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补库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国金互问有色金属:供给收缩与AI需求共振,有色板块“商品→股票”价值传导进行时
智通财经网· 2025-10-18 17:33
有色金属板块行情核心驱动 - 截至2025年10月14日,有色金属板块股价涨幅已超70%,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 [1] - 行情呈现“供给收缩、库存修复与金融驱动”三重共振格局 [24] - 上涨并非纯粹由需求拉动,而是供应约束、库存补库与金融属性叠加下的系统性修复行情 [26] 补库行情与资金风格展望 - 相较于2024年的弱补库行情,预计本轮补库周期启动更迅速且持续时间将显著延长 [3] - 资金风格已进入再均衡过程,商品通胀回升初期市场风格应为再平衡阶段 [5]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此前被高利率压制的制造业需求或将逐步释放 [3] - 未来2-3个季度内海外市场或将迎来“再通胀交易”,市场风格切换将更广泛发生 [5] 宏观驱动逻辑与板块轮动 - “资源→制造→科技”的轮动对应GDP中更易扩张或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中更占优的部门 [8] - 当企业越倾向于生产或投资建设时,资源消耗会显著增加 [8] - 全球制造业周期向上修复是未来资源品重新崛起的核心驱动,可重点关注制造业PMI或制造业PMI/服务业PMI [11] - 制造业偏强的年份单位总产出的资源消耗平均比服务业偏强的年份高4.02%,对应每年平均多消耗资源总金额1.09万亿美元 [16] 工业金属需求展望 - 未来全球经济驱动逻辑或将转向以制造业主导,预计未来6个月全球制造业周期有望逐步修复 [14] - 全球产业链转移和新兴市场产能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将带来投资性需求并通过人均收入提升催生消费需求,形成“投资-消费”共振扩张 [19] - 即便不考虑经济增长,全球经济驱动逻辑转变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也会使金属需求增加,相当于全球GDP(2011-2023年平均约76.47万亿美元)的1.43% [16] AI建设对金属需求的影响 - AI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铜、锡及用于散热系统的铝,其中铜是AI基础设施中最核心的基础金属 [42] - 基于580TWh的电耗水平(高边界测算),未来五年AI建设预计将拉动约142万吨新增铜需求,年均贡献24万吨增量 [45] - 原材料能否享受估值溢价取决于其是否成为AI产业链上的紧缺环节,而非最具价值创造的环节 [23] 主要金属品种供需展望 - 铜:新增产能投放缓慢,主要矿山品位持续下滑,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设备及AI数据中心建设共同带来边际需求增长 [36] - 铝:中国电解铝产能接近4500万吨天花板,海外新增产能有限,需求端受益于电网投资、轻量化及能源结构调整 [36] - 稀土:供给端配额与冶炼管控趋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下游高端装备、新能源驱动与智能制造对稀土磁材的需求稳步扩张 [36] 海内外有色股估值差异 - 海外市场更重视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而国内投资者普遍倾向于使用市盈率(PE) [30] - 会计制度差异导致国内矿企费用化水平较高,利润表反映的净利润更接近现金利润;海外企业由于资本化程度高,利润被折旧摊销显著摊薄,因此呈现出较高的PE估值水平 [32] - 中国有色板块估值修复逻辑正从制度与融资体系的调整中获得支撑,PE估值有望向国际水平靠拢 [35] 股票板块表现与公司展望 - 行情传导顺序为“商品价格上涨→盈利兑现→估值修复”,铜、铝、稀土等子板块盈利修复速度较快 [39] - 铜企凭借早期出海优势,并购获取优质资产,率先兑现利润;电解铝板块中具成本优势且分红政策明确的企业值得关注 [39] - 板块表现以中期盈利改善为主线,分红兑现和现金流质量将成为估值重估的核心逻辑 [39]
华东地区集运欧线市场调研:周期拐点已至,还是昙花一现?
对冲研投· 2025-10-16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 尽管亚洲-欧洲集运贸易量同比增长约10%,但欧线运价自8月以来快速回落至2023年12月红海绕行以来的最低点,价格弹性不及去年 [3][5] - 需求端增长由欧洲补库周期、中国产品性价比优势、出口目的地转移及政策抢运等多因素驱动,但预计明年增速将放缓 [5][7][11] - 供应端因航运联盟重组、新船交付及汽车运输船分流等因素,宽松压力持续存在,预计将延续至明年 [13][19][22] 需求端分析 - 亚洲—欧洲集运贸易量同比增速达到约10%,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运价弹性明显不及去年 [5] - 欧洲进入补库周期,库存对GDP由拖累转为拉动,制造业PMI显示小型补库周期带动进口需求稳定 [5] - 对西北欧出口亮眼货种包括纺织服装、轮胎、机械设备、家电、木质家具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和锂电池 [7]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欧洲能源价格高削弱其制造业竞争力,中国产品性价比优势凸显;美国加征对等关税促使部分出口商转向欧洲;欧盟新规(如EUDR)刺激家具等品类提前备货;欧洲夏季高温天气拉动空调、冰箱等家电出口 [7] - 插电混动车型出口增长显著,支撑电动汽车出口规模,但光伏产品表现疲软,预计第四季度拉货同比难有明显提升 [10] - 欧洲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低迷与零售数据震荡上行出现劈叉,未来零售数据持续性取决于经济修复进程、实际收入增长及外部贸易环境 [11] - 欧洲设置更多贸易壁垒(如轮胎反倾销调查)及出口订单转移效应减弱,预计明年亚欧贸易增速将放缓 [11] 供应端分析 - 自主要航运联盟重组以来,市场整体运力规模提升,新航线增加,影响了不同航线间的揽货策略与定价动态 [13] - “双子星”联盟主干航线班期保持相对稳定;OA联盟的CES航线因前期船舶供应紧张,班期稳定性不足,装载率低,报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13] - PA联盟(由ONE、HMM和YML组成)因船队实力最强的HPL离开,平均船舶吨位偏小,YML新投入运力使填舱压力更大,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处于相对弱势 [13] - 红海绕行近2年后,额外航程带来的供应偏紧红利消退,船公司安排更多船舶进行坞修,部分原定特检被推迟最多约半年 [16] - 修船市场整体繁忙,环保改造需求(如有机硅喷涂或节能装置加装)使平均在坞时间从常规15天延长至一个月或更久,修船厂档期紧张 [16] - 明年新船交付节奏预计较今年放缓,但达飞、MSC、ONE和EMC等公司仍面临较大交付量,将为市场带来进一步运力宽松 [19] - 有航司计划将部分17,000+ TEU以上大型船舶投放至南美、非洲及中东等增长较快航线,缓解欧线压力,但整体可调配运力仍在增加 [19] - 汽车运输船集中交付,6,000+ CEU级别船舶一次航程相当于分流超过4,000TEU集装箱货量(按每40尺集装箱装运3辆汽车估算),将逐步分流目前通过集装箱船运输的电动汽车货量 [22]
黑色金属数据日报-20250922
国贸期货· 2025-09-22 1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钢材需求旺季兑现力度偏弱,单边反弹驱动不强建议观望,基差阶段性买保头寸可在节前择机滚动止盈;硅铁锰硅基本面有隐忧,产业客户关注期现正套;焦煤焦炭节前低多为主并注意逢高兑现利润;铁矿石延续低多思路 [2][3][6][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9月19日远月合约收盘价,RB2605为3232元/吨、HC2605为3384元/吨等,近月合约收盘价,RB2601为3172元/吨、HC2601为3374元/吨等,各合约有不同涨跌值和涨跌幅 [1] - 9月19日跨月价差,RB2601 - 2605为 - 60元/吨、HC2601 - 2605为 - 10元/吨等,价差/比价/利润方面,卷螺差为202元/吨、螺矿比为3.93等,各有涨跌值 [1] 现货市场 - 9月19日上海螺纹现货价3280元/吨、天津螺纹3200元/吨等,各有涨跌值 [1] - 9月19日基差方面,HC主力为66元/吨、RB主力为108元/吨等,各有涨跌值 [1] 钢材 - 周五期市夜盘黑色品种冲高利好周末现货,个别区域小涨10 - 30;宏观上美国降息中周期利好,关注国内政策跟进;产业上旺季需求兑现力度不强,建材表需好转幅度不突出,节前炉料补库有一周左右窗口,成本有支撑,但建材高产量增加远端担忧 [2] - 期货单边下方有成本支撑但供需改善有限,单边反弹驱动不强烈,建议观望;基差阶段性买保头寸可在节前根据现货敞口择机滚动止盈;盘面套利阶段性做缩01合约卷螺差180附近择机止盈 [2][8] 硅铁锰硅 - 短期市场情绪波动大,双硅跟随黑色板块交易风格切换;基本面前期亏损扭亏为盈,行业平均利润修复,供给增量,行业自律不乐观,难大规模减产;金九银十终端需求待验证,钢厂利润承压,铁水和电炉开工有向下风险冲击需求,库存累积且偏高,去化压力大;产业客户关注期现正套 [3][5][8] 焦煤焦炭 - 现货端内蒙古焦企发起焦炭第一轮提涨,炼焦煤竞拍成交好价格上涨,蒙煤口岸通关高位,下游询盘增多成交好;期货端上周板块震荡上行,周五夜盘高开后震荡 [6] - 基本面终端需求不佳但有韧性,废钢日耗下降使钢材供需改善,铁水高位,成本支撑有效,市场关注节前炉料补库行情;节前以低多为主,上方空间依赖宏观驱动和资金博弈,注意05合约挑战8月中旬高点时逢高兑现 [6] 铁矿石 - 钢厂针对国庆补库,未来铁矿库存延续港口向厂内轮转,需求回升支撑价格;本期钢材表需回升主要源于螺纹,后续螺纹表需有回升空间;补库周期内铁矿有支撑,高度取决于钢材需求成色;自身下半年供应增量预期抑制价格上涨高度;长期维持逢低做多观点 [7]
广发证券:从加息周期步入降息周期 看好全球制造业投资上行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1:20
全球货币政策周期转变 - 美联储预计在2025年9月至12月期间降息三次 [1] - 欧洲央行在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已连续降息8次 [1] - 中国、南非、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在2025年均进入降息周期 [1] 全球制造业扩张趋势 - 8月全球PMI创14个月新高 33个样本国家中有18个国家PMI增长 东南亚、欧洲和美国表现强势 [2] - 德国制造业PMI在8月首次升至50荣枯线以上 机械设备及金属制造等行业PPI呈现扩张 [2] - 美国通过加征关税和国内减税推动制造业回流 建造支出显著增加 本轮回流以金属制造等传统行业为主 [2] 美国库存周期与行业景气度 - 美国制造业库存去化已持续20个月 零售商去库最彻底并已开始补库 零售端补库带动制造端和批发端被动去库存 [3] - 建筑机械库销比和新签订单景气度最高 其次为工业机械、空调制冷设备、涡轮机和发电机 [3] - 美国挖机销量在基建和地产疲弱背景下快速恢复 工业品复苏韧性足且持续性强 消费品去库结束但未开始补库 对利率敏感性强 [3] 重点投资方向 - 全球定价能力突出的资源品资产 包括油气、海工、采矿和造船板块 [1] - 海外份额持续提升的工业品资产 包括工程机械、叉车和高机板块 [1] - 降息周期中弹性突出的消费品资产 美国手工具在上轮降息周期大幅跑赢家具和家电 [1] - 深度参与全球工业品供应链的企业 [1]
“反脆弱”系列专题之十四:经济的“韧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6 21:45
经济增长隐忧 - 2025年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但7月社零增速降至3.7%[3][15] - 7月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回落11.3个百分点至6%[3][15] - 7月房企信用融资增速下降13.5个百分点至-15.8%,竣工面积增速下降27.7个百分点至-29.4%[3] - 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4和3.3个百分点至-7.8%和-14.1%[3] - 7月PPI为-3.6%,中下游产能利用率较低(中游74%、下游74.7%)抑制价格传导[4][24] 服务业韧性 - 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仅回落0.2个百分点至5.8%,1-7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小幅下滑0.1个百分点至5.2%[5][32] - 暑期全国铁路发送旅客9.53亿人次(同比5.8%),民航旅客运输量达1.5亿人次(同比5.4%),8月全国迁徙指数同比上升至23.9%[5][35] - 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预计带动信贷新增2100亿元,政策支持向服务业倾斜[6][37] 出口潜力 - 7月出口同比增长7.2%,其中仅约30%来自“抢出口”短期因素,70%源于外需改善和份额提升[7][44] - 对新兴经济体生产资料出口和非美发达经济体消费品出口增长强劲,美国补库周期或持续支撑需求[7][52] - 对东盟“抢出口”贡献约2个百分点,但新兴经济体投资提速(如南非投资从-17%升至4%)和“一带一路”份额提升支撑出口潜力[8][59]
金信期货:金信期货日刊-20250723
金信期货· 2025-07-23 16: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基于历史规律与当前政策经济环境 2025 - 2026 年股商双牛行情大概率重演 商品先引领方向 股市在盈利兑现后全面爆发 未来商品需求可能从结构性复苏转向全面扩张 推动有色金属、原油能化等品种开启主升浪 当前股市处于牛市初期阶段 2025 年下半年上证指数有望突破 4000 点并加速上行 本轮“反内卷”改革若有效破解内需不足与产能过剩的负反馈 中国资产有望迎来堪比 2007 年的系统性重估 [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05 - 2007 年双牛行情的特征 - 股市演进路径:2005 年 6 月上证指数触及 998 点后反弹至 1300 点并横盘半年 2006 年起在经济过热与流动性泛滥驱动下上涨 2007 年 10 月攀升至 6124 点 累计涨幅达 513.6% [5] - 商品领先启动:大宗商品行情较股市提前半年启动 2006 年夏季铜、锌、原油等工业品价格率先进入牛市 2004 - 2006 年加息周期中 铜价涨幅达 144.3% 原油涨幅 105.6% 贵金属黄金上涨 39.1% [5] - 核心驱动逻辑:“基本面 + 流动性”双轮驱动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制度桎梏 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企业盈利跃升 贸易顺差激增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致流动性过剩 共同推升资产价格 [8] 本轮行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性 - 政策驱动起点:两轮行情均始于重大制度变革 2005 年是股权分置改革 本轮以“反内卷”政策为核心 [12] - 横盘蓄势阶段:股市均在初期政策刺激后经历漫长震荡 2005 年在 1300 点横盘半年 本轮自 2024 年 9 月政策底确立后横盘约 8 个月 直至 2025 年 6 月商品牛市传导至股市周期板块 [12] - 商品领先股市:大宗商品均较股市提前反应 2006 年商品早于股市半年启动 本轮自 2025 年 6 月起 焦煤、多晶硅、碳酸锂等超跌商品大幅反弹 涨幅快于股市 [12] 差异性 - 政策重心转换:2005 年侧重需求刺激 本轮聚焦供给优化 且覆盖行业从传统扩展至新兴领域 [13] - 经济结构转型:2005 年依赖投资与出口 当前需在地产下行压力下依靠制造业升级与消费复苏 [14] 两轮改革情况 - 2005 年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非流通股问题 实现全流通市场 吸引资金入市 “棚改货币化”消化房地产库存 基建投资年均增速超 20% 拉动商品需求 [17] - 2024 - 2025 年“反内卷”:政策核心转向解决“内卷式过剩” 从概念升级为系统化治理 打破“增量不增收”的恶性循环 对传统与新兴行业都有很大影响 [18] 大宗商品到股市的传导逻辑 2006 - 2007 年 - 商品率先启动:2006 年在中国工业化加速与全球补库存周期共振下 铜、铝等金属及原油供需趋紧 铜价涨幅 144.3% 原油涨幅 105.6% [19] - 股市滞后反应:2007 年商品涨价推动企业盈利跃升 资源类上市公司利润增速超 100% 带动周期股领涨 有色金属板块平均涨幅 400 - 500% 煤炭股涨幅 300%以上 并扩散至其他板块 [19] 2025 年行情 - 当前商品牛市始于 6 月 较股市整体启动提前 已传导至 A 股相关板块 焦煤从底部反弹超 50% 多晶硅价格突破 5 万元/吨 驱动因素包括政策预期扭转、行业亏损倒逼、补库需求释放等 6 月以来周期板块率先响应商品涨价 呈现“商品映射型”上涨 [20] 投资建议 - 中长期建仓铜、铝、白银等长周期紧缺品种 并长周期持有 [23] - 中长期建仓股指期货的多头头寸 或者其他股票类资产 并跨年度长周期持有 [23]
市场策略更新:韧性犹在
中银国际· 2025-05-22 15:55
报告核心观点 - 4月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回落但下行风险有限,A股短期蓄势震荡,关注外需及成长主线 [1] 经济数据情况 - 4月经济数据较3月回落,呈现外需强于内需、生产强于需求格局 [2] - 生产端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6.1%,虽低于前值,但年初以来累计表现优于近五年均值水平 [2] - 需求端投资和消费较3月回落,地产投资及制造业投资4月不同程度走弱 [2] - 社零内部必需消费维持韧性,汽车及通讯器材同比增速较3月下行明显,“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效应趋缓 [2] 内外需情况 - 4月基本面数据显示外需超预期而内需动能环比趋缓 [2] - 海外需求韧性叠加抢出口、抢转口驱动,4月出口维持高增 [2] - 内需方面,两新、两重政策对消费及投资提振效应趋缓,地产销售增速边际回落,一线城市新房环比走弱,房价止跌回升迹象有待巩固 [2] 政策预期 - 4月内需数据边际走弱使短期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5月央行调降LPR利率,宽货币预期落地,发改委表示大部分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将在6月底前落地 [2] 市场格局 - 当前市场处于箱体震荡格局,政策储备空间充裕,经济下行风险低,内需数据及关税进展影响政策预期强弱 [2] - 市场上行空间取决于经济修复强度,“类平准资金”支撑下市场下行风险可控 [2] - 存量政策处于加速释放阶段,市场短期难突破一季度经济增速高点及4月2日“对等关税”冲击的情绪低点,短期呈震荡蓄势之势 [2] 市场风格 - 盈利因子年内有较大修复空间但短期上行动能趋缓,市场对高盈利、高估值计价较低,业绩高增的成长股或为下半年市场风格主要超额收益来源 [2] 二季度行业建议 - 关注外需链及成长主线,包括抢出口+补库周期涨价受益行业(化工+航运),产业趋势向好+受益风险偏好回暖的成长(AI产业链、机器人、半导体周期及自主可控) [2]
再次涨停!集运欧线这是怎么了?
对冲研投· 2025-05-14 19:39
核心观点 - 中美贸易缓和及补库周期启动推动集运指数强势反弹,短期运价受旺季支撑 [2][3] - 供需基本面改善:美线货量回升减轻欧线供给压力,欧美季节性补库需求提振海运货量 [7][8] - 船公司提涨美线运费,欧线跟涨幅度存疑,市场对反弹持续性存在顾虑 [9] - 中长期关注船公司旺季挺价策略及中美经贸摩擦的结构性影响 [10] 宏观事件驱动 - 5月10-11日中美经贸会谈达成重要共识,美国暂停对中国商品24%关税90天,并取消4月8日加征关税 [2][3] - 美国调整小额包裹从价关税税率从120%降至54%,维持100美元从量关税,刺激进出口贸易量回升 [3] - 5月12日集运指数高开涨停,主力合约EC2508与次主力合约EC2506连续放量涨停,反映市场乐观情绪 [3] 供需基本面 供应端 - 贸易战导致美线货量下滑,4月28日至6月1日主要航线取消75个航次(占计划10%),其中61%集中在跨太平洋航线 [7] - 上海-欧线5月中下旬平均周度运力投放约25.7万TEU,中美关税互降后运力或回流美线,缓解欧线过剩压力 [7] 需求端 - 中美关税调整后双边贸易量集中增长,美国采购商或启动"抢运",推动货量脉冲式增长 [8] - 欧洲工业品补库周期5-6月启动,零售业补库集中在7-8月,传统旺季需求支撑运价 [8] 运价及策略 短期 - 赫伯罗特上调印度次大陆至北美运费1500美元/箱,海洋网联调涨美线大柜FAK费率1000美元 [9] - 欧线6月报价小幅提涨,但市场对落地幅度存疑,建议旺季合约多单持有,滞涨即减仓 [9] 中长期 - 红海绕航比例超75%支撑运价底部,但中美经贸矛盾未根本解决,需关注船公司旺季挺价策略 [10] - 策略建议关注08-10合约正套及10-12合约反套机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