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卖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世界500强出炉,外卖三巨头美团阿里京东排名齐升
新浪科技· 2025-07-29 17:33
外卖三巨头世界500强排名变化 - 京东集团排名上升3位至第44位 [1] - 阿里巴巴排名上升7位至第63位 [1] - 美团排名上升57位至第327位 [1] 外卖三巨头营收数据 - 京东集团营收达1610.554亿美元 [1] - 阿里巴巴营收达1380.65亿美元 [1] - 美团营收达469.2亿美元 [1] 行业动态 -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 [1] -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反映行业头部公司整体实力提升 [1]
蒋凡再造一个“美团”?
虎嗅APP· 2025-07-29 17:23
外卖大战背景与现状 - 淘宝闪购与美团展开激烈竞争,双方投入巨额补贴,如"满25减18"大额优惠券[5]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9000万单,美团日订单量达1.5亿单[36][48]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今年突破万亿元,未来5年突破2万亿[14] 阿里战略动机 - 阿里通过淘宝闪购实施"外线防御性进攻",意在遏制美团对电商基本盘的侵蚀[17] - 目标并非超越美团,而是盘活资产、提升用户活跃度,淘宝日活突破2亿大关[23] - 高频外卖业务可带动低频电商消费,40%外卖用户会交叉购买商超、3C等产品[23] 美团反击策略 - 美团采取"放血计划",在淘宝闪购接近9000万单时发动饱和式优惠券攻击[47] - 7月大战中升级骑手福利,启用AI调度系统,将爆单商家出餐延迟降至8分钟[48] - 通过精准狙击将日订单量从1.2亿单拉升到1.5亿单,压制淘宝闪购[48] 业务模式差异 - 淘宝闪购推荐算法僵化,无法像美团实现动态商家推荐[29] - 美团闪购订单量达1800万单,67%销售额来自对线下和传统电商的替代[11][14] - 淘宝闪购重点补贴茶饮品类,服饰品类增长未达预期[42][37] 行业影响与挑战 - 补贴导致单笔订单客单价降低,形成投入多回报少的"效益差"[36] - 两大平台运力接近饱和,美团骑手人均21单,饿了么骑手人均20单[54] - 1.5亿日订单触及行业天花板,系统生态出现配送延迟、订单堆积等问题[53][54] 未来竞争焦点 - 阿里需构建差异化效率模型,如优化服饰品类配送方案[42][43] - 美团需维持技术架构稳定性,应对补贴引发的流量峰值[53] - 竞争将转向运营颗粒度精细化,而非单纯补贴战[46][58]
沙特,去中东捡钱的第一站
投中网· 2025-07-29 14:48
沙特数字经济与互联网发展 - 沙特互联网普及率2023年达99%,52.3%用户日均使用时长7小时,70%人口为35岁以下年轻人[12] - 中东移动游戏市场2024Q1-2025Q2收入增速4.8%,沙特用户付费金额是美国2倍、中国5倍[10] - 2025Q1沙特/阿联酋游戏收入TOP4厂商中3家为中国企业[10] - 外卖平台Talabat早在2004年成立,比美团/饿了么早10年[11] - 沙特本土外卖双巨头HungerStation和Jahez 2023年合计市占率70%[14] 中国企业出海沙特表现 - 美团Keeta进入沙特5个月拿下10%外卖份额,通过免配送费和延迟补偿策略[14] - Keeta将1公里配送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25分钟,采用摩托车/汽车配送[15] - 京东2025年6月推出JoyExpress快递品牌,提供当日达/次日达服务[15] - 美团将前置仓业务Keemart引入沙特,首单设置1沙特里亚尔(约1.9元)优惠[16] - 温超超市引入中国食品,阳光玫瑰葡萄售价为国内1.5倍仍热销[17] - 沙县小吃2024年5月进入中东市场[17] 科技与新兴领域布局 - 文远知行在利雅得测试自动驾驶,为Robotaxi商业化做准备[18] - 沙特重点发展无人驾驶、AI、数据中心等前沿科技[18] - 极端高温天气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特殊测试场景[18] 消费市场特征 - 沙特物价为北京/上海1.5-2倍,中餐溢价明显(火锅人均500-600元)[17] -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已达33.5%,带动电商发展[20] - SHEIN在沙特认知度高,服装价格仅为线下1/3[21] - 尽管需穿长袍,沙特女性私下购买吊带/短裙用于派对[21] - 周末沙特-巴林边境因居民跨境娱乐出现拥堵[23]
外卖平台下场「开店」,凭什么「圈粉」餐饮企业大品牌?
36氪· 2025-07-28 20:28
京东七鲜小厨与美团浣熊食堂的线下外卖布局 核心观点 - 京东推出"七鲜小厨"合营餐饮制作平台,投入10亿元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计划3年布局超10000家门店 [1][12] - 美团"浣熊食堂"已在北京等地开设10家门店,计划3年扩张至1200家,吸引超100个餐饮品牌入驻 [3][13] - 两大平台线下模式差异显著:京东采用自营式"菜品合伙人"轻资产模式,美团提供标准化厨房与运营支持 [10][11] 商业模式对比 京东七鲜小厨 - 提供100万元/菜的保底分成,租金与运营成本由京东承担,商家仅需提供食谱 [7][9] - 定位10-20元平价市场,门店选址结合周边供给格局与合伙人既有分布 [7][12] - 本质为生鲜供应链练兵场,整合菜谱资源与上下游链路 [14][16] 美团浣熊食堂 - 提供免租期与低于街铺的租金,商家签约至建店最快需1周,前期投入约10万元 [7][9] - 支持商家自主供应或通过快驴进货,经营权归属商家 [10][11] - 目标为品质外卖标准化,通过明厨亮灶增强消费者信任 [16] 商家合作动因 - 奖励机制:京东保底分成与销售分成上不封顶,美团提供租金优惠 [7] - 增量市场:瞄准平价快餐需求,避免与传统正餐直接竞争 [7] - 轻资产优势:降低房租/装修/人力成本,京东模式前期投入为零 [8][12] - 品牌背书:平台信誉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倒逼品质管控 [9] 平台战略差异 - 京东核心为强化生鲜供应链能力,构建"电商2 0"技术零售生态 [14] - 美团侧重补齐商家外卖品质短板,与快驴供应链协同实现全链路追溯 [16] 运营数据 - 七鲜小厨招募启动2天收到超2万份报名,含嘉和一品等品牌 [6] - 北京首店午餐高峰出现爆单,配送员需同时处理多单 [1] - 浣熊食堂已整合半亩良田、正一味等连锁品牌 [3]
让外卖=放心,要靠“阳光透明”来推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7-28 15:49
面对中小商家没有对后厨进行透明开放条件的现实,其直接提供了有效解法:首创了更轻量化的"食安 日记"功能,即使是小商户,也可以只用手机打卡的方式,像上传朋友圈一样,随手记录餐厅真实环 境。对于通过实况直播等各种形式开放后厨的商家,拼好饭将予以专项扶持和补贴。这不仅大大降低了 中小商家后厨透明化的现实门槛,还提高了商家们开放后厨的现实积极性,所产生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更是不容小视。 7月24日,拼好饭宣布正式推出"百万亮厨"计划,将联合20万商家打造透明开放标杆,通过图文实况、 视频直播等,向顾客即时更新真实的后厨环境;同时,还将推动100万商家升级明厨亮灶,建设透明后 厨。对于通过实况直播等各种形式开放后厨的商家,拼好饭将予以专项扶持和补贴。据美团披露,截至 2025年7月,拼好饭用户已超2.7亿,日订单量超3500万单。 长久以来,外卖因为隔着看不见的后厨"门帘",消费者无法看到商家真实的环境,下单时难免心存疑 虑。今年,外卖补贴大战轮番上阵,低价竞争更使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这些已经成为摆在明面上的行业 痛点,如果不下定决心解决,行业的健康良性运转也是奢望,更不会有真正的胜者赢家。 值得欣喜的是,如今无论是政府 ...
京东盯上了“幽灵外卖”
经济网· 2025-07-28 14:03
京东外卖业务新举措 - 公司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 投入10亿元现金 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 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 [1] - 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在3个月内清退了8000家无堂食门店 但仍未能完全杜绝"幽灵外卖"问题 [3] - 公司改变传统外卖平台中介模式 转向"中央厨房"模式 厨师提供配方参与研发 "七鲜小厨"负责现炒和品控 [3][4] 外卖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外卖产业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用户规模达到6.9亿人 较上年均实现显著增长 [1] - "幽灵外卖"问题长期存在 表现为商家共用地址 使用虚假证照 藏身非正规经营场所 [3] - 消费者对外卖食品安全存在普遍担忧 行业亟需从低端向高端发展 [6]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深度介入菜品制作环节 掌握供应链 确保制作地址明确和品控严格 [4] - 新模式使平台对菜品质量负责 改变传统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的定位 [3] - 该举措可能推动行业服务升级 通过重构规则提高透明度 让消费者了解菜品来源和制作过程 [6] 市场影响 - 公司10亿元投入和1000道招牌菜目标将对外卖行业格局形成冲击 [6] - 新模式需要验证"七鲜小厨"的制作能力和厨师参与意愿 [6] - 行业需要"搅局者"来打破日趋固化的市场格局 促进服务升级与产品更新 [6]
“反内卷”:三重目标下如何去产能、提物价
东吴证券· 2025-07-28 14:02
核心观点 - “反内卷”价格治理有短期治理“价格战”、中期去产能、长期推动PPI回升三个目标,中性假设下PPI回正需11 - 12个月,明年9月达1.9%左右高点[1] 去产能推进 - 去产能分关停限产式和政策引导式,趋势是前者减少后者增加,本轮以引导式为主、关停限产式为辅[1][13][14][15] - 上轮供给侧改革起点与当前相似,7月以来市场启动“去产能交易”,但当前供给侧环境更复杂[8] - 本轮“去产能”政策或有提升行业标准、规范补贴退税、部分上游行业减产量化目标[1] 反内卷方向 - 除去产能,短期治理“价格战”,长期要打通市场出清机制堵点,关键是规范政府行为[1][22][24] 物价影响 - 上轮去产能带动PPI强势回升,本轮预计回升幅度略低于2015 - 16年,给出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设[3] - 靠“去产能”推动GDP平减指数回升难度大于PPI,需“去产能”和“促消费”双管齐下,后者更重要[3] 风险提示 - “反内卷”政策细节待明确,影响价格因素多且难把控,经济变化或使政策有变[3]
七鲜小厨,一场关乎亿万人吃上好饭的供应链创新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28 13:56
外卖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两大外卖平台美团和淘宝闪购在7月发起"0元购"补贴战 商家被迫承担补贴成本 南昌茶饮店单日1600单仅获利400元 连锁餐饮企业嘉和一品公开批评补贴失衡[4] - 行业存在大量"幽灵外卖"现象 无证黑作坊通过伪造证照等手段入驻平台 北京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同比下降88.8% 利润率仅0.37%[8] - 低价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幽灵店铺定价10-15元 正规商家被迫降价或退出 部分餐馆转向使用临期食材或虚增打包费[8][9] 京东的破局策略 - 京东外卖仅准入高品质商家 要求满足高分堂食餐厅(点评3.8分以上)/品牌即提门店/线下即提门店三类标准之一 从源头杜绝幽灵店铺[13][14] - 推出"七鲜小厨"创新模式 计划3年投资百亿建设10000家 采用"菜品合伙人"机制 商家提供配方即可获得100万保底分成及销售分成[16][18] - 构建完整供应链体系 工厂端集中生产密封包装 门店端24小时直播后厨 北京首店获"干净""好吃"评价 近2万品牌报名合伙人[24][26][28] 商业模式创新点 - 轻资产运营 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 京东承担开店装修租金等全部运营成本 降低商家经营风险[17] - 创造增量市场 定价20元以内 选址幽灵店铺聚集区 与合伙人原有业务形成错位竞争[21] - 品质保障机制 依托京东供应链把控源头 现炒现做+精选招牌菜模式 解决食品安全痛点[24][27] 行业影响 - 推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重构商家盈利模式 解除成本与品质对立的行业枷锁[11] - 建立"良币驱逐劣币"新生态 消费者获得安全平价餐食 商家实现轻资产高收益 平台获得可持续发展[31] - 开创餐饮外卖15年来最大供应链创新 为行业提供健康发展路径 推动整体进化[15][32]
京东 “外卖新招” 亮牌!能破局吗
金融时报· 2025-07-28 12:20
京东外卖新业务"七鲜小厨"正式营业 - 京东旗下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于7月22日结束试运营后正式开业 [1] - 该业务采用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通过供应链创新实现品质与低价兼顾 [1] - 模式核心为联合餐饮商家提供配方,由七鲜小厨负责统一制作和全国配送 [1] 商业模式创新 - 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宣称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最大供应链模式创新 [5] - 3年内拟投入10亿元招募"菜品合伙人",目标覆盖1000道招牌菜 [4] - 已收到超过2万份餐饮品牌报名,包括嘉和一品、朴大叔拌饭等知名品牌 [4][5] - 每道菜给予合伙人100万元保底分成,后续销售继续分成且上不封顶 [5] 市场定位与定价策略 - 菜品定价10-20元区间,主打"十几块吃饱吃好"的性价比策略 [5] - 提供外卖和线下自提双渠道,定位为"社区自提食堂" [5] - 实际订单显示正餐单价10-30元,用券后可降至10多元 [6] 运营数据与初期反馈 - 长保大厦店单店销量已超1000份,涵盖6大类餐品 [6] - 85条评论中出现11条差评,主要涉及配送延迟、错单、分量不足等问题 [8] - 公司回应称将积极改进,承认颠覆式创新初期存在不足 [8] 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存在平台抽佣、商户压本、骑手内卷的闭环困境 [2] - 美团宣布未来3年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联合800多个品牌开设超1万家外卖卫星店 [8]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3] 供应链优势 - 依托京东供应链实现采购、运输、配送全环节成本压缩 [6] - 宣称通过严格筛选食材供应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6] - 目标是从"幽灵外卖"手中夺回市场份额 [5]
中国思考-反内卷,药引与根治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外卖、有色金属、石化、建筑材料、煤炭、钢铁、化学品、炼油、民航、光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信号增强但改革信号平淡**:市场持续关注“反内卷”并类比供给侧改革1.0,近期各行业监管机构和自律协会有相关动作,但干部评价、税收制度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等结构性改革无时间表,反内卷措施多局限于供给侧整合,再平衡力度不足,如全国生育补贴低于预期[2][10] - **反内卷不会一蹴而就**:当前通缩更根深蒂固,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为负(平均为 -0.8%),PPI通缩构成不同,超过70%由非大宗商品推动;过剩产能多在新兴行业,50 - 90%产能由私营部门拥有,行政去产能空间小;与2015 - 18年相比,当前需更市场化方式进行供给侧整合,进展更曲折[11] - **短期部分行业或有温和举措**:未来几个月,国企集中度高且有2015 - 18年供给侧改革经验的上游行业可能适度整合,但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低;下游行业下达正式执行方案可能有3个月左右时滞;“十五五”规划可能明确反内卷所需的结构性改革[17][20] - **反内卷节奏渐进曲折**:决策层避免激进执行的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和解决方案更复杂;需求增长前景不明朗;结构性改革受路径依赖制约;最优政策组合是积极的需求再平衡措施和快速的结构性改革,否则运动式清退产能且需求支持不足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更深通缩[22][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具体反内卷行动**:7月16日国务院强调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上周末工信部表示在10个重点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7月22日国家能源局要求前八大产煤省份减少过度生产[7] - **不同行业情况**:多晶硅行业市场预期大型企业成立收购基金整合产能,但执行有不确定性;化学品和石油冶炼行业关闭或升级老旧产能有一定空间,遏制新增投资对化工企业至关重要;Umetrip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可能遏制OTA过度竞争;煤炭生产调整主要降低产能利用率;钢铁减产相对温和,逐步淘汰旧产能[12][18][19] - **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有四种潜在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实施模式决定副作用大小和结果持久性,需求政策决定供给侧整合副作用能否控制及再通胀可持续性和节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