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黑龙江:锻造新质生产力 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黑龙江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锻造新质生产力,多项技术成果助力载人航天、月壤采样、火星探测、北斗导航、万米海试等国家战略 任务,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助力大庆油田实现日产油气当量超千吨,中国一重(601106)加氢反 应器刷新世界纪录,各项突破性技术成果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和龙江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省强化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组建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主任的省委科技委 员会。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创新龙江建设意见、创新发展60条、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 地的意见和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持续优化科技政策供给。 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跃升。"十四五"期间,我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01项,直接经费2.6亿元,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67项。省级 财政累计拨付省自然科学基金3.1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数达3455项,突破了黑土地保护、 水下远程自主导航、高超声速飞行器装备轻质化等一批核心科学问题。2021-2024年,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带动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
涨势正酣却黯然清盘,多只发起式基金倒在黎明前
券商中国· 2025-06-16 22:55
发起式基金清盘现象 - 年内多只基金在净值上升过程中突然宣布清盘,包括重仓医药板块的基金 [1] - 清盘主因是发起式基金成立三年后规模未达2亿元门槛,即使业绩优秀也难以避免 [2] - 华安创新医药锐选量化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达22%,但规模仅1100万元被迫清盘 [4] - 金鹰品质消费基金年内涨幅11%,清盘时点错过后续重仓股上涨行情 [4] - 富荣医药健康基金规模1300万元,已暂停申购,面临自动终止 [4] 发起式基金运作机制 - 发起式基金发行门槛低(5000万元规模+管理人认购1000万元) [5] - 三年后规模不足2亿元将自动终止,不得通过持有人大会延续 [5] - 普通公募基金只需连续60日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即可存续 [5] - 发起式基金运营成本高,规模难以扩大,易受机构资金影响 [7] 绩优基金规模困境 - 市场轮动加快导致资金对主题基金持观望态度 [6] - 零售渠道更倾向推荐风格均衡的产品 [6][7] - 即使业绩回暖,三年内规模未突破仍面临清盘 [5] - 基金持营需要综合因素,业绩好不一定能吸引资金 [5] 成功逆袭案例 - 永赢先进制造基金规模从3亿元猛增至115亿元,因重仓机器人个股 [8] - 中欧时代先锋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12%,规模达111.4亿元 [8] - 广发高端制造等产品通过优异业绩度过三年大考 [8] - 规模前20的主动权益产品中19只实现正收益,6只年化超10% [8] 基金发展关键因素 - 业绩是发起式基金突围的必要条件 [2][8] - 需要渠道、宣发等资源支持才能快速提升规模 [2][9] - 基金行业竞争激烈,复制百亿规模难度大 [9] - 发起式基金需业绩突出才能长期生存 [9]
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暴涨711%,“新消费+硬科技”行业成为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3:10
全球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低位徘徊,预计共有500家企业在全球上市,集资额575亿美元,IPO宗数和集资额分别下降11%和上升9% [1] -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活动在全球的占比上升,香港贡献全球总集资额的24%,与A股合计占全球总集资额的33% [1] - 港交所受大型IPO推动,以140亿美元集资规模登顶全球 [1] 香港IPO市场表现 - 安永首次上调全年港股IPO集资额预测,由原预计的1200亿港元大幅上调至1600亿港元,全年集资额有望居全球首位 [1] - 上半年香港市场约有40家公司首发上市,集资额1087亿港元,IPO宗数和集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集资总额 [1] - 香港IPO平均集资额同比上涨超过五倍,近十年同期排名第二,仅次于2021年 [1] 港股IPO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IPO市场热潮是政策、市场、企业供应等多轮驱动的结果,内地企业通过"A+H"双平台强化国际化布局 [2] - "新消费+硬科技"行业成为港股新引擎,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两大行业的IPO宗数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的IPO集资额位列行业之首 [2] - 港交所"科企专线"正式推出,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专门指引,简化对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企业的相关规定 [2] 港股市场未来展望 -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和出海潮的兴起,预计更多优质A股上市公司将通过港交所合资格A股公司快速审批通道拓展全球市场 [3] - 香港政府致力于使香港成为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首选的上市地 [3] - 在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情高涨、"科企专线"落地、中概股回归升温等因素的作用下,港股IPO市场热度将持续推升 [3] - 预计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及产业链领军企业登陆港股,新消费和硬科技企业IPO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3: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定位 - 深圳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创新 [1][4] - 改革目标聚焦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 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尤其在产学研协同、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 [1][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出题人"角色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改革范例 采用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的社会化用人制度 已吸引丹扬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加入 [2] - 试点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要求兼具技术、管理、市场三重能力 [2] 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 - 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衔接模式 [3]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领域 深圳在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3] 制度创新方向 - 遵循技术变革特征进行顶层设计 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 改革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 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教育体系改革 匹配新兴产业需求 [3]
安永:上半年香港IPO筹资额全球占比大幅升至24%,预计热度持续推升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22
全球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低迷,共有500家企业上市,筹资额575亿美元,IPO数量同比下降11%,筹资额同比上升9% [1] -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筹资额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3%,其中香港占比24%,较去年同期的3%有显著提升 [1]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成为全球IPO筹资额最高的交易所 [1] A股IPO市场表现 - A股上半年共50家企业首发上市,合计筹资371亿人民币,数量和筹资额均同比上升14% [4] - 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IPO数量和筹资额位居前三,超三成企业属于汽车行业上下游 [4] - 北交所首次进入A股筹资额十大IPO榜单(开发科技,920029.BJ),显示其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增强 [4] - 长三角和珠三角企业是A股上市主力,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四省IPO数量占比达90%,筹资额前五省份占比78% [5] 港股IPO市场复苏 - 香港市场上半年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087亿港元,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 [6] - 上半年筹资额超过去年全年,平均筹资额同比上涨超5倍,为近十年第二高 [6]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筹资额居首 [6] - 5月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聚焦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的高潜力科技公司 [7] 美股中概股表现 - 上半年36家中国企业在美股首发上市,共筹资8.41亿美元,数量同比上涨44%,筹资额下降62% [7] - 筹资额下滑主要由于缺少大型IPO [7] 未来市场展望 - A股IPO将呈现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节奏化发行"新常态",下半年或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 [8] - 北交所成为当前IPO申报和辅导备案主力,未来有望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拓展 [8] - 港股IPO热度将持续,受A+H上市、"科企专线"、中概股回归等因素推动,预计更多大型企业及产业链领军企业将登陆 [8] - 新消费和硬科技企业IPO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8]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
上半年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到220% 你打新赚了多少?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20:48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上半年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220%,较2024年同期的136%显著提升,且无破发案例 [2][5] - A股上半年50家企业首发上市,筹资371亿元,数量和金额同比均增长14%,工业、科技、材料行业IPO数量及筹资额居前三 [5] - 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占IPO总数超三成,政策支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5]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分别领跑IPO数量与筹资额,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并首次进入A股筹资额前十 [6] 港股市场动态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占全球总筹资额24%,与A股合计占比达33% [2][9] - 宁德时代410亿港元IPO为全球最大规模,推动港股上半年筹资额同比激增711%至1,087亿港元 [9][10]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筹资额居首 [12] - "科企专线"政策落地,聚焦高潜力科技公司上市,缩短筹备时间并降低合规成本 [12] 行业与板块特征 - A股"科技"属性强化,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获政策支持,制度红利加速释放 [6] - 北交所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主力,未来或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拓展 [6] - 港股"新消费+硬科技"成为新引擎,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H上市案例受关注 [12] 市场数据与趋势 - A股IPO发行市盈率保持低位,与行业平均市盈率差距同比扩大 [5]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37.6%,显著跑赢其他A股指数 [13] - 港股拟A+H上市企业多为细分龙头,稀缺性吸引国际资本流入 [15]
解码经济特区的创新基因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58
深圳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支持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深化改革[2][20] - 深圳已从边陲农业县蝶变为国际创新型城市,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世界级创新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聚集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全国第一[2][20] - 深圳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正在打造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0] 高等教育体系与产业布局 - 深圳现有17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7.6万人,形成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等创新要素聚集地[3][23] - 过去10年以年均1所的速度新建10所高校,包括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实现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4] - 高校学科专业精准对接"20+8"产业集群(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大未来产业),编制强链补链清单超常规布局紧缺学科[25] 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 - 探索"高校+龙头企业+高水平科研机构"学科共建机制,实现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精准对接[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企业建立60多个联合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均由校企联合申报,横向纵向课题界限日益模糊[32] -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联盟实现课程互选、设备共享,形成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32] 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 - 南方科技大学成立碳中和能源研究院等平台,由战略科学家领衔,采用独立课题组与有组织科研相结合模式攻关原始创新[28][30] - 深圳高校开设"基础科学攀峰班""院士班"等特色班级,由院士担任班主任,将大师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30]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95%居全国第一,企业家被称为"深圳特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32] 基础教育与创新生态延伸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开设"博士课堂""中科讲坛",院士亲自参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33] - 全社会协同推进科学教育,企业工程师担任"编外教师",高校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培育创新萌芽[34] - 深圳正在打破教育、科技、产业界限,将整座城市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和策源地[35]
英国4月经济萎缩幅度超预期 政府计划提振市场信心
新华财经· 2025-06-12 17:55
ONS经济统计主管Liz McKeown指出,服务业和制造业产出的减少是导致4月份整体GDP下滑的主要原 因。她还提到,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尽管4月份的数据不佳,但总体GDP仍有所增长,这可能是因为一 些商业活动被提前到了年初完成。 此外,4月份法律和房地产行业的表现尤其疲软。这可能是由于在3月份印花税调整后,购房需求集中释 放,导致4月份的需求相对减弱。这种情况表明,短期经济波动有时会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而这些影 响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出现周期性的起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 对这一数据表示失望,但同时强调其即将进行的支出审查计划将有助于推动经 济增长。 英国政府表示,将加大相关领域的政府投资,并以此带动私人投资,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未来五年内, 英国将投入156亿英镑,用于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将在今后几年内投资860亿英镑,用于加速推动英 国增长最快的行业,包括科技、生命科学、先进制造业和国防等。将投入1.87亿英镑,用于学生AI方面 的培训,其中的0.24亿英镑,将作为该项目的旗舰项目的投资,目的是让英国每所中学的学生有机会在 三年内获得新的人工智能技能。到2027年, ...
国家发改委: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举措注重经济领域改革与教育、科技、人才等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联动
快讯· 2025-06-12 10:2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 改革注重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 强调经济领域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改革的联动 [1] - 推动产学研用集成 促进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 [1] -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培育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1] -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深度融合 [1] -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发行存托凭证 [1] - 允许符合条件的粤港澳大湾区注册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后回归深交所上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