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ater Infrastructure
icon
搜索文档
县域经济“第一城”的科创突围:昆山如何打造产业创新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6:13
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 - 昆山从传统制造重镇向产业高地转型,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等产业高度集聚,成为县域新型工业化样本[2] - 昆山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孕育出一批具有"硬核能力"的新兴科创企业,吸引更多具备核心技术与成长潜力的企业落地[2] - 昆山构建"2+3+3"新兴产业体系,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低空飞行器、高端食品、时尚创意、消费医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5] 企业案例与产业链协同 - 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克3C、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链上协同"技术攻关路径[2] - 联仕新材聚焦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制造与芯片封装所需的高纯材料上实现自主创新,构建覆盖全国主要半导体客户区的产能网络[2] - 昆山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3965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多年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企业创新活跃度高[3] 制度创新与科创生态 - "祖冲之攻关计划"打破传统科研立项路径,通过"揭榜挂帅""难题招标"等机制让企业对接科研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6] - 昆山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打造"昆如意"企业服务平台,集成10大类27项主题服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7] - 昆山形成由城市科创载体、产业资本中心和产业控股平台共同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升级[7] 资本运作与长期发展 - 毅达资本在昆山设立4只基金,总规模超过20亿元,其中约三成出资来自昆山本地国资机构,形成"在地化+机制共建"运作模式[8] - 昆山与创投机构建立基于长期主义的创新共同体,超越财务型绑定,激发协同效能[8][9] - 昆山政策的稳定性与执行的连续性成为吸引创新企业落地的"磁力场",企业家普遍感受到"可预期"的发展环境[9] 城市更新与产城融合 - 昆山通过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形成总部商务区、环港商业区、中央品质生活区、青年创业园等六大功能板块[3][4] - 城市更新为高质量产业生态和人才集聚提供新的空间支点,从产强城弱向产城共荣迈进[4] - 昆山以城市更新承载人群,以机制创新托举企业,以长期资本陪伴成长,探索独特的科创路径[9]
恒铭达(002947) - 002947恒铭达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702
2025-07-02 16:10
公司经营与目标 - 二季度经营正常有序,股权激励目标按计划推进,公司多维度推动业绩长期稳健增长 [2] 技术应对与能力提升 - 构建前瞻性技术预研体系与跨部门敏捷协同机制,打通全链路闭环,在客户预研阶段介入提供定制化方案,提升产品迭代效率 [2] 业务规划与布局 - 相关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应用于通信和新能源领域,推进新产品市场化,构建业务增长点,向新兴领域深化战略布局 [3] 核心竞争力 - 以技术为核心,构建差异化壁垒,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展新兴场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全球化产能布局 [4] 消费电子机遇把握 - 在消费电子领域深耕,具备生产适配智能终端需求产品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方案,把握市场机遇 [5]
上市公司真想搞好市值管理,就不能再盲目跟风了
梧桐树下V· 2025-07-02 16:09
2025年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核心要点 政策背景与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27日,438家A股公司发布市值管理制度,225家明确估值提升计划,反映政策推动下企业加速合规化价值管理 [1] -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等政策强化市值管理合法性,要求企业通过内在价值提升与市场认可度优化实现发展 [1] 市值管理六大实操路径 1 分红 - 分红需满足《公司法》第210条要求: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按股份比例分配剩余利润,公司章程可例外规定 [1] - 实施前提为"有利可分",是直接但受盈利约束的市值管理手段 [1] 2 股份回购 - 股价脱离基本面下跌时,回购对市值提振效果显著 [3] - 回购资金须为自有资金,且仅限四种情形:减资、员工激励、可转债转换、维护公司价值与股东权益 [3] 3 增持与战投引入 - 增持主体包括控股股东、董监高及重要股东,需结合公司基本面判断 [5] - 战略投资者入股需长期经营协同验证,若未达预期则股价支撑作用减弱 [5] 4 资本运作 - **再融资**:破发、破净、持续亏损或财务投资占比高的公司受限,但定向发行、简易程序及房地产公司豁免 [6][7] - **并购重组**:通过产业链/产业外并购、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获取战略资源或剥离不良资产 [8] - **分拆上市**:需满足上市满3年、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6亿元(年均≥2亿),且分拆业务净利润/净资产占比不超50%/30% [9] 5 股权激励 - 实施前提为良好经营业绩,审计否定意见或36个月内违规利润分配的公司不得实行 [11] 6 预期管理 - 措施包括业绩说明会、路演(含反向路演)、投资者接待日、交易所互动平台回应等 [13] 方法论与课程补充 - **DER三板斧方法论**:诊断(股东结构/流动性分析)-提升(合规信披/ESG/并购等五大阳谋)-实现(合理溢价目标) [17] - **案例分层**:400分以上为优秀企业案例,300分以下需战略调整 [18] - **课程亮点**:解析新政逻辑、拆解"五大阳谋"工具、提供"一利五率"测算表等实操资源 [17][18]
一GPU企业科创板IPO获受理!3年累计亏损46亿拟募资80亿,创始人曾任职英伟达
梧桐树下V· 2025-07-02 16:09
IPO受理情况 - 6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新受理41家IPO创今年单日新高上交所新受理5家科创板企业包括GPU芯片企业摩尔线程[1] -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注册资本4.0002亿元2024年末员工1126人[1]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为Fabless模式GPU芯片设计企业专注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领域已推出四代GPU架构[2][3] - 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MTT S80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MTT S5000千卡集群效率超国外同代产品[4] - 自主研发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超高清视频处理[4] - 产品矩阵覆盖AI智算云计算个人智算含四代GPU芯片及板卡模组一体机集群设备等[5][6]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6%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36.36%股份[7] - 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09万元12398万元43846万元复合增长率208.44%[8][10]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4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累计-43亿元2024年末未分配利润-12.07亿元[8][9] - 研发投入占比极高2022-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422.51%1076.31%309.88%[9] 上市标准与科创属性 - 选择科创板上市标准预计市值≥15亿元最近一年营收≥2亿元三年研发投入占比≥15%[10] - 符合科创属性指标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8.1亿元占营收626.03%研发人员占比78.69%拥有402项境内发明专利[10] 客户与供应链风险 - 客户高度集中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9.86%97.45%98.16%[11][13] - 2023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对采购美国原材料及技术工具造成限制已调整供应链策略[14] 募资计划 - 本次IPO拟募资80亿元其中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用于3个项目建设[14]
全市超3200只个股飘绿
第一财经· 2025-07-02 16:0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沪指跌009%至345479点 深证成指跌061%至1041263点 创业板指跌113%至212372点[1][2] - 两市成交额达138万亿元 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下跌[1][5] 板块动态 - 光伏板块集体反弹 通威股份 欧晶科技 赛伍技术等十余股涨停 大全能源涨1568% 东方日升涨1059% 艾罗能源涨1023%[6][7][8] - 海洋经济概念逆势大涨 神开股份 巨力索具 东方海洋等近20股涨停[7] - 钢铁 煤炭 工业金属板块表现活跃 脑机接口 CPO概念走弱[6]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光伏设备 钢铁 食品饮料板块 通威股份获净流入752亿元 御银股份654亿元 隆基绿能575亿元[9][10] - 资金净流出公用事业 旅游酒店 玻璃玻纤板块 际华集团遭抛售933亿元 欧菲光575亿元 东方财富537亿元[9][11] 机构观点 - 巨丰投资认为热点切换快不会逆转市场上升趋势[13] - 申万宏源预计市场将维持震荡上行格局 东方证券指出海外财政扩张带动全球需求改善 7月中下旬需警惕市场波动加大[14]
6月新股上市及基金收益月度跟踪-20250702
华福证券· 2025-07-02 16:06
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6月A股市场新股上市及基金收益情况进行月度跟踪,涵盖IPO发行、项目储备、网下申购、中签率、新股表现及基金打新等方面,分析市场现状与趋势[1]。 IPO发行规模与节奏 - 2025年6月A股市场IPO融资总规模33.68亿元,环比降65%,主板融资6.40亿元,科创板24.97亿元[1][5] - 6月A股市场共发行新股3只,环比降63% [1][6] 项目储备与审核进展 - 截至6月末,A股各板块审核通过未发行IPO项目50个,拟募资493.6亿元[1][12] - 数量上创业板占28%(14家),主板/科创板占34%/6%;规模上主板拟募资占44%(215.5亿元),创业板/科创板占39%/8% [1][12] 网下申购上限 - 近三月各板块新股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多数在[1,2)亿元区间,主板和创业板多分布在此区间,科创板多在[5,10)亿元区间[1][13] 网下询价对象家数 - 6月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网下询价对象家数分别为509/0/197家,主板/创业板环比-73%/-100% [1][17] 中签率 - 6月主板A/B类账户平均中签率分别为0.0104%/0.0094%,环比-24%/-28% [1][18] - 6月科创板A/B类账户平均中签率分别为0.0427%/0.0424% [1][25] 新股上市首日表现 - 6月主板新股首日涨幅均值286% [1][30] 新股贡献度测算 - 6月新股对1 - 2亿元以下规模基金贡献度+0.188%,2 - 3亿元规模基金贡献度+0.129%居前,对8亿元规模基金增厚0.031%,年化收益率0.368% [1][32] 打新基金数量 - 2025年6月,3132只基金参与打新,规模合计6.05万亿元,偏股混合型基金1189只、灵活配置型基金595只、被动指数型基金737只参与数量较多[1][35]
云顶新耀(01952):mRNA平台开发稳步推进,可逆BTK膜性肾病数据优异;上调目标价
交银国际· 2025-07-02 16: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交银国际对云顶新耀的投资评级为买入 [2][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云顶新耀举办研发日活动展示AI + mRNA平台及多款mRNA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可逆BTK抑制剂EVER001治疗膜性肾病更新优异数据,上调目标价至72.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6]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为65.15港元,52周低位为18.28港元,市值为20,198.83百万港元,日均成交量为13.36百万,年初至今变化为28.51%,200天平均价为47.94港元 [3] 财务数据一览 收入 - 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126、707、1,660、2,552、3,752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分别为884.5%、461.2%、134.9%、53.7%、47.1% [5] 净利润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844)、(1,041)、(267)、239、743百万人民币 [5] 每股盈利 - 2023 - 2027E每股盈利分别为(2.80)、(3.24)、(0.82)、0.74、2.29人民币,前EPS预测值2025 - 2027E分别为(0.81)、0.96、2.45人民币,调整幅度分别为1.2%、 - 22.9%、 - 6.4% [5] 其他指标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ns、ns、ns、76.8、24.7倍,每股账面净值分别为16.45、12.69、12.03、13.05、15.62人民币,市账率分别为3.45、4.47、4.72、4.35、3.63倍 [5] 研发进展 AI + mRNA技术平台 - 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验证疗效,与PD - 1抗体有协同作用,IIT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有良好免疫原性;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靶向5种肿瘤相关抗原,适用于多种鳞癌,正推进中美双报;自体生成CAR - T项目在动物模型验证有效,有开发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潜力 [6] 可逆BTK治疗膜性肾病 - EVER001治疗膜性肾病Ib/IIa期数据显示,免疫学响应快速显著,两个剂量组治疗8 - 12周后抗PLA2R自抗体平均降低超60%,24周时接近100%;临床响应可观,20 - 24周治疗后24h尿蛋白水平降低超50%,36周时达80%左右,高剂量组停药后仍维持100%的免疫学和临床完全响应率 [6] 目标价调整 - 下调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将EVER001加入长期财务预测,预计其经PoS调整后销售峰值超15亿元人民币,上调目标价至72.5港元,对应237亿港元目标估值和1.8倍收入达峰时的市销率 [6] 财务预测变动 营业收入 - 2025 - 2027E新预测分别为1,660、2,552、3,752百万人民币,前预测分别为1,689、2,819、3,908百万人民币,变动分别为 - 1.7%、 - 9.5%、 - 4.0% [23] 毛利润 - 2025 - 2027E新预测分别为1,212、1,914、2,852百万人民币,前预测分别为1,233、2,114、2,970百万人民币,变动分别为 - 1.7%、 - 9.5%、 - 4.0% [23] 归母净利润 - 2025 - 2027E新预测分别为(267)、239、743百万人民币,前预测分别为(264)、311、794百万人民币,变动分别为NA、 - 22.9%、 - 6.4% [23] DCF估值模型 - 计算得出企业价值为21,364百万人民币,股权价值为21,546百万人民币(23,700百万港元),股份数量为327百万,每股价值为72.50港元 [24] 行业覆盖公司 - 交银国际对多家医药行业公司给出评级及目标价,云顶新耀评级为买入,收盘价62.20港元,目标价72.50港元,潜在涨幅16.6% [27]
传媒行业分析:四种主要变现方式中,当下,我们认为电商最好
国投证券· 2025-07-02 16: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互联网平台衍生出电商、广告、游戏、直播四大变现模式,当下电商最好 [11] - 电商产业能直接转化为交易结果,在弱宏观环境下业绩更稳健,规模上限更高;中长期看,AI 技术有望缩短消费交易链路,电商基础设施承载交易完成环节,产业链地位有望提升 [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互联网四大变现方式,当下电商最好 -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从线下转线上,互联网平台基于用户场景衍生出电商、广告、游戏、直播四大变现模式 [11] 原因一:广告规模增长受约束,内容平台走向电商化 - 广告规模取决于平台用户数量、使用时长、广告加载率等指标,增长存在限制 [12] - 用户规模见顶,2025 年 3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 12.59 亿,同比增长 2.2%,各细分场景规模基本稳定 [12] - 用户使用时长增长缓慢,2025 年 3 月全网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 175.8 小时,同比增长 6.2%,平台间竞争加剧但难度增加 [20] - 广告加载率存在阀值,过度广告化易造成用户反感 [20] - 内容平台变现模式由广告向电商升级顺畅,抖音、快手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4 年抖音电商 GMV 总额约 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0% [23][25] 原因二:品牌在弱宏观下倾向于直接转化为交易,电商业绩相对更稳健 - 消费需求不足,2022 - 202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 0.2%、7.2%、3.5%,影响品牌方增长预期和广告投放 [26] - 2024 年 A 股上市公司整体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3.4%,销售费用率较 2020 年下降 0.42pct [26] - 品牌预算分配倾向于电商等效果广告,2024 年运动鞋服行业在综合电商上广告投放占比提升 20.7pct [29] - 电商平台推动营销与销售场景融合,提高变现效率,增强消费者粘性 [34] 原因三:AI 或将缩短交易链路,电商得益于强大基建有望价值重塑 - 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交易链路数字化,链路持续缩短 [36] - AI 有望掀起产业革命,各类产品可能走向 Agent 化,目前实现进程加速 [40][41] - 消费者购买决策交易链路或将进一步缩短,如 AutoGLM 可完成购买等任务 [42] - 电商有供应链优势,承载交易功能,AI 时代价值链地位有望重塑 [48] 投资建议 - 关注头部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快手;关注产业链生态伙伴值得买等 [50]
地产2025年中期策略:地产寻底的企业视角
国投证券· 2025-07-02 16:04
核心观点 - 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2022年起)与历史不同,需求端宽松政策对销售刺激效果钝化,传统需求因素无法解释现房及二手房市场持续复苏,供给端因素主导本轮波动 [129] - 2018年“新房限价”政策催生“高周转模式”,虽实现规模扩张,但导致土储区域失衡、存货膨胀及经营负债激增,最终难以为继并螺旋式坍塌 [129] - 本轮复苏路径区别于传统“量先价后”,呈现“房价(尤其二手、现房)企稳先行→带动销售改善”特征,市场结构转向“长尾复苏” [129] - 乐观假设下202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7亿㎡,同比持平,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的拖累仍将持续 [129] 地产下行的非需求因素 - 地产周期对调控政策反应钝化,2012 - 2019年政策宽松能带动销售规模修复,2022年至今销售对政策脱敏 [10][12] - 长期需求不足常见解释为出生率下滑、适龄购房人群减少及购买力受损,但无法解释现房及二手房成交面积持续复苏 [13][15][19] - 房企自身经营策略及债务周期从供给端主导本轮地产周期波动,2018年后供给端因素对行业周期影响更显著 [23][25] 高周转模式带来的行业变化 - 新房限价使房企从囤地开发模式转向高周转模式,拿地到预售回款现金回收周期大幅缩短 [26][27][28] - 更快的预售带来更快的存货扩张,2018 - 2022年上市房企存货科目规模持续增长,存货现金比提升 [29][31] - 高周转模式下,销售快的项目现金盈余通过总部调拨弥补慢的项目现金缺口,实现全国化布局与规模扩张 [33] - 高周转模式使房企土储结构不均衡,不同区域土储分布改变,销售规模最大化 [36][38] - 限价带来一二手房房价倒挂,叠加金融杠杆管制,房企经营杠杆大幅提升,2023年后高周转模式出现坍塌 [39][43] 高周转的难以为继 - 限价下,限价城市长期供需失衡,新房供应过剩导致二手房价下跌,市场整体房价下行 [45][47] - 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容量有限,土拍规则复杂,拿地不确定性大,高周转项目无法无限量供应,政策鼓励转回慢周转模式 [54][56][59] - 房企间市场化行为叠加政策变化,高周转策略存在瓶颈,难以保持核心城市拿地强度和项目利润 [60][61] - 土储结构不均衡使项目公司对母公司现金占款规模增加,信用债收缩给母公司现金规模带来压力,导致弱势区域降价销售 [66][70][79] 地产寻底的房企视角 - 本轮周期复苏路径为房价先上涨,销售再复苏,房价企稳带动预期变化,驱动开发商拿地推盘供应 [80][84] - 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收敛初见端倪,违约减少,国央企信用融资净融资规模为正,非国央企通过债务重组回归正常经营 [85][87][92] - 头部房企采取温和降杠杆、降土储措施,土储区域分布均衡下降,母公司现金规模充沛,项目公司现金占用稳定 [94][101] - 施工规模滞后于销售规模下行,带动工程款支出及项目公司占款下降,行业整体现金流状态改善 [102][104] 长尾的复苏 - 头部房企市占率下降,长尾房企(地方小房企、城投平台)成为销量托底角色 [105][107] - 2021 - 2023年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增长,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下降,2024年弱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交见底 [108][109] - 周转速度慢、有地方平台型国企背景的园区开发型企业及地方区域房企存货规模扩张,更具韧性 [110][111] - 受期房交付问题影响,期房销售落后于现房,2025年前五月现房销售同比增长10.5%,占比创2009年以来新高 [112][114] - 现房及期房去化率分化,现房去化率复苏好于期房,2025年期房去化率短暂改善明显 [115][117] - 受益于现房销售及期房销售降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边际改善,乐观假设下2025年销售面积9.7亿㎡,同比持平 [118][119] - 房地价差代表的房企盈利水平决定政策能否驱动地产周期上行,2025年限价取消后龙头房企聚焦核心,地价快速上行 [121][123] - 房价企稳需房企收缩新房供给,等待房价从二手房及现房向新房传递,开工面积未改善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拖累经济 [127] 投资建议 - 关注保持拿地强度的行业龙头,如招商蛇口、保利发展等 [8][130] - 关注负债端压力下降、经营改善类公司,如金地集团、新城控股等 [8][130] - 关注多元经营稳健发展的地方国企,如浦东金桥、外高桥等 [8][130] - 关注房企流动性压力缓解后估值修复的物业管理公司,如华润万象生活、招商积余等 [8][130]
互联网行业周报: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快手加大AIGC微短剧投入-20250702
招商证券· 2025-07-02 16:04
❑ 腾讯控股: 6 月 23 日、6 月 24 日、6 月 25 日、6 月 26 日、6 月 27 日,公司分别回 购 1,001,000、985,000、979,000、979,000、978,000 股,共 4,922,000 股,占股份比例分别为 0.01091%、0.01073%、0.01067%、0.01067%、 0.01066% , 共 占比 0.05367%, 回 购 价格 分 别为 500.0938HKD 、 508.2466HKD、511.0884HKD、510.9331HKD、511.4969HKD。 ❑ 阅文集团: 6 月 23 日,公司回购 1,000,000 股,股份占比为 0.0978%,回购价为 24.8206HKD。 ❑ 有赞: 6 月 25 日,公司回购 13,000,000 股,股份占比为 0.0399%,回购价为 0.0962HKD。 行业新闻: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定期报告 2025 年 07 月 02 日 小米发布首款 AI 眼镜,快手加大 AIGC 微短剧投入 互联网行业周报 TMT 及中小盘/传媒 AI 模型及应用持续迭代中,我们持续坚定推荐业绩表现稳中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