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

搜索文档
济南工业国企整合新动作茂硕电源、常铝股份划转济南工控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2
济南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整合 - 济南市国资委拟将持有的济南产发集团98.47%股权、济钢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济南工控 [1] - 茂硕电源、常铝股份成为济南工控旗下上市公司 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变 [1] - 济南工控成立于2021年11月 注册资本350亿元 由济南市国资委100%控股 [1] 济南工控发展历程 - 2025年4月产发国际科技更名为济南工控 7月注册资本从3.5亿元增至350亿元 [2] - 2025年6月济南市国资委将济南二机床90%股权划转至济南工控 [2] - 济南二机床被誉为"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 20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90% [2] 济南工控资产版图 - 济南产发集团成立于2016年 注册资本60亿元 拥有17家参控股上市公司 资产总额超300亿元 [3] - 济钢集团始建于1958年 2021年划转济南市 连续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3] - 济南工控所控3家企业营收总体体量约七八百亿元 或有望成为新千亿级国企 [3]
中国铝业: 中国铝业关于变更财务总监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5 00:21
股票代码:601600 股票简称:中国铝业 公告编号:临 2025-047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变更财务总监的公告 葛小雷先生确认,其与公司董事会概无任何意见分歧,亦无有关其辞任之任 何事宜须知会公司股东。葛小雷先生的辞任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 响。 葛小雷先生在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为公司经营管 理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董事会谨此对葛小雷先生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二、新聘任人员情况 鉴于葛小雷先生的辞任,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24 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次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财务总监的议案》,同意聘任朱丹女士为公司 财务总监,即日生效。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董事会收到葛小 雷先生的书面辞呈,因工作需要,葛小雷先生提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规则》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 ...
新材料产业链“藏宝图”流出!各省产业集群分布全曝光
材料汇· 2025-07-24 23:52
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大型铸锻件、高品质大型铸坯锻铸件等基础材料 [4] - 中游涉及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的生产,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用钢、轨道交通用钢等高性能产品 [4] - 下游应用覆盖建筑、汽车、铁路、船舶、能源等多个领域 [4] - 全国产业分布显示,北京首钢集团生产高品质不锈钢,辽宁鞍钢专注于高性能汽车钢 [5] - 山东山钢集团在能源用钢和高性能电工钢领域具有优势 [5] - 宝武集团在上海基地生产高温合金和关键零部件用钢 [5] 高温合金产业链 - 上游重点发展镍基电热合金和镍基热端部件合金 [7] - 中游产品包括哈氏合金、英科合金等耐蚀合金 [7] - 下游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化工设备、医疗植入等领域 [7] - 辽宁抚顺特钢集团生产变形高温合金母合金 [10] - 北京钢研高纳专注于高温合金叶片和盘锻件 [10] - 江苏图南股份生产航空航天用特种精密铸件 [10] 高性能铝合金产业链 - 上游涉及超细铝粉和铝基增材制造材料的研发 [14] - 中游包括挤压型材、压延板带和精深加工产品 [14] - 下游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装饰和电子设备等领域 [14] - 新疆众和生产高品质铝管棒材 [15] - 山东南山铝业在航空铝合金材料领域具有优势 [15] - 广东凤铝专注于高品质铝挤压型材 [15] 高性能铜合金产业链 - 上游重点发展低氧铜杆和无氧铜杆 [16] - 中游产品包括精密线缆、引线框架铜带等高附加值产品 [16] - 下游应用于电气化铁路、电子设备和汽车零部件 [16] - 河南中铝洛阳铜业生产高精度铜板带 [16] - 浙江宁波金田专注于高性能铜合金丝线材 [16] - 江西铜业在高纯铜箔领域具有优势 [16] 钛及钛合金产业链 - 上游涉及优质宽幅冷轧纯钛板的研发 [19] - 中游产品包括航空航天用大型锻件和精密铸件 [19] - 下游应用于医疗植入、海洋工程和化工设备 [19] - 陕西宝钛集团生产高品质钛合金板材 [21] - 湖南湘投金天钛业专注于钛合金焊管 [21] - 云南钛业在航空航天用钛合金锻件领域具有优势 [21] 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 - 合成树脂产业链覆盖聚乙烯、聚丙烯等基础材料 [36] - 合成橡胶产业链重点发展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 [37] - 高性能纤维产业链涉及碳纤维、芳纶纤维等战略材料 [39] - 催化剂产业链包括聚烯烃催化剂和炼油催化剂 [41] - 分离膜产业链覆盖反渗透膜和气体分离膜 [45] - 智能复合材料产业链研发形状记忆聚合物等前沿材料 [48] 石墨烯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包括石墨和含碳气体 [55] - 中游产品形态包括粉体、浆料和薄膜 [55] - 下游应用覆盖散热材料、导电材料和触摸屏等领域 [55]
2025Q3产业债策略:挖掘“”反内卷”下的行业配置机会
东方证券· 2025-07-24 2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挖掘中心向行业内中等资质主体转移,涉及钢铁、煤炭、地产、建筑地方国企和非银金融等行业,Q3建议挖掘各行业体量较大的中等资质主体,当前利差40 - 50bp的主体估值差异预计会压缩;风险偏好高且产品条款允许的机构可关注个别质优民企;公用事业常规配置即可 [5][111] - 超长信用债建议逐渐止盈,缩短久期防守并切换为流动性更强的品种,等待下次进攻机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Q3超长信用债策略 一级发行 - Q2超长信用债供给环比增多,产业大央企是融资主力,H1合计发行5398亿元,Q2环比增长63%,占全部信用债比例升至9.27%,但不及去年Q3水平,发行人以产业为主,占比约72% [16] - 7月初以来债市调整,超长信用债供给短期可能受挫,后续恢复有待观察 [18] 收益性态分析 - 信用拉久期获得超额收益需利率下行或利差压缩其一且幅度够大 [19][31] - 近年来超长信用债急跌触发因素多为机构行为反转,当前“股债跷跷板”扰动下短期风险不容忽视 [34] - 从资本利得、一二级价差、票息防御三方面看,均不支持继续挖掘超长信用债 [37] 策略 - 多数机构对超长信用债可逐渐止盈,理由包括前期收益难延续、市场情绪易反转、票息优势不明显、相比5Y银行二永债优势不大等 [46][51] - 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可博弈超长信用债流动性溢价进一步压缩;风险偏好高的机构可拉久期同时下沉 [51] Q3产业债策略 建筑 - 2025年建筑行业开年承压,Q2施工面积同比缩减幅度加深,上半年狭义基建投资增速慢于去年同期且Q3数据预计继续承压 [48] - Q3资金到位加速、“反内卷”倡议发布、出海增长等有望带来景气度边际改善,但总体仍将承压,行业集中度或提升利好头部央国企 [52] - 二季度行业估值平稳下行,策略上利差压缩靠央国企信仰和稀缺高票息,后续挖掘有惯性但力度不强,风险偏好低的机构可挖掘央企中估值偏高的子公司或头部地方国企,可接受资质下沉的机构对地方国企挖掘应严控久期 [55][56] 钢铁 - Q2钢价震荡走低,7月上旬在成本支撑、“反内卷”政策预期推动下快速拉涨 [60] - 基本面供给产能释放谨慎,需求Q2修复不及预期,Q3关注基建资金到位情况,库存后续有望下降 [61][62][65] - “反内卷”政策预期拉动下短期内钢价及钢企盈利有望偏强运行,中档资质主体利差压缩动力较强,预计河钢、山钢等中档主流主体利差有继续压缩机会 [67][71] 煤炭 - 二季度动力煤价格震荡下行后反弹,炼焦煤4月提涨后下行,6月底反弹 [74] - 基本面供给结构偏宽松,生产核查或使后续收紧,需求动力煤迎季节性好转,炼焦煤“供过于求”概率较大,港口库存持续去化 [76][80] - 预计煤价反弹或延续,动力煤强于炼焦煤,当前仅冀中、平煤估值偏高,晋能系Q2利差压缩幅度偏小,Q3挖掘仍需择优,晋能系是主流机构挖掘对象 [80][81] 地产 - Q3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可能增大,销售、房企开发投资、资金到位等方面均面临挑战,政策推进城中村改造但非“新棚改” [85] - 地产板块是国企中估值最高的板块,具备性价比,Q2地产债估值总体稳定下行,中高估值央国企房企债存量多、票息有厚度、具备挖掘潜力 [91] 有色 - 黄金市场主要博弈美联储降息预期,中枢长期上行趋势不改,短期内震荡为主 [94] - 铜矿端整体偏紧但边际有增量,需求端不振,市场谨慎对待关税生效日,预计中游冶炼业务盈利空间狭小 [98] - 铝库存超预期去化,需求侧风险不大,预计电解铝厂盈利空间有望延续 [99] - Q2有色板块主体利差全面下行,质优民企利差收窄幅度较大,南山集团、宏桥新材、洛阳铝业等质优但估值偏高的主体估值有望继续下行,其余主体机会不多 [103] 水泥 - Q2水泥价格几乎单边下行,厂商面临亏损风险,关注“反内卷”下超产治理执行情况,上半年水泥产量同比下滑4.3% [107] - 当前水泥板块除红狮外利差基本压缩进30bp以内,难有超额收益,总体机会不大 [109] 策略 - 同报告核心观点中产业债策略相关内容 [5][111] Q2产业债市场回顾 发行融资情况 - Q2产业债合计发行2.34万亿元,同比、环比分别提升23%和32%,到期量环比增长13%,净融入7321亿元,同比、环比接近翻倍,发行占全体信用债比例升至65% [112] - 公用事业行业贡献主要净融资额度,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融资活跃,除房地产、煤炭、建材外,其余主流发债行业融资规模同比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 [118] 收益率&利差走势 - 交易逻辑:资金宽松基调贯穿Q2,4月信用债收益率先下行后低位震荡,5月收益率在低位继续下探,6月收益率缓慢震荡向下,信用利差低等级、长端压缩明显,Q2产业债信用利差全面收窄,后续压缩方向在低等级 [122][123][128] - 产业债分行业表现:利差走势与基本面背离,多数板块历史分位数已压缩进5%以内,Q2行业信用利差多数收窄,建筑、钢铁、商租利差压缩幅度居前 [135][139] 流动性 - Q2信用债流动性继续提升,5、6月跨季后有所修复,6月中旬超长信用债交易热度升到顶峰 [144][146] 信用风险 - 新增违约:Q2有2家主体债券实质违约,“20富力地产PPN001”和“H20天盈1”,2家主体此前已有违约记录,无新债首次违约主体 [151] - 评级或展望下调:Q2有4家境内主体评级/展望被调降,频率有所提升,海外评级/展望被下调的大型央国企集中在公用事业、非银金融、建筑装饰行业 [152][153]
媒体披露更多学生参观溺亡事件细节:东北大学老师坠落半空被救!中金黄金最新公告:已停产
第一财经· 2025-07-24 22:38
2025.07. 24 本文字数:115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综合 中国之声、 南方都市报、 公司公告等 7月23日,6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溺亡。 事发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中国之声现场采访还原事发经过。 以下是中国之声采访实录: 我们在事故厂区内,现在这里的一切活动已经全部暂停了,发生事故的车间已经被警戒线围了起来。 我们从呼伦贝尔市7·23事故应急指挥部了解到, 浮选生产实习是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 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培养方案规定为2个学分,课程的性质为必修,在暑期组织实施。 在浮选车间现 场学习是浮选生产实习的必要环节,东北大学于2023年与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实践教 学基地协议书,先后于2024年3月、2025年3月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此次事故矿进行了毕业实习。 此次学校组织的是矿物加工工程2022级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时间是两周,其中现场实习的时间为一 周,参加现场学习的学生共51人,教师4人。 此外,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满洲里市殡葬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6名东北大学学生遗体已 停放于圣天池殡葬服务中心,"目前还 ...
中国黄金最新公告:涉事矿业公司已停产
观察者网· 2025-07-24 22:34
公司动态 - 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停产 公司将积极推动善后工作 [1] - 涉事车间全线停产整顿 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 事故调查 - 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 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 [3] - 涉事企业2月份对格栅板进行过局部更换 但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 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 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 [3] - 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 [3] 善后处理 - 企业与学校已同6名遇难学生家属全部取得联系 正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协商赔偿 [3] - 东北大学已启动校内问责 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 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 [3]
反内卷下周期行情短期可能持续
华金证券· 2025-07-24 21:51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导致基本面预期改善、部分行业估值较低使当前周期板块大幅上涨,反内卷政策力度较强,周期行情短期可能持续,建议关注汽车、电新、化工、建筑、煤炭等行业 [1][3][4] 政策导致基本面预期改善、行业估值较低导致周期上涨 - 反内卷政策使周期行业基本面预期改善,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反内卷”信号,7月以来相关商品和股票价格明显上涨,截至7月24日,碳酸锂、多晶硅等商品期货价格分别上涨达22.3%、63.6%等,截至7月22日,钢铁、煤炭等指数分别上涨达19.3%、8.7%等 [2] - 行情开启时部分周期行业估值较低,以2025年7月1日收盘价计算,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近十年来PE分位数较低,分别为6%、23%、32%,而钢铁、建筑材料、煤炭PE分位数相对偏高,分别为81%、72%、70% [2] 周期行情短期可能延续,关注汽车、电新、化工等行业 行情持续性 - 政策力度可能较强,相关周期行业基本面预期可能持续改善,复盘历史,2016年和2020年供给侧改革政策均通过去产能提升产品价格,政策力度强、出清效果好的行业直接受益,当前本轮反内卷政策力度可能较强,相关行业基本面预期可能持续改善,发改委重点提及的十大行业基本面改善预期可能较大 [3] - 当前部分周期行业估值仍有上升空间,历史经验上,周期大行情中行业估值可上升至70%以上的历史分位的高水平,当前部分周期行业估值历史分位数仍在30%以下,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3] 关注汽车、电新、化工、建筑、煤炭等行业 - 汽车行业中新能源车整治升级有望稳定市场价格体系,汽车零部件反内卷有助于改善资金状况、提升产品质量 [31] - 电新行业中光伏板块是反内卷重点针对领域,风电、电网设备等国产化率高、产业链完善,基本面有望进一步改善 [31] - 化工行业产品价格走弱、产能利用率走低,反内卷政策可能带动塑料等相关化工原料价格修复 [31] - 建筑行业存在低价中标等问题,行业倡议抵制内卷式竞争 [31] - 煤炭行业供需形势宽松、价格下行,国家能源局将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工作,促进供应平稳有序 [31]
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是不是要开始了?
集思录· 2025-07-24 21:47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行为 - 当前市场点位引发投资者分歧 部分认为牛市应加仓 部分认为应减仓 [1] - 银行渠道产品收益率低迷 大量低成本资金等待进入股市 [1] - 投资者对牛市存在不同看法 部分认为需等待回调机会 [2] - 部分投资者认为短期市场受政策刺激影响 但居民负债表尚未修复 [2] - 多数投资者可能已踏空行情 因前期股灾和阴跌导致观望情绪浓厚 [9] - 当前市场讨论热度远低于2021年 显示投资者尚未完全参与 [9] - 部分投资者开始关注行情 但仍不敢大仓位介入 [19] 市场走势与历史比较 - 日本股市历史三次主要反弹幅度分别为59%/123%/142% 但受不良债权/通缩/人口问题限制 [2] - 美国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990-2025年年化回报分别为10%和15% 显著高于日本股市的2-3% [3] - 当前市场呈现慢牛特征 但回调预期存在 [5] - 市场从6月开始呈现小碎步爬升 而非剧烈上涨 [9] - 部分板块如银行股已上涨超过50% 显著带动指数 [18] - 小微盘股交易活跃 今年涨幅可观 [18] - 钢铁/煤炭/光伏等行业因反内卷行情得到喘息 [18] - 1.2万亿雅江水电项目带动建材/有色/水泥等行业 [18] 牛市特征与阶段判断 - 牛市特征包括连续上攻后可能出现大幅回调 [2] - 部分观点认为当前可能处于牛市初期或中期 [11][12][20] - 慢牛可能转为暴涨才能见顶 [11] - 季K线显示未来2-3个季度流动性无忧 [20] - 若出现疯牛 当前可能是初期 若不出现则可能已到中期 [20] 行业表现 - 银行股普遍上涨超过50% 显著带动指数 [18] - 小微盘股交易活跃 今年涨幅可观 [18] - 钢铁/煤炭/光伏等行业因反内卷行情得到喘息 [18] - 建材/有色/水泥等行业受1.2万亿雅江水电项目带动 [18]
“赚钱效应”持续!港股,两大资金共振→
证券时报· 2025-07-24 21:3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28%,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涨幅居前 [1] - 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28.53%、26.99% [11] - 医疗保健、金融、通信服务三大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为62.10%、51.28%、48.01% [11] - 信息技术行业上涨42.55%,能源行业涨幅32.28%,工业、可选消费、材料等多个行业涨幅超20% [11] - 中国生物制药、周大福、中国宏桥等个股年内涨幅超100%,翰森制药、快速-W、石药集团等上涨超80% [1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市场达7998.45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的净买入额 [6]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达35%,个人投资者(ETF)和交易型资金贡献大量超额增量 [8]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3] - 韩国投资者年内对A股和港股的累计交易额超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其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3] 外资回流逻辑 - 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复苏态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 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债务负担加重,促使全球投资者将资金从美元和美债转移至亚洲市场 [3] - 人民币资产受益于全球货币体系加速碎片化、多元化,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直接受益 [4] - 美股估值高企、不确定性增加,资金开始流向亚洲市场,中国资产因低估值和经济面企稳重新受关注 [4] 南向资金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较低,相比A股具有明显估值折价优势,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1.37倍 [9] - 港股存在独特投资标的,如大型科技股、高息股、新消费标的等 [9] - 科技突破(如DeepSeek)提振中国科技股及整体资产价值重估热情,阿里等AI标的入选港股通提供投资机会 [9] - 中国内地利率持续走低,机构资金寻求高息优质港股资产 [9] 后市展望 - 南向资金、外资和港股公司回购或为市场提供3000亿港元左右增量资金 [9] - 港股估值仍有提升空间,低PB和低PE公司具备成长性想像空间,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强 [13] - 资金流入、政策支持及赚钱效应将推动市场震荡上行,企业利润率见底后有望修复盈利 [13] - 下半年潜在机会包括互联网及泛消费、科技自主及先进制造业、粮食及能源安全等领域 [14]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从产能周期视角看“反内卷”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7-24 21:27
已有产能利用水平 - 行业产能利用率测算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企业实际产出与潜在最大产出的比值加权加总得出,并经过历史成分调整和HP滤波法分解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 [1] - 截至25Q1,多数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低位,仅家电、电子行业在高位上行 [1] 潜在增量产能水平 - 扩产意愿通过行业capex/折旧摊销的历史分位衡量,25Q1大多数行业意愿处于历史低位,仅公用事业、煤炭、有色行业较强 [2] - 扩产能力取决于企业现金储备及现金流状况,当前多数一级行业能力处于历史中高水平 [2] 行业产能出清历史规律 - 新兴行业出清信号为现金能力与扩产意愿同步降至低位(如11-15年光伏行业在14Q2两项指标均降至0%后缓解过剩) [3] - 传统行业出清信号为现金能力率先改善(如钢铁、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呈V型反转,拐点前现金能力从底部回升) [3] 本轮产能出清轨迹分析 - 新能源行业中锂电、光伏产能利用率已至前低,锂电回落更早,两者扩产意愿接近10年0%分位但现金能力仍居中位,预计低利用率将持续波动 [4] - 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25Q1利用率接近19年低点,基础化工、钢铁已出现现金能力趋势性改善信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