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等
icon
搜索文档
AI超级赛道,利好!上海,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19 16:37
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形成新质生产力 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 在语料 模型 平台 场景等领域形成创新成果 [1] 发展目标 - 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 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 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 [1] - 探索将接入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的企业生产数据作为银行贷款增信项 支持服务商等企业通过知识产权 专利技术进行质押融资 发挥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 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推动市区相关产业基金 社会资本等支持"AI+制造"发展 [1] 技术方向 - 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 提升物理仿真能力 视觉处理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 [3] - 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 提升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协同效率 加快在工业场景中落地应用 [3]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 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 提升终端模型应用能力 [7] 行业应用 - 集成电路行业推动电子自动化设计企业构建智能化设计能力 缩短设计周期 提升芯片性能 在计算光刻 缺陷检测 工艺开发等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提升良率和生产效率 [4] - 电子信息行业开展AI+机器人应用试点 推动机器视觉 智能批产 供应链大脑等技术规模化落地 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 新建或升级自动化产线 [4] - 汽车行业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建立智能研发体系 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汽车开发范式 建设工业大脑系统 深化质量判定 供应链管理 缺陷检测等应用 [4] - 高端装备行业提升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等环节智能化水平 重构人机交互方式 推动仪器仪表企业构建多模态模型 实现仪器参数自调 故障预警等功能 [4] - 船舶海工行业发展智能船舶设计软件 实现线型方案生成 结构设计优化等功能 对关键工序进行全过程监控 实现基于数字模型的质量管理与故障诊断 [4] - 航空航天行业推动大飞机总装制造智能化 打造特种工艺管控 全机外形尺寸智能检测 智能排产 多机器人协同的柔性智能产线等应用 推进卫星智能工厂建设 [4] - 先进材料行业培育先进合金 特种高分子 无机材料 有机化合物类小模型 推动建设电子材料基因库 建立生物智能化开发制造系统 [4] - 钢铁行业打造钢铁行业多模态大模型 开发配料AI 计划员 质检员 安全员等智能体 实现铁前一体化配料 高炉炉况智能诊断和调剂等应用 [4] - 时尚消费品行业应用模型洞察需求趋势 构建生产制造体系 实现柔性制造 产供销一体化 加快创意设计与人工智能融合 推动产品外观 配方等智能化研发 [4] - 医药制造行业打造智能化药物研发平台 开展药物靶点智能筛选 分子结构设计优化 晶型预测等技术攻关 建设柔性产线与供应链协同系统 [4] 智能工厂与机器人 - 建设以智能体高密度分布 多场景集成为特征的"AI+制造"示范工厂 综合应用空间计算 多智能体协同等技术 推进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多类型具身智能在典型场景中的实用化部署 [6] - 支持电子信息 汽车 装备等重点行业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 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 焊接 喷涂 物料搬运等环节开展规模化应用 [6] - 推动钢铁 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 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 制定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 [7] 智能终端 - 推动AI计算机 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 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7]
AI超级赛道,利好!上海,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19 16:32
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1] - 具体量化目标包括: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场景,建设10个"AI+制造"示范工厂 [1] -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等10个行业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 [3] - 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实用化部署,支持工业机器人在高危工序应用,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检测标准 [6] 产融支持措施 - 探索将企业工业互联网生产数据作为银行贷款增信项,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 - 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企业提供担保,引导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向语料建设、模型开发等项目 [1] 技术发展方向 - 基础模型需加强多模态算法创新,提升物理仿真、视觉处理、智能决策三大能力 [3] - 开发面向垂类领域的工业级智能体,采取"一业一策"差异化路径 [3]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开发端侧模型,促进AI计算机、AI眼镜等智能终端升级 [6] 重点行业应用场景 集成电路 - 构建智能化EDA设计能力缩短芯片设计周期,AI技术应用于计算光刻、缺陷检测提升良率 [4] 电子信息 - 开展AI+机器人试点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推动自动化产线新建升级 [4] 汽车 - 构建智能研发体系实现数据驱动开发,建设工业大脑系统深化全流程管理 [4] 高端装备 - 发展智能构应用重构人机交互,仪器仪表企业构建多模态模型实现自调功能 [4] 船舶海工 - 开发智能船舶设计软件优化线型方案,关键工序实现数字模型监控 [4] 航空航天 - 打造大飞机柔性智能产线,研制卫星/火箭智能检测装备 [4] 先进材料 - 培育4类材料小模型,建设电子材料基因库和生物智能化开发系统 [4] 钢铁 - 构建多模态大模型开发智能体应用,实现高炉智能诊断等场景 [4] 医药制造 - 打造智能药物研发平台攻关分子设计技术,建设药品全流程追溯系统 [4] 智能制造实施路径 - 传统制造业聚焦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新兴制造业布局智能终端等原生赛道 [3] - 示范工厂将高密度部署智能体,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典型场景实用化 [6] - 推动工业机器人在焊接、喷涂等环节规模化应用,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 [6]
助企纾困 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工业大省稳增长夯基再发力
工业经济整体表现 - 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工业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1] - 福建、安徽、河南、湖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8%,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2] - 8个工业大省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工业大省稳增长措施 - 福建省强化工业运行调度,推动政策免申即享,计划扩大技改融资专项规模[2] - 山东省对1156个新增产值亿元以上项目建档服务,上半年新增产值2576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3] - 山东省为1.6万家企业提供3550亿元转贷资金,解决融资难题[3]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 四川"中国环流三号"实现核聚变技术突破,上海第二艘大型邮轮起浮,浙江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营收增长24%[4] - 浙江省统筹推进算力、数据和模型产业发展,涌现大批优秀数商企业[4] - 江苏省实施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聚焦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赛道,建立"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先导区"创新体系[5] - 湖南省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培育绿色智能计算等万亿级产业[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湖南省推动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拓展工程机械至农业机械、新能源领域[6] - 山东省计划实施1.2万个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化工、高端装备产业[6] - 福建省推进"电动福建"政策,发展电动船舶全产业链[6] - 浙江省严格控制高排放项目,发展绿色低碳产业[6] 数字基础设施 - 湖北省推进"千兆普及,万兆启航",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算力互联互通平台[7] - 湖北省深化5G规模化应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7]
科创板开市6周年丨深耕“硬科技” 379家公司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2 19:45
科创板6周年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6周年,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1] - 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中,379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5家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0家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合计占板块公司总数71%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681亿元,同比增长6.4%,是板块归母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 [2] - 科创板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 [2] - 三成科创板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 [2]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中芯国际、信科移动专利均超万项 [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2020—2024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9% [5] - 2024年科创板公司平均毛利率40%,大幅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沪主板25%、深主板24%、创业板29%) [5] - 科创板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三成,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5] 资本市场支持与改革成效 - 科创板公司上市前九成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 [6] - 科创板系列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近26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6] - 科创板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覆盖率达73.76%,涉及433家公司761单计划,激励人员超14万人次 [6] - 自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超11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1400亿元 [6] 投资者回报与社会责任 - 50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公司总数87% [7]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7] - 2024年中期分红111家,创历史纪录,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7] 公司案例与行业反馈 - 中控技术上市后获得充足资金支持,加速AI、机器人等领域研发,巩固工业自动化领先地位 [3] - 百利天恒受益于科创板制度突破,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推动国际化合作 [4][5] - 泽璟制药认为科创板"1+6"改革细则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7]
河南: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快讯· 2025-07-16 21:45
政策支持 - 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若干政策措施》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围绕河南省"7+28+N"产业链体系推动并购重组资源配置功能 [1] 产业方向 -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并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1] - 重点引导资源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1] 并购策略 - 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并购重组以延链强链补链 [1] - 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1]
徐州智能制造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6-16 17:59
江苏徐州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设立 - 基金规模30亿元 由省级母基金与徐州市共同出资设立 旨在发挥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战略资本作用 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1] - 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 特种车辆 高端装备 智能网联汽车 机器人 高端数控机床 增材制造 智能测控装备 安全产业 核心零部件等 [1] - 重点投向江苏省"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体系内智能制造领域重大项目 [1] 子基金设立要求 - 产业子基金需注册在江苏省内 规模要求苏南地区不低于10亿元 其他地区不低于5亿元 [1] - 各级政府出资比例合计不超过50% [1] 行业活动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三大方向协同 助力中小企业实现价值跃升
证券时报· 2025-06-03 00:56
数字化筑基 -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贸易摩擦加剧,叠加地区突发事件冲击,数字化重构生产、管理流程成为应对供应链波动与市场需求变化的生存刚需 [1] - 政府部门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信部等四部门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的目标 [1] - 数据驱动优化采购、库存等环节,通过智能排产减少设备闲置率,利用电商与社交媒体实现"精准营销—需求反馈—柔性生产"闭环 [1] 工艺创新 - 发达国家在半导体、精密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对中国施压,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专利技术突破"卡脖子"环节 [2] - 利用"国产替代"采购时机进行工艺创新,聚焦专业领域技术突破提升议价能力 [2] - 传统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新兴国家低成本替代"挤压,通过绿色制造、增材制造等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嵌入中高端产业链 [2] 垂直深耕 - 中小企业选择细分领域纵向渗透,通过技术专精形成"隐形冠军"地位,2025年大企业主导的"链式转型"加速垂直深耕者接入协同平台 [3] - 垂直领域技术沉淀(如特殊材料配方、工艺数据库)可形成知识产权壁垒规避同质化价格战 [3] - 精密部件企业通过IoT优化热处理工艺良品率,在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占据80%市场份额 [4] 协同路径 - 三大方向协同逻辑为"数字化支撑效率—工艺创新提升价值—垂直深耕巩固地位"递进关系 [4] - 聚焦专精特新领域技术突破结合数字化工具深度应用是中小企业实现价值跃升的有效路径 [4] - 产业链细分领域可能涉及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形成技术护城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