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食品

搜索文档
盈信量化(首源投资):周三关键一战!央行“降息信号”落空?主力或借机洗盘!
搜狐财经· 2025-06-03 17:08
政策环境 - 央行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两次强调"择机降准降息",并已落地550亿互换便利和首期3000亿大股东回购再贷款工具,释放强烈宽松信号 [1] - 6月MLF利率调整存在分歧,若降息预期落空可能引发短期抛压,2024年多次预期落空曾导致市场波动 [1] 海外变量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若延迟降息将压制新兴市场资金流向,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压制A股成长股估值,2022年加息周期曾导致A股成长股估值大幅收缩 [3] - 特朗普政府关税上诉案悬而未决,可能冲击光伏、电子等出口链行业,光伏产品出口成本增加或挤压海外市场份额 [3] 技术面与资金动态 - 上证指数在3347点附近试探,3300点关口为牛熊分界线,失守可能触发程序化止损盘 [3] - 节前融资余额单周净流出483亿,北向资金分歧加大,节后首日成交放量概率67%,若量能未达1.2万亿阈值则反弹力度有限 [4][9] 板块机会 - AI与半导体:CES展会催化AI硬件创新,国产算力芯片和光模块企业受益政策支持,需警惕PE>80x标的获利回吐风险 [7]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专项债扩容和卫星星座建设加速改善航天防务和卫星制造板块基本面 [7] - 高股息资产:国有大行股息率6%+,区域电力龙头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1.5%下配置性价比凸显 [7] - 必选消费:养殖(猪肉涨价预期)和食品加工行业业绩预喜率超60%,弱势市场中表现抗跌 [7] 风险领域 - 出口依赖型制造:美元指数突破106将加剧机械、电子代工企业汇损压力,2024年某电子代工企业汇兑损失达数千万 [7] - 绩差小微盘:退市新规下年报预亏股面临流动性折价,2025年初多家绩差小微盘股因预亏连续跌停 [7] 配置策略 - 科技成长(50%):聚焦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和AI应用(医疗/制造场景落地) [8] - 高股息(30%):银行、电力(现金流稳定+分红新规受益) [8] - 消费复苏(20%):生猪养殖、休闲食品(CPI回升预期) [8] 明日关键指标 - 早盘30分钟内沪指放量站稳3350点且券商板块涨幅>2%则技术性反弹可期,反之跌破3320点且跌停股>20家需减仓避险 [9]
魔芋品类空间广阔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魔芋食品行业 - **公司**:一致魔芋、卫龙、盐津铺子、喜之郎、溜溜果园、阿宽、蜡笔小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 **观点**:魔芋食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成千亿级赛道 [2] - **论据**:魔芋成分应用广泛,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多;零食市场规模约 80 - 100 亿,卫龙 2024 年即食零食终端销售额约 60 亿,占 70%份额;挤压式果冻市场规模 47 亿,预计 2029 年达 182 亿;素食面市场规模 45 亿;按 30 - 35 倍膨胀倍数和 2 - 3 万元每吨测算,市场空间可达千亿 [2][3] 国内魔芋精粉应用现状及未来市场 - **观点**:国内魔芋精粉用于直接生产食品不普遍,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4] - **论据**:很多魔芋精粉出口,鲜魔芋在农贸市场交易占一定比例;产量提升后,高吨价测算下市场空间大 [4] 魔芋种植面积和供给量制约因素 - **观点**:种植面积受限和难度高制约供给量增长 [5] - **论据**:2020 年起种植面积连续四年下降,因疫情、原料积压、价格不稳定降低农民积极性;2024 年干旱使产量减近 20%;预计 2025 年种植面积提升约 10%,但亩产恢复困难 [5] 不同品类魔芋种植情况 - **观点**:我国主要种植花魔芋,白魔芋种植难,黄魔芋依赖进口 [6] - **论据**:花魔芋占比超 90%,适合大规模种植、产量高、生长快;白魔芋颜色品质好但种植难,分布在云南和四川;黄魔芋国内种植少,从印尼大量进口干和粉 [6] 魔芋生长周期对亩产量影响 - **观点**:生长周期影响亩产量,种植难度大 [7] - **论据**:生长周期 5 年,农户根据行情收割影响后续亩产;病虫害防治严格,需轮作换地增加难度 [7] 国际贸易对国内市场影响 - **观点**:国际贸易关系对国内市场价格影响显著 [8] - **论据**:2021 年起印尼黄魔芋粉进口量快速增长,2024 年国内鲜魔芋价格上涨带动进口粉价格上涨 [8] 魔芋行业技术壁垒及发展展望 - **观点**:上游技术待突破,中游壁垒低,下游空间广,中国消费潜力大 [9] - **论据**:上游繁育、防治和种植技术待突破;中游加工壁垒低、竞争分散;下游食品领域品牌集中度高;中国人均消费额有望超日本,需突破上游瓶颈等推动发展 [9] 中国未来人均消费额超日本原因 - **观点**:中国魔芋应用丰富、零食吨价高,人均消费额有望超日本 [10] - **论据**:中国应用含零食和餐饮小料,零食吨价是传统食材 2 - 3 倍,增长潜力大 [10] 休闲零食赛道优势 - **观点**:休闲零食赛道是好赛道 [11] - **论据**:魔芋吸水膨胀力强,吸附调味料能力强,口味延展性丰富;配料表第一位是水,热量低 [11] 魔芋精粉成本和毛利率情况 - **观点**:魔芋精粉成本占比低、毛利率高,零食市场潜力大 [12] - **论据**:魔芋精粉吸水膨胀力强,在食品生产中实际成本占比低,支撑渠道开发和创新 [12] 魔芋零食与辣条对比优势 - **观点**:魔芋零食比辣条有优势 [13] - **论据**:2024 年辣条市场份额 615 亿,未来增速 3.6%;魔芋零食满足健康需求、提供味蕾刺激,市场规模 80 - 100 亿,吨价高、口味形态延展丰富,消费人群多 [13] 魔芋零食原料稳定性挑战 - **观点**:魔芋零食原料稳定性不如辣条,但头部品牌集中度高 [14] - **论据**:辣条原料面粉价格稳定、供应足,行业前十品牌市占率 50%;魔芋产量和价格波动大,卫龙和盐津铺子是龙头 [14] 蒟蒻果冻对果冻行业影响 - **观点**:蒟蒻果冻为果冻行业带来生机 [15] - **论据**:2014 年毒明胶事件后果冻行业销售额下滑,2020 年蒟蒻果冻推出,占比小但增速快,预计未来增速 30% [15] 盐津铺子魔芋休闲零食发展前景 - **观点**:盐津铺子魔芋品类战略意义明显,未来增长潜力大 [16] - **论据**:麻酱素毛肚创新破圈,大魔王品牌 16 个月销售额破亿,2024 年魔芋品类含税销售额破 10 亿;味型创新推动从渠道驱动转向大单品驱动,中长期收入或达 200 亿,市值有望达 400 - 500 亿 [16] 卫龙魔芋制品发展现状及预期 - **观点**:卫龙是魔芋制品领域领导者,未来将快速增长 [17] - **论据**:2024 年销售规模超 30 亿成第一大品类;持续丰富 SKU 提升单点销售能力;毛利率和净利率领先,预计未来 3 - 5 年带动营收利润提升 [17] 壹致魔芋产业链地位及发展方向 - **观点**:壹致魔芋是领先供应商,向下游深加工探索 [18] - **论据**:魔芋精粉业务占总收入 70%;向下游餐饮小料等领域扩展,与头部品牌合作提升收入规模;2024 年食品和美妆业务增速快,食品业务增长 63%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鲜魔芋到魔芋干片再到魔芋精粉比例为 13:2:1,即 13 吨鲜魔芋可产出 2 吨干片和 1 吨精粉 [2] - 中游精粉可细化为普通精粉和纯化精粉,如一致魔芋生产纯化魔芋精粉 [2]
国泰海通 · 晨报0603|宏观、海外策略、食饮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02 20:31
每周一景: 云南玉龙雪山 点击右上角菜单,收听朗读版 【宏观 】 全球变局:锚定"确定性"——国泰海通2025年中期宏观展望 全球进入货币体系重构时代: 全球经济体系重构的根源在于信任基础的变化,基于国际关系变化的信任 下降,会导致整个全球货币体系继续分化,重塑资产价格。"去美元化"确实在缓慢进行,主要是非经济因 素主导,尤其是国际关系变化、各国信任度的下降。在这个背景下,黄金的长期牛市需要站在更长历史维 度看待。 各国之间信任度变化的趋势很难改变,这也决定了本轮黄金的牛市是长期的、历史性的变化。 长期来看,只有美国经济纠偏能力还在,美元也不会崩溃。 但 中短期,需要关注美元信用可能进一步下 降。 美债利率实际利率、通胀预期、名义利率存在上行风险, 美元存在继续贬值风险,黄金上涨会加 速,日元、欧元、英镑等国际货币不排除进一步升值。 国内宏观:求诸于内,自胜者强。 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具有较大潜力,不过,短期经济的需求仍然需 要提振。 2025 年要完成 5% 左右的增长目标,仍需积极政策继续发力。 风险提示 : 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际贸易环境超预期恶化 。 我们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继续边际加码,尤其 ...
国泰海通|食饮:换季消费及成长——食品饮料2025年中期策略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02 20:31
投资建议:结构分化,重视成长。 大众品首选新消费、高成长,白酒周期寻底,配置价值凸显。 白酒:分化加剧,更加理性。 25Q2 产业景气度仍在寻底,头部公司淡季韧性凸显。 与 2012-14 年的 行业调整期相比,本轮周期需求和预期的调整烈度相对较小、但调整周期明显拉长。上一轮白酒行业调整 呈 V 型,行业出清速度快;本轮调整更像 U 型,调整幅度相对较小,目前仍在筑底阶段。 我们认为 短 期股价走势已基本反应市场悲观预期,伴随政策预期回暖白酒板块有望迎来一轮估值修复。 啤酒 & 饮料:啤酒有望修复,饮料结构繁荣。 啤酒旺季将至、经营环比改善; 饮料仍处于单品势能释放 阶段。 | 本文摘自:2025年6月1日发布的 换季消费及成长——食品饮料2025年中期策略 | | --- | | 訾 猛 ,资格证书编号: S0880513120002 | | 颜慧菁 ,资格证书编号: S0880525040022 | | 徐 洋 ,资格证书编 号: S0880520120008 | | 姚世佳 ,资格证书编号: S0880520070001 | | 李 耀 ,资格证书编号: S0880520090 001 | | 程碧升 ...
旺旺最新财报:营收净利收缩,“老龄化”危机何解?
格隆汇· 2025-06-02 09:52
财务表现 - 2022财年营收229.28亿元,同比下滑4.41% [1][2] - 归母净利润33.72亿元,同比下滑19.77% [2][3] - 毛利率从44.8%降至43.9%,下降90个基点 [2] - 营运利润48.47亿元,同比下降11.2% [2] - 乳品及饮料类营收111.31亿元,同比下滑13.5%,占营收比重48.5% [4][5] - 米果类、休闲类、其他产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5%、7.8%、9.9% [6] - 旺仔牛奶收益下滑达双位数,占乳饮类营收九成 [6][7] 业务结构 - 乳品及饮料是最大营收来源,但唯一呈现跌幅的业务板块 [4][6] - 米果产品营收58.43亿元,休闲食品营收58.20亿元 [5] - 海外收益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乳品及饮料类毛利率从46.7%下降至44.8% [9]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历史高点缩水六成,市值蒸发超983亿港元 [13] - 当前市值616.54亿港元,市盈率16倍 [14] - 营收停滞问题已持续近十年,2013年达到峰值233.9亿元后波动下行 [11] - 2022年股价52周最高6.35港元,最低4.73港元 [14] 产品与渠道 - 高度依赖传统线下渠道,线上化程度不足 [11] - 产品老化明显,核心产品旺仔牛奶使用20年前复原乳配方 [31] - 新品策略效果不佳,未能复制早期大单品成功 [25][29] - 春节等传统优势销售场景中陈列位置边缘化 [27] 品牌历史 - 成立于1962年,1979年推出首款产品"旺旺仙贝" [16] - 1992年进入大陆市场,旺仔牛奶成为首个百亿级乳品大单品 [18] - 凭借魔性广告营销成为家喻户晓品牌 [21] - 近十年未能推出具有同等影响力的新产品 [23][25]
卫龙“三闯”港交所:募资额缩水85%,高瓴、腾讯等机构“高位站岗”
格隆汇· 2025-06-02 09:52
上市进程与募资变化 - 卫龙近期更新招股书,计划最快年内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预计筹集资金不足1.5亿美元 [2] - 相比最初拟募资10亿美元,募资额下滑85% [3] - 2021年5月首次递交招股书未获聆讯,11月更新后通过聆讯但延后上市 [4] - 2022年6月第三次递表,募资额由10亿美元缩减至5亿美元,目标市值下调至47亿美元 [5] - 最新募资1.5亿美元相比半年前减少70%,目标市值下调至14亿美元附近 [5] 估值变化与机构投资 - 卫龙Pre-IPO轮融资投后估值为94亿美元,机构投资者以6.54亿美元认购13.51%股权 [5] - 若募资1.5亿美元,机构投资者浮亏约70% [5] - 估值从600亿人民币下滑至100亿人民币 [6] - 2021年静态市盈率超过80倍(百亿美元估值)或40倍(48亿美元估值) [7] 财务表现与行业对比 - 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33.9亿、41.2亿、48.0亿,年复合增长率19.1% [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58亿、8.19亿、8.27亿,年复合增长率12.1% [6] - 2021年收入增速16.5%,净利润增速不到1% [7] - 2022年上半年收入22.6亿,同比下滑1.8% [11] - 2021年市占率1.3%,本土公司中排名第6位 [9] - 可比公司桃李面包市值176亿(市盈率23倍),三只松鼠市值77亿(市盈率19倍) [10] 产品与市场挑战 - 2022年上半年调味面制品收入13.4亿,同比下滑4.3% [11] - 蔬菜制品收入增速从2021年42.5%降至2022年上半年3.1% [13] - 2022年4月产品涨价影响终端销售,普通包装大面筋由2.5元涨至3.5元 [12] - 面临撕掉"垃圾食品"标签的挑战,计划研发低油、低盐、低糖产品 [15][16]
屡罚不改!旺旺营销再翻车,贩卖情怀难“逆袭”
格隆汇· 2025-06-02 09:52
品牌形象与营销问题 - 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款1.53万元,涉及旺旺高钙纯牛奶蛋白质含量与宣传不符[3][4] - 公司多次因虚假宣传被罚,包括2021年浪味仙栗米条"无糖"宣传不实和2018年"O泡果奶"广告导向偏差[6] - 公司营销违规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曾因广告传播迷信内容被叫停[7]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旺仔复原乳曾是公司核心产品,2013年收入达112亿元,占总营收48%[8] - 公司产品多年未创新,高糖低营养的旺仔牛奶和雪饼、仙贝等产品未能跟上消费观念变化[9] - 公司尝试推出贝比玛玛、邦德咖啡等新品牌但市场反响平平[9][10] 销售渠道与竞争格局 - 公司坚持"线下重于线上"战略,线上市场份额不足1%,远低于三只松鼠(11%)等竞争对手[10][11] - 公司错失互联网电商红利,线上布局不足[10] 财务表现 - 2022财年上半年营收108.33亿元,同比下滑4.83%;净利润同比下降23.6%至15.96亿元[13] - 乳品及饮料收入56.93亿元,同比下降13.2%,其中旺仔牛奶收益下降13.9%[14] - 毛利率连续下滑,从2019年的48.05%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42.82%[14] 行业评价与展望 - 多家研究机构下调目标价,麦格理将目标价从6.6港元降至4.3港元,维持"跑输大市"评级[15] - 公司面临品牌老化、产品创新不足和渠道策略失误等多重挑战[7][9][10]
甘源食品(002991):25Q1利润阶段性承压,关注海外市场突破
华西证券· 2025-06-01 20: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上次评级也是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FY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但24Q4和25Q1部分指标出现下滑;25Q1收入端承压,利润率阶段性受原料波动和费投增加影响;随着海外市场铺开,利润率有望逐季转好,维持买入评级 [2][4][5][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4FY公司实现营收22.57亿元,同比+22.18%;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14.32%;扣非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16.91%。24Q4公司实现营收6.52亿元,同比+22.05%;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 -13.91%;扣非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 -10.40%。25Q1公司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 -13.99%;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 -42.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 -45.14% [2] 产品与地区收入 - 24FY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青豌豆系列/瓜子仁系列/蚕豆系列/其他系列/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7.05/5.24/3.02/2.77/4.39/0.10亿元,分别同比+39.80%/+12.56%/+10.48%/+19.72%/+21.17%/-3.84% [3] - 24FY华东/西南/华中/电商/华北/华南/西北/东北/境外/其他业务收入规模分别为6.58/3.65/3.39/2.39/2.35/1.60/0.97/0.71/0.83/0.10亿元,分别同比+45%/+49%/+17%/+11%/-28%/+22%/+2%/-9%/+1762%/-4% [3] 收入端承压原因 - 25Q1收入下滑主因确保电商业务健康发展,春节期间大幅收缩低价礼盒直播业务;传统商超业务规模同比下降;春节时间性差异导致24年同期营收基数较大。拉平24Q4与25Q1来看,公司营收同比+3.2% [4] 利润率承压原因 - 成本端,24FY/24Q4/25Q1毛利率分别为35.46%/35.14%/34.32%,分别同比 -0.78/-0.90/-1.07pct,主因24FY年货节大促期间礼盒促销力度较大,25Q1以来棕榈油等主要原料采购成本有较大幅度上涨 [5] - 费用端,24FY及25Q1销售费用率均有提升,主因公司自24Q4起启动出海业务,逐步扩充海外人员,进行海外市场调研、推广与招商工作,同时新增品牌宣传与代言投入 [6] - 利润端,24FY/24Q4/25Q1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6.67%/15.19%/10.47%,分别同比 -1.14/-6.34/-5.11pct;24FY/24Q4/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5.12%/14.34%/9.09%,分别同比 -0.68/-5.20/-5.16pct [7] 未来展望 - 24FY加大对海外市场投入,海外市场在低基数上实现高增;展望后续季度,随着海外市场全面铺开,公司经营效率将体现,利润率有望逐季转好,海外市场业绩增量值得期待 [9] 投资建议 - 将公司25 - 26年营收为27.50/32.17亿元的预测下调至25.98/30.32亿元,新增27年营收为34.61亿元的预测;将25 - 26年EPS为5.17/6.20元的预测下调至4.38/5.13元,新增27年EPS为5.72元的预测。对应5月30日收盘价64元/股,PE分别为15/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10] 财务预测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848|2,257|2,598|3,032|3,461| |YoY(%)|27.4%|22.2%|15.1%|16.7%|14.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29|376|409|479|533| |YoY(%)|107.8%|14.3%|8.6%|17.1%|11.3%| |毛利率(%)|36.2%|35.5%|34.1%|33.2%|32.5%| |每股收益(元)|3.58|4.14|4.38|5.13|5.72| |ROE|19.5%|21.9%|22.1%|23.2%|22.9%| |市盈率|17.88|15.46|14.60|12.46|11.20| [11]
甘源食品(002991):25Q1利润阶段性承压 关注海外市场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6-01 20:35
财务表现 - 24FY公司实现营收22.57亿元,同比+22.18%,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14.32%,扣非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16.91% [1] - 24Q4公司营收6.52亿元,同比+22.05%,但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13.91%,扣非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10.40% [1] - 25Q1公司营收5.04亿元,同比-13.99%,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42.21%,扣非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45.14% [1] 产品与地区分析 - 24FY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收入7.05亿元,同比+39.80%,青豌豆系列5.24亿元,同比+12.56%,瓜子仁系列3.02亿元,同比+10.48%,蚕豆系列2.77亿元,同比+19.72% [2] - 24FY境外市场收入0.83亿元,同比+1762%,华东地区收入6.58亿元,同比+45%,西南地区收入3.65亿元,同比+49% [2] - 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表现较好的渠道包括零食量贩渠道和海外渠道 [2] 收入下滑原因 - 25Q1收入下滑主因:1)收缩低价礼盒直播业务,2)传统商超业务规模同比下降,3)春节时间性差异导致24年同期基数较大 [3] - 拉平24Q4与25Q1来看,公司营收同比+3.2%,稳中有增 [3] 成本与费用 - 24FY毛利率35.46%,同比-0.78pct,25Q1毛利率34.32%,同比-1.07pct,主因礼盒促销力度大及棕榈油等原料成本上涨 [4] - 24FY销售费用率12.67%,同比+1.18pct,25Q1销售费用率17.34%,同比+4.24pct,主因海外市场投入增加及品牌宣传 [5] - 24FY归母净利润率16.67%,同比-1.14pct,25Q1归母净利润率10.47%,同比-5.11pct [6] 未来展望 - 公司24FY加大对海外市场投入,海外市场在低基数上实现高增,反映其影响力与认可度 [7] - 预计随着海外市场全面铺开,经营效率将提升,利润率有望逐季转好 [7][8] - 新增27年营收预测34.61亿元,EPS预测5.72元,对应PE为11倍 [9]
每周股票复盘:南侨食品(605339)每股现金红利0.17元,6月10日发放
搜狐财经· 2025-05-31 13:1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南侨食品报收于17.77元,较上周的16.81元上涨5.71% [1] - 5月30日盘中最高价报17.85元,5月26日盘中最低价报16.73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75.4亿元,在休闲食品板块市值排名10/2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2041/5146 [1] 分红方案 - 每股现金红利0.17元(含税),将于2025年6月10日发放 [1]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9日,除权(息)日及现金红利发放日均为2025年6月10日 [1] - 以420,850,647股为基数派发现金红利71,544,609.99元(含税),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0元(含税) [1][2] - 除权(息)参考价格=前收盘价格-0.16862元/股 [1] - 实际分派计算的除权(息)参考价格为16.45元/股,虚拟分派计算的除权(息)参考价格为16.45138元/股,差异影响绝对值小于1% [2] 分红对象 - 分派对象为截至股权登记日下午上海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 [1] - 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不参与利润分配 [1]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红利委托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南侨(开曼岛)控股公司等由公司直接发放 [1] 税务处理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个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每股实际派发现金红利0.17元 [1] -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个人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的现金红利按10%的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实际派发现金红利为每股0.153元 [1] - 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法人股东实际派发现金红利为每股0.17元(含税) [1] 法律意见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确认公司本次差异化分红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