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既有速度也有效益”来之不易
搜狐财经· 2025-07-24 07:15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奋楫。成绩来之不易,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 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面对全年目标任务, 我们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改革有力度,创 新有浓度,民生有温度,我省必将在速度与效益的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数据令人眼前一亮:GDP同比增长5.7%,比全国高出0.4个百分点。在复杂多变的 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省经济不仅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效益也进一步巩固提升,实现速度与效益 的较好统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看待经济,不 能唯速度论,但也不能不要速度。没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效益和质量都无从谈起。不管是扛起"经济大 省挑大梁"的责任,还是落实"四个着力点"的重大要求,都需要我省保持一定的发展增速。在外部环境 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5.7%的增长来之不易,彰显出江苏经济的韧 性和活力。这份含金量高的发展成绩单,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打下 ...
广东去年奖励优秀产业承接平台2000亩用地指标 | 链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22:54
广东省制造业支持政策 - 广东省2023年和2024年每年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 [1] - 2024年用地指标中专门拿出2000亩奖励考核优秀的5个主平台 [1] - 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单列保障 省级将专项支持地方无法解决的用地需求 [1] 广东省制造业政策体系 - 广东省2023年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 提出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 构建"20+5"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1] - 颁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形成"1+1+X"政策体系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广东省产业布局 - 在珠海 汕头 佛山 中山 江门 湛江 肇庆等地布局建设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 [1] - 在粤东 粤西 粤北10个市及惠州 江门 肇庆三市 每市支持建设一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 [1] - 全省建设106个省级产业园区 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1]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4万亿元 位居全国首位 [1] -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超过1万亿元 工业对全省GDP贡献超过50% [1] - 2024年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 [1] 广东省创新能力 -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2]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 居全国首位 [2] - 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10年全国第一 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13年和22年全国首位 [2] - 拥有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位居全国前列 [2]
迪拜与中国将共同开启合作共赢新时代
国际金融报· 2025-07-23 15:47
中迪经济合作概况 -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迪拜最大贸易伙伴 2024年双方非石油贸易额超800亿美元 年增长率达19% [1] - 2015-2023年中国在迪拜投资总额达54亿美元 截至2025年上半年超6000家中国企业在迪拜商会注册 [1] - 迪拜凭借连接亚非欧的战略位置 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门户 其先进基础设施和自贸区为中国企业提供全球市场通道 [1] 重点合作领域 - **科技领域**:迪拜D33议程每年数字转型项目目标创造270亿美元市场 中国在AI/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可推动当地创新 [2] - **能源领域**:迪拜能源转型催生创新技术需求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解决方案能力成为关键合作伙伴 [2] - **电商物流**:中东消费市场扩张与中国电商配送优势契合 迪拜先进物流设施助力中国企业快速拓展区域业务 [3] 企业战略布局 - 多家中国领先企业在迪拜设立区域总部 利用当地全球连通性/一流营商环境/200国人才资源 [2] - 迪拜D33议程目标2033年经济翻番 聚焦AI/金融科技/医疗创新/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高增长领域 与中国技术积累高度契合 [2] 商业生态构建 - 中东商业活动依赖信任关系 建议企业设立本地办公室并招募本土人才以融入商业生态 [3] - 迪拜商会在深圳/上海/香港设三大中国办事处 为全球最多 提供市场洞察/业务对接等全方位支持 [3][4] 交流平台建设 - 迪拜商会北京论坛吸引800位中国商界领袖 围绕D33议程机遇促成实际合作落地 [5]
湖南株洲 政策落地 制造换“新”
金融时报· 2025-07-22 10:40
株洲市工业发展概况 - 株洲市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底蕴深厚、产业体系完整、创新优势明显,是湖南打造"三个高地"的主力军,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1] - 2024年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4%,连续7个月稳居全省首位,创近10年来最好成绩 [1] -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排名上升至第37位,国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1] 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 - 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444亿元,同比增长11.8% [1] - 辖内12家金融机构累计向清单内项目(企业)授信83.5亿元,签约31.8亿元,惠及项目(企业)141个,数量为全省市州最多 [1]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低于一般贷款106个基点,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2450万元 [6] 政策支持与政银企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做好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2] - 编印《科技金融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手册》等宣传资料,召开科技金融工作推动会 [2] - 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举办7场专项活动,18家金融机构与125家企业现场达成融资需求52.5亿元 [4] 科技创新企业融资 - 截至2025年4月末,累计为再贷款支持清单内91家科技型首贷企业发放贷款4.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57% [8] - 全市科技贷款余额761.6亿元,较年初新增74.1亿元,同比增长19%,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至57% [9] - 创新推出"设备采购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形成涵盖38项创新产品的宣传手册 [8] 设备更新改造项目 - 截至6月初,全市累计有三批次项目(企业)纳入全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名单,项目(企业)推送数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占比近三成 [3] - 包含科技型企业289家、设备更新改造项目514个 [3] - 推动全市148笔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获得中央财政贴息和湖南省级工业项目融资补贴,合计925.3万元 [6] 金融机构创新服务 - 邮储银行株洲市分行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创新设计"科创信用贷+助保贷+快捷贷"综合服务方案 [7] - 中国银行株洲分行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发放2400万元设备更新贷款 [4] - 工商银行株洲分行为某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1亿元,企业获得贴息17万元 [5]
更智能、更韧性!全球携手加强产业链合作
华夏时报· 2025-07-20 00:42
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 - 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1] - 供应链不再仅关乎效率,更关注韧性、安全和国际合作 [1] - 发展中国家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创新、绿色和中小企业发展受关注 [1] - 全球经贸规则侧重供应链包容发展,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制度保障 [1] 供应链指数表现 - 2024年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均达历史高位 [2] - 创新指数上升由创新投入、供应链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共同拉动 [2] - 韧性指数2024年有所上升,但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2] - 2018-2024年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1%、7.7%、13.7%,韧性指数仅3.4% [3] 供应链韧性挑战 - 韧性指数波动大,仅当促进、连接、创新三指数同时上升时才会上升 [3] - 全球供应链内在质量不稳定,易受内外部不利因素影响 [3] - 需共同发力提升供应链发展环境、连接程度和创新能力以增强韧性 [3] 供应链合作与区域发展 - 亚洲供应链生态系统突出,中国与东盟互补融合 [6]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新区域架构崛起 [6] - 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7250亿欧元,中国成欧盟最大货物贸易伙伴 [6] - 先进制造业、农产品食品、生命科学和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大 [6] 供应链政策建议 - 制定互利共赢供应链政策,摒弃保护主义 [3] -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3] - 打造高效联通基础设施网络,坚持开放包容多边规则 [4] - 韧性应嵌入上游系统和政策,而非危机后附加 [5]
南方网评:广东“半年报”何以向上向好?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23:58
广东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 同比增长4.2% 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2258.86亿元 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25978.86亿元 增长3.4% 第三产业增加值40487.69亿元 增长4.6%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 [2] 产业发展亮点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和33.0% [5]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7%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增长42.2% 工业机器人增长34.0% 服务机器人增长23.0% 民用无人机增长58.2% [5] - 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1% [2] 政策支持措施 - 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3] - 实施"以旧换新"更新行动 推动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更新迭代 [3] - 促进金融、科技等多项政策融合发展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3] 营商环境优化 - 推进制度集成创新 促进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通 [4] -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助力企业减负降费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4] - 鼓励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挖掘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新增长点 [4] 创新驱动发展 -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 [5]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5] - 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 [5]
我国投资潜力依然巨大
经济日报· 2025-07-18 06:06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3% [1] - 投资结构显著分化: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分别比整体投资增速高4.7和5.8个百分点 [1]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整体高1.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2% [1] 投资结构转型特征 - 制造业投资占比升至25.2%,新能源和高技术领域成为投资重点,资金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转移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整体,反映产业升级趋势 [2] - 房地产和传统基建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新动能投资加快形成 [2] 投资潜力与空间 - 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0%-30%,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带来投资需求 [2] - 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升级空间大 [2] - 新领域新赛道(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仍有巨大投资空间 [1][2] 投资与消费协同效应 - 消费需求牵引投资方向,有效投资创造新需求,例如"两新"政策带动家电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30.7%,汽车零售额二季度同比转正至2.3% [3] - 企业在设备制造、消费品生产等领域增加投资以匹配未来需求 [3] 投资优化方向 - 需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供需共同受益领域 [4] - 强调"投资于人"的民生服务导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需破除民间投资壁垒,增强市场活力 [4]
张燕生:新形势下,四川如何构建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搜狐财经· 2025-07-17 10:52
四川国际合作与供应链发展 - 四川在新形势下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 [1]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第四个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3] 全球化与市场机制 - 基于规则的全球化面临挑战,而基于市场规律的全球化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活力和民间交往推动开放合作 [3] - 四川可通过企业、市场和民间交流深化与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 [3] 市场规模与供应链优化 - 云贵川地区拥有1.68亿人口和11.8万亿元GDP的市场规模优势 [3] - 四川需立足区域市场拓展至西南、中南乃至全国,畅通国内、跨境和国际供应链 [3] -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亚欧大陆桥实现内外联动,完善区域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布局、提升供应链韧性 [3] 区位优势与市场拓展 - 四川需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东南亚市场,连接太平洋和环印度洋经济圈 [4] - 借助欧亚大陆桥贯通中亚、南高加索、西亚直至欧洲的陆路大动脉 [4] - 运用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拓展全球市场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三大跨越 - 提高服务业占比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4] - 全面提升国际大都市功能,使现代金融、文化娱乐等核心功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5] - 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集群,打造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5]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四川需在未来五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 [5] - 重点发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四大领域 [5] 供应链发展的关键方向 -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供应链科技含量 [5] -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5] - 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5] - 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5] 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合作 - 四川构建国际合作将实现多方共赢,惠及本土企业、东道国利益和第三方合作伙伴 [5] - 开放包容的发展模式将推动四川形成更具共享性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5]
2025年山西大同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深耕四大赛道,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8
内容概要:大同市,山西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 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近年来,大同市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 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加快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因地 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四大领域发展成果丰 硕,产业核心竞争不断增强,产业生态更加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上市企业:大秦铁路(601006.SH)、晋控煤业(601001.SH)、仟源医药(300254.SZ) 相关企业: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山西耀邦环境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大同菲利普斯采矿机械制造 有限公司、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威奇达光明制药有限公司、山西润生大业生物材料有 限公司、晋能控股山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润新能源(大同)风能有限 公司、华润新能源(大同阳高)风能有限公司、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大同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 司、大同赢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同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塞北红食品有限公司、大同 市绿苑饮品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