益向好预期下,被动指数型、混合型债券 份额明显增长,纯债类基金则被大幅赎回。 对"固收+"基金进行再界定,并根据事后资产配置情况进一步细分为股 票增强型、转债增强型等以比较其业绩表现。截至2025Q2,梳理得到1418 只"固收+"基金合计份额 11483.29 亿,较 2024 年末增长 16.54%。 从资产配置看,类权益资产快速上涨后,投资者"落袋为安"情绪渐浓, 2025H1 末"固收+"基金股票、转债仓位小幅下降,弹性转债仓位基金 为转债减仓主力。从市场表现看,超 90%的"固收+"基金 2025H1 收益 为正,回撤控制整体较好。转债增强型基金表现亮眼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午前强势翻红,近6日净流入超40亿元,最新规模、份额再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25 12:08
流动性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盘中换手18.01%,成交23.40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24日,30年国债ETF博时近1周日均成交35.90亿 元。 业内机构指出,短期内"股强债弱"格局仍可能延续。后续债市走势关键在于股市节奏是否变化,以及资金面宽松能否持续传导至利率中枢。总体来看,当前 债券性价比相对较高,但短期趋势偏弱,债市策略仍应以防守为主,结构性机会可期。 中信证券表示,短期利率可能在股商两市外溢影响、财政发力预期、通胀抬升预期以及投资需求修复等多重预期下有所调整,但长期定价逻辑并没有扭转, 关税压力下外需偏弱制约仍然存在,数据端改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体而言,虽然债市短期"近忧"难免,但长期来看"远虑"言之尚早,超调后反而可能 存在博弈的机会。 规模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29.52亿元,创近1年新高。 份额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最新份额达1.17亿份,创近1年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30年国债ETF博时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15.10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40.61亿元,日均净流入达6.77亿元。 截至2025年7月25日 11:20 ...
近3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30年国债ETF(511090)规模创成立以来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36
30年国债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4日午间收盘,30年国债ETF最新报价123.12元,较前日下修调整 [1] - 半日成交44.64亿元,换手率达22.59%,市场交投活跃 [1] - 近1周日均成交75.32亿元,显示持续流动性 [1] 规模与资金流向 - 最新规模达197.73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份额达1.60亿份,同步创历史新高 [1] - 近3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7.84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8.13亿元 [1] 债市调整特征分析 - 风险偏好回升导致股市上涨,对长债形成压制 [1] - 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债市结构脆弱性放大对利空敏感度 [1] - 招商证券指出当前调整延续历史两轮特征 [1] 短期市场展望 - 股强债弱格局或延续,后续走势取决于股市节奏变化及资金面传导效果 [1] - 债券性价比相对较高但短期趋势偏弱,建议防守为主 [1] - 结构性机会仍存,需关注利率中枢变化 [1] 指数跟踪机制 - 30年国债ETF紧密跟踪中债-30年期国债指数(总值)财富指数 [2] - 指数成分券为境内发行且待偿期25-30年的记账式国债(不含特别国债) [2]
风险偏好回升 债市被动调整
上海证券报· 2025-07-24 02:08
市场表现 - 7月23日沪指盘中一度突破3600点,商品市场同步走强,债市承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逼近1.72%,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破1.93% [1] - 午后股指冲高回落,债市部分修复,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1.7%下方,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下行,国债期货跌幅收窄 [1] - 债市呈现"股强债弱"格局,长端利率对基本面利多反应钝化,陷入"无声下跌"状态 [3] 影响因素 - 风险偏好回升、股市上涨对债市构成压制,长债首当其冲 [2] - 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债市结构脆弱,对利空因素反应敏感 [2] - "通缩故事"告一段落,"再通胀预期"升温,资金青睐商品和股市,债市被动调整 [2] - 政策预期支撑及国际关系改善信号助推风险偏好回升,股市融资余额上行,新增资金持续入场 [2] 机构观点 - 央行货币政策基调偏向宽松,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7月以来DR007运行中枢约为1.5% [2] - 年初以来机构积累一定浮盈,对市场震荡具备更强承受力,未出现理财赎回引发的连锁反应 [2] - 短期内"股强债弱"格局可能延续,债市走势关键看股市节奏变化及资金面宽松传导 [3] - 长端利率债或在当前位置震荡整理,中短端信用债在资金宽松支撑下有望延续阶段性行情 [3] 投资策略 - 债市策略应以防守为主,结构性机会可期 [3] - 长债方面可在调整过程中择机配置,但应避免追涨并适度控制久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