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搜索文档
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二〇二五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综述
人民日报· 2025-09-02 15:55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3天内举办89场活动 参会超5.5万人次 吸引全球1.6万余名嘉宾注册 375家中外企业参展[1] - 专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 设置六大主题展馆 展出130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 观展达9.1万人次[2] - 发布理论报告行业标准典型案例技术成果等90项 举办3项重点赛事 谋划100个数字经济项目 吸引投资463.36亿元[3] 数字经济创新与供需对接 - 设立国际供需对接合作展区 配套开展国际供需交流活动 展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经验[1] - 展期同步举行供需对接企业路演技术研讨企业成果发布等系列活动 搭建技术交流商机对接成果转化专业平台[2] - 聚焦数据产业算力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供需对接 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1][3]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贯穿活动全流程 北京深圳贵阳三地数据交易所联合主办数据交易生态大会[1]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 价值释放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三地交易所携手举办大会是凝聚全国数据生态合力的实践[1] 前沿技术与应用展示 - 集中呈现数字基建AI大模型数据安全智能终端等领域前沿技术与应用成果[2] - 南方电网公司展示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成果 建成292个行业AI深度应用 通过高质量数据集催生高质量大模型[2] - 展出仿生手AI智能眼镜AI旅游全链解决方案等创新产品 提供融合视觉冲击与沉浸式体验的数字展览[2] 具身智能与产业融合 - 200余名政产学研用领域中外代表探讨数据与具身智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路径[1] - 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技术及应用高速发展 成为数智时代全球科技竞争新高地[1] - 需促进开源开放发展 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共建共享 深化全球开放合作以抓住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1]
杭州跻身“第四城”?华顿榜单背后的城市竞争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9-02 14:09
华顿2025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 北京以总分92.82位列第一 其中硬经济指标92.70 软经济指标90.81 [2][3] - 上海总分89.83排名第二 硬经济指标92.78 [2][3] - 深圳总分77.07排名第三 硬经济指标84.88 软经济指标65.98 [2][3] - 杭州总分74.35排名第四 硬经济指标71.41 软经济指标75.76 [2][3] - 广州总分73.61排名第五 硬经济指标76.03 软经济指标77.69 [2][3] 杭州排名变化轨迹 - 2015年首次发布时杭州位列第9 与广州分差达13.95 [6] - 2016年升至第8位 超越重庆 [7] - 2017年升至第7位 超越苏州 [8] - 2018年跻身第5位 超越成都和天津 [9] - 2024年与广州分差缩小至0.09 [13] 杭州经济发展优势 -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超过广州3家 [14] - A股上市公司数量远超广州 甚至超过苏州 [14]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领先广州 [14] - 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 [14] 榜单评价体系特征 - 采用硬经济指标(GDP/财政/储蓄)和软经济指标(环境/科教/文化/卫生)综合评分 [5] - 华顿经济研究院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上海经济发展研究所 [5] - 非单纯以GDP论英雄 强调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综合比拼 [5] 城市竞争格局变化 - 杭州在特定榜单和新兴领域展现出超越广州的竞争力 [15] - 不同评价体系会产生不同结果 城市竞争是持续动态过程 [15] - 杭州定位升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 [14]
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综述
人民日报· 2025-09-02 11:23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3天内举办89场活动 参会超5.5万人次 注册嘉宾1.6万余名 375家企业参展[1] - 专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 设置六大主题展馆 观展达9.1万人次[2] - 展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1300余项 发布理论报告等行业成果90项[3] 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 设立国际供需对接合作展区 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解决方案[1] - 三地数据交易所联合主办数据交易生态大会 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 - 举办数据要素×大赛等3项重点赛事 聚焦数据产业算力产业人工智能领域[3] 技术创新与应用展示 - 南方电网展示292个行业AI深度应用 通过高质量数据集赋能大模型场景[2] - 展区呈现数字基建AI大模型数据安全智能终端等领域前沿技术[2] - 具身智能技术成为数智时代全球科技竞争新高地 需推动数据集共建共享[1] 商业合作与投资成效 - 开展供需对接企业路演技术研讨活动 搭建商机对接成果转化平台[2] - 谋划100个数字经济项目 吸引投资463.36亿元[3] - 配套国际供需对接交流活动 展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经验[1]
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3天内举办89场活动 参会超5.5万人次 吸引1.6万余名全球嘉宾注册[1] - 375家中外企业参展 专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1][2] - 观展达9.1万人次 设置六大主题展馆[2] 数字经济成果展示 - 展出130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2] - 发布理论报告、行业标准等90项成果[3] - 南方电网建成292个行业AI深度应用 展示数据与AI融合创新成果[2]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北京、深圳、贵阳三地数据交易所联合主办数据交易生态大会[1] - 设立国际供需对接合作展区 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1] - 聚焦数据产业、算力产业等领域谋划100个数字经济项目[3] 前沿技术应用展示 - 集中呈现数字基建、AI大模型、数据安全等领域前沿技术[2] - 展示机器狗自动故障识别、外骨骼设备、仿生手等AI融合应用[2] - 举办数据要素×大赛、工业信息安全技能大赛等3项重点赛事[3] 产业合作与投资成效 - 通过供需对接吸引投资463.36亿元[3] - 搭建技术交流、商机对接、成果转化一体化平台[2] - 200余名政产学研代表探讨数据与具身智能产业融合路径[1]
2025数博会“AI可信数据空间大会”嘉宾观点荟萃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54
行业趋势与共识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 产业共识深化可信数据空间是主流路线 基于高质量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新燃料 [2] - 大模型和应用智能化唤醒企业沉睡的海量数据 加速数据飞轮轮转效应 [3] 技术架构与能力建设 - 华为提出三大数据能力:全域数据可见 全链路数据可信 全模态数据好用 [3] - 华为云AI可信数据空间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全域入湖实现多模态数据统一接入与价值挖掘 可信流通依托TICS+EDS和数据胶囊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流转可管控 AI好用通过数据工程与模型工程协同缩短行业模型开发部署周期 [3]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构建"1+7+2+N"基础设施体系 包括一套云底座与流通基础设施 七大业务体系以及多场景服务支持 [5] 数据流通实践与成果 - 贵州通过统一标准重新编目新增可授权属性 以场景牵引物理归集15亿条数据 [5] - 平台已接入200多家企业 孵化200多项数据产品 覆盖金融 乡村振兴 城市治理等领域 [5] - 南通高新区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实现设计周期从30天缩短到2天以内 成本降至原八分之一 效率提升3倍 瑕疵检测率提升80%以上 [8] 产业应用场景 - 政务领域侧重政策法规及时性与数据鲜活度 工业场景注重工艺机理与专家经验数据化 交通领域依赖实时路网与多模态感知数据 [2] - 南通家纺产业搭建一体化知识产权平台运用区块链和AI查重 构建AIGC素材库降低设计成本 发布全球家纺指数提供趋势洞察 [8] - 创新数据质押融资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通过数据协同提升库存和物流效率 [8] 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数据存在不可见 流不动 不好用三大基础难题 需通过技术架构创新与产用协同破解 [3] - 面临供给侧不敢供因担忧数据失控 需求侧不敢用因来源与合规性不明确 平台侧难持续因投入大而商业模式不清晰三大痛点 [4] - 需通过隐私计算 可信数据空间保障数据所有权利益 同时推动行业跨领域数据协同为AI创新提供支撑 [6] 生态建设与合作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以企业化运营模式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通过技术赋能 生态整合与资源共享打破数据孤岛 [4] - 业界应加强协作形成中国特色数据空间技术实践路径及标准 加快产业共识和标准体系 探索商业驱动价值闭环 [7] - 企业需更新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清洗方式 拥有新工具系统和存储办法 建立共同认知标准尊重数据主权 [6]
2025数博会成功举办 吸引投资463.3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1:06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8月30日在贵阳闭幕 主题为"数聚产业动能智启发展新篇" [1] - 展会期间举办专业展览及开幕式 交流活动 行业赛事等配套活动 [1] - 注册嘉宾达1.6万余人 包括来自31个国家(地区)的168名外宾 [1] 参展规模 - 参展企业共375家 其中境外企业30家 [1] - 展出新产品 新技术 新方案1300余项 [1] - 观展人次达9.1万 [1] 活动成果 - 举办各类活动89场 参会超5.5万人次 [1] - 发布理论报告 行业标准 典型案例 技术成果等90项 [1] - 2154支队伍参赛 线上线下观赛超过200万人次 [1] 产业合作 - 聚焦数据产业 算力产业 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供需对接 [1] - 谋划100个数字经济项目 [1] - 吸引投资463.36亿元 [1]
专题发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入选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
南京日报· 2025-09-01 10:18
数博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8月30日在贵阳落幕 主题为"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 设置六大主题展馆和五大核心板块 吸引375家中外企业参展并举办26场交流活动[1]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国家数据局专题发布南京与大连市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果 实现全国首例2笔双向跨域数据交易 验证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跨域互操作的可行性和便捷性[2] - 南京—大连数据流通交易全程通过国家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完成 是国内城市间首例跨域数据产品可信流通 为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提供示范样板[2] - 国家数据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广应用跨域数据交易模式[3] 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 - 国家数据局发布首批104个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名单 覆盖农业 医疗 通信等领域[4] - 南京莱斯信息"公共信用档案高质量数据集"入选 累计归集数据超800亿条 覆盖1.8亿社会法人和8亿自然人 年增量稳定在20亿条以上 对接47个部委和31个省级单位[5] - 南京南自信息"中国华电发电智能巡检与安全管控高质量数据集"入选 覆盖风电 光伏 水电 火电全发电类型 构建视觉和声纹数据集标准体系[6] 产业基地建设与合作 - "中国高质量数据集产业基地(南京)"正式揭牌 聚焦高质量数据集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构建 重点围绕工业制造 交通 医疗领域开展数据标注实践[7] - 电信AI公司 南京电信 南京大数据集团 玄武高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打通数据价值转化全链条 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7] - 基地计划建设本地特色AI数据集 培养行业数据标注人才 引育科技型数据标注企业 构建创新要素聚集的产业新格局[7]
重磅发布|GBAnexus平台重大成果发布,解析数智湾区新方案
搜狐网· 2025-09-01 10:07
GBAnexus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 定位为国家级公共数据基础设施并首创数算用一体化服务模式 [1] - 以数据加工生产线 可信流通连接器 创新应用试验场为基础构建全链条数据要素服务基座 [3] - 依赖数据全栈加工与数据流转支撑两大能力实现原始数据到高价值资产化及安全可信流转 [3] 数据治理与流通核心产品 - 数据开发治理平台提供PB级数据处理和30+内置算法 支持数据集成 开发 治理 服务全链条资产化 [6] - 隐私计算平台分高 中 低三类密级:低密级用明文集中式计算实现阅后即焚 中密级用密文计算实现可用不可见 高密级用联邦学习实现数据不动模型动 [6] - 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分布式架构和轻量化部署实现多节点间可控可追溯 高效低成本的数据流通 [7] H-TECH DATA高质量数据集 - 汇聚百亿级粤港澳湾区产业数据资源 形成14大类基础要素数据 产业链图谱及行业特色数据 [10] - 全面覆盖国家七大战新产业链和深圳20+8产业链 覆盖度近100% 上链精确率77.8% 全面性85.1% [12] - 结合AI大模型技术构建产业大脑 产业监测 智能问数等应用矩阵推动产业智慧化升级 [12] 工业模型资源库 - 提供千万级工业模型库包括机电装备设计知识库 金属切削模型库 标准常用件模型库 [14] - 服务涵盖模型上传下载 专业建模(供应商直接面向客户) 模型管理及增量模型上架销售 [14] - 联动中试验证中心真实生产场景以用促建 加速产业链行业知识沉淀 [15] 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 - 通过算力互联技术底座构建算力+网络智能调度体系 汇聚云商和运营商算力资源 [17] - 连接韶关 贵安等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整合算力 网络 安全 应用资源 响应东数西算战略 [17] - 已纳管算力8350PFlops 存储1200+PB 网络1100+GB 提供50+产品及8大行业解决方案 [17] - 面向AI和大模型场景提供公信力与安全性算力一体化服务底座 [17]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作为大湾区首个国家级公共数据基础设施 展现数算用一体化践行数字经济服务新模式的决心 [19] - 成为国家战略在湾区的具象化载体 使数据生产要素化和算力协同落地 支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0] - 以数字驱动和创新引领形成新增长极 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湾区经验并注入发展动力 [20]
刘德军:双核引领双圈协同
经济日报· 2025-09-01 08:04
区域发展战略意义 - 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双圈协同发展有助于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打造国家优化南北布局、培育北方新增长极的战略支点[1] - 推动济青双圈产业协同对于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1] - 产业协同旨在通过系统性重构,将济南的科创策源优势与青岛的先进制造和海洋经济优势深度融合,放大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形成"1+1>2"协同跃升[1] 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济青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刚刚起步,面临产业布局多从各自利益考量、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普遍、资源跨区域整合不足、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度不足等问题[1] - 济青两市GDP合计已突破3万亿元,集聚了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规模均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3] 核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 济南在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底蕴深厚,应进一步强化优势,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2] - 青岛在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国际贸易等方面表现突出,应继续深耕海洋经济,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出带动协同发展[2] - 可通过编制产业图谱和协同发展目录,明确各城市差异化发展导向,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分工协作[2] 产业协同具体措施 - 通过共建产业示范园区,沿"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打造"研发—制造—测试—总装"全链条分工,形成山东版"硅谷—先进制造走廊",实现由同质竞争走向梯次互补[2] - 加强优势产业链群建设,通过产业协同形成"济青制造"全球品牌,打造一批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由规模叠加走向乘数效应[3] - 强化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与新兴产业补链成群,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产业引领区共建,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连接效应,建成"一带一路"陆海联动枢纽[3]
好评中国|乘势而上,绘就数字经济新未来
环球网· 2025-08-31 13:23
近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本届数博会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 篇"为主题,围绕数据要素、数据产业、数字经济、数据基础设施、国际合作5大核心板块,举办26场交 流活动。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背景下,今年的数博会充分展示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的最新成果,同时举办数据标注、数字经济等供需对接活动。 网联世界,数暖生活。经过30余年井喷式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方面面。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 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随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布局,互联网基础资 源持续丰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更已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统计数据显示,从2020年的7.8%到2024年的10.4%,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6个 百分点。 集聚新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 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新测算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