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外包
icon
搜索文档
奥浦迈: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22
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分析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22.26%,其中CHO培养基收入同比增长49.02%,293培养基收入同比下降22.35%,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4.27% [3] - 分区域看,境内收入同比增长144.01%,境外收入同比下降0.81%,境内毛利率为65.97%,境外毛利率为76.96% [3][24] - CHO培养基境内销量同比增长79%,单价同比下降25.69%,境外销量同比增长145.36%,单价同比增长8.39% [11] - CDMO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66%,毛利率从33.37%降至-25.29%,主要由于行业景气度下滑导致大金额订单减少 [6][24] 境外业务增长分析 - 境外收入主要来自两大客户,客户一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6.44%至5489.31万元,客户二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27%至3052.34万元 [20] - 境外CHO培养基收入同比增长165.95%,主要得益于与客户合作关系的深化和市场份额扩大 [12] - 境外业务前五大客户中,培养基销售占比达94.60%,CDMO服务占比较小 [22] CDMO业务表现 - CDMO业务客户数量保持稳定,但500万元以上大客户数量从5家降至3家,收入金额从5084.5万元降至2600.45万元 [7] - 项目结构变化明显,500万元以上项目数量从3个降至1个,10万元以下项目数量增加 [8] - 毛利率大幅下滑至-25.29%,主要由于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增加,以及材料成本上升 [24][28] 资产减值情况 - 对CDMO资产组计提减值损失953.69万元,同比增长2176%,其中固定资产减值558.73万元,长期待摊费用减值251.82万元 [36] - CDMO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为1.46亿元,预测2025-203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2.24%,综合毛利率从-32.26%逐步回升至37.76% [43][48] - 资产组减值主要由于行业景气度下滑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但预测期内增速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6] 募投项目进展 - "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项目投入进度49.57%,已形成固定资产8647.39万元,长期待摊费用4729.63万元 [55] - 该项目节余资金比例达50.43%,主要由于行业环境变化调整投资节奏和设备选型优化 [59][61] - "创新药基地"项目工程进度87.75%,将于2025年一季度转固,建成后培养基单批次最大产能达4吨 [64]
核心条款未谈拢 成都先导放弃收购海纳医药
中国经营报· 2025-07-03 16:22
收购终止事件 - 成都先导公告终止收购海纳医药约65%股权,原因是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交易价格、交易对方范围、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1] - 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低开,盘中跌超7%,截至7月2日收盘报16.35元/股,跌幅1.98% [2] - 交易自3月签署意向书后持续推进,5月30日仍表示"积极推进",但6月29日突然终止 [2] 交易细节 - 收购原计划以现金方式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交易完成后成都先导将成为海纳医药控股股东 [2] - 公司组织中介机构进行深入尽调并多次协商,最终因核心条款分歧终止 [2][3]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未签署正式协议,终止不产生违约责任 [3] 战略意图 - 收购旨在将业务从新药发现拓展至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生物检测等领域,构建一站式CRDMO服务体系 [3] - 海纳医药在制剂工艺等下游环节的经验与公司研发能力具有高度互补性 [3] - 并购预期可平衡收入结构、扩大客户覆盖、带来稳定现金流 [3] 标的公司情况 - 海纳医药主要从事仿制药、改良型新药研发的一体化全流程医药研发,采用"CXO+MAH"业务模式 [4] - 业务包括医药研发服务和自持品种销售两大类 [4] - 2023年曾赴创业板IPO,但2024年6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4]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4.27亿元(同比+14.99%),净利润5135.71万元(同比+26.13%),扣非净利润5743.72万元(同比+1563.94%)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7亿元(同比-0.6%),净利润2828.44万元(同比+102.9%),扣非净利润1750.56万元(同比+113.63%) [7] 股东动态 - 收购推进期间遭3名股东减持:钧天投资减持217.54万股(金额3644.87万元),华博医疗减持200万股(金额3175.36万元),安吉东方减持481.74万股(金额7897.61万元) [6] - 减持价格区间为13.92元-17.79元/股 [6]
IPO失败后海纳医药“卖身”又遇挫
新浪财经· 2025-07-01 13:51
收购终止事件 - 成都先导宣布终止收购海纳医药65%股权,因交易方案、价格、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 [1] - 交易终止不涉及违约责任,对公司业务、财务及股东利益无不利影响 [1] - 公告次日股价一度跌超7%,而3个月前公布重组时股价单日涨超8% [1] 公司后续战略 - 成都先导表示将继续寻求符合中长期发展策略的并购机会,以技术互补、规模扩张或市场拓展提升竞争力 [3] - 海纳医药未回应未来出售或IPO计划,其创业板招股书披露电话未接通 [3] 行业并购背景 - 医药外包行业下行期同业整合频现,如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100%股权(对价14.51亿元,业绩对赌3年合计1.95亿元) [6] - 澎立生物评估基准日资产总额12.16亿元,归母权益9.27亿元,净利润4515.86万元,交易市盈率约30倍,增值率56.62% [6] 双方业务与业绩 - 成都先导2020-2024年营收从2.44亿元增至4.2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从6402.32万元降至5135.71万元 [7] - 海纳医药2020-2022年营收从5681.83万元增至2.7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871.30万元扭亏至6801.77万元,2023年上半年营收2.26亿元、净利润7318.21万元 [7] - 成都先导专注原创新药发现(产业链前端),海纳医药主攻仿制药及改良型新药全流程(产业链后端) [9] 行业挑战 - 创新药资本寒冬导致下游客户预算削减,仿制药外包受医保控费、集采等政策挤压 [9] - 仿制药外包价格竞争激烈,单品种批件价格降至小几百万,同品种过评企业数量激增加速集采节奏 [10] - 海纳医药2023年上半年多次开发收入占比达33.09%,但集采导致订单来源减少风险上升 [10]
港股收评:恒指上半年累涨20%!新消费、稳定币崛起
格隆汇· 2025-06-30 17:05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最后一天港股三大指数尾盘跳水,恒指跌0.87%险守24000点,国指跌0.96%,恒科指跌0.72% [1] - 6月整体表现强劲,恒指、国指、恒科指分别累涨3.36%、2.92%、2.56%,半年度累计涨幅达20%、19.05%、18.68% [2][3] - 南向资金净买入52.2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23.9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8.26亿港元 [12] 行业板块表现 科技股 -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小米涨1.7%,网易涨1.54%,美团跌3.17%,阿里跌2.05%,腾讯跌1.95% [5][6] - 加密货币概念股火爆:新火科技控股大涨31.36%,国泰君安国际涨13.58%,欧科云链涨12.7% [6][7] 医药板块 - 医药外包概念领涨:昭衍新药涨12.69%,泰格医药涨7.29%,凯莱英涨5.78% [7][8] - 生物技术股表现强势,生物技术板块整体上涨1.79% [4] 军工与国防 - 航空航天与国防股活跃:大陆航空科技控股涨6.72%,中航科工涨3.99% [8][9] 大宗商品相关 - 黄金及贵金属股下挫:龙资源跌3.34%,集海资源跌2.5%,山东黄金跌2.33% [9][10] - 石油股走低,油气生产商板块下跌0.96% [4] 金融板块 - 内银股回调:天津银行跌4.98%,哈尔滨银行跌3.57%,中国银行跌2.36% [10][11] - 证券及经纪板块下跌0.52%,保险板块下跌1.13% [4] 消费与汽车 - 新消费板块冲高,非酒精饮料板块上涨1.06% [4] - 汽车股跌幅居前:理想汽车跌3.25%,零跑汽车跌2.06%,比亚迪股份跌1.37% [11][12] 市场展望 - 渣打财富预计恒指未来12个月目标为25500点 [14]
星湖科技回复年报问询:现金债务“双高”遭拷问,并购标的业绩“精准变脸”埋雷
搜狐财经· 2025-06-27 13:29
财务与债务情况 - 公司连续三年长短期借款超20亿元,但货币资金无法覆盖借款,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75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09%,低于可比公司梅花生物(1916%)和阜丰集团(3784%) [6][8] - 2024年有息负债3391亿元,呈现下降趋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逐年增加,银行授信额度126亿元,用信额度36亿元,公司称不存在偿债违约风险 [9] - 2022年收购伊品生物支付792亿元现金对价,原计划15亿元配套资金置换未果,2024年底推出总投资3712亿元的玉米深加工项目,70%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 [9] 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08亿元、678亿元、943亿元,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5] - 2024年营业收入173亿元,货币资金占营收比例916%,显著低于梅花生物(1901%)和阜丰集团(4420%) [8] 并购标的业绩问题 - 2018年以394亿元溢价17075%收购久凌制药,承诺期(2017-2020)业绩完成率109%-158%,但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骤降至3690万元、1461万元、-404万元、356万元 [10] - 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美国加征15%关税导致海外订单减少,国内产能过剩致毛利率从5231%下滑至1339%,全额计提198亿元商誉 [11][14] - 对比同业显示,2021-2024年久凌制药收入变动幅度(-1711%至8979%)和净利润变动幅度(-6042%至-18798%)显著差于华海药业等可比公司 [13]
6月以来超800家公司获机构调研 近七成取得正收益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5:08
机构调研概况 - 6月以来已有836家上市公司接待机构调研,近七成被调研公司取得正收益,其中584家股价上涨 [1][3] - 电子行业最受青睐,94家公司被调研,其次是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行业,均超80家 [1][4] - 怡合达最受关注,累计接待292家机构调研,乐鑫科技、汇川技术、中科曙光等公司接待超100家机构 [1][2] 重点公司动态 - 怡合达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数字化分析提升毛利率,已开发196大类、4437小类、230余万SKU的FA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 [2] - 乐鑫科技在研项目包括Wi-Fi7路由器芯片、Wi-Fi7终端芯片及AI算力芯片,通过极致成本控制实现高毛利 [3] - 诺德股份专注4.5微米以下极薄锂电铜箔、固态电池用多孔铜箔等高附加值产品,6月股价涨幅超100% [3] - 浙江东日、北方长龙等公司6月股价涨幅超60%,华盛锂电、楚天龙等超170家公司涨幅达两位数 [4] 行业投资机会 - 电子行业中PCB、AI端侧应用及半导体芯片被看好,PCB行业受益周期复苏及AI带动,全球产值将稳健增长 [5] - 半导体行业库存处三年低位,存储器、逻辑芯片和模拟芯片销售额增长将驱动2025-2026年市场规模扩张 [5] - 医药生物领域CXO行业价值凸显,创新药成果依赖CXO产业链,板块滞涨显著且补涨动力充足 [5][6] - AI端侧应用关注苹果链、AI眼镜及AIoT细分领域,半导体芯片受益终端需求爆发呈现底部向上趋势 [5]
诺思格股权纠纷案再起波澜 68岁药物专家不服二审判决申请再审已立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2:32
公司法律纠纷 - 诺思格作为再审被申请人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原告钟大放不服二审判决提出再审申请,案件进入再审立案审查程序[2] - 纠纷源于2016年公司收购苏州海科80%股权后股份调整及业绩承诺未达成,钟大放要求1.8亿元违约赔偿[3][4] - 公司公告显示法院已两次驳回钟大放诉讼请求,认定《协议书》不成立,但钟大放仍坚持再审[5] 公司业务表现 - 诺思格2024年临床试验运营服务收入同比下滑近10%,但生物样本检测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4%[6][7] - 生物样本检测服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6%提升至2024年8.54%,该业务源自钟大放创办的苏州海科[6][7]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下降2.53%,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13.12%[7] 行业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近九成收入来自境内市场,与国内创新药产业发展直接相关[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1年31%降至2024年28%[6] - 2024年至今股价跌幅3.20%,仅2月和5月涨幅超10%,同期CXO板块受市场关注但公司表现平稳[6] 发展前景 - 太平洋证券研报预计公司SMO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持平,临床检测业务下滑[7] - 创新药支持政策出台可能改善行业环境,本土临床CRO或复苏,公司或迎新发展机遇[7]
天弘基金解析创新药狂飙真相:是泡沫狂欢,还是星辰大海?
和讯· 2025-06-18 18:23
行情表现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近1年大涨21.99%,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涨幅高达41.51% [1] - 创新药ETF等相关基金业绩表现亮眼 [1] - 年初至今港股创新药涨幅超50%,A股创新药涨幅25% [6] 行情启动原因 - 起点是去年"924"政策窗口,央行推出结构性货币工具奠定政策底 [2] - 今年3月行情转向创新药的核心原因:年报业绩超预期、估值偏低、性价比优势凸显 [3] - 行业出清后格局优化和基本面反转是资金回流关键 [4] - 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买断潜力品种,优化竞争格局 [4] - 压制因素消退:国产创新药欧美销售常态化、政策挤水分完成、业绩底已兑现 [4] 行业现状分析 - 创新药估值处于历史40%分位,仍属中间偏便宜水平 [6] - CXO企业市盈率15-20倍,年均增长15%,高估值时代难重现 [6] - 国内创新药进入研发积累兑现阶段,全球交易占比从3%升至40% [6] - A股医药估值较欧美同业折价50%,修复空间巨大 [6] - CXO板块景气度高,合同负债等前瞻指标持续提升 [8] 投资策略建议 - 创新药研究门槛高,估值需考虑多重不确定性因素 [9] - 通过ETF或指数基金参与是应对高门槛的务实选择 [10] - 创新药ETF产品同时覆盖A股和港股,能代表中国创新药产业生态 [11] - 当前行情处于右侧前1/3阶段,后续仍有基本面支撑阶段 [12] - 个人投资者应注重风险匹配、关注估值变化、制定长期计划 [13]
港股收评:恒指收涨0.7% 低价油气股持续造好
快讯· 2025-06-16 16:1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0 7%至24060 99点 恒生科技指数收涨1 15%至5299 91点 [1] - 大市成交额达2292 41亿港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油气股延续涨势 低价油气股表现尤为突出 [1] - 稳定币概念股和IP经济概念股活跃 [1] - 地产股走强 [1] - 黄金股和医药外包概念股走低 [1] 个股表现 - 金山软件(03888 HK)涨超11% 周大福(01929 HK)涨6% [1] - 恒基地产(01929 HK) 华润万象生活(01209 HK) 小米集团(01810 HK)涨超4% [1] - 药明生物(02269 HK)跌5 36% [1] - 低价油气股中 吉星新能源(03395 HK)涨200% 百勤油服(02178 HK)涨66 67% 延长石油国际(00346 HK)涨35 56% 山东墨龙(00568 HK)涨32 67% [1]
港股收评:恒指收跌0.08% 医药股持续走强
快讯· 2025-06-10 16:2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早盘高开49点后震荡,一度涨115点至24296点创两个半月新高,午后转跌178点至24003点,收盘微跌0 08% [1] - 科指跌幅0 76%,恒指大市成交额达2503 4亿元 [1] 行业板块动向 - 航空、稀土、锂电池行业表现强势,贵金属行业反弹 [1] - 生物医药及医药外包概念股持续走强 [1] - 国内零售、非酒精饮料、半导体行业走弱,新消费概念及军工行业回调 [1] 个股涨跌情况 - 中国稀土(00769 HK)涨幅超13%,中国宏桥(01378 HK)涨近5% [1] - 比亚迪股份(01211 HK)、翰森制药(03692 HK)涨幅超3 5%,石药集团(01093 HK)涨近3% [1] - 布鲁可(00325 HK)、蜜雪集团(02097 HK)跌幅超6%,金蝶国际(00268 HK)、华虹半导体(01347 HK)跌幅超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