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

搜索文档
全球资本瞩目:中国科创引来QFLP基金新“活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9:1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今年8月,启明创投设立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落地昆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启 舜QFLP已完成首笔对苏州一家生物公司的出资,另有几个项目在准备投资的阶段当中。 昆山方面表示,启舜QFLP项目的成功落地,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资本与本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昆山企 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进而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背景下金融业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意义。 在QFLP领域创出亮眼成绩的还有无锡。据无锡当地媒体消息,截至今年上半年,无锡全市QFLP基金累 计达51只、总规模超50亿美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即新增QFLP基金4只、规模约11亿元,将精准投向物 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QFLP基金落地。在实际设立过程中,尽管资金募集工作都由基金管理人团队进 行,但可以撬动我们与地方在产业落地和未来人民币基金设立等方面的工作。"一位创投行业人士告诉 记者,受托管理QFLP基金不仅能够发挥专业基金管理人的能力,也让他们有更多工具来参与到地方产 业建设中。 跨境资本瞩目中国科技创新 ...
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将于10月中旬在大连市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9-05 16:31
展会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将于10月中旬在大连市举办 主题为"专利转化运用赋能创新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 展览展示和系列活动三方面[1] - 该展会是知识产权领域规格最高 专业性最强的国家级展会 自2002年起累计3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参展单位超万家 参会人员超100万人次 参展专利项目和产品超10万件 交易额超百亿元[2] 展览规模 - 现场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 设置8个展区包括中国专利奖展区 主题展区 重点产业展区 专利技术展区 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展区 地方展区 地理标志展区 外观设计及消费品展区[2] - 目前6个专业展区参展单位已超300家 招展工作仍在继续 参展数量将持续攀升[3] 活动亮点 - 开幕式将同期举行第25届中国专利金奖和外观设计金奖颁奖大会[2] - 组织30余场系列活动包括政策宣讲 交流研讨 路演发布 经验分享 大赛展示 洽谈交易等类型[2][3] - 围绕能源化工 高端制造 现代海洋和生命健康四大产业组织30余场专项活动 包括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构建 高价值专利大赛路演 专利文献信息服务发布等[3] 产业对接 - 聚焦四大产业领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及最新专利技术 为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技术供给[3] - 征集大连市企业技术难题与专利需求80项 通过展会构建高效精准的供需对接通道[5] - 发挥高端平台"超级链接"作用 打造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舞台 促进中国与全球科技互联互通[3]
招商证券国际25H1港股业绩分析:AI与互联网战略扩张意愿强 创新药景气度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5:30
AI与互联网板块 - 2025年上半年AI及互联网相关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1.7%创3年新高 净利润同比增长33.9% [1] - 毛利率36.8% 净利率12.0% ROE(TTM)13.4% ROIC(TTM)11.5% 各项盈利指标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 - 资本开支/营收比率显著上升至12.3% 自2023年起持续扩张 属于成长性资本开支 [1][5] - 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净利润增长91.2% 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实现翻倍以上盈利增长 [2] 高端制造板块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1.5% 净利润同比增长29.9% 均为近年最高水平 [5] - 比亚迪 联想 小米实现20%以上增速 地平线机器人增长67% 黑芝麻智能增长40% [5] - 净利率5.8%同比环比提升 ROE达9.4% ROIC达7.6% 资本开支/营收TTM达10.0%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5] - 存货周转率相对稳定 产能利用率提升 权益自由现金流转正 财务杠杆率下降 [5] 创新药板块 - 净利润同比大增69% 毛利率触底反弹至66.3% 经营利润率与净利率跃升至16.7% [4] - 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6.9% 销售费用率下降至19.7% 体现从重销售向重研发转型 [4] - 中国创新药BD出海超过50起 合作总金额达484亿美元 [4] - 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增长22.1% 信达生物产品收入增长37.3%并扭亏为盈 [4] 新消费板块 - 收入同比增长49% 净利润同比增长131% 均创历史新高 [3] - 泡泡玛特与老铺黄金收入均超200% 净利率17.0%创新高 ROE维持13.7%高位 [3] - 存货周转率下滑至历史较低水平 板块处于"被动加库存"周期 [3] - 与新式茶饮 连锁门店等业态竞争加剧有关 需关注竞争格局变化 [3] 整体业绩披露情况 - 港股主板2,276家公司中2,244家已披露中期业绩 披露率98.6% [1] - AI及互联网和高端制造板块处于"主动加库存"周期 供需格局良好 [1][5] - 创新药板块处于"主动加库存"周期 景气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4] - 新消费板块处于"被动加库存"周期 供需格局有恶化端倪 [3]
申万宏源杨成长:地方经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04 10:32
文章核心观点 - 我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平稳增长期 各地需科学分析"十五五"期间发展环境和增长条件 把握趋势顺势而为 向产业新增长点要动力 向需求扩容消费提质要动力 向企业效率提升要动力 全面夯实经济增长新动能 [4][5][10] 新时期增长目标制定 - 经济增长模式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 传统增长目标设定方式面临挑战 [6] - 内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 消费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期的50%提升至"十四五"末期的57% 投资占比由47%降至41% [7] - 各地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既不冒进也不悲观 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目标 确保目标既可行又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7][9]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 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6.7% 较"十一五"末期上升11.6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45%提升至60%左右 [11]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 较"十一五"末期下降9.3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占比降至25% 下降6.2个百分点 [11] - 工业呈现"一降一升一平"结构性变化:传统消费品行业营收占比降至33.1% 高端制造业资产营收占比分别上升至37%和39.1% 能源资源型产业营收占比稳定在19%左右 [12] 服务业发展新方向 - 服务业呈现"一降两升一平"结构化分化:功能型服务业占比回落至28.5% 专业服务业占比从8.4%升至10.1% 社会服务业占比达7% 生活性服务业占比维持在3.1% [13] - 中部地区服务业5年营收增长率达73% 工业仅为22% 差距达51个百分点 东部西部东北地区差值分别为41/33/16个百分点 [13] - 建议各地加大对专业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培育力度 深入挖掘生活性服务业增长潜力 [13]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 服务消费对地方经济带动更为直接 2024年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 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16] - 消费需求正从"物质满足型"向"价值表达型""体验导向型"转变 年轻群体催生单身经济宠物经济盲盒经济等新业态 银发经济正从补充型向主力型加速跃升 [17][18] - 建议各地重点加大对生活性消费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的支持力度 持续改善居民生活体验 [17] 企业创新发展路径 - 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比重达64.9% 5年增速56.5% 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22] - 中部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20.9% 5年增速77.5%排名全国第一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均超80% [23] - 西部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11.3% 但支出增速达73.2% 外部支出增速高达118% 贵州陕西宁夏等地增速超250% [23] - 东北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仅2.9% 需加快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创新高地合作 [24]
红色土地上正在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中国环境报· 2025-09-03 07:21
革命老区生态转型 - 多数革命老区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敏感脆弱 存在水土流失严重 矿山裸露 地表塌陷 地下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堆积等问题 [1] - 福建长汀通过20多年系统治理实现从山光水浊到绿富美转变 治理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2] - 浙江长兴县煤山镇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山西阳泉废弃矿山变为沃野良田和葱郁林海 [2] 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 山西吕梁围绕煤炭焦化传统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和跨产业循环体系 利用焦化副产品发展氢能 依托铝土资源延伸高端制造产业链 [3] - 河北涉县发展高端结构钢产业集群 邯钢新厂区实现从物料运输到产品出厂全流程绿色化 [3] - 宁夏盐池在盐碱地实现海蟹 南美白对虾和螺旋藻规模化养殖 打造品牌价值超130亿元的盐池滩羊 [3] - 河南光山县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果可榨取高端茶油并制成化妆品 洗发水等衍生品 [3] 生态农业与旅游融合 - 长汀坚持水土治理与发展生态产业结合 鼓励种植杨梅甜橙等经济作物 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新业态 [2] - 革命老区利用VR/AR 沉浸式剧场 剧本杀等科技手段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4] - 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结合 发展生态旅游 康养度假和研学体验 实现红绿交融 [4]
公募、券商与社保基金“同框”145只个股 89只属于新质生产力概念 向“新”集聚趋势显著
证券日报· 2025-09-03 00:39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向始终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证券日报》记者在梳理A 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时注意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券商(含券商集合理财,下同)和 社保基金三者共同持有的个股共计145只。其中,有89只个股属于新质生产力概念,向"新"集聚趋势显 著。 在受访人士看来,上述三类机构在新质生产力概念个股上形成持仓共识,源于对政策导向、产业趋势与 长期价值的共同判断。 社保基金新晋130家公司 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作为中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社保基金持仓 动向被市场高度关注。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现身56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按6月30日 收盘价计算,社保基金合计持股市值达1650.68亿元。其中,社保基金对三一重工、传音控股、华鲁恒 升等30只个股的持股市值均超过10亿元,合计持股市值达470.77亿元,占比为28.52%。 同时,社保基金还是130家公司的新晋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其中,对兴业证券、三安光电、内蒙华电的 持股数量较多,分别为9010.55万股、8000.99万股、4858. ...
北交所四周年总市值超9000亿,市场期待更多改革措施
第一财经· 2025-09-01 19:05
市场规模与表现 - 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4家,总市值9116.5亿元,较2021年11月开市时81家公司增长逾3倍 [1][2] - 总股本383.76亿股,其中10家公司市值超百亿元,23家公司市值在50亿至100亿元之间,合计占比12% [2] - 上半年北证50指数涨幅达39.45%,显著高于上证指数2.76%、深成指0.49%、创业板指0.53%及科创50指数1.46%的涨幅 [6] 财务与盈利能力 - 274家公司上半年平均营收3.36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225家实现盈利,盈利面82.12% [2] - 营收同比增长公司168家(占比61.31%),净利润同比增长公司137家(占比50%) [2] - 锦波生物和贝特瑞最新总市值均超300亿元 [6] 市场流动性及投资者结构 - 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较开市之初400万户增长约500万户 [1][2] - 宏远股份打新吸引67.81万户投资者,冻结资金7408.33亿元,获配比例0.036%;志高机械冻资规模超7000亿元 [6] - 日成交金额在300亿元上下波动,前期最高达600亿元 [8] IPO与新股表现 - 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77家IPO申请,同比增长453%,其中115家拟赴北交所上市,占比超六成 [4] - 110家处于问询阶段,5家IPO处于中止状态 [4] - 新股首日涨幅显著,广信科技首日涨500%,鼎佳精密、天工股份和星图测控首日均涨超400% [6] 制度创新与市场定位 - 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上市标准设计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设置多套差异化标准 [3] - 发行审核适度放宽盈利要求,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体现包容性与灵活性平衡 [3] - 涵盖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政策与改革预期 - "深改19条"落地两年,市场期待加速推进920代码整体换装、ETF、公募可转债及专精特新指数基金设计申报 [1][8] - 建议优化发行上市机制,降低隐性成本和时间成本,简化审核流程 [8][9] - 需引入长期资金、优化做市商制度、丰富交易品种,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9]
李强: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落地;吴清: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每周金融评论(2025.8.25-2025.8.31)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01 18:52
资本市场政策动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推进改革开放 倡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 [7][8] - 政策层面首次明确认可A股企稳回升态势 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 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3万亿元 [8] - 改革重心转向投融资平衡 通过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及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中长期资金 同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打击违规行为 [8] 要素市场化改革 - 国务院总理李强部署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模块系统化改革 [4][8] - 改革目标为破解"内卷式"竞争问题 通过完善产权界定、交易流通及收益分配制度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8][9] - 允许不同区域根据要素特性制定差异化改革措施 并与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多部门协同推进 [9]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部署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及全球合作六大重点行动 [9][10] - 政策旨在通过应用需求牵引技术创新 形成双向赋能机制 以确定性应对技术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10] - 同步构建与人工智能适配的法律法规及伦理规则 促进技术向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发展 [10] 外资配置动向 - 外资机构8月大举加仓中国资产 摩根大通、花旗等增持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H股 对冲基金单月买入规模创2月以来新高 [11][12] - 加仓逻辑基于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内需贡献率达77% 且标普维持"A+"主权信用评级 [12] - 外资重点布局高端制造、AI算力及新能源领域 QFII二季度新进374只个股 增持157只 聚焦化工、医药生物及电力设备行业 [12] 民营企业表现 - 2025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营业总收入达43.05万亿元 千亿级企业105家较上年增8家 [12][13]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户均同比增长6.48%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投入强度约2.77% [13] - 新兴产业占比提升 新材料、新能源及AI服务商崛起 72.8%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79%企业投入社会慈善 [13] 制造业景气度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 大型企业PMI达50.8%高于临界点 中小型企业仍低于临界点 [5][13][14] - 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 但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及从业人员指数仍显需求不足 [14] - 政策需显著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 带动企业订单及生产活跃度提升 以缓解需求收缩压力 [14]
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募资同比增长12.62%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新三板2022年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4月28日 618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 按期披露率95.16% [1] - 挂牌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 净利润527.73亿元 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净利润516.39亿元 同比变化分别为2.16%和-8.37% [1] - 近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保持收入规模增长 [1] 头部企业经营与融资状况 - 346家挂牌公司净利润超5000万元 合计净利润421.71亿元 占盈利公司利润总额约5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09% 净利润增速41.16% [2] - 有息负债合计3620.15亿元 较期初增长13.77% 长期借款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各项税费合计509.92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42% 较去年及前年分别下降0.12和0.40个百分点 [2] - 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募集资金232亿元 同比增长12.62% 非金融公司直接融资总额较上年提升12.87% [2] 专精特新企业特征 - 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8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358家 占资本市场"小巨人"企业40%以上 [3] - "小巨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 高出全市场4.76个百分点 超80%属于先进制造或现代服务业 [3] - 144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 研发强度达7.77% 10余家公司主导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 [3] 新挂牌公司与北交所筹备企业 - 2022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 净利润中位数2293.93万元 是整体市场中位数8.14倍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2% 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超10个百分点 [3] - 新挂牌公司中60%以上属于先进制造业或战略新兴产业 8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3] - 443家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 较上年增长10.20% 其中68家挂牌后即披露上市意愿 [4] - 北交所筹备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17.20% 平均研发费用1729.53万元 为市场平均水平两倍 近80%为高技术制造及服务行业 [4]
社保基金二季度抄底名单出炉,国家队选股,喜欢这三个行业的龙头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39
社保基金选股特点 - 偏好抄底股价大幅下跌公司 部分公司股价下跌超过80% [2] - 避开机构重仓股 71家公司中70家基金持股比例低于16% 仅汇成真空持股比例达32.2% [2][3] 行业配置偏好 - 重点布局上游工业原材料 涵盖有色金属/化工/建筑材料/电力设备领域 包括华锡有色/金钼股份/沃顿科技/塔牌集团/横店东磁等龙头企业 [4] - 加码高端制造领域 涉及医药/机器人/芯片半导体行业 配置昆药集团/鼎通科技/路维光电等政策驱动型企业 [7] - 分散配置大消费行业 涵盖食品/摩托车/电商/化妆品等细分领域 包括洽洽食品/春风动力/若羽臣/上海家化等民营企业 [9] 行业逻辑分析 - 上游原材料布局体现对制造业复苏预期 龙头企业将优先受益行业需求回暖 [4][5][6] - 高端制造投资聚焦技术升级赛道 尽管部分标的估值较高 仍看好长期产业升级趋势 [7] - 消费行业配置呈现分散化特征 未布局机构重仓的白酒板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