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

搜索文档
拆解信贷“成绩单” 资金流向了哪里?
证券日报· 2025-07-16 01:25
信贷总量与结构 -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 6月末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 同比增长7.1% [1]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89.5% 占比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1] - 企业中长期贷款达7.17万亿元 占比超六成 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和工程建设 [1] 居民信贷 - 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 其中经营性贷款9239亿元 占比近八成 [1] - 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生产经营活动 [1][2] 行业投向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 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 [2] -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 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2] - 制造业信贷支持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2] - 基建信贷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 金融"五篇大文章" - 5月末相关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 同比增长14% [3] - 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 [3] - 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7.4% 普惠贷款增长11.2% 养老贷款增长38% 数字贷款增长9.5% [3] - 以上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3]
2025年6月宏观数据解读:6月经济:名义GDP增速边际放缓,关注股债双牛兑现
浙商证券· 2025-07-15 22:03
经济整体情况 - 二季度GDP实际增长5.2%,名义GDP增速较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至3.9%左右,全年或呈前高后低走势[1][14] - 预计下半年市场呈现股债双牛结构,10年国债利率将下行至1.5%附近[2][21] 工业生产 -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快[3][22] - 2025年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0%,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下降[3][23] 消费情况 -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4.8%,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618”对消费有支撑但后期动能减弱[4][31][33] 投资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低于市场预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后续或放缓[5][7] - 1 - 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二季度下滑加速,政策加力必要性提升[7][72][73] 就业情况 - 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稳就业[8][78] 风险提示 - 地缘冲突扩大化或使中国经济意外上行,政策落地可能不及预期[9]
安徽铁塔:从“通信塔”到“数字塔”的转型发展“密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5 19:05
通信基础设施共享模式 - 公司通过"一家建设、多家使用、社会共用"的共享模式累计完成5G建设需求超15万个,全省95%的5G需求通过共享满足,减少重复建设投资超30亿元[3] - 池黄高铁项目中实现34座隧道泄漏电缆敷设及50座场坪站、2个新建车站分布式系统100%共享,建设周期仅150天[3] - 共享率从14%提升至85%,相当于少建铁塔3.2万座,减少碳排放87万吨[4] 低空经济战略布局 - 将传统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建成180座低空经济基站,覆盖电力巡检、交通监测等10余个领域[7] - 自主研发低空网联无人机平台,实现"一架无人机多专业共享,一次飞行多任务共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7] - 依托7.6万座铁塔资源实现无人机机场"零土地成本"快速组网,已完成180个无人机驿站战略布局[6][7] 绿色能源服务网络 - 换电网络覆盖全省16个地市,服务6.3万骑手,用户规模居全国前列,形成"换电-备电-回收"绿色闭环[10] - 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超68万个,覆盖7700个物业点,服务730万用户,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一分钱充电"补贴[10] - 梯次利用退役电池,与工会联建53座"骑手之家"驿站,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生态[10] 数字化转型升级 - 实施"三全一新"战略(全域5G网、全域视联网、全域新能源出行网、低空经济新领域)深度赋能区域经济[11] - 创新"一切挂高皆可用"塔型设计,社会资源利用率提升至36.3%,降低运营商5G部署成本[3] - 数字化监控指挥中心实现无人机自动化巡飞,网格化站址资源破解行业痛点[6][7] 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 汛期组织千余名专业人员与运营商联动,依托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故障快速响应[4] - 建成全国规模领先的通信网络,高铁场景实现"开通即畅通",隧道覆盖技术领先[3][4]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
证券日报· 2025-07-15 00:17
金融总量数据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1] - 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1][4][5]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1][2] 信贷结构与成本 - 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同比降低45个基点 [1] -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降低60个基点 [1] - 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新增9207亿元 [2] -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新增2.18万亿元 [2]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 - 5月末相关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3] - 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含科技型企业贷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 [3] - 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9.5% [3] - 服务企业和个人共计7839万户,同比增加588万户 [3] 社会融资与货币派生 -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 [4] - 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国债3.37万亿元+地方债4.29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4] - 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6.01万亿元,同比多增3.19万亿元 [5] - 企业存款新增1.77万亿元,同比多增3.22万亿元 [5]
北京成功打通东六环西侧路、玉津路等28条“断头路”
北京商报· 2025-07-14 12:34
轨道站点接驳优化 - 北京全面启动523个轨道站点、1661个站口接驳优化提升工作,通过"日巡查、周帮扶、月调度、季评价、年考核"机制推进落实 [1] - 50个重点轨道站点累计完成接驳步行道修复18010平米,站前广场修复30902平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面积87901平米,清理废旧自行车834辆 [1] 桥下空间整治提升 - 市区两级交通部门已完成234座桥系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打造集交通优化、便民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区域 [1] - 海淀区联想桥通过改造增设车道和停车位,丰台区将桥下空间治理与"点靓凉水河"行动结合推进一体化提升 [1] 断头路打通工程 - 成功打通28条"断头路",如东六环西侧路、玉津路等,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 [1] - 西城区马连道东街"断头路"贯通后,周边居民减少800米绕行距离 [1] 道路建设进展 - 通马路改扩建工程道路段、京密路(太阳宫北街-机场南线)实现全线通车,京密路新国展段5.4公里辅路开通 [2] - 东六环改造工程(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开通试运营,通行隧道最快仅需7分钟 [2] 交通枢纽建设 -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装修工程完成至90% [2] - 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主体工程均已完成 [2] 停车设施建设 - 中心城区新增停车场141个、停车位超2万个 [2] - 完成新增错时共享停车场133个,共享停车位10304个 [2]
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国际金融报· 2025-07-14 12:11
中沙战略合作框架 - 沙特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通往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门户和战略伙伴 [2]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为两国企业应对全球经贸挑战提供支撑 [3][5] - 中国在矿业、制造业、先进科技领域优势突出,与沙特工业化、产业化发展诉求高度契合 [3][8] 多领域合作现状 - 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中国国企广泛参与沙特风能、循环燃气发电与海水淡化项目,提升工程效率 [8] - 矿业领域:沙特开放水平达历史高点,采用风险收益共担、共同运营的本地化模式与中国企业合作 [8] - 工业制造领域:中国完整工业门类与沙特区位优势结合,打造区域制造业和出口中心潜力显著 [8] - 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以领先技术为沙特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覆盖人工智能、游戏、金融科技等 [5][9] 新能源与金融科技机遇 - 沙特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中国新能源技术先进,双方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合作潜力巨大 [9] - 沙特"2030愿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可加速双边金融互惠开放 [9] 企业合作成果 - 阿吉兰兄弟控股已与数家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游戏、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多项成果在沙特落地 [5][6] - 该公司作为沙特在华最大私营企业,持续引入前沿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深化"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对接 [5][6]
青海前6个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53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青海省1月至6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 同比增长55% [1] 规划与试点 - 编制《青海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公路规划纲要》《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等规划 [1] - 增补申报高原生态公路技术 交能融合设施建设等新试点 [1] 路网建设与交旅融合 - 畅通省内路网大循环 打造柴达木 青海湖等交旅融合生态景观大道 [1] - 加快补齐青南地区旅游公路短板 形成"快进慢游"旅游公路网 [1] 新能源与绿色出行 - 全省新能源 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占比分别达99% 83% [1] - 实施"冷再生"技术提质改造农牧区砂石路2000公里 [1] - 开展绿色出行"续航工程" 海拔3000米以下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83% [1] 民生服务与农村公路 - 上半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1179公里 [1] - 2个乡镇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通达 13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上硬化路 [1] - 累计排查次差路段1 14万公里 年内计划整治3320公里 [1] 客运服务与设施升级 - 新增开通定制客运线路3条 [2] - 升级改造西宁市公交站点服务设施12处 [2] - 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上半年联网售票覆盖率达68% [2] 专线服务与优惠政策 - 开通29条通学专线和8条上班族专线以及火车站至西宁市区方向的巡游公交线路 [2] - 推行"三免一推"优惠措施 为货车司机减免服务费用220余万元 [2] 农村客货邮融合 - 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30条 日均带件量增至1300余件 [2]
聚焦国资国企转型 中埃共绘“数字丝路”合作蓝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8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 数字经济被比喻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正在重塑国家竞争力、产业结构和全球合作格局 [1] - 中国拥有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国企改革经验,埃及具备年轻人才储备和区域枢纽优势,双方可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数字人才培养、金融科技与跨境支付等领域开展合作 [1] - 建议设立中埃国企数字转型工作组,围绕标准制定、网络安全和投融资建立专项机制 [1] 天津数字经济发展 -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1] - 天津国资国企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积极作为,成果丰硕 [1] - 天津提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协同攻关、健全数字经济治理协同机制、拓展数字惠民领域务实合作等四项具体举措 [2] 国企数字化转型 - 天津国资国企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纽带及赋能作用,持续拓展合作新空间 [2] - 天津国资国企致力于让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惠及更多民众,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贡献"天津智慧"与"天津方案" [2]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聚焦主责主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06
公司战略定位 - 聚焦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双主业,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2]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央企担当 [2] 传统能源业务 - 装机总容量突破1.65亿千瓦,承建36台百万千瓦机组和近70台66万千瓦机组 [3] - 运检百万千瓦及66万千瓦机组420余台,拥有30多台9H、9F燃机 [3] - 新疆重能石头梅电厂1号机组19个月28天投产,甘肃正宁百万煤电项目助力"陇电入鲁"特高压线路 [3]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业务占比从2020年12.8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38.47% [4] - 新能源订单增长7.4倍,承建鄂尔多斯200万千瓦光伏和新疆天山41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 [4] - 拥有国家级科创平台,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 [4] 基础设施业务 - 承建建筑面积超8000万平方米,重点布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6] - 广州白云机场安置住宅项目实现首个集中交房,南浔180米超高层装配式大象酒店亮相 [6] - 杭州亚运会配套项目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打造"能源+"和"建筑+"融合模式 [6] 国际业务 - 业务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深耕"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市场 [7] - 文莱恒逸工程获国优金奖,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成为质量标杆 [7] - 乌兹别克斯坦光伏EPC项目提前3个月并网 [7]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2
经济总量与制造业发展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1]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1] -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超过预期[1] 内需与经济增长 - 过去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2] - 内需构成特点包括消费向新而行、投资向优发力、投资消费相互促进[2] - 下一步将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激发和释放内需潜能[2] 重大工程与基建发展 - "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2][3] - 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基建不断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3] - 下一步将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迈上新台阶[3] 外资与对外开放 - 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十三五"期间总额[3] - 外资企业贡献中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3] - 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高标准落实国民待遇,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