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算机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点评 | 9月利润再度上行,如何理解?(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0-27 22:16
核心观点 - 9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回升至3.2%[1],当月同比在低基数下回升2.6个百分点至22.5%[2],但剔除低基数因素后,两年复合增速回落5.3个百分点至-5.9%,且环比增速1.1%显著弱于往年同期的11.3%[2] - 利润回升主要受费用率等短期因素拉动,其对利润同比的拉动边际上行9.5个百分点至11.6%,而此前贡献较大的其他损益项(如投资收益)的拉动作用则回落7.6个百分点至10.7%[2] - 当前工业企业成本率为85.4%,处于近年同期高位,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反映出“反内卷”政策效果尚未充分显现[3] 总体利润表现 - 9月工业企业利润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回升1.3个百分点至6.5%,PPI当月同比回升0.6个百分点至-2.3%[5],但营业利润率当月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至14.8%[5] - 从所有制结构看,外商企业利润回升幅度最大,当月同比大幅提升40.3个百分点至35.5%,私营企业利润增速也提升5.4个百分点至17.8%[70] 营收表现 - 9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微升至2.4%[1],当月同比回升0.8个百分点至3.1%[6],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营收增速当月同比上行0.2个百分点至5.4%,对利润增长的拉动增加0.3个百分点[2] - 分产业链看,消费制造链实际营收增速改善显著,当月同比上行2.2个百分点至8.1%,石化链和冶金链也分别改善1.3和0.1个百分点[2] - 行业层面,文教工体娱、石油煤炭加工行业营收改善明显,当月同比分别较上月大幅提升20.0和9.0个百分点[6] 成本压力分析 - 成本对利润同比的拉动作用较前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3.6%[3],冶金链和消费制造链的成本率分别高达86.5%和83.9%,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3] - 细分行业中,黑色金属压延加工、计算机通信、运输设备成本率上行幅度居前,环比分别上升100.3、87.2和75.4个基点[3] 行业利润贡献 - 计算机通信和汽车行业对整体利润增长拉动显著,分别拉动3.5和2.8个百分点[3],通用设备、非金属制品、橡胶塑料等行业也有较大贡献[3] - 这些利润改善行业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成本压力同步加大,例如汽车和计算机通信业的营业成本同比分别上升4.0和3.8个百分点[3] 库存与应收账款 - 9月末产成品存货名义同比增速为2.8%[1],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库存同比增速上升1.2个百分点至8.4%[76],上游行业库存处于历史高位[76] - 企业应收账款增速降至5.7%,应收账款周转率持平于5.3次,反映出清偿欠款政策正在推进,回款周期出现边际改善[42] 未来展望 - 当前工企盈利压力主要源于下游内卷式投资导致的刚性成本上升[4],建材、钢铁等行业的稳增长政策已出台,加之企业加快款项清偿以约束投资,后续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4] - 内需持续修复支撑企业盈利回升趋势,但需关注上游价格“超涨”对盈利的潜在负面影响[4]
解析上海经济向上曲线的“密码”
解放日报· 2025-10-23 09:31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上海GDP增速为5.5%,高于全国水平并超出市场预期,较上半年的5.1%有所提升 [1] - 工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多个行业指标较上半年出现明显改善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工业与新动能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 - 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快于全市工业2.8个百分点 [2]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44.1% [2] - 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9.6%、10.9%和10.3% [2] - 1至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3%,工业企业利润率达6.3% [3] - 通过“降本增效17条”等政策,2023年为工业企业降本超520亿元,2024年目标再降本60亿至80亿元 [3] 金融与信息服务业 - 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增长9.8% [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高于金融业 [6] - 上交所成交额增长38.4%,上期所成交额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4] - 证券营业部成交额同比增长达95.2% [5] - 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升高,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74.1%、75.2%、78.2%和79.1% [6] 外贸与出口表现 - 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5.4%,第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创单季历史新高,9月进出口4059亿元 [8] - 出口同比增长11.3%,增速较全国高4.2个百分点 [8] - 三大先导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其中医药品、西药原料药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0.7% [9] - 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29.6% [9] - “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6.3%,锂电池出口321.5亿元增长20.7%,混动汽车出口196.1亿元增长2.1倍,液货船出口206.3亿元增长82.7% [9][10] 消费与旅游业复苏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7月、8月、9月分别增长7.8%、13%和9.2% [11] - 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 [11] - 体育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7%、22.1%、28.2% [11] - 旅游入境人数达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 [11] - 发放两轮10亿元“乐·上海”服务消费券及增发文化、观赛消费券 [11]
前三季度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倍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4:23
北京工业生产与投资 - 前三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 [1] -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9%和9.9%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活跃,增长51.7% [1] 重点行业与产品产量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6%,汽车制造业增长13.4% [1] - 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6倍和1.5倍 [1] - 风力发电机组、服务机器人和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分别增长47.1%、39.6%和19.1% [1] 销售与出口表现 - 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0223.5亿元人民币,增长6.7% [1] - 内销产值18634.6亿元,增长6.7%;出口交货值1588.9亿元,增长6.0% [1] 价格指数 - 前三季度北京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4%,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持平 [2] - 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7% [2]
9月经济数据点评:生产强、需求弱
财通证券· 2025-10-21 14:38
总体经济表现 - 2025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2] - 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5.2%,完成全年增长目标难度较小[2] - 经济呈现“生产韧性、需求放缓”格局,9月社零与地产销售同比低于前值,但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保持高景气度[1][5] 生产端分析 - 9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为6.5%,前值为5.2%,提升主要因出口韧性和今年比去年多一个工作日[2][5] - 分行业看,下游生产表现最佳,上、中、下游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5.3%、5.0%和7.1%[5] - 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铁路船舶业生产增速靠前,分别为16.0%、11.3%和10.3%[8]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景气度明显改善,工业增加值同比为8.9%,较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9] 消费端分析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为3.0%,前值为3.4%,受补贴退坡和高基数影响[2][12] - 参与“以旧换新”补贴的商品零售额增速从8月的7.8%下降至9月的6.7%,下滑1.1个百分点[12] - 家具、通讯器材和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增速领先,同比分别为23.9%、22.5%和18.1%[13] - 服务业生产指数9月同比为5.6%,持平上月,显示服务消费韧性更强[13] 投资端分析 - 9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下降8.4%,降幅较前值走阔[2][22] - 制造业、广义基建、狭义基建和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9%、8.0%、4.7%和21.3%[22] - 狭义基建投资降幅收窄,当月同比为-4.7%,前值为-5.9%,受益于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26] - 1-9月建安工程投资同比下降4.1%,降幅扩大1.9个百分点,反映实物工作量走弱[26][28] 政策与风险 - 已出台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并额外下达5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四季度政策加码必要性不大[4] - 风险包括国内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变化超预期及数据测算误差[2][29]
通胀“超预期”的三大线索
格隆汇· 2025-10-16 08:23
核心通胀数据表现 - 9月CPI同比为-0.3%,较前值-0.4%回升0.1个百分点,但低于市场预期的-0.1%,环比增长0.1% [1][6] - 9月PPI同比为-2.3%,较前值-2.9%回升0.6个百分点,与市场预期的-2.4%基本持平,环比为0% [1][6] - 核心CPI同比上行至1.1%,主要受核心商品CPI推动,其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1.4% [2][9]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驱动因素 - PPI改善主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铜价环比上涨2.1%,带动有色金属采选和压延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5%和1.2%,合计拉动PPI环比约0.1个百分点 [2][7] - 煤炭价格继续上涨,拉动PPI环比约0.1个百分点 [2][7] - 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抑制价格传导,测算拖累PPI环比约-0.1个百分点,医药、计算机通信等行业PPI环比分别为-0.4%和-0.2% [2][7]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结构分析 - 整体CPI偏低主要受食品价格拖累,食品CPI同比降至-4.4%,较前月回落0.1个百分点 [2][3] - 黄金价格对核心商品CPI提振显著,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大幅上涨42.1%和33.6%,测算拉动核心CPI同比约0.7个百分点 [2][9] - 家用器具CPI同比上行至5.5%,创近10年新高,边际上行0.9个百分点,通信工具CPI同比亦上升0.7个百分点至1.5% [3][5][12] 服务与居住成本表现 - 服务CPI同比为0.6%,与上月持平,其中核心服务CPI环比为0%,符合季节性 [3][5] - 房租CPI环比为0%,表现不及往年同期的0.3%,主因青年失业率高企导致租房需求较弱 [3][16] - 核心服务CPI整体环比下降0.4%,弱于季节性,受暑期结束和中秋节错月影响,出行需求走弱 [3][16] 未来通胀展望 - 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仍受非反内卷因素推动,尤其是铜价走强,但对PPI的贡献可能因中下游供给过剩而温和,年底PPI同比或仅回升至-2.1%左右 [4][18] - 中下游PPI对CPI的压制以及国补政策退坡,预计四季度CPI将维持弱势 [4][18] - 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对核心商品CPI的拉动作用预计仍较强,核心CPI或维持阶段性高位 [4][18]
1至8月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新华财经· 2025-09-22 17:28
工业经济表现 - 1至8月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1] - 规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4% [1] -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民营企业增长11.1% [1] - 37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1] - 汽车制造业增长20.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2%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83.3%,智能手表增长91.6%,锂离子电池增长38.6% [1]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8月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 [1] - 民间投资增长6.6% [1] -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3% [1] - 工业投资增长21.7% [1] 消费品市场 - 1至8月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2.8亿元,同比增长6.2% [2] - 餐饮收入904.2亿元,增长4.9%,商品零售6488.6亿元,增长6.4% [2] -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4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5.9% [2] 对外贸易 - 1至8月成都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669.8亿元,同比增长4.9% [2] - 出口额3288.6亿元,增长10.6%,进口额2381.2亿元 [2]
前8月广东太阳能电池增长21.9%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6:37
工业增加值 - 1-8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 [1] -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5% 制造业增长2.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下降1.8%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5% 汽车制造业增长8.3% [1] 重点产品产量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2.1% 服务机器人增长17.3% 民用无人机增长54.7% [1]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43.3% 太阳能电池增长81.5% 新能源汽车增长21.9% [1] 固定资产投资 - 1-8月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4% [2]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0.8% [2] - 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9.7% 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46.1% 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37.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3.2% [2] 工业投资结构 - 工业投资占比达37.8% [2] -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0.4% 占工业投资比重35.5% 比重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2] 房地产投资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9% [2] - 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1.7% 降幅同比收窄16.8个百分点 较上年全年收窄10.1个百分点 [2]
广东发布前8月经济数据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2 15:56
工业运行 -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其中制造业增长2.6% [1][2] - 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0%,汽车制造业增长8.3% [1][2] - 机器人、无人机产业势头强劲,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2.1%、17.3%、54.7% [2] - 清洁能源产品增势良好,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3%、81.5%、21.9% [2] 消费市场 - 1-8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城镇消费增长3.4%,乡村消费增长1.3% [1][2] - 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7.1%、33.1%、31.2% [3] - 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4.1%,增速比1-7月提高0.9个百分点 [3] - 1-8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7.9%,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重达43.7% [3] 服务业与运输 - 1-7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 [1][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9% [4] - 1-8月民航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12.1%、10.2%,铁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5.8%、3.6% [4] 投资结构 - 1-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4%,但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0.8% [4] - 民生领域投资持续加力,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9.7%、46.1%、37.2% [4] - 科研创新领域投入加大,研究和实验发展投资增长15.4% [1][5] - 现代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3.8%、14.5% [1][5] - 工业投资占比达37.8%,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0.4%,占工业投资比重35.5% [5]
“反脆弱”系列专题之十五:新动能的“新变化”?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6 16:12
新动能增长变化 - 2023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8.6%,拉动GDP同比2.3%,较2023年提升1.3个百分点[2] - 2020-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速6.4%,显著高于其他行业-1.9%[3] - 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内需营收增速达6.7%,其他制造业降至0.6%[3] - 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内需营收占比分别提升1.4、1、0.3个百分点至10.4%、9.4%、4.2%[3] 盈利表现 - 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率6.5%,超过其他制造业2.2个百分点[4] - 高技术制造业成本率90%,低于其他制造业4.5个百分点[4] - 仪器仪表、医药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9.1%、7.4%,对应利润率9.1%、8.7%[5] - 2019年来医药、运输设备等行业研发费用率上行带动利润率改善[5] 潜在影响 - 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就业增速0.9%,其他制造业为-1.7%[6] - 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就业占比分别较2021年提升0.7、0.4、0.5个百分点[6] - 2019-2024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职工薪酬年均增速14.9%、12%[6] - 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人均营收增速5.9%,高于其他制造业2.5%[7]
前8月北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
新京报· 2025-09-16 12:36
工业生产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2] - 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3% 汽车制造业增长11.1% 电力热力供应业增长4.9% 医药制造业下降9.2% 五大装备制造业增长9.3% [2]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4%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 [2]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1倍 新能源汽车增长1.4倍 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7.2% 5G智能手机增长40.3% 集成电路增长17.7% [2] - 工业出口交货值1388.5亿元 增长5.2% 其中汽车制造业出口增长29.6% [2]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 [3] - 设备购置投资增长83.5% 占总投资比重28.7% 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3]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 制造业投资增长5.0%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4% [3] -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7%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投资增长1.2倍 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长84.6%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8.2% [3] - 房屋施工面积10087.1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7.2%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999.1万平方米下降8.0% [3] - 商品房销售面积658.6万平方米 增长0.1%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5.0万平方米下降6.8% 纯商品住宅增长23.2% [3] 消费市场 - 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0.3% [4] - 服务性消费额增长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1.1亿元下降5.1% [4] - 商品零售7752.8亿元下降5.3% 餐饮收入908.3亿元下降3.6% [4] -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35.7% 化妆品类增长8.7%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2% [4]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7% 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9.4% [4] - 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1.8% 通讯器材类下降26.2% [4]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3% 非食品价格持平 [5] - 消费品价格下降0.7% 服务价格持平 [5] -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1% 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5% 衣着上涨0.3% 居住上涨0.2% [5] - 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5% 食品烟酒下降1.4% 教育文化娱乐下降1.3% 医疗保健下降0.6% [5]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 购进价格下降1.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