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落幕,产业面临新变局
巨潮资讯· 2025-07-04 14:10
政策变化 - 美国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终止了长达17年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2] - 自9月30日起取消新电动汽车7500美元和二手电动车40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 [2] - 商用清洁能源车辆税收抵免截止日期从2032年提前至2023年9月30日 [2] - 2008年首次批准的税收减免政策曾规定当制造商电动车产量达20万辆后逐步取消抵免 [2] - 2022年政策扩大至租赁车辆并取消了每家制造商的上限 [2] 行业影响 - 税收抵免政策取消可能导致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下降 [3] - 制造商将失去政策支持可能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盈利能力 [3] - 特斯拉CEO马斯克批评该法案将"摧毁数百万就业岗位"并"对美国造成战略伤害" [3] - 政策变化正值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3] - 美国作为重要电动汽车市场政策调整将产生深远影响 [4] 未来展望 - 有观点认为产业最终将摆脱对政府补贴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3] - 政策调整过渡期需平衡产业发展与市场稳定关系 [3] - 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将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4] - 相关政策调整将持续受到全球关注 [4]
小米才是特斯拉“真正的威胁”
36氪· 2025-07-04 11:48
特斯拉销量下滑与经营问题 - 特斯拉4-6月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3%至38万4122辆 连续2个季度两位数下滑[3] - CEO马斯克因政治言论引发欧美抵制运动 5月回归经营但客户流失难以挽回[3] - Model Y升级版投放未扭转颓势 中国出货量连续8个月下降 欧洲销量因抵制大幅减少[5] - 销售高管6月辞职 管理层混乱显现临时救火迹象[5] 小米汽车快速崛起 - 小米涉足EV领域仅1年多 YU7车型价格比Model Y低1万元 续航里程高40%[8] - 2024年3月启动EV业务 首年毛利润率23.2% 超越特斯拉12.5%[9] - 采用AI驾驶辅助系统 接近特斯拉技术水平[10] - 依托智能手机硬件+软件收费模式 直接对标特斯拉未来发展方向[8][10] 中美EV产业竞争力对比 - 比亚迪1-6月EV销量首超特斯拉 海鸥车型4月全球销量超越Model Y[8] - 中国企业占据全球EV市场55%份额 美国企业仅21%[13] - 中国掌控全球60%电池供应链 政府补贴强化成本优势[13] - 美国取消EV补贴计划或进一步削弱本土企业竞争力[13] 产品与技术对比 - Model Y售价26.35万元 续航593公里 小米YU7售价25.35万元 续航未披露[9] - 特斯拉EV业务营收占比70% 小米智能手机仍占50%营收[9] - 特斯拉2024年EV销量178万辆 小米2025年目标35万辆[9]
小米才是特斯拉“真正的威胁”
日经中文网· 2025-07-04 10:39
特斯拉销量下滑与经营困境 - 特斯拉全球销量连续2个季度下滑 4-6月销量同比减少13%至38万4122辆 [3] - 中国市场出货量连续8个月下滑 欧洲市场因抵制运动销量大幅减少 [5] - 公司经营混乱 马斯克因政治言论引发争议并缺席管理 销售高管辞职 [3][5] - 产品老化问题突出 过去一年半未推出新款车型 Model Y升级版效果不佳 [5] 中国车企市场份额提升 - 比亚迪1-6月EV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 [1][7] - 中国车企全球EV市场份额达55% 美国企业仅占21% [9] - 比亚迪小型EV"海鸥"4月全球销量超过Model Y [7] - 小米新车型YU7性价比突出 价格低1万元且续航高40% [7] 小米的竞争优势 - 涉足EV仅1年多即在成本竞争力和性能方面超越特斯拉 [1][8] - 采用类似特斯拉的AI驾驶辅助系统 技术接近 [8] - 商业模式优势 通过硬件销售后APP服务盈利 [7][8] - 依托智能手机品牌号召力 初期即实现EV业务盈利 [8] 行业环境变化 - 中国电池供应链优势明显 占全球车载电池市场60%份额 [9] -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 影响特斯拉等企业原材料采购 [9] -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 可能取消EV补贴 进一步削弱竞争力 [9] - 中美技术差距可能扩大 中国持续获得政府产业支持 [1][9]
威胁数十万岗位,导致竞争力下滑,“大而美”法案“重锤”美清洁能源产业
环球时报· 2025-07-04 06:54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将结束美国政府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行业的支持,并征收全新税种 [1] - 法案将取消消费者购买新电动汽车的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和二手电动汽车的4000美元补贴 [6] - 对累计销售超过20万辆电动汽车的车企,补贴将在2025年底提前终止 [6] - 法案要求电动汽车车主每年额外缴纳250美元高速公路使用费,达到普通燃油车车主油税负担的3倍以上 [6] 行业影响 - 法案或危及全美4500个清洁能源项目,威胁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2] - 自1月20日以来,全美20多个大型清洁能源项目已取消或缩减,216亿美元私人投资受影响 [2] - 到2030年,美国预计将失去84万个与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制造及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工作岗位 [2] - 法案可能导致数千亿美元投资化为乌有,美国制造业长远竞争力将受重创 [3][4] - 美国原计划未来十年内新建的风电与光伏项目中,有高达72%将面临夭折 [10] 企业影响 - 特斯拉Model Y在无补贴情况下起售价为44990美元,有补贴时降至37490美元 [7] -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法案"完全疯狂,具有破坏性",将摧毁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8] - 许多主流汽车制造商警告,取消补贴会加剧消费者负担能力问题,并使制造业投资面临风险 [7] 区域影响 - 南卡罗来纳州年均能源账单将因法案增加7.7亿美元 [6][10] - 美国中西部和东南部的"电池带"地区将受到最重打击 [6] 国际竞争 - 法案可能导致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失去全球竞争优势 [1] - 若美国在新能源领域投入锐减,可能导致其逐步落后于欧洲和中国 [12] - 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警告,法案将从2027年开始把整个产业拱手让给中国 [10] 投资数据 - 拜登《通胀削减法案》已促成至少3210亿美元的私人能源及制造业投资 [3] - 2024年太阳能、风能与电池产业占据美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九成以上 [3] - 全球清洁科技与电网建设领域投入已突破2万亿美元 [11]
如何看待参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03 23:22
《美丽大法案》立法进展 - 法案以51比50的微弱优势通过参议院投票,副总统万斯投出关键一票 [1][13] - 后续需众议院审议,流程包括规则委员会审议、辩论、投票及总统签署,内容可能进一步修改 [1][13] - 最终通过时间存在三种可能:7月4日前直接通过、7月中旬修改后通过或7月下旬至8月磋商后通过 [2][13] 法案内容调整 - 参议院版本未来十年赤字净增加4.1万亿美元,较众议院多5500亿美元,债务上限由4万亿升至5万亿美元 [2][14] - 企业减税力度加大:研发支出扣除、加速折旧、利息扣除三项永久化 [2][14] - 个人减税向富人倾斜:中低收入群体优惠压缩,儿童税收抵免下调,小费与加班收入免税增设时间限制 [2][14] - 医疗补助削减规模从8000亿扩大至9300亿美元,或致1030万低收入人群失去保障 [3][14] - 新增国防支出1500亿美元(2026年达1万亿美元),移民与边境安全支出新增1500亿(含465亿边墙建设) [3][14] 经济影响 - 2025-2027年年均实际GDP增速或提高0.2个百分点,2026-2027年最大效果达0.6%,10年期美债利率或上行11基点 [4][15] - 收入最低20%家庭收入下降2.9%(约700美元),最高20%家庭收入增长1.9%,呈现再分配倾斜 [5][15] - 资本密集行业(制造业、数据中心)受益于折旧红利,化石能源与军工行业获政策支持,新能源行业因抵免退坡受损 [5][15] 行业影响对比(参议院与众议院版本差异) - 企业条款:参议院恢复TCJA企业条款增加赤字518亿美元,其中设备奖金折旧差异占326亿 [7] - 个人条款:参议院延长TCJA个人条款减少赤字230亿美元,标准扣除额上调差异占77亿 [7] - 新能源政策:参议院废除电动车税收抵免及IRA抵免差异总计34亿美元 [7]
最后通牒已下,马斯克对2.5亿人发誓,誓要让特朗普付出惨痛代价
搜狐财经· 2025-07-03 20:16
法案内容及影响 - "大而美"法案计划未来10年减税4万亿美元,对美国税收体系冲击巨大 [1] - 法案通过后未来10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预计增加近3.3万亿美元 [3] - 法案将使最贫困美国家庭收入减少近4%,最富裕家庭收入增加2%以上 [4] 特斯拉及新能源行业影响 - 法案拟取消电动汽车消费者税收抵免政策,特斯拉每年将损失约12亿美元 [3] - 税收抵免政策取消将打击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积极性,不利于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 [7] - 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受阻可能影响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其他国家可能填补市场空间 [9] 马斯克与特朗普冲突 - 马斯克称法案"疯狂且有破坏性",威胁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6] - 特朗普暗示调查马斯克公司获取政府补贴情况,可能驱逐马斯克 [6] - 特斯拉长期受益于政府补贴,法案取消支持损害马斯克商业利益 [6] 政治及社会影响 - 共和党内部出现分歧,3位参议员投票反对法案 [7] - 法案通过将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家庭基本生活保障被削弱 [7] - 食品援助削减可能使更多贫困家庭面临饥饿问题,引发社会矛盾 [7]
出海速递 | 商务部:将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从3.5分钱到1000块:藏在深莞交界代工厂里的Labubu产业链真相
36氪· 2025-07-03 18:04
跨境电商与拉美市场 - TikTok正在拓展拉美市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需突破物流、支付、监管和文化壁垒以实现本地化增长 [2] 潮玩产业链与出海 - 东莞代工厂生产的Labubu潮玩产品以低成本生产(3.5分钱/张),最终以千元高价被全球潮玩爱好者抢购 [3] - 中国潮玩出海进入2.0阶段,行业面临内卷但策略趋于谨慎 [4] 储能行业与国际政策 - 美国储能公司Powin破产,凸显出海储能企业受政策变动影响,海辰储能300亿估值承压 [5] 金融科技与越南市场 - 越南政府发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政策,为中资互金企业提供新牌照和贷款业务机遇 [6] 硬件创业与全球化 - 硬件创业公司Nothing以高端To C产品立足伦敦,估值达10亿美元,模式稀缺 [7][8] 二手车与电动汽车出口 - 商务部加强二手车出口指导,2024年2月启动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 [9] - 2025年前5个月深圳市电动汽车出口111.8亿元,同比增长16.7% [9] - 中国与阿联酋开通汽车物流新通道,首航装载近4000辆国产汽车,覆盖中东、地中海和非洲市场 [9] 国际合作与投资 - 印尼与沙特签署270亿美元合作协议,涵盖清洁能源、石化、医疗保健等领域 [10] - 阿里云未来一年投入超4亿元支持国际生态建设,合作覆盖欧美及亚太技术公司 [10] - 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西门子恢复对中国客户的技术支持 [10] 物流与市场拓展 - 卡塔尔物流企业GWC推出Flow Port解决方案,为中企进入沙特市场提供快速通道,2024年沙特港口货物处理量达3.2078亿吨(同比增长14.45%) [11] 医疗行业与印尼市场 - 印尼医疗参访项目聚焦市场机遇,帮助中企对接政府部门及合作伙伴 [13] 品牌全球化与英文传播 - KrASIA英文媒体服务覆盖东南亚商业人群,助力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16] 出海社群与资源整合 - 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吸引超17,000位出海人,提供跨境资讯和生态链接 [18]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复兴工业,美国需要借鉴中国经验
观察者网· 2025-07-03 16:48
中国制造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 中国在电气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产业集群、供应链整合等方面成就显著,美国需借鉴中国经验制定特色产业政策 [1] - 中国模式的核心在于长期电气化进程,包括高铁网络、电动汽车及配套电力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 [2] - 中国通过垂直整合企业实现快速技术迭代,太阳能板成本比美欧低65%,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降30% [4] 电气化与技术创新 - 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协调创新与监管,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从概念到商业化仅用十年 [6] - 2024年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280吉瓦,超过美国总量,总装机突破1太瓦,发电能力超美欧总和 [6] - 电气化优势助力AI发展,中国在AI数据中心所需的电力基础设施部署上领先 [6]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整合 - 珠江三角洲通过经济特区政策吸引高价值制造商,苹果和大疆等企业供应链集中于此 [7] - 安徽合肥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大众汽车2024年投资27亿美元建设生产和创新中心 [9] - 区域产业集群降低交易成本,缩短商业化周期,推动企业快速扩张 [7]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7月3日)
乘联分会· 2025-07-03 16:42
国内新闻 - 2025年前5个月深圳市出口电动汽车111.8亿元,同比增长16.7% [4] - 采埃孚与江淮汽车开启智能线控底盘联合研究项目,深化底盘和智驾领域合作 [5] - 小米汽车提供官方置换服务,支持多品牌车辆询价和置换,通过APP或专员发起需求 [6] - 吉利汽车正式进入英国市场,首款车型EX5电动SUV提供两种电池容量选择,WLTP续航达264英里,首批车辆预计10月至年底交付 [7] - 广汽泰国首批100台AIONY Plus网约车交付,首期规划2000台,未来计划扩展至印尼、马来西亚等市场 [8] - 斯诺凡科技投资5亿元在武汉经开区建设智能座椅研发及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投产 [9] - 泛半导体基地等3个项目落户昆山,总投资约20亿元 [11] - 武汉开启全国最大VPD商业场景试点,支持岚图等车型,覆盖8000余个车位,车辆可自主泊车 [12] 国外新闻 - 特斯拉内华达工厂磷酸铁锂电池投产,年产约10GWh电芯,用于美国本土Megapack储能系统 [13][14] - 三菱汽车计划2025年在欧洲实现年销量7.5万至8万辆,较去年增长20%至30% [15] - Geotab与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公司合作,整合车联网服务与车队管理平台,提供无缝远程信息处理解决方案 [16] - 行业团体呼吁美国众议院恢复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反对终止7500美元税收优惠 [17] 商用车 - 锣响集团半挂车混合动力系统入选国家科技成果库,实现混合动力制动能量回收,适用于超重型运输车辆 [19] - 福田汽车半固态电池批量应用于电动轻卡,自主研发24V启动锂电技术 [20] - 中国外运与三一集团合作推出跨境电动重卡,首批6辆投入运营,为香港首批注册电动重卡 [21] - 一汽解放拟在8个国家设立海外全资子公司,总投资4.98亿元,加速国际化布局 [22]
特斯拉高层人事突发“地震”,能否挽救下滑的销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3 16:36
高管变动 - 特斯拉北美和欧洲业务运营副总裁奥米德·阿夫沙尔离职,马斯克亲自接手其业务 [3] - 朱晓彤升任全球制造业务负责人,同时继续负责亚太区销售运营 [3] - 阿夫沙尔曾主导Model 3量产关键期,2023年10月升任欧美业务负责人,8个月后因销量下滑离职 [4][6] 市场表现 - 2024年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770 7亿美元(同比-6 49%),净利润70 91亿美元(同比-52 72%) [5] - 2025年Q1营收193 35亿美元(同比-9%),净利润4 20亿美元(同比-70 11%),经营性现金流-8 9亿美元 [5] - 2025年4月欧洲新车注册量5475辆(同比-52 6%),前4月累计41677辆(同比-46 1%) [5] - 2025年1-4月美国注册量17 37万辆(同比-9 4%),Model Y销量6 4万辆(同比-33 8%) [6] - 彭博预测2025年Q2全球交付38 94万辆(同比-12%),全年销量或降至165万辆(同比-8%) [6] 竞争格局 - 欧洲整体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6 4%,大众集团纯电车型Q1交付量同比+113% [5] - 欧洲车企推出2万欧元以下电动车型,抢占40%经济型市场 [8] - 传统车企通过本土化策略和供应链优势挤压特斯拉市场份额 [8] 产品战略 - 平价版Model Y(E41)量产推迟至2025Q3-2026年初 [8] - Model 3/Y产品老化,改款效应消退,面临多品牌同价位车型竞争 [10] - 朱晓彤可能推动三方面突破:加速平价车型量产、优化供应链、标准化制造流程降本 [8] 管理调整 - 马斯克亲自主导销售战略,可快速调整欧美市场车型配置和交付流程 [9] - 新管理团队需解决产品更新慢、成本高、品牌信任度下滑等问题 [10] - 长期需突破自动驾驶技术瓶颈,探索新销售服务模式 [10] 行业挑战 - 特斯拉面临产品与管理双滞后问题,需系统性解决深层问题 [11] - 公司处于转型十字路口,内部变革成效将决定市场地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