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64家粤企携手共赴第三届链博会,广东以“链”为媒对话世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3:34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 广东省作为主宾省设置主题展区并举办系列活动 [1] - 活动包括"粤链粤强 链领全球"广东省国际供应链合作大会及三场地市推介会 [1] 参展企业与创新产品 - 华大基因 中兴通讯 TCL 广药集团等64家广东企业参展 其中18家"链主"企业包括小鹏汽车 大疆创新 优必选科技 亿航智能等将亮相广东主题展区 [1] - 兆威机电展示微米级控制精度的"灵巧手" 亿航智能展出EH216-S低空无人机 商汤科技推出元萝卜下棋机器人 杰创智能展示电磁网捕机器狗及"常青云"智能云平台 德兰明海展示AC系列微型储能产品 [1] 供应链合作大会 - 7月16日广东省国际供应链合作大会将发布机器人 生物医药 数贸通跨境平台等新品 展示智能制造 健康生活 数字科技领域成果 [2] - 广东(广州)将与链博会主宾国泰国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2] 地市推介活动 - 7月17日举行广州市 深圳市供应链合作推介会及粤链融合·供需对接交流会 重点推介地市优势产业与营商环境 [2]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714
中泰国际· 2025-07-14 13:21
港股市场 - 上周恒生指数上升0.9%,收报24,139点;恒生科指上升0.6%,收报5,248点;大市成交金额按周降1.7%至2,425亿港元,港股通全周净流入207亿港元[1] - 港股或继续维持大盘高位震荡、板块轮动,资金围绕强政策预期、贸易谈判反转预期及高股息防御底仓[1] 宏观动态 - 美联储多数官员担心新对等关税推高通胀,劳动力数据稳健使美联储继续观察经济进展[2] 行业动态 - 消费板块新消费热门上周回调,职业教育板块表现亮眼[3] - 上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回落0.05%,药明康德盈喜后引领CXO板块上涨[4]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略波动,光伏板块涨幅收窄,环保港股整体上升[5] 天伦燃气 - 预计FY24 - 27股东净利润CAGR达12.0%,上调评级至“增持”,目标价3.68港元[6] - 天然气零售收入预计由FY24的50.4亿元升至FY27的63.4亿元,CAGR为7.9%[7] - 公司推动高分红政策,目标FY25核心利润分红比率提至35.0%[11] 汽车行业 - 2024 - 2027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CAGR为47.0%,中国2023 - 2027年CAGR为24.4%[13] - 2020 - 2024年中国L2辅助驾驶乘用车渗透率从15%提至51%,L3和L4渗透率分别为20%和11%[14]
新质生产力提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国际金融报· 2025-07-14 13:12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根本在于从要素驱动向创 新驱动的转变。上海需要把握"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机遇,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和持 续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从理论层面理解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一方面,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是现代经济发 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于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投入,然而随着要素成本 的上升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逐渐减弱。因此,转向以科技创新、知识资本和 高附加值产业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方向。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质生产力, 即由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所推动的生产力,成为关键动力源。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打破要素驱动的 增长瓶颈,还能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引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在上海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城 市,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转型过 程中,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例 ...
中国经济圆桌会·新华全媒头条 |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新华社· 2025-07-14 13:01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232家,覆盖31个省区市,外资企业超6万家,外贸企业约9.9万家 [3]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国约25%,GDP达16.9万亿元,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3] - 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8.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8.3% [3][7]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工作方案部署16项措施,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和强化要素保障 [3] - 支持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参加"投资中国"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 - 鼓励对标国际规则如CPTPP、DEPA,30余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经开区联动发展 [11] 产业升级与创新实践 - 广州经开区推动全球首个新冠单药乐睿灵和抗甲流新药安睿威转化 [6] - 大连长兴岛经开区年减碳40万吨,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8] - 宜宾临港经开区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11%,陕西航空经开区形成完整航天产业链 [9] 外资企业参与案例 - 松下在华64家法人企业,2024财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集团全球业务24.4% [5] - 松下计划新增投资布局AI、新能源等领域,受益于经开区产业链和政策优势 [5][10] -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9年综合排名第一,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改革 [4][12] 未来产业布局 - 北京经开区聚焦机器人,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江宁经开区发展未来网络 [9] - 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探索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加强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低碳措施 [9][12]
线上课程丨特应性皮炎与哮喘:Th2型免疫反应疾病的临床前模型构建与药物研发策略
生物世界· 2025-07-14 12:00
以下文章来源于赛业生物订阅号 ,作者小赛 赛业生物订阅号 . 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资讯、解读行业动态、讲解实用的学科知识、实验方法和技巧。 作为由Th2型免疫应答异常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应性皮炎和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IL-4/IL-13/IL-5信号通 路异常活化、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及神经免疫调控失衡等多维度病理生理过程。 尽管靶向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但患者应答率的个体差异、获得性耐药以及长期治疗安全性等问题仍亟待解 决。这些行业瓶颈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临床前研究的困境: ➢ 如何分别建立更精准模拟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缺陷和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动物模型? ➢怎样优化Th2型免疫应答的药效评价体系以提高临床转化率? ➢哪些新技术可突破现有模型在模拟神经免疫交互作用方面的局限? ➢如何针对不同作用机制的候选药物设计个性化的临床前评价方案? 新一期线上课程 「Th2型免疫反应疾病临床前药物评价模型助力新药研发——特应性皮炎和哮喘」 将深 入剖析。 课程时间:7月17日(周四)晚7点 讲师: 赛业生物 药效研究部高级科学家 于婧博士 通过这节课你可以学到什么? 1 掌握Th2型免疫疾病的最新研究 ...
上交所发布重磅指引: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成长层,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企业全覆盖!
搜狐财经· 2025-07-14 11:32
科创板市场表现 -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上涨0 23% 成分股亚虹医药 上纬新材涨停 博睿数据上涨11 66% 石头科技上涨8 72% 中研股份上涨7 42% [1] - 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上涨0 20% 最新价报0 98元 近1周累计上涨1 24% [1] - 科创综指ETF华夏盘中换手4 23% 成交7627 62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1 46亿元 居可比基金第一 [1] 科创板政策动态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改革"1+6"政策配套业务规则 包括《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三项业务指引及两项修订业务指南 [1] - 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技术突破 商业前景广阔 研发投入大的未盈利科技企业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进入科创成长层 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上市即进入 [2] - 32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宽基中分布 科创综指全覆盖 科创100有11家 科创200有9家 科创50有5家 [2] 科创板ETF产品特点 - 科创综指ETF华夏深度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 锚定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等"硬科技"核心赛道 聚焦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 [2] -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200亿以下持仓股数量占比达80% 聚焦电子 医药 新能源三大超跌但景气回升的赛道 [3]
数据速递:2025年6月港美股上市情况汇总
搜狐财经· 2025-07-14 09:45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表现亮眼,截至6月30日完成44宗IPO项目,同比增加14家,累计募资超1050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一 [2] - 6月港股IPO热潮显著,单月15家企业上市,创年内阶段性高峰,反映市场向"硬科技+新消费"进阶的逻辑 [3] - 6月港股IPO募资总额738.7亿港元,头部集中特征明显,三花智能(247.4亿港元)和海天调味食品(200.7亿港元)贡献超六成 [4] 港股IPO企业分析 - 6月上市企业行业分布多元,涵盖数据智能(MetaLight)、生物科技(药捷安康-B)、人工智能(云知声)、消费(周六福珠宝)等领域 [4] - 发行价差异显著,最高为云知声205港元,最低为香江电器2.86港元 [4] - 通过上市聆讯企业3家,包括生物医药(维立志博)、口腔医疗(大众口腔)和碳科技(首钢朗泽)企业 [5][6] 港股递表企业动态 - 6月77家企业递表港股主板,覆盖生物医药(22家)、半导体(6家)、智能汽车(4家)等高增长领域 [7][8][9] - 递表企业包括细分龙头如石头世纪(智能家居)、四维智联(车联网),以及跨市场玩家如蓝色光标(A+H营销) [7][8] - 生物医药企业占比近30%,凸显港股对创新医疗板块的包容性 [8][9] 美股中概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45家中概股赴美上市,纳斯达克为主要上市地,一季度23家,二季度22家 [10] - 6月6家中概股上市,4家传统IPO(募资超千万美元2家),2家SPAC模式,地域以香港(3家)为主 [11][12] - 行业分布包括生物科技(健永生技)、信息技术(巨龙控股)和消费服务(Happy City) [12] 美股递表与募资特点 - 6月9家企业向SEC递表,8家IPO+1家SPAC,覆盖农业B2B(一面出集团)、机器人(OTSAW)等赛道 [13][14] - 募资格局呈现SPAC托举头部、IPO分化显著的特点,生物科技和消费赛道持续受关注 [15] - 香港企业活跃度突出,但多数IPO募资规模偏小,反映市场估值谨慎态度 [15] 市场趋势总结 - 港股通过优化上市机制吸引硬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6月递表量达77家显示资本窗口效应 [7][9] - 美股中概股结构优化,SPAC模式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医疗/科技/消费为核心赛道 [18] - 双市场联动趋势明显,下半年或迎来更活跃的双向资本布局 [18]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海南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快讯· 2025-07-14 09:15
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海南将立足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和地缘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大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 [1] -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1] 服务业发展策略 -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 - 重点培育海上风电、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 农业领域发展重点 - 增强天然橡胶稳产保供能力 [1] - 加快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1] -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开放合作"双高地" [1] 科技创新方向 -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聚焦种业、深海、商业航天、绿色低碳、生物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 [1] - 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1]
65%糖代谢案例,异常有望通过饮食干预逆转!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4 08:56
全球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突破 - 全球2型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代谢的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3] - 最新研究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首次系统阐明肠道菌群动态变化与血液代谢物互作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 [3] -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通过为期12个月的个性化膳食干预,65%受试者的糖代谢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 [3] 研究方法与数据验证 - 研究采用瑞典IGT队列(n=697)作为发现队列,SCAPIS队列(n=470)作为验证队列 [6] - 运用高通量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978种血浆代谢物,通过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了1,427个微生物共丰度基因群(MGS) [6] - 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机器学习算法整合临床指标、饮食摄入数据和微生物特征,成功构建代谢物水平预测模型 [7] 肠道菌群代谢轴与糖尿病关联 - 肠道菌群贡献了近30%的血液代谢物变异,远超健康人群 [8] - 临床因素解释变异度最高(13.6%-66.3%),微生物群次之(7.8%-47.2%),饮食因素影响相对较小(1.3%-38.3%) [8] - 研究共鉴定出502种与糖代谢异常显著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主要涉及脂质和氨基酸代谢通路 [9] 糖尿病亚型与代谢特征 - 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中58.9%的代谢异常与肥胖相关 [9] - 孤立性糖耐量异常(IGT)患者仅26.2%的代谢物与肥胖相关 [9] - 52.3%的异常代谢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叠 [9]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 - 65.9%的糖尿病相关代谢物可通过饮食或运动干预实现逆转 [10] - 低碳水高蛋白饮食在14天内即可显著改善116种代谢物(包括77种脂类和39种氨基酸) [10] - 急性有氧运动可特异性逆转21种代谢物 [10] 糖尿病早期干预新策略 - 首次在未接受治疗的群体中精准识别出502种与血糖调控密切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其中143种与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关联 [11] - 在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出现前,微生物-代谢轴已发生显著改变 [11] - 通过整合个性化营养指导、科学运动方案和靶向菌群调节的综合干预模式,有望实现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阻断 [12]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上)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09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 - 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占比持续提升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30% [2] 产业结构与升级方向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较大潜力 [2] - 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高端仪器装备与新材料、海洋电子信息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2] - 需做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如船舶工业、水产种质资源),做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做优现代服务业(如金融) [3] 区域政策与产业布局 - 上海计划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 - 广东提出建设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4] - 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发布政策推动海洋产业能级提升 [4] - 需立足区位优势形成特色化海洋经济格局(如山东生态牧场、福建"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模式) [4][5] 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 远洋捕捞需通过数智化技术提升鱼种识别、海域监测等精细化水平 [6] - 山东"耕海1号"平台实现渔业养殖、文旅、科研教育三产融合 [5] - 福建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储能"等跨界模式 [5] 要素支撑与生态管理 - 需科学划分海域范围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6] - 对海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土地、海岸线等资源 [6] -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海洋产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