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
icon
搜索文档
年中展望 | 星火燎原(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9 22:22
产业蜕变与政策革新 - 2022年以来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地产链条对经济贡献趋势性下行,非地产基建相关行业增速保持在5%~6%较高区间,呈现产业"冰火两重天"现象 [8][10] - 转型压力集中在终端需求,导致PPI承压同时CPI表现更弱,中下游产能利用率降至73.5%明显低于上游79% [14][18] -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达1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10%接近地产产业链比重,新动能渐成燎原之势 [43][47] - 2024年9月政策框架全面优化启动,赤字率首次突破3%达4%,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超1.6万亿,新阶段供给侧改革思路成型 [36][38] 外部冲击加速产业升级 - 关税1.0时期汽车产业从进口组装转向零部件国产替代和整车出口,手机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从20%升至50% [66][68] - 2025年低附加值消费品出口占比下降,新三样、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从13.1%升至22.7% [77][85] - 对美出口占比从19.1%降至14.2%,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从28.4%提升至36.6% [84][86] - 47%对美出口商品具有"难替代性",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供应链难脱钩行业 [107][117] 反内卷与服务业开放 - 反内卷政策站位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任务 [151][152] - 涉及内卷行业民营公司占比超50%,将通过绿色化、智能化政策淘汰落后产能 [159][161] - 服务业就业占比偏离趋势线,文体娱行业偏离达6个百分点,存在严重供给不足 [165][167] - 2025年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或从9.1%放缓至6.7%,服务业投资从负增长反弹至4.1%形成对冲 [177][178]
提振消费 畅通经济民生良性循环
广州日报· 2025-06-09 05:49
消费与经济民生互促机制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经济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1] - 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表现为GDP增长、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多,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后可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 [2] - 民生改善反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增强消费能力和信心,拉动内需,教育医疗投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3] 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 - 消费升级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更新换代,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服务消费提质助力文化、旅游、健康等产业繁荣 [4] - 消费需求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倒逼传统产业技术革新,如纺织服装业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向高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6] - 智能家居消费需求催生智能家电、安防系统等新产品,移动支付普及推动第三方支付平台、智能终端制造商等新兴产业发展 [7] 新消费增长点培育 - 服务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是消费升级方向,需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行业的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 [9]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将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推动跨界融合创造新消费场景 [9] - 绿色消费政策体系需完善,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9] 消费环境优化 -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消费前提,需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通信条件,加强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10] - 市场监管需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10] - 消费者权益保护需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维权渠道 [10]
成都出台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多维度激发消费潜力
核心观点 - 成都市发布《2025年成都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六大方面26条重点任务推动消费增长 [1] - 2025年目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服务消费零售额占比超50%,打造100个以上特色消费场景,举办120场以上大型文体活动,通过以旧换新拉动消费400亿元 [1] - 方案涵盖升级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促进增收减负、优化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 [1][2][3] 大宗消费升级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拓宽补贴范围,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规范流通秩序 [1] - 汽车消费领域计划新增限上二手车经销企业10家,实现二手车零售额增长30% [1] - 住房消费方面2025年计划供应商品住房12万套,推进395个老旧小区、63个城中村改造,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1] 服务消费扩大 - 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发展,打造天府国际动漫城等文创载体,培育"谷子经济" [2] - 推动大熊猫基地创建5A景区,发展"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模式,全年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120场以上,展会活动1000场以上 [2] - 生活服务领域推进家政服务品牌化,规范发展宠物经济,推广宠物友好场所 [2] - 针对"一老一小"计划增设800台电梯、更新1000台老旧电梯,新增3830个老年教育学位,推动社区普惠托育发展 [2] 新型消费培育 - 培育首发经济,2025年落地800家首店、100场高能级首发活动,打造50个首发地标,培育110个新消费品牌 [3] - 发展低空消费,丰富低空旅游、无人机表演等场景,支持建设航空运动基地和起降设施 [3] - 平台经济方面发展即时零售、无人车配送等模式,2025年网络零售额目标增长5%以上 [3] 消费场景创新 - 提质场景载体、举办高品质活动、促进入境消费升级、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3] - 促进增收减负方面稳定就业、促进增收、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强化教育医疗养老保障 [3] - 优化消费环境方面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与放心消费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 [3]
“三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昆山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5-30 05:06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 - 城乡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旨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动要素双向流动 [1]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要素流动是关键 包括人才 土地 资本等 [1] - 昆山作为先行者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提高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1] 城乡产业融合 - 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产业融合起点 昆山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链式模式 [2] - 累计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8家 培育龙头企业73家 带动年销售收入135亿元 [2] -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 物联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4.54% [2] - 推动"农业+"模式 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形成"一村一品"特色项目 [2] - 制造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3% [2] - 形成"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融合型产业体系 [2] 城乡公共服务 - 实施"教育共同体"计划 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乡镇卫生院全面升级 [3] - 创新"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供给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乡村休闲体验项目 [3] - 通过"城乡结对""飞地经济"等机制 实现公共服务跨区域统筹 [3] 城乡要素流动 - 深化户籍改革 实行"居住证+积分"落户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房和子女入学服务 [4] - 探索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 [4] - 推行"土地银行"模式 农民可存入土地经营权获取分红 [4] - 构建"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多元投入体系 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 [4]
金融业促进服务消费怎么做,这些是关键→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41
经济转型与消费驱动 -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导致外需承压 经济发展需加速向内需主导模式转型 [1] - 服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 1-4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加速 [1] - 服务消费与发达经济体差距显著 需求弹性较高 未来发展空间大 [1] 服务消费发展现状与挑战 - 高质量供给不足制约潜力释放 家政/养老/文旅/健康等领域存在标准化低/市场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 - 需加强标准引领 完善服务内容/流程/质量评价指标 关注新模式新业态标准制定 [2] - 加快培育优质服务品牌 优化中华老字号定位 打造差异化本土服务品牌 [2] 金融支持政策与工具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领域 [1] - 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完善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围绕以旧换新/文旅餐饮等场景创新信贷产品 [3] - 需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文件 强化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重点领域高质量供给 [5] 金融服务优化方向 - 提升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度 创新数字化普惠产品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但需避免过度负债 [5] - 构建与消费需求匹配的金融产品体系 形成消费与金融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 [5] - 金融机构需嵌入服务消费场景 提供支付结算/消费信贷等创新服务 增强获客能力 [6] 行业差异化服务策略 - 银行业需研究不同服务行业特点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 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6] - 服务行业生产与消费同步发生 要求金融服务深度结合消费场景特性 [6]
关注黑色、化工上游商品价格波动
华泰期货· 2025-05-29 1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关注黑色、化工上游商品价格波动,关注新能源上下游、交通、养老相关产业发展,各行业上下游价格、开工率、销售等情况有不同表现,化工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回落 [1][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观事件总览 - 生产行业关注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发展,1 - 4月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28亿千瓦,预计全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新增2.8亿千瓦;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座谈会强调加强合作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稳定 [1] - 服务行业关注交通、养老相关产业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两周年,航线网络覆盖16个城市,18架飞机投入运营,安全飞行超3.6万小时,累计运输旅客超205万人次 [2] 行业总览 - 上游:化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回落,黑色螺纹钢、铁矿、线材近期价格回落 [3] - 中游:化工PX、尿素开工率上行,基建沥青开工率近期季节性回落 [4] - 下游:地产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回落,处近三年低位,服务国内航班班次周期性减少 [5] 市场定价 化工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回落 [6] 行业信用利差跟踪 - 农牧渔林本周信用利差63.16,分位数1.10 [51] - 采掘本周信用利差42.27,分位数11.50 [51] - 化工本周信用利差57.43,分位数0.00 [51] - 钢铁本周信用利差49.92,分位数11.40 [51] - 有色金属本周信用利差53.49,分位数14.60 [51] - 电子本周信用利差67.58,分位数24.80 [51] - 汽车本周信用利差44.05,分位数0.00 [51] - 家用电器本周信用利差47.29,分位数12.30 [51] - 食品饮料本周信用利差39.58,分位数4.10 [51] - 纺织服装本周信用利差50.28,分位数4.90 [51] - 轻工制造本周信用利差156.61,分位数8.30 [51] - 医药生物本周信用利差66.68,分位数17.60 [51] - 公共事业本周信用利差29.06,分位数13.70 [51] - 交通运输本周信用利差33.24,分位数7.30 [51] - 房地产本周信用利差113.61,分位数6.50 [51] - 商业贸易本周信用利差45.37,分位数5.30 [51] - 休闲服务本周信用利差120.84,分位数98.00 [51] - 银行本周信用利差17.94,分位数4.10 [51] - 非银金融本周信用利差30.34,分位数7.10 [51] - 综合本周信用利差46.01,分位数2.50 [51] - 建筑材料本周信用利差40.81,分位数9.60 [51] - 建筑装饰本周信用利差52.43,分位数12.20 [51] - 电气设备本周信用利差78.64,分位数39.40 [51] - 机械设备本周信用利差44.51,分位数25.20 [51] - 计算机本周信用利差53.12,分位数0.00 [51] - 传媒本周信用利差40.77,分位数0.10 [51] - 通信本周信用利差23.64,分位数0.00 [51] 重点行业价格指标跟踪 - 农业:5月28日玉米现货价2294.3元/吨,较过去有-0.19%、-0.14%变化;鸡蛋现货价6.1元/公斤,较过去-4.70%;棕榈油现货价8572.0元/吨;棉花现货价14580.7元/吨,较过去0.21%;猪肉平均批发价20.8元/公斤,较过去0.58%;铜现货价78561.7元/吨,较过去0.09%;锌现货价22828.0元/吨,较过去0.37% [52] - 有色金属:5月28日铝现货价20376.7元/吨,较过去0.25%;镍现货价123283.3元/吨,较过去-1.08%;铝现货价16681.3元/吨,较过去-0.30% [52] - 黑色金属:5月28日螺纹钢现货价3061.7元/吨,较过去-2.94%;铁矿石现货价757.3元/吨,较过去-3.03%;线材现货价3255.0元/吨,较过去-2.18%;玻璃现货价14.4元/平方米,较过去0.35% [52] - 非金属:5月28日天然橡胶现货价13658.3元/吨,较过去-6.18%;中国塑料城价格指数829.4,较过去-0.62% [52] - 能源:5月28日WTI原油现货价60.9美元/桶,较过去-1.84%;Brent原油现货价63.6美元/桶,较过去-2.77%;液化天然气现货价4090.0元/吨,较过去-2.90%;煤炭价格761.0元/吨,较过去-0.65% [52] - 化工:5月28日PTA现货价4893.8元/吨,较过去-1.86%;聚乙烯现货价7451.7元/吨,较过去-1.74%;尿素现货价1896.0元/吨,较过去-1.56%;纯碱现货价1450.0元/吨,较过去-0.85% [52] - 地产:5月28日水泥价格指数140.3,较过去-1.93%;建材综合指数112.1点,较过去-2.20%;混凝土价格指数99.4点,较过去-0.16% [52]
远洋集团旗下椿萱茂亮相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新浪基金· 2025-05-28 17:55
行业展会与主题 -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于5月21日-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携手共促新质生产力,探索银发经济新未来"[1] - 展会吸引220多家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品牌机构参展参会,集中展示各国前沿养老服务创新理念与技术产品[3] - 展会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桥梁,推动中国养老服务业与国际接轨[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旗下椿萱茂已完成CLRC长者社区、CB老年公寓、CBN护理院全业态布局,是国内首家实现该布局的养老机构[3] - 公司业务涵盖机构康养、委托管理、人才培养、居家智慧康养及数字化养老平台运营,提供全周期运营服务解决方案[3] - 公司创新推出3+业务战略,包括健康养老服务为核心的全场景服务体系[24] 轻资产业务突破 - 公司与石家庄裕华城投、福美实业达成战略合作,首次对外授权"椿萱蕙"品牌使用权,标志轻资产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8] - 石家庄项目经过半年高效运营已实现品牌快速落地,各项服务保持安全稳定运行[8] - 公司已在全国9个城市完成战略布局,根据不同城市特点构建多元化养老业态体系[8] 智慧养老创新 - 公司2019年自主研发WeCaring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融合大数据、AI、物联网技术,已获29项软件著作权[13] - WeCaring平台已赋能20余家外部合作伙伴,实现"科技+服务"创新模式[13] - 公司推出"幸福椿萱茂"小程序,包含"安心包"、"好睡包"和"全时健康包"三大数字化健康养老产品[11] 人才培养体系 - 公司实施"人才强基工程",通过系统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养专业养老人才[17] - 2024年联合行业协会举办"认知症照护·忆路同行培训班",覆盖全国20余省市155名养老机构人员[19] - 公司累计输出300名专业照护人才,并培养出中国首批2名国际认证"认可教师"[22] 政策与市场背景 - 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临慢性病高发与失智人群扩大的双重挑战[3] - 国务院2024年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居家助老服务[11] - 中国"9073"养老体系中90%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在机构养老[11]
守正创新 争创一流 人保资本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财经网· 2025-05-28 12:03
服务实体经济 - 公司累计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提供长期资金超3400亿元 [1] - 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着力建设专业能力先行、创新能力突出、投资收益领先的一流另类投资机构 [1] 科技金融 - 公司设立保险业内首个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的百亿级现代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2] - 股权基金所投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3%、高新技术企业占比55% [2] - 投资支持长鑫科技、紫光展锐、中科卫星等创新驱动型企业 [2] 绿色金融 - 公司领投广汽埃安A轮融资,助力其开展新产品开发、新一代电池、电驱研发及产业化建设 [3] - 与中广核集团深度合作,累计投资57亿元支持广东太平岭核电厂、浙江三澳核电厂建设 [3] - 推动江西交投ESG挂钩永续信托,将永续债权投资收益率与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 [3] 养老金融 - 公司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基金设立,拓展储备优质养老地产项目 [4] - 投资华润医商,助力全国医药流通巨头企业战略升级 [4] - 投资同心医疗,支持其自主研发的CH-VAD®人工心脏实现国产替代 [4] 普惠金融 - 公司通过股权投资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5] - 发起设立多只以租赁债权、供应链债权为底层资产的保险资产支持计划产品 [5] - 完成对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20亿元险资投放,资金全额用于受让企业租赁债权 [5] 数字金融 - 公司已投项目中电金信发布AI+数字基础设施"源启"3.0,客户覆盖境内300余家银行及保险证券机构 [6] - 加强数字化建设,实现全流程、全业务周期的系统覆盖,加快RPA网银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应用 [6]
八大行动26条措施!看河南如何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河南日报· 2025-05-27 14:10
消费能力提升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不低于5% [2] - 落实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以减轻居民负担 [2] - 2025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65万人以上,建立技能人才起点工资制度 [4] 消费环境优化 - 推动用人单位合理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鼓励领导干部带头休假 [4] -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适时发放餐饮、零售、文旅、体育等省级消费券 [4] - 创新停车资源共享模式,加强景区商圈公共厕所建设以解决"停车难""如厕排队"问题 [4] "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 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2025年每县建成1家以上普惠性托育机构,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 [5] - 2025年完成6.4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5000张家庭养老床位 [7] - 新增或改造提升医养结合床位2.4万张,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 [7] 农村消费促进 - 2025年培育10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重点支持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设施 [7] - 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推进乡村产业与休闲文旅等深度融合 [7] 新型消费培育 - 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演出经济"等文旅新业态,丰富夜间文旅项目 [9] - 2025年建设不少于150个多功能运动场,推动129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9] - 开发"直升机短途体验+低空深度游览"产品,推动5G+AR/VR技术在文旅场景应用 [13] 品牌与载体建设 - 对国际国内品牌在豫开设首店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 [13] - 新培育一批河南老字号、中华老字号,鼓励品牌在豫举办首发首秀活动 [13]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创新驱动:产业投资新机遇与新挑战”论坛成功举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7:46
论坛背景与主办方 - 论坛由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协办,并获得多个地方政府和机构支持[1] - 论坛旨在解构产业变革中的投资机遇与挑战,探索产学研融合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3] 研究院成果与课程 -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发布首本研究成果《硬科创进阶》,总结出N型发展路径的硬科创企业分析方法[5] - 研究院推出"PE产业投资家"课程项目,包含5大模块25门核心课程,通过导师制和企业参访等方式培养产业投资人才[5] 宏观经济与政策趋势 - 中国经济面临消费和投资贡献率低、出口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结构性问题,需通过提振消费、转向惠民生和服务消费升级三大转变破局[6] - 需改变长期依赖投资的模式,通过稳定收入、提振信心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加大社会性支出缓解民生领域短板[6] 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的结合,有望成为颠覆性产业,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战略支点[7] - 量子计算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具重要地位,美国顶尖高校及初创公司正大规模投入,国内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应用结合[8] - 人工智能已迈向认知智能阶段,中国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需构建公共算力平台解决供需错配问题[8] 科技投资策略 - 硬科技投资需推动科学发现向生产力转化,关注信息智能化和能源零碳化方向[9] - 科技原始创新产业化需做到"三个看":看得懂科学原理与商业本质、看得远前瞻性布局、看得准项目价值[9] - 投资机构需聚焦科技领域长期赛道,通过技术趋势研判、商业模式设计和投后资源赋能降低风险[11] 产学研协同机制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高强度科研投入、政策体系迭代和转化体系构建[11] - 地方政府可通过区位优势和产业转型需求聚焦特定领域发展,如人工智能、数字视听和创新药械[11] - 金融机构需以国家信用背书引导资金转向科创领域,解决"从0到1"阶段资金短缺问题[11] 产业升级投资逻辑 - 生命健康领域需通过产投联动激活潜力,解决科学家技术强管理弱的短板[12] - 汽车产业投资重点转向头部企业整合与场景延伸,AI领域投资需聚焦技术落地与软硬协同[12] - 养老产业可通过金融创新释放债权资金潜力,基于场景数据挖掘提升产业效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