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四大催化剂点燃AI应用!2亿资金盘中抢筹游戏ETF,规模最大的机器人ETF近20日净流入超18亿元
格隆汇APP· 2025-11-18 14:46
AI应用板块市场表现 - AI应用板块逆势走强,文娱传媒ETF上涨1.53%,游戏ETF上涨0.8% [1] - 游戏ETF盘中预估获2.08亿资金净申购 [1] - 腾讯三季度游戏业务表现强劲,本土市场游戏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15%,海外市场游戏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 [2] 阿里巴巴AI业务进展 - 千问APP公测首日因用户涌入过载导致服务崩溃,上线次日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第五位,排名超越DeepSeek [1] - 面向海外市场的千问APP国际版将在近期上线 [1] 行业重要动态与趋势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三季度建仓谷歌,市场解读为对AI应用层价值的认可 [2] - 华为将于11月21日发布AI新技术,可将GPU、NPU等算力利用率从30-40%提升至70%,市场解读为利空AI硬件 [2] - 宇树科技已正式完成IPO辅导工作,距离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更进一步 [3] 相关ETF产品情况 - 游戏ETF(159869)近20日合计净流入10.47亿元,权重股涵盖吉比特、恺英网络、巨人网络、三七互娱、神州泰岳等游戏公司,以及光线传媒、昆仑万维等 [4] - 机器人ETF(562500)下跌0.52%,但近20日合计净流入18.9亿元,权重股包含汇川技术、绿的谐波和石头科技等 [4]
何小鹏:机器人市场潜力比汽车大,售价有望看齐
第一财经· 2025-11-18 14:30
2025.11. 18 本文字数:116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黄琳 聚焦Robotaxi业务,在监管许可的前提下,小鹏将先跑通Robotaxi的技术运营以及商业模型,再跟高德等合作方展开合作。区别于其他自动驾驶厂商, 小鹏将跟Robotaix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服务供应商合作,各自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比如:高德将聚焦流量入口、支付、运营服务环节,小鹏负责做好工 具箱、开放接口能力,以此快速推行全球化。 根据规划,有别于行业目前主流的Robotaxi技术路线,小鹏Robotaxi不使用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并且计划在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还将在中 国开启Robotaxi试运营。 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将迎来关键的盈亏平衡点,小鹏汽车预期总交付量达12.5万辆~13.2万辆,同比增加36.6%至44.3%;总营收预期达 215亿元至230亿元,同比增加约33.5%至42.8%。 11月17日晚间,小鹏汽车(09868.HK)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总交付量约11.6万辆,同比增长 149.3%;毛利率达20.1%,同比提升 ...
经营改善与AI外溢价值 小鹏的估值重构路径清晰化
证券时报网· 2025-11-18 14:29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战略升维为奔向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以及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视野从制造智能电动汽车扩展到构建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的AI生态 [1] - 公司开启“一车双能”大产品周期,并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具身智能”双交叉赛道,相关产品矩阵将加速量产 [1] - AI汽车、全球化拓展、具身机器人与汽车产业融合被定义为公司的三条增长曲线 [4] 第三季度财务与运营表现 - 第三季度总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亿元,同比上升101.8% [2] - 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116,007台,同比增长149.3%,创下单季度交付新高 [2]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0.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483.3亿元 [2] - 业绩改善归因于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汽车产品、销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持续优化经营效率 [2] 未来业绩指引与增长抓手 - 预计第四季度总交付量达125,000台至132,000台,同比增加36.6%至44.3% [3] - 预计第四季度总营收达215亿元至230亿元,按年增加约33.5%至42.8% [3] - 增长抓手包括“一车双能”大产品周期的开启,2026年计划推出3款超级电动增程产品和4款一车双能全新车型 [3] - 海外市场是重要增量抓手,海外月销量已首次突破5,000台,明年计划面向海外市场推出3款新车型 [3] - 公司有信心在坚持AI研发投入的同时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4] 物理AI技术战略与产品规划 - “物理AI”是公司核心战略,其技术体系涵盖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三大具身智能终端 [5] - 算力是物理AI战略的基石,公司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云端模型工厂”,并自研图灵AI芯片 [5] - 计划在2026年规模量产第二代VLA模型、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Robotaxi将推出三款前装量产车型 [4][5] - 人形机器人IRON已具备明确商业化路径,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订单超7,000架,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 [5] - 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可以共享70%的研发资源,技术复用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6] 生态合作与商业模式演进 - 公司采用开放生态策略,例如高德成为Robotaxi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并计划将第二代VLA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 [6] - 技术输出成为新收入来源,大众汽车已成为公司第二代VLA的首个客户,图灵AI芯片也获得大众定点 [9] - 未来公司收入中服务性收入目标占比一半以上,估值逻辑可能从“年销量”转向“日均出行订单量” [9] - 对外技术合作产生的授权收入将反哺研发,形成研发与商业化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6] 市场竞争与估值重塑 - 公司在港股市值超越理想汽车,成为国内上市新势力市值第一 [7] - 公司与特斯拉在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Robotaxi等领域高度重合,双方均以物理AI为核心赛道 [7] - 双方技术路径有相似之处,如Robotaxi均采用纯视觉方案,但公司生态更开放,技术路径更体系化 [7] - 机构认为公司在Robotaxi、仿人机器人及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有望提升市场对其股票的认可度 [8] - 融入物理AI新叙事有助于将科技公司的生态价值、网络效应纳入估值体系 [6]
中国先进工业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先锋卡诺普启动港股IPO
中证网· 2025-11-18 13:57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启动港股IPO [1] - 公司是中国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暨具身智能机器人先锋,拥有全栈自主核心技术 [1] - 公司产品矩阵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三大类 [1]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机器人控制器核心零部件切入市场 [2] - 公司拥有70余款机型,产品覆盖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新能源、工程机械等多种行业 [2]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1.56亿元 [2]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7.5%、27.1%、30.4%及32.4%,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三年累计盈利1700.9万元 [2] - 在实现工业机器人规模化的中国企业中,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是领导者之一 [2] 市场地位与客户基础 - 公司客户累计超500家,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拉丁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出口商 [2] - 公司已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建立起中国同业中最强大的全球布局之一 [2] 技术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发展经历三阶段:2012-2018年聚焦控制器,2018-2022年自研整机构建产品体系,2023-2025年成为国内首批实现具身智能产品商业化落地的企业 [3] - 公司提出"AI+场景定义产品"战略,重点投入机器人底层技术、多模态垂类模型、扩展产品组合三大方向 [4] - 2025年8月,公司发布工业轮式人形机器人"灵烁"与AI复合机器人"灵迅",演示了跨场景切换能力 [3] - 公司产品具备视觉、力觉、语义融合的多模态感知能力,并能基于AI决策引擎进行自学习与任务规划 [4] 行业前景与未来规划 - 全球具身工业机器人的收入预计将从2025年的23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0% [3] - 公司积极布局"AI工业体"领域,已完成为焊接、打磨、分拣等场景的多模态具身工业机器人试点应用 [3][4] - 未来公司将产品组合与应用场景拓展至建筑、农业等泛工业领域及居家养老等商业服务领域 [4]
何小鹏:机器人市场潜力比汽车大 售价有望看齐
第一财经· 2025-11-18 13:49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总营收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 [1] - 总交付量约11.6万辆,同比增长149.3% [1] - 毛利率达20.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1] - 第四季度预期总交付量12.5万至13.2万辆,同比增加36.6%至44.3% [3] - 第四季度预期总营收215亿元至230亿元,同比增加约33.5%至42.8% [3] 人形机器人业务 - 机器人规划在2030年实现销量超过100万台 [1] - 公司认为机器人的市场潜力长期来看比汽车更大 [1] - 当前为第七代机器人产品,计划在第八代产品进行真正量产 [1] - 计划于2026年在公司门店、园区开始机器人测试,并投入导购、导览等商业化场景 [2] - 目标在5年内让机器人进入家庭 [2] - 机器人BOM成本预计最终接近汽车BOM成本,但软件成本占比达50%,远高于汽车的10% [2] - 未来机器人售价将努力接近汽车售价 [2] - 公司与汽车业务在AI软件、量产、销售服务及全球化方面存在协同效应 [2] Robotaxi业务 - 在监管许可前提下,公司将先跑通Robotaxi技术运营及商业模型,再与高德等合作方展开合作 [2] - 区别于其他厂商,公司将与产业链中不同环节服务供应商合作,例如高德负责流量入口、支付、运营服务,公司负责工具箱和开放接口能力 [2] - Robotaxi技术路线不使用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 [3] - 计划在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并在中国开启试运营 [3] 2026年产品规划 - 2026年第一季度将继续推出7款超级增程车型 [3] - 计划在重要细分市场投放首款产品以填补品类空白 [3] - 将通过更长纯电续航和5C超快充产品提升增程市场份额 [3]
何小鹏:机器人市场潜力比汽车大,售价有望看齐
第一财经· 2025-11-18 13:41
小鹏人性机器人、Robotaxi仍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11月17日晚间,小鹏汽车(09868.HK)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 101.8%;总交付量约11.6万辆,同比增长149.3%;毛利率达20.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在当晚举行 的财报业绩会上,资本市场关注点仍聚焦小鹏人形机器人业务和Robotaxi等 AI领域业务。 聚焦Robotaxi业务,在监管许可的前提下,小鹏将先跑通Robotaxi的技术运营以及商业模型,再跟高德 等合作方展开合作。区别于其他自动驾驶厂商,小鹏将跟Robotaix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服务供应商合 作,各自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比如:高德将聚焦流量入口、支付、运营服务环节,小鹏负责做好工具 箱、开放接口能力,以此快速推行全球化。 根据规划,有别于行业目前主流的Robotaxi技术路线,小鹏Robotaxi不使用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并且 计划在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还将在中国开启Robotaxi试运营。 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将迎来关键的盈亏平衡点,小鹏汽车预期总交付量达12.5万辆~13.2 万辆,同比增加36. ...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1118
第一创业· 2025-11-18 13:37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对2025年10月及1-10月中国财政收支数据的点评,以及叉车行业、钠电池产业、割草机器人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分析 [2][3] 宏观经济组 - 10月中国一般公共财政收支状况改善,收入增加而支出减少,1-10月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8%,较1-9月回升0.3个百分点,支出同比增长2.0%,较1-9月回落1.1个百分点 [5] - 政府性基金收入表现不佳,1-10月同比下降2.8%,其中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7.4%,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为15.4%,较1-9月回落8.5个百分点 [5] - 税收收入改善,1-10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7%,证券印花税收入增速最高达88.1%,个人所得税增长11.5%,国内增值税增长4.0%,而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17.5%,反映房市情况 [5][6] 产业综合组 - 叉车行业销售加速,2025年10月销售各类叉车114,250台,同比增长15.9%,其中国内销量增长16.2%,出口增长15.4%,1-10月累计销售1,220,656台,同比增长14.2% [8] - 中日外交冲突在文旅领域显现,进口日本影片暂缓上映,但半导体作为双方最大贸易领域,若冲突持续可能加速相关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替代进程 [9] 先进制造组 - 容百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其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采购量不低于该品类总采购量的60%,协议锁定了供应商地位并为大规模出货预留成本下降空间 [11] - 钠电池产业化加速,甘肃金车储能18GWh项目转向钠离子电池,多地新增产能累计超过20GWh,钠电产业正从示范应用向产业化建设阶段过渡 [11] 消费组 - 欧盟可能对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但对九号公司、科沃斯等头部企业实质影响有限,因其产品定位中高端,与反倾销针对的低价产品形成差异化 [13] - 割草机器人全球渗透率仅6%-8%,正处于智能化升级驱动的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叠加锂电化趋势与技术迭代,长期成长空间明确 [13][14]
加速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 云意电气拟斥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证券日报网· 2025-11-18 13:26
投资设立子公司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南京云意机器人有限公司,持有其100%股权 [1] - 本次投资已通过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无需提交股东会表决,且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 [1] - 投资设立子公司符合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和未来经营发展需要,旨在加速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 [1] 战略布局与核心逻辑 - 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核心逻辑是依托汽车与机器人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上的技术同源性,充分发挥公司在控制器领域的技术优势 [1] - 公司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已在智能传感器控制、微特电机精密控制等领域掌握数十项核心技术 [1] - 公司已进入机器人关节模组控制器产品的开发阶段,旨在向机器人领域延展产品应用场景 [1] 行业市场前景 - 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核心零部件市场需求旺盛 [1] - 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销售额已达276.4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攀升至815.6亿美元 [2] - 2025年至203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约达18%,市场空间广阔 [2] 战略优势与专家观点 - 公司切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赛道的优势在于通过技术同源性实现供应链、生产设备等存量资源的快速复用,大幅缩短新业务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 [2] - 专家认为公司布局能形成主业稳盘与新业增长的双轮格局,提升长期抗周期能力 [2] - 子公司选址南京可快速对接上下游资源、降低初期运营成本,与公司总部形成地理协同与业务互补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以本次投资为契机,聚焦机器人旋转关节模组总成等产品布局,助力公司切入机器人关键部件赛道 [4] - 公司计划以现有业务能力为根基,为后续拓展更多机器人应用领域奠定基础 [4]
蚂蚁集团连续三次领投 深圳绳驱机器人开辟“AI+文旅”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13:23
融资概况 - 星尘智能于11月18日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与国科投资联合领投,Bloom Advance Capital、时代伯乐、南山战新投等跟投,老股东锦秋基金继续追投 [1] - 这是蚂蚁集团作为老股东在一年内连续第三次领投星尘智能,包括今年4月完成的A轮及A+轮融资 [1] - 本轮融资将用于研发人才梯队建设、绳驱本体规模化制造准备、多场景解决方案深化与产业化能力提升 [1] 技术优势 - 公司采用Design for AI的软硬件底层架构,绳驱技术能像"肌腱"一样发力,具有低摩擦、高跟随、连续力域特性,避免传统刚性传动在齿隙、摩擦、冲击中丢失关键力控信息 [2] - 绳驱技术让AI能获取连续力学数据并学习人的施力逻辑,在力控精度和人机交互安全性上具有持续进化优势 [2] - 公司已构建"顶尖本体-领先遥操-高效模型"具身智能全栈平台,并针对商业服务场景更新DuoCore全身VLA模型 [3] - 公司通过独创"本体-数据-模型"全栈架构,以真实交互数据反哺全身VLA模型DuoCore-Whole Body进行优化 [4] 商业化进展 - 星尘智能已实现量产并获得实质性订单,于今年6月攻克绳驱量产难关 [2] - 9月,公司与全球最大控制器系统厂商仙工智能签约 [2] - 公司是市场稀缺的具备量产绳驱本体能力的具身智能企业 [4]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CEO来杰曾是腾讯RoboticsX机器人实验室的一号员工 [4] - 创始核心团队共6人,均出自腾讯RobticsX,具备注重用户体验和产品化能力 [4] 战略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与产业资本时代伯乐(金马游乐产业基金管理人)的合作促成了星尘智能与金马游乐的战略合作 [6] - 金马游乐是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顶级主题乐园唯一的中国游乐设施供应商 [6] - 11月15日,双方联合推出全球首个由绳驱AI机器人全自主运营的零售服务店"机器人MART"在中山落地 [6] - 该零售服务店方案可复制到景区、机场、商业综合体、街区等,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在文旅文娱领域首批规模化订单 [6] 市场影响与前景 - 自11月15日战略合作公告发布,金马股份股价累计上涨5.75%,反映市场对"AI+文旅"融合前景的乐观预期 [8] - 主题公园智能化是行业发展趋势,机器人应用能够提升游客体验,并增强金马游乐在全球主题乐园设备供应商中的竞争力 [8] - 公司还与字节跳动、腾讯、百度、京东等多个大厂展开合作 [8] - 绳驱AI机器人有望为传统文旅产业开启智能化升级新篇章 [8]
2026年机械行业投资策略:价值反转,科技赋能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8 13:2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6年机械行业投资主线是“价值反转”和“科技赋能”[4] - 机械板块在2025年表现优异,申万机械行业涨幅32%,跑赢上证指数14个百分点,行业营业收入15135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长15%[3] - 十五五规划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机械行业带来发展机遇[4] 投资主线总结 新兴产业方向 - 机器人:2026年商业化进程拐点加速,关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国产供应链变化和产业化落地节奏[5][25] - 无人物流:在劳动力成本降低与经济效率提升双向目标下,无人化装备行业有望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5] - 低空经济:遵循“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原则,低空文旅+物流+应急救援将率先成为规模化落地场景[42][43] 景气驱动方向 - PCB:AI PCB扩产带来钻孔设备需求提升,M9材料硬度高导致钻孔难度增加,钻针寿命从千孔骤降到百孔级别[50] - 刀具:刀具行业价格传导存在周期,2025Q3刀具企业业绩迎来拐点,华锐精密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916%),欧科亿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69%)[5][66] - 锂电储能: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芯累计出货410.45GWh,同比增长98.5%[68][69] - 燃气轮机:AI驱动全球需求激增,三菱重工、西门子能源与GEV合计市占率约81.6%,看好核心部件国产替代[75][77][79] - 半导体检测:行业景气度回升,GPU推动国产化加速[5] 设备更新方向 - 工程机械:2025年10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8096台,同比增长7.77%,其中国内销量8468台,同比增长2.44%,出口量9628台,同比增长12.9%[82][88] - 激光:通用激光快速增长,渗透率提升、功率升级、海外出口和工艺迭代驱动需求[93][96] - 轨交:铁路投资保持高增,202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2025年“十四五”最后一年有望再创新高[98][99] 行业表现回顾 - 申万机械指数年初至今32%的涨幅跑赢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居前[11] - 行业盈利能力迎来拐点,海外建厂带来的资本开支有所消化,内需经过两年磨底,锂电设备等板块迎来修复[18] 重点公司关注 - 报告列举了各细分赛道的核心标的,包括机器人领域的卧龙电驱、恒立液压、天准科技等,无人物流领域的杭叉集团、安徽合力等,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以及激光、PCB、锂电储能等领域的相关公司[7][106] 细分领域深度分析 机器人产业化进展 - 特斯拉Optimus计划26年Q1正式发布Gen3,26H2开启量产交付,26年底100万台产能产线开始爬坡[26] - 小鹏IRON机器人预计26年开启量产进程,搭载全固态电池,算力2250 TOPs[35][37] - 机器人硬件构成包括视觉传感器、执行机构、电池组件、中央处理器等关键部件[28] PCB钻孔环节变化 - AI PCB扩产带来钻孔设备需求提升,包括钻孔数量需求提升、背钻CCD设备需求占比增加、激光钻孔设备量价齐升[50] - 大族数控Q3实现营收15.21亿元,yoy95.19%,归母净利润2.28亿元,yoy281.94%,全球市场占有率6.5%[53] - 鼎泰高科受益AI需求爆发,订单&出货逐月创新高,量价齐升趋势不改[55][57] 锂电设备供需状况 - 全球锂电池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到1899.3GWh,2030年达到5127.3GWh[69] - 电芯企业扩产周期一般在12个月以上,设备端供给紧张,预计未来一年签单量价齐升[71][73] 轨交需求基础 - 2024年铁路实际完成客运量43.12亿人,比上年增加4.58亿人,货运量51.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9亿吨[103] - 2025年1-9月客运量35.37亿人,同比增长6.0%,货运量39.12亿吨,同比增长2.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