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2025Q3股市外资季度动向跟踪:中国科技资产成外资加仓共识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6 22:48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外资在中国股市的配置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共识,即加仓中国科技资产,同时减配红利与消费板块 [1][5] - 港股市场外资整体流出规模较第二季度显著收窄,但结构上外资集中流入软件服务、硬件设备等科技板块 [5][7] - A股市场外资整体小幅流出,但短线灵活型外资呈流入态势,并在行业和个股层面显著增配新能源、电子、机械等泛科技领域 [5][8] 港股外资动向 - 2025年第三季度外资整体流出港股约841亿港元,流出幅度较第二季度明显改善 [5][7] - 长线稳定型外资是港股市场的主要流出方 [5][7] - 行业结构上,外资主要流入港股科技板块:软件服务(稳定型外资流入172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入47亿港元)和硬件设备(稳定型外资流入36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入105亿港元) [5][7] - 外资主要流出港股红利与消费板块:可选消费零售(稳定型外资流出472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出494亿港元)、非银金融(稳定型外资流出179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出209亿港元)和银行(稳定型外资流出17亿港元,灵活型外资流出245亿港元) [5][7] A股外资动向 - 2025年第三季度北向资金整体流出1582亿元,剔除中资托管资金后,外资整体小幅流出约203亿元 [5][8] - 外资内部出现分化:长线稳定型外资流出约1202亿元,而短线灵活型外资流入约999亿元 [5][8] - 行业配置上,外资显著增配A股泛科技资产,其超配比例环比上升:新能源(稳定型外资上升3.7个百分点,灵活型外资上升1.1个百分点)、电子(稳定型外资上升2.3个百分点,灵活型外资上升1.1个百分点)、机械(稳定型外资上升0.8个百分点,灵活型外资上升0.9个百分点) [5][8] - 外资减配的板块包括:银行(稳定型外资减配2.3个百分点,灵活型外资减配2.4个百分点)和食品饮料(稳定型外资减配1.5个百分点,灵活型外资减配1.2个百分点) [5][8] 个股层面外资流向 - 稳定型外资在A股市场流入前五的个股为:比亚迪(汽车行业,流入138.4亿元)、宁德时代(电力设备行业,流入133.8亿元)、北方华创(电子行业,流入88.0亿元)、澜起科技(电子行业,流入42.4亿元)和沪电股份(电子行业,流入27.1亿元) [22] - 灵活型外资在A股市场流入前五的个股为:北方华创(电子行业,流入53.6亿元)、紫金矿业(有色金属行业,流入49.0亿元)、阳光电源(电力设备行业,流入45.8亿元)、宁德时代(电力设备行业,流入42.2亿元)和中际旭创(通信行业,流入41.7亿元) [22] - 外资流出规模居前的个股包括贵州茅台、长江电力、中国平安等传统行业龙头 [22]
“活钱”量增或助推市场中长期上行
德邦证券· 2025-10-16 22:4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短期市场因外部冲击呈现缩量震荡,避险情绪升温,红利等价值板块表现占优 [5][9] - 中长期视角下,M1M2增速剪刀差持续回暖,“活钱”量增有望助推市场上行 [5] - 伴随不确定性消退及重要会议与规划落地,成长性板块仍具长期布局价值 [9] 市场行情分析 股票市场 - 市场呈现缩量震荡上行格局,上证指数收盘报3916.23点,上涨0.10%,深证成指下跌0.25%,创业板指上涨0.38% [3] - 全市场成交额1.95万亿,较前一交易日(2.09万亿)缩量6.8%,为近两个月首次缩量至2万亿以下 [3][4] - 市场分化显著,1172只股票上涨,4168只股票下跌,红利指数上涨1.03%领涨宽基指数 [3][4][5] - 行业表现方面,煤炭、银行、食品饮料板块领涨,涨幅分别为2.49%、1.41%、0.98%;科技成长板块内部分化,存储器指数上涨1.64%,而光刻机、减速器指数跌幅较大 [5] - 9月M1同比增长7.2%,M2同比增长8.4%,M1M2增速剪刀差为-1.2%,负值持续收窄 [5] 债券市场 - 债券市场呈现“长强短弱”的结构性分化,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0.42%,10年期上涨0.06%,而5年期和2年期合约小幅收跌 [7] - 央行单日通过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3760亿元,但市场流动性未受显著冲击,Shibor短端品种表现分化 [7] - 报告认为债市有望维持偏暖走势,经济基本面弱修复与货币政策组合下,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空间有限 [7] 商品市场 - 商品市场多数上涨,新能源材料涨幅居前,多晶硅期货价格上涨3.48% [7] - 贵金属表现强势,国内黄金价格报966.42元/克,白银报12017元/千克,再创新高 [7] - 多晶硅价格上涨受节能降碳政策支持驱动;贵金属上涨则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及美国政府停摆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7] 交易热点追踪 近期热门品种梳理 - 报告梳理了多个热门品种及其核心逻辑,包括贵金属(央行增持+美联储降息)、人工智能(全球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加速)、核聚变(产业化提速)、国产芯片(技术突破国产替代)、机器人(产业化趋势加速)、大消费(人民币升值+风格切换)、券商(成交活跃+存款搬家)等 [8] - 针对每个品种,报告列出了后续需关注的关键点,例如美联储降息情况、地缘政治风险、国内外科技企业资本开支与订单、项目进展、技术突破、经济复苏及政策信号等 [8] 近期核心思路总结 - 权益市场方面,短期价值板块占优,长期成长板块具备布局价值 [9] - 债券市场方面,短期震荡回暖格局未变,若美联储降息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流动性,债市具备配置价值 [9] - 商品市场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下有色金属长期配置价值凸显,短期需关注贵金属价格过快上涨后的调整风险;内需品种如多晶硅、焦煤等或跟随政策预期有不错表现 [9]
做多黄金成“最拥挤交易”,你要上车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2:08
黄金价格与市场动态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于10月16日创下4220美元历史新高,当周内累计上涨200美元 [1] - 美国银行10月调查显示,43%的投资者认为“做多黄金”是市场上最拥挤的交易,超过“做多美股七巨头”的39% [1] - 尽管交易拥挤,基金经理自身黄金仓位不高,39%的投资者黄金头寸接近零,加权平均配置比例仅为2.4%,呈现“看多做少”局面 [1] 黄金上涨的驱动因素 - 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货币市场流动性趋紧,缩表计划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结束,预示货币紧缩周期落幕 [1][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对就业市场下行风险的担忧,叠加官员关于“年底前再降息两次”的预期,增强市场宽松信心 [2] - 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不确定性升高,美国政府加码关税政策,促使投资者涌入黄金市场避险 [2] - 高盛将2026年底金价目标大幅上调600美元,至每盎司4900美元,显示主流机构对黄金价格韧性的重新认可 [2] 黄金与美股同涨的市场格局 - 黄金与美股同时创下历史新高是罕见现象,上一次类似场景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且持续时间短 [2] - 当前市场呈现“双重人格”,一手买入美股七巨头追逐AI增长,另一手囤积黄金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及对美元资产信任下滑 [2][3] - “双峰并存”格局反映了对科技增长的极度乐观与对宏观风险的深度担忧,是复杂的市场混合体 [3]
良品铺子控制权转让协议终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2:02
公司控制权变更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终止公司控制权转让事项 [1] - 终止原因为《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的生效条件在最终截止日未能全部成就 [1] - 《股份转让协议》于10月15日正式终止 [1]
A股新变化:超1700家公司集体撤销监事会
证券时报· 2025-10-16 21:58
公司治理结构变革概况 - 自2024年3月以来至10月15日,已有超过170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取消监事会,转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承接监督职能[1][3] - 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第121条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不设监事会[4] - 此项调整涉及各类企业,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药明康德、海天味业等民营企业[3] 变革驱动因素与监管背景 - 调整主要依据新《公司法》以及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规定进行[3] - 监管规则设有长达一年的过渡期,相关调整需在2026年1月1日前完成[4] - 上市公司应当选择设立审计委员会,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等特定类型公司被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4] 治理结构优化的预期效益 - 取消监事会并由审计委员会代替职能,可使监督机制更加集中高效,减少管理层级,加快决策速度[6] - 撤销职能重叠的监事会可显著提升治理效率,并大幅削减人力成本、会议组织费用等直接支出[6] - 监督职能转移至审计委员会可减少重复审议,缩短决策链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速度[7] 审计委员会职能强化与挑战 - 审计委员会通过专业化整合,可吸纳财务、法律及ESG领域专家,统筹审计资源,破解原监事会“专业分散”问题[7] - 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需保障其独立性,防止沦为“内部人控制”的工具[9] -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与决策职能需要平衡,避免“集权风险”,并需考虑不同行业的治理标准[9] 未来治理体系发展方向 - 审计委员会可增设ESG专职委员、配备专属办公团队并划拨独立经费,以应对ESG理念深化的趋势[10] - 可构建“胜诉奖励+失职追责”机制,将监督成效与独立董事薪酬、任职资格直接挂钩[10] - 各项配置改革措施完善后,旨在建成高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10]
美股异动|雀巢ADR涨超8.4%,计划裁员1.6万人以推进成本节约战略
格隆汇· 2025-10-16 21:55
股价表现 - 雀巢ADR股价大幅上涨超过8.4%,报收于103.37美元 [1] 成本削减计划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裁员1.6万人,其中涉及1.2万个白领职位 [1] - 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约为27.7万人 [1] - 成本节约目标从25亿瑞士法郎提升至30亿瑞士法郎 [1] - 新的成本节约目标设定在2027年实现 [1]
巨头宣布,将裁员1.6万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6 21:47
公司战略调整 - 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削减约16000个工作岗位 相当于员工总数的6% [1] - 裁员措施表明新任首席执行官寻求加快企业转型 目标是让公司更快改变 [1] - 裁员波及12000个白领岗位以及4000个制造和供应链领域岗位 [1] 财务目标更新 - 公司第三季度销售额超出预期 [1] - 上调成本节约目标 计划到2027年年底前节约30亿瑞士法郎(约合37.7亿美元) [1] - 新的节约目标高于此前设定的25亿瑞士法郎(31.4亿美元) [1] 管理层变动 - 上月任命内部人士纳夫拉蒂尔接任首席执行官 取代洛朗·弗雷克斯 [1] - 前任首席执行官因涉嫌隐瞒与下属恋情在任职仅一年后被罢免 [1] - 受管理层变动影响 公司董事长保罗·比尔克提前卸任 [1]
【16日资金路线图】银行板块净流入约46亿元居首 龙虎榜机构抢筹多股
证券时报· 2025-10-16 21:33
1.A股市场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385.88亿元 10月16日,A股市场整体涨跌互现。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报3916.23点,上涨0.1%,深证成指收报13086.41点,下跌0.25%,创业板指收报3037.44点,上涨0.38%,北证50指数下跌1.3%。A 股市场合计成交19488.8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417.72亿元。 今日A股市场主力资金开盘净流出92.42亿元,尾盘净流出57.78亿元,A股市场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385.88亿元。 2.沪深300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1.2亿元 沪深300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1.2亿元,创业板净流出115.91亿元,科创板净流出11.01亿元。 | | | 沪深两市近五日主力资金流向情况(亿元) | | | | --- | --- | --- | --- | --- | | 日期 | | 人类党理市 露华人民社 | | 尾盘净流入 超大单净买入 | | 2025-10-16 | -385. 88 | -92. 42 | -57.78 | -196. 72 | | 2025-10-15 | -92.94 | -93.74 | 39. 27 | -8. 23 ...
A股新变化:超1700家公司集体撤销监事会!
证券时报· 2025-10-16 21:14
公司治理结构变革趋势 - 新《公司法》实施驱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超过1700家A股上市公司自今年3月至10月15日宣布取消监事会[1][2] - 上市公司取消监事会后,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全面承接监督职能,此调整旨在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运营的监督和把控[2][3] - 此项改革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药明康德、海天味业等股份制银行、民营及外资企业[6] 法律与监管依据 - 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第121条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不设监事会或监事[7] - 证监会为增强与新《公司法》衔接,发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与《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并设置长达一年的过渡期,相关调整需于2026年1月1日前完成[7] - 监管要求明确,上市公司应当选择设立审计委员会,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若为上市公司则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7] 变革的预期效益 - 取消监事会并由审计委员会代替职能,可使公司监督机制更集中高效,减少管理层级,加快决策速度,并确保监督更贴近企业实际运营[9] - 此举解决了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职能重叠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治理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大幅削减人力成本、会议费用等直接支出及沟通协调等隐性成本[9] - 监督职能转移至审计委员会可减少重复审议,缩短决策链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速度,并不影响监督功能的发挥[10] 审计委员会职能强化 - 审计委员会通过专业化整合,可吸纳财务、法律及ESG领域专家,统筹内外部审计资源,破解原监事会“专业分散”问题[9] - 通过独立性优化措施,如推行独立董事第三方提名、薪酬由股东会单列等机制,审计委员会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管理层干预[9] -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从事后年报核查前置到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重大决策的合规把关,实现监督延伸,显著提升监督效能[9] 改革成功的关键与挑战 - 此项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真正落实好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需保障其独立性防止沦为“内部人控制”的工具[12] -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与决策职能需要平衡,以避免“集权风险”,同时需考虑不同行业的治理标准,减少制度套利空间[12] -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能更紧密地与公司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结合,从更高层面监督财务、内控、风控等关键环节[12] 治理现代化与ESG整合 - 取消监事会是迈向治理现代化的起点,随着ESG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治理的透明度与责任边界成为新的竞争焦点[13] - 为强化治理,审计委员会可增设ESG专职委员、配备专属办公团队并划拨独立经费,同时可赋予职工董事劳动决策否决权[13] - 通过构建“胜诉奖励+失职追责”机制,将监督成效与独董薪酬、任职资格直接挂钩,可最终建成高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13]
【16日资金路线图】银行板块净流入约46亿元居首 龙虎榜机构抢筹多股
证券时报· 2025-10-16 21:14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0月16日A股市场涨跌互现,上证指数收报3916.23点,上涨0.1%,深证成指收报13086.41点,下跌0.25%,创业板指收报3037.44点,上涨0.38%,北证50指数下跌1.3% [1][2] - 市场合计成交19488.8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417.72亿元 [2] 主力资金流向 - A股市场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385.88亿元,其中开盘净流出92.42亿元,尾盘净流出57.78亿元 [3] - 近五日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出,10月10日净流出额最高达929.60亿元,10月16日净流出385.88亿元 [4] - 分板块看,沪深300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1.2亿元,创业板净流出115.91亿元,科创板净流出11.01亿元 [5] - 各板块近五日尾盘资金流向显示,10月16日沪深300尾盘净流出21.00亿元,创业板尾盘净流出15.33亿元,科创板尾盘净流出3.96亿元 [6] 行业资金流向 - 申万一级行业中仅5个行业实现资金净流入,银行业净流入45.62亿元居首,行业涨跌幅为1.30% [7][8] - 煤炭行业资金净流入15.52亿元,涨跌幅2.48%,食品饮料行业资金净流入15.05亿元,但行业下跌0.52% [8] - 资金净流出前五大行业为计算机(-127.49亿元)、机械设备(-121.64亿元)、基础化工(-117.53亿元)、有色金属(-111.90亿元)和电子(-102.35亿元) [8] 机构动向与个股表现 - 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现身多股,云汉芯城获机构净买入9560.81万元,日涨跌幅20.00%,天际股份遭机构净卖出21659.49万元 [10][11] - 机构最新关注个股中,华泰证券给予小商品城“买入”评级,目标价28.00元,较最新收盘价19.92元有40.56%上涨空间 [12] - 新城控股获中信建投“买入”评级,目标价21.82元,较最新收盘价14.84元有47.04%上涨空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