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搜索文档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8:3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蓝色经济是中国-东 盟的共同大市场,是中国-东盟经济增长、经贸合作、产业转型的大市场。中国-东盟要推动建设以海洋 旅游为先导的共同市场,包括海洋旅游共同市场、海洋渔业共同市场、可再生能源资源共同市场、海洋 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共同市场。为此,需要推动形成蓝色经济的共同大市场。例如,推进以港口为 重点的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以 生态资源保护为先导构建合作治理规则体系。 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总干事莫娜丽萨·宾蒂·苏海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不仅 与中国-东盟日益密切的合作相契合,也体现了双方共同的优先事项——经济增长、安全、可持续性。 实施中国-东盟蓝色经济蓝图需要在可持续、高价值海洋领域进行大量且合理配置的投资,需要推进政 策与技术创新,以及推动包容与韧性的合作治理和能力建设。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与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联合 主办,马来亚大学国际和战略研究系协办。研讨会围绕"释放海洋资源价值潜力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 产业一体化 ...
如何统筹谋划,多维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9-02 07:17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要求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今年6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建设条件及保障措施 [1] - 零碳园区是培育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试验场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1] 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体系 - 需建立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 核心指标为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每吨标准煤产生的碳排放) 体现园区在保持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实现近零碳排放的目标 [2] - 设置5项引导性指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园区企业产出产品单位能耗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 - 建设主体限定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 或省级政府批复的新兴产业园区 允许以"园中园"形式建设但需明确边界和管理责任 [3]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建设过程涉及可再生能源 储能 微电网 氢能利用 需求侧管理等多领域技术创新 为前沿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并加速产业化进程 [4] - 推动能源 建筑 制造 金融 运营等多行业深度融合 催生具备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金融模式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5] - 通过绿电直连 新能源就近接入等制度创新激活市场活力 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4] 能源系统绿色转型 - 需系统集成能源供给与消费转型 全面摸底非化石能源资源并与用能需求匹配 推进建筑交通用能低碳化 [6][7] - 优化产业结构 探索"以绿制绿"模式 通过绿色化与数智化 高端化互促共进降低非技术成本 [7] - 开放示范应用场景 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 [7] 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 - 采用梯度推进策略 根据能耗结构 碳排放水平 技术基础等条件科学划分优先建设园区 [8] - 统筹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 系统论证可再生能源接入 负荷管理 碳排放等关键环节 完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 [8] - 资金保障方面统筹现有资金渠道 鼓励政策性信贷支持 允许发行专项债券 服务保障方面引入外部人才和技术机构 要素保障方面创新节能审查和区域审批模式 [9]
中亚国家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09
广袤草原上,数十米高的风机矗立,巨大叶片缓缓转动……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自 2021年投产以来,在中哈两国员工携手努力下,绿色电能正持续不断地输送至哈萨克斯坦南部千家万 户,显著缓解了当地电力短缺状况。 不只哈萨克斯坦,中亚国家普遍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势显著。近 年来,中亚国家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产业,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中国与中亚 国家在相关领域开展多个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发展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不过,中亚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在电力供给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报 告显示,尽管中亚地区存在一些能源密集型经济体,且发展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但目前该地区太阳能 和风能的平均装机容量占可开发量比例不足5%。具体来看,乌兹别克斯坦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 不到2%,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电实际开发利用率分别仅为4%和10%。 世界银行中亚区域主任塔蒂亚娜·普罗斯库里亚科娃认为,中亚国家具备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和发 展区域电力贸易保障能源安全的所有先决条件。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可再生能源需求将增长30%以 上,通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能源合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国家能源局· 2025-09-01 15:25
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以区域间能源务实合作为重要抓手,切实发挥统筹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上合组织国家 开展多边和双边能源领域交流,促进中外企业能源项目签约,达成了一系列能源合作成果文件,进一步开拓了上合组织国 家能源绿色转型路径 ,推动 中国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合作交出"靓丽答卷"。 积极举办上合组织能源领域国际交流活动 下一步,中国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上海合作组织 能源领域交流与合作,助力中国和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上合力量! 国家能源局 2025年6月26日—27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在浙江省宁波市成功举办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及配套活动,近20个上合组织国家 的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代表全程参与,实现 " 上合组织 + " 能源合作机制的重大突破。会议期间取得多项突出成果:发 布上合组织能源合作专题宣传片《上合力量,共创能源可持续未来》,全景展现区域能源合作重大成就 ; 发布《中国 — 上合组织可再生能源合作报告2024》,系统诠释区域可再生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 推动中外企业签约 25个项目,签 约金额约40 ...
海外声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1 10:01
曾是西方国家出口目的地的中国,近十年来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了时尚品牌。它们成功打造出强大 的"中国DNA",并在国际媒体上广泛布局,对细节的把握和关注,同西方大品牌不相上下。从化妆品 到珠宝,从连锁咖啡店到珍珠奶茶……中国品牌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外国品牌制定的游 戏规则。 中国构建低空经济物流生态系统 前不久,中国举办了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展示了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雄心。此次活动展示了 多项前沿技术,比如全球首款7座3吨重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氢能无人机以及大型固定 翼无人驾驶飞机等。 当前,中国正加速前行,引领下一代无人机革命。这一次的革命发生在送货无人机领域。与第一代用于 摄影或娱乐的消费级无人机不同,这些飞行器旨在远距离携带数百公斤的货物进行低空飞行,并且越来 越多地实现自主飞行。掌握送货无人机技术主导权的国家,将塑造全球商业的未来。 中国已经认识到送货无人机在未来商业领域的变革潜力。中国正在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的低空经济物流生 态系统,涵盖无人货运飞机、换电站和电动空中出租车等,这一切都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 低了运营成本。中国还通过努力建立专门的试点区域、数字交通系 ...
“十四五”能源规划成绩评述及形势展望
中国电力报· 2025-09-01 09:08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就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形成多轮驱动供应体系 [1] - "十五五"是能源保供和转型关键时期 需从产业布局优化和系统韧性提升两大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 [1] 能源供给能力增强 - 石油产量2022年回升至2亿吨以上 2024年达2.13亿吨 天然气产量年增量超百亿立方米 2024年达2464亿立方米 [2] - 建成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 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超3亿千瓦 煤电定位转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 [2] - 发电装机总容量达36.5亿千瓦 特高压输电通道44条 电力基础设施规模全球第一 [3] 能源绿色转型进展 - 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59.2% 发电量占比39.7% 其中水电4.4亿千瓦 风电5.73亿千瓦 太阳能11亿千瓦 [4] - 核电运行装机6091万千瓦 在运核准在建总装机1.13亿千瓦 规模世界第一 [4] - 煤电机组最小发电出力降至35%额定负荷 部分机组达20-25% 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需求侧响应能力达最大负荷3-5% [4] 节能降碳措施 -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煤电"三改联动"改造规模3.5亿千瓦 [5] - 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提高至29%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83% [5] 能源布局优化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三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中首批9000万千瓦已建成 分布式光伏装机4.93亿千瓦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超4300万千瓦 [7] - 投运多条特高压通道 "西电东送"能力提升至3亿千瓦以上 实施骨干天然气管网工程 [7] - 实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 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达8.3万座 形成"光伏+农业"发展新模式 [8] 能源科技创新 - 煤炭转化附加值提高40% 煤直接液化制备航天煤油应用于长征十二号火箭 [9] - 建成10万吨级深水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完钻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 [9]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开工建设 [9] - 特高压输电装备实现全面国产化 解决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传输难题 [9] - AI+深度融入能源产业 "5G+北斗"应用于煤炭油气电网领域 [9] 能源国际合作 - 深化与俄罗斯中东中亚美洲油气合作 中俄东线全线贯通 LNG进口能力增强 [10] - 光伏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约85% 与1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绿色能源合作 建成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标志性项目 [10] - 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深度参与联合国G20等多边能源机制 [10] 发展挑战与建议 - 风光项目与负荷外送通道不适配出现弃风弃光 建议推动高耗能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突破"隔墙售电"限制 [12] - 煤炭兜底需平衡灵活性效率安全 建议打破能源分类投资障碍 允许电网执行差异化供电标准 [13] - 碳排放强度将成为约束性指标 建议通过税收财政金融支持能源企业低碳发展 建立绿证绿电与碳市场联动机制 [14]
焦点访谈丨“含绿量”不断提升 “十四五”中国能源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22
能源发展总体成就 - "十四五"期间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 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绿色低碳发展成就显著[1] - 能源发展取得突破性 标志性 开创性成就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能源保障 成为世界能源转型重要推动者[1] 核电技术突破与建设 -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 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年输送清洁电量将超过180亿千瓦时[3] - 华龙一号作为核电机组发展主力堆型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十四五"期间共核准建设46台核电机组 装机5450万千瓦 运行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增长约30%[5] - 华龙一号是中国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 扛得住17级台风和9级地震[3] 能源科技创新 - 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包括陆上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 海上油气开发挺进"千米深海"[7] - 光伏转换效率 海上风电单机容量 超长风机叶片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7] 能源供应保障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幅达"十三五"五年的1.5倍 全国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突破1000千瓦时 比10年前翻一番[9] - 2024年全国发电量10万多亿千瓦时 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 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9] - 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9] 绿色能源建设 - 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成规模达1.3亿千瓦 是国家首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13] - "十四五"时期风光发电规模从5.3亿千瓦发展到16.8亿千瓦 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 新增装机占全球一半以上[15]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构建了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15]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来自可再生能源 非化石能源占比平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17] - 绿色能源发展带动能源消费"逐绿前行" 大大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17] 能源资源配置优化 - 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最成熟 最经济 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19][21] - "西电东送"畅捷通道为进一步开发西部绿色能源创造广阔空间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满足东部地区40%用能需求[21][23] 民生能源保障 - 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 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8000亿元 农村电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超过99.9%[25]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每5辆电动汽车有2个充电桩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增长8倍以上 覆盖全国98%高速公路服务区[27]
焦点访谈|“十四五”能源答卷:“基本盘”更加稳固,“含绿量”不断提升
央视网· 2025-08-31 21:33
能源发展总体成就 - "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取得突破性标志性开创性成就 主要指标如期完成 14亿多人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能源保障 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重要推动者[1] - 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幅达"十三五"五年的1.5倍 全国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突破1000千瓦时比10年前翻一番 2024年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7] - 2024年全国发电量10万多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 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7] 核电发展 -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 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扛得住17级台风9级地震 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1][3] - "十四五"期间共核准建设46台核电机组装机5450万千瓦 运行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增长约30% 华龙一号作为核电机组发展主力堆型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3] 科技创新突破 - 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包括陆上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 海上油气开发挺进"千米深海" 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超长风机叶片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5] 绿色能源转型 - 风光发电规模从5.3亿千瓦发展到16.8亿千瓦 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 新增装机占全球一半以上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11]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非化石能源占比平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11] - 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成规模达1.3亿千瓦 440余万块光伏板全勤打卡 是国家首批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9][11] 能源资源配置优化 - 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最成熟最经济最高效解决方案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绿电0.005秒可跨越上千公里[13] - "西电东送"满足东部地区40%用能需求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带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实能源保障[15] 民生用能保障 - 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 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8000亿元 农村电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超过99.9%[15]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每5辆电动汽车有2个充电桩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增长8倍以上 覆盖全国98%高速公路服务区 2024年基本实现县县全覆盖[16]
中国、亚美尼亚联合声明
券商中国· 2025-08-31 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美尼亚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美尼亚共和国(以下称"双方")一致认为,自1992年4月6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在世代 友好基础上保持快速发展,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双方一致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继续遵循平等、相互尊重与信任、合作共赢的双边关系基本原则,拓展两国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等领域合作,加强国际事务合作,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 政治对话 (一)双方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双方尊重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决定双边关系方针政策。双方互做可靠伙伴,不从事损害 对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活动,不采取任何损害两国互信、人民友好的行动。 (十)双方愿加强执法安全合作,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网络犯罪和其他跨国犯罪。 (三)亚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坚定支持中国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努力。 (四)中方坚定支持亚美尼亚政治 ...
报告:中国对新西兰投资体现长期合作价值
新华网· 2025-08-30 17:30
中国对新西兰投资增长 - 2014至2024年间中国在新西兰累计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06% 增速快于新西兰FDI存量总体增速 [1] - 投资体现出两国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价值 乳制品行业是代表性投资领域 [1] - 至少有60家新西兰企业在中国设有业务机构 [1] 投资行业分布特征 - 宠物食品和游戏开发行业体现投资多元化趋势 反映对消费需求反应快速的特点 [1] - 中国可着眼产业优势领域投资新西兰 包括可再生能源 先进交通 清洁技术和食品生产等领域 [1] 双边投资合作前景 - 增加新西兰与中国的双向投资有助于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1] - 新西兰正大力吸引投资推动增长 充分利用与中国长期稳固的双边关系是合理选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