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
icon
搜索文档
双融日报-20251021
华鑫证券· 2025-10-21 09:32
市场情绪概况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综合评分为65分,市场情绪处于“较热”状态 [2][10] - 历史数据显示,当情绪值低于或接近50分时市场将获得支撑,而高于90分时将出现阻力 [10] - 近60个交易日华鑫全A情绪指数运行图显示市场情绪在20分位过冷线与80分位过热线之间波动 [15] 热点主题追踪 - 储能主题:国内《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2027年装机目标1.8亿千瓦,撬动2500亿元直接投资,政策将项目IRR推升至8%以上;海外订单2025年上半年同比暴增220%,达160 GWh [6] - eSIM主题:中国联通10月13日正式上线eSIM业务全国预约通道,预约人数已突破6万人且快速增长,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有望助力商用加速 [6] - 核聚变主题:我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项目10月13日取得重要突破,偏滤器原型部件稳态热负荷能力达到20兆瓦/平方米 [6] 个股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包括中际旭创(210,828.23万元)、胜宏科技(95,868.54万元)、新易盛(85,737.15万元)等 [11] - 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包括中际旭创(112,420.68万元)、胜宏科技(86,926.46万元)、宁德时代(50,339.74万元)等 [13]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个股包括比亚迪(-65,325.82万元)、歌尔股份(-63,864.83万元)、华天科技(-61,066.34万元)等 [13] - 融券净卖出前十个股包括中际旭创(1,582.28万元)、神火股份(881.67万元)、卧龙电驱(637.19万元)等 [14] 行业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行业为SW通信(399,815万元)、SW轻工制造(49,722万元)、SW家用电器(33,788万元)等 [16]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行业为SW有色金属(-320,870万元)、SW计算机(-228,299万元)、SW汽车(-150,110万元)等 [16] - 融资净买入前五行业为SW通信(132,695万元)、SW非银金融(62,413万元)、SW煤炭(49,695万元)等 [18] - 融券净卖出前五行业为SW通信(1,985万元)、SW非银金融(1,695万元)、SW电子(1,102万元)等 [18]
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 ——从发展实践看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43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十四五”前四年GDP平均增速为5.5% [1]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 [1] -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第1000万辆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年产突破千万辆的国家 [4]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4] - 岚图汽车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新车生产准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 [4] - 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一分钟可下线两台新能源汽车 [4] - 中国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的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4] - 中国锂离子电池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世界第一 [4]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5] -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1.6% [5] 区域发展与城乡协调 - 广州市白云区通过“百千万工程”筹集帮扶资金2.2亿元,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万元,增速在广州市排名第一 [8] - 广东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基本消除 [9] - 广东有102个建制镇入围“2025镇域经济500强” [9] 对外开放与外商投资 - 浙江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于10月14日开业运营 [13]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雷克萨斯在沪设立独资电动汽车工厂 [13] - 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5年投入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13] - 德国汉高粘合剂技术上海创新体验中心总投资约5亿元,汇聚500多名科学家 [13] - 中国单方面免签和过境免签国家已分别扩大到47个和55个 [14] - 中国分7批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14] - 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14]
双融日报-20251020
华鑫证券· 2025-10-20 09:40
市场情绪指标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当前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25分,处于“较冷”状态 [5][8] - 历史回测表明当情绪值低于或接近50分时市场将获得支撑,而高于90分时将出现阻力 [8] - 市场情绪指标属于摆荡指标,适用于区间震荡市,在趋势市中可能出现钝化现象 [19] 热点主题追踪 - 储能主题因国内《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2027年装机目标1.8亿千瓦,撬动2500亿元直接投资,政策将项目IRR推升至8%以上 [5] - 储能主题海外订单2025年上半年同比暴增220%,达160 GWh,电芯排产出现加价抢购现象 [5] - eSIM主题因中国联通正式上线全国预约通道,预约人数已突破6万人,三大运营商重启业务有望加速商用进程 [5] - 核聚变主题因我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项目取得突破,偏滤器原型部件稳态热负荷能力达到20兆瓦/平方米 [5] 主力资金流向 - 前一交易日主力净流入前十个股中,中际旭创净流入162,348.94万元居首,东信和平净流入52,351.20万元 [9] - 前一交易日主力净流出前十个股中,比亚迪净流出185,537.48万元最多,中兴通讯净流出181,504.00万元 [11] - 分行业看,电子行业主力净流入707,104万元,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656,973万元;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199,785万元,国防军工行业净流出1340万元 [14] 融资融券数据 - 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中,中际旭创净买入137,942.68万元,紫金矿业净买入37,014.82万元 [11] - 前一交易日融券净卖出前十个股中,华天科技净卖出603.75万元,东方财富净卖出467.80万元 [12] - 分行业看,传媒行业融资净买入1023万元,通信行业净买入1023万元;商贸零售行业融券净卖出38,829万元,综合行业净卖出47,417万元 [16] 相关标的公司 - 储能主题相关标的包括宁德时代(300750)和阳光电源(300274) [5] - eSIM主题相关标的包括东信和平(002017)和紫光国微(002049) [5] - 核聚变主题相关标的包括楚江新材(002171)和弘讯科技(603015) [5]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10月第3周周报: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固态电池获央媒关注-20251020
中银国际· 2025-10-20 08:12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 [1] - 固态电池技术获突破,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卡脖子”难关被攻克,新能源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加速固态电池量产 [1][2] - 光伏行业“反内卷”为投资主线,政策强化价格无序竞争治理,产业链存在涨价动力,关注胶膜、硅料、电池组件、BC、贱金属降本等格局较好环节 [1]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方案发布,目标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储能需求维持高景气,招标价呈上涨趋势 [1] - 核聚变产业化加速,BEST装置关键部件落位装配,大型项目有序推进 [1] - 绿电-绿氢-绿色燃料产业关系逐步理顺,绿色燃料有望享受溢价 [1] 行情回顾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下跌5.30%,跌幅高于上证综指(下跌1.47%) [10] - 细分板块中,光伏板块上涨0.52%,核电板块下跌4.09%,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5.31%,锂电池指数下跌6.41%,风电板块下跌8.90%,工控自动化下跌9.06%,发电设备下跌10.42% [13] - 申万行业指数中,电力设备板块跌幅为5.30%,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24位 [11] 锂电市场价格观察 - 三元动力电池价格环比上涨3.61%至0.43元/Wh [14] - 正极材料NCM523价格环比上涨4.26%至13.45万元/吨,NCM811价格环比上涨1.97%至15.55万元/吨 [14] - 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环比下降2.62%至3.34万元/吨 [14]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环比上涨0.41%至7.38万元/吨 [14] - 电解液价格环比上涨,动力三元电解液环比上涨1.37%至2.215万元/吨,磷酸铁锂电解液环比上涨1.36%至1.87万元/吨 [14] - 六氟磷酸锂价格环比大幅上涨13.67%至7.9万元/吨 [14] - 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76.0GWh,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39.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GWh,同比增长50.4% [2] 光伏市场价格观察 - 硅料价格持稳,致密复投料价格区间51-52元/kg,颗粒料价格区间50-51元/kg [15] - 硅片价格整体持稳,183N价格维持在1.35元/片,210N价格维持在1.70元/片,210RN价格维持在1.40元/片 [16] - 电池片价格分化,183N和210N价格持稳,210RN价格下滑至0.285元/W [17] - 组件价格坚挺,TOPCon集中式项目价格区间0.64-0.70元/W,分布式项目价格区间0.66-0.70元/W,700W+高功率组件报价达0.72-0.75元/W [19] - 海外组件价格方面,欧洲市场交付价格小幅上行至8.4-8.8美分/W,美国市场东南亚输美价格维持0.27-0.28美元/W [20] - 光伏辅材价格波动,EVA粒子价格持稳,背板PET价格下降1.5%,边框铝材价格上涨1.0%,支架热卷价格下降0.7%,银浆价格上涨超3% [22][23] 行业动态 - 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61.7万辆和1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4.6%,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9.7% [2][25]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 [2] - 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 [2] - 华能启东308MW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 [2] - 国家能源局公示能源领域氢能试点(第一批),支持41个项目和9个区域 [2] - 2025Q1-Q3中国储能系统出海订单共计约180GWh,同比增幅超100% [2] 公司动态 - 多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锦浪科技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29.39%),联泓新科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30.32%),光华科技归母净利润9039.34万元(同比增长1233.70%),华友钴业归母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横店东磁预计归母净利润13.9-15.3亿元(同比增长50.1%-65.2%) [2][26] - 当升科技与博苑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高纯度碘化锂产品,支撑全固态电池发展 [26] - 明阳智能拟投资142.1亿元在苏格兰建设风电机组制造基地 [26]
向“新”发力 以“质”取胜 新质生产力点亮一线PE/VC投资地图
中国证券报· 2025-10-20 06:31
新质生产力战略方向 -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1] - 资本以投资方向变迁记录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轨迹,多家一线PE/VC机构在硬科技方向深耕 [1] 资本聚焦前沿赛道 -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可控核聚变、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等代表性赛道成为资本集中布局焦点 [2] - 红杉中国自2005年成立以来投资逾1500家企业,其中包含众多具有鲜明技术特征的“新物种”公司 [2] - 昆仲资本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投资主题,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系统性布局 [3] 具身智能领域投资布局 - 红杉中国是机器人领域布局最早和最广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覆盖工业、仓储、康复、消费等多领域 [3] - 红杉中国自2020年Pre-A轮开始持续支持宇树科技,见证其从四足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迈进 [3] - 昆仲资本沿“脑、手、足”技术逻辑布局具身智能,投资逐际动力、戴盟机器人、源升智能、若愚科技等项目 [3] - 下一阶段投资将重点关注具身智能在消费级场景的应用,看好专注单功能的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 [4] 硬科技长期投资策略 - 中科创星践行“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理念,累计管理基金总规模超140亿元 [5] - 2021年投资58家硬科技企业,金额超13亿元;2024年投资增长至70余家企业,金额超18亿元 [5] - 投资版图覆盖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核心领域 [5] - 累计投资孵化超550家硬科技企业,培育出智谱AI、智元机器人、本源量子等硬科技独角兽 [5] 可控核聚变与航空航天投资 - 中科创星2019年开始研究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可行性,2022年投资星环聚能,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6] - 围绕可控核聚变赛道延伸布局翌曦科技、甚磁科技、星能玄光等超导材料企业,形成技术生态闭环 [6] - 2023年投资沃飞长空,是国内首个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飞行试验的eVTOL研发企业 [6] - 沃飞长空AE200-100载客eVTOL产品于2025年9月底下线,迈入适航取证冲刺阶段 [6] 算力芯片与产业生态投资 - 中科创星2024年投资行云集成电路,其发布的DeepSeek一体机“褐蚁”将百万元级别算力系统成本降至10万元级别 [7] - 联想创投自2016年成立以来聚焦智能互联网,投资项目多数为新质生产力企业,独角兽占比近30% [8] - 联想创投在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典型新质生产力领域均有布局 [8] - 联想创投近40%的项目在A轮前进入,基于对科技产业化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科学家创业的坚定支持 [9] 产业资本生态赋能 - 联想创投构建“三级生态联动体系”,从信息基础层、资源赋能层到商业落地层,全面推动被投企业与联想业务协同创新 [9] - 通过“星辰计划”“光明计划”等多维度赋能中科时代、零重力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加速企业成形过程 [9] - 产业协同极大加速新质生产力企业成形,未来五年中国将诞生一批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企业 [9]
创新答卷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27
战略科技力量壮大 - 中国空间站实现产品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在轨开展数百项空间科学实(试)验 [4] - 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采集1731克月球样品,嫦娥六号带回人类首份1935.3克月球背面月壤 [4] - 数十万名科研人员通力协作,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5] 原创科研成果涌现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6]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7]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首次跃升至第十位,比2020年上升4位 [7]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 成功研发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实现高世代OLE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技术国产化,技术从6代跟跑、8.5代并跑走向8.6代领跑 [8] - 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9]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其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74.4%,较“十三五”末提升6.1个百分点 [9] 科研机制与人才活力 - 科研减负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审批报销流程缩短至1到2天,为青年人才配备实验室及启动经费 [10] - “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80%,项目负责人比例为4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目由45岁以下青年承担 [11] - 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机制,2024年四川省发布3批次180项榜单,揭榜项目129个,总投入达31.71亿元 [12]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 [13] - 政产研用协同机制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2]
十五五展望:未来产业七行业投资策略(附58页PPT)
材料汇· 2025-10-19 21:48
低空经济 - 2025年将成为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的核心年份,国内eVTOL主机厂载人型号的TC将于2026-2027年逐渐落地,预计2027年开启规模化运营 [4] - 2025年将实现全国低空通信导航系统全覆盖,低空基建围绕低空安全展开,包括飞行安全(空管平台)、数据安全(飞行服务平台)以及反无及奥地安全(雷达及反无装备) [4] - 低空经济在2024年最先实现规模化市局发展,展现了其在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预计在十五五规划中有望得到布局,后续财政和政策支持可期 [4] 深海科技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并将其对标"商业航天",深海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5] - 深海科技涵盖深海防护、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开发等内涵,具有万亿级市场容量,预计将成为"155"重点布局领域 [5] - 中央和地方政策有望持续下达,产业融资价值将持续凸显,深海科技产业1-10有望加速展开 [5] 光热发电/熔盐储能 - 光热发电可以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较光伏发电自带储能且出力更稳定,可作为基荷能源 [6] - 2025年新型塔式光热电站的发电成本有望降至约0.55元/千瓦时,在储能时长大于等于6小时场景下,光热+熔盐储能的发电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储能组合 [6] - 据技术招股书预测,2026-2030年年均新增规模将超过3GW,2031-2035年年均新增规模将超过16GW,未来"三塔一机"等多塔多机构型组合有望提升光电转化效率 [6] 脑机接口 - 脑机接口通过直接解析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实现人与外部设备双向通信,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底层革命性技术 [7] - 医疗康复为首个落地场景,未来将拓展至娱乐、军事等多产业生态,潜在市场空间达千亿美元级 [7] - 国家已发布脑机接口相关规划及收费标准,加速产业商业化闭环,国产替代十分可期,脑芯片是突破冯・诺依曼瓶颈的核心引擎 [7] 人形机器人 - 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形机器人发展,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5.6%,净增347万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25万元 [10] - 据预测,2025年中国劳动力供给缺口为600万人,2030年将达2000万人,全球主要国家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2030年劳动力缺口分别为1650万、650万、644万、380万人 [10] - 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达324亿美元,中国产业规模预计达750亿元人民币 [10] 商业航天 - 2024年全球共执行263次航天发射任务,同比增长18%,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达175次,同比增长41%,发射占比从56%上升至68% [32] - 国内低轨卫星组网进入规模化阶段,预计2028年将达成"百箭千星"计划,2035年将完成每年近2500颗卫星的发射 [32]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大至商业航天,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蓝箭航天及地信航天已启动IPO流程 [34] 深空经济 - 深空经济涵盖资源开发、能源、生物、运输等十大产业方向,据预测,2024年全球深空探索和技术市场规模为125亿美元,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37] - 深空经济首次提出,旨在加快月球等深空资源开发,目标是从月球、火星等天体获取能源和资源,带动地面产业技术升级 [36] - 太空计算卫星需求旺盛,我国首个整航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已完成首发12颗星发射,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38] 核聚变 - 核聚变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地位,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 [59][60] - 预计BEST装置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60] - 在试验堆ITER中,磁体占比28%,堆内构件、真空室等主要结构件占比25%,其他辅机占比33%,建筑占比14% [54] 量子信息技术 - 量子信息技术是国家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量子计算领域,直接推动超导量子比特实用化 [65][69] - 据测算,2027年专用量子计算机将实现性能突破,2028-2035年市场规模继续扩大,2035年量子计算总市场规模有望达8170亿美元 [67] - 量子计算与AI及云计算融合是大势所趋,量子计算上云可显著降低使用门槛,混合算力平台将任务划分为经典部分和量子部分处理 [74][75]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破万亿元,请看《浪尖周报》第45期
新浪财经· 2025-10-19 16:25
产业头条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预计在2025年内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 [2] 产业动态 - 南京浦口高新区致力于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2] - 杭州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立法工作 [2] - 合肥"夸父"大科学装置在核聚变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2] - 苏州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人民币 [2] - 宁波舟山港开工建设浙江省首个投资额达百亿级的码头项目 [2] - 无锡达能工厂三期项目封顶 特医食品产能将实现翻倍增长 [2] - 南通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出海开拓中东市场 [2] - 常州打造集技术、场景、生态于一体的三位一体数字交通体系 [2] 项目背景 - 报告聚焦长三角地区九个万亿GDP城市的最新产业动态 [1] - 报告基于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期间九城主要报刊的143条重要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避险情绪持续发酵
德邦证券· 2025-10-17 20:47
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17日A股市场出现全面调整,避险情绪浓厚,近4800只个股下跌,红利相关板块相对抗跌,而高位板块跌幅较大[2][3][6] - 债市持续上涨,国债期货各期限合约全线上行,呈现"期限越长、涨幅越大"特征,资金面维持宽裕[12] - 商品市场分化显著,贵金属价格强势上涨,沪金主力合约盘中突破1000元/克,而能源化工品受供应过剩压力拖累调整[8][9][11][12] 市场行情分析 股票市场 - 主要指数大幅下跌:上证指数收盘3839.76点,下跌1.95%;深证成指下跌3.04%至12688.94点;创业板指下跌3.36%至2935.37点;万得全A指数下跌2.55%至6108.41点[3] - 市场成交额1.9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基本持平,下跌个股数量达4781只,创近一个月新高[3] - 行业板块全面下跌,但红利相关避险板块跌幅较小:银行(-0.34%)、交通运输(-0.35%)、纺织服装(-0.62%)、农林牧渔(-0.71%)、煤炭(-0.76%),其中农业银行上涨1.74%至7.62元,创历史新高[6] - 高位板块领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4.99%)、电子(-4.10%)、汽车(-3.74%)、国防军工(-3.68%)、机械(-3.50%)[6] 债券市场 - 国债期货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TL2512)上涨0.74%至115.87元;10年期主力合约(T2512)上涨0.12%至108.30元;5年期主力合约(TF2512)上涨0.07%至105.78元;2年期主力合约(TS2512)上涨0.01%至102.38元[12] - 央行开展16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1.40%,当日净回笼2442亿元,但资金面仍保持充裕[12] - 主要回购利率低位运行:隔夜Shibor持平于1.318%,7天期下跌0.4个BP至1.419%[12] 商品市场 - 贵金属板块领涨:黄金期货主力合约上涨3.82%至999.80元/克,盘中最高触及1001.00元/克;白银主力合约上涨2.06%[9][12] - 新能源材料碳酸锂同步走强,涨幅2.55%[12] - 能源化工品明显调整:玻璃、低硫燃料油、燃油等品种跌幅超2%[11][12] - 原油价格受供应过剩压力拖累:美国EIA数据显示上周原油库存增加352.4万桶,远超预期的28.8万桶,美国原油产量升至1364万桶/日的历史新高[11] 交易热点追踪 热门品种梳理 - 贵金属:核心逻辑为央行持续增持+美联储降息预期,关注美联储降息情况及地缘政治风险[13] - 人工智能:核心逻辑为全球科技巨头企业资本开支加速,关注美国及国内科技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和订单情况[13] - 核聚变:核心逻辑为中上游环节产业化提速,关注项目进展推动情况及行业招标[13] - 国产芯片:核心逻辑为技术突破国产替代空间大,关注光刻机技术突破及百度阿里等自研芯片进展[13] - 机器人:核心逻辑为产业化趋势加速,关注特斯拉订单释放节奏及国内企业技术进展[13] - 大消费:核心逻辑为人民币升值+市场风格切换,关注经济复苏情况及进一步刺激政策[13] - 券商:核心逻辑为成交活跃+存款搬家,关注A股市场成交量情况及交易制度可能的变化[13] 核心思路总结 - 权益市场:短期外部冲击尚未企稳,避险情绪浓厚,风格或将延续切换,红利板块仍有相对收益,关注四中全会对十五五规划的影响[14] - 债券市场:短期避险情绪推动债市回暖,关注金融街论坛政策信号及月底美联储议息会[14] - 商品市场:贵金属价格涨幅过快需关注调整风险,部分工业品供需矛盾主导,原油、玻璃等或维持弱势[14]
A股指数进一步走弱,创业板指跌逾3.00%,沪指跌1.75%!电网设备、半导体芯片、光伏风电、核聚变领跌,近4600股下跌
格隆汇· 2025-10-17 15:05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全线走弱,创业板指下挫幅度最大,超过3.00% [1] - 沪指下跌1.75%,深成指下跌2.75% [1] - 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数量接近4600只,市场呈现普跌格局 [1] 行业板块表现 - 电网设备、半导体芯片、光伏风电、核聚变等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