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资本市场专题】港股能否成为“东方纳斯达克”?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3-17 18:5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港股涨幅远超A股,本轮港股上涨核心驱动力是DeepSeek技术突破后科技股价值重估,港股科技股在数量、质量及股价走势上向纳斯达克靠拢,若保持趋势、吸引全球科技巨头赴港上市、提升创新与竞争力,有望成为“东方纳斯达克”;“东方纳斯达克”在港股而非A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计AI应用将爆发式增长,港股科技股长期有望在AI革命中迈向新高度 [1][4][27][38][39] 研究背景 - 2025年港股涨幅远超A股,截至3月13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6.96%,沪深300指数下跌0.59%,南下资金加速流入,主动型外资持续流出,引发对港股上涨逻辑探讨 [1][4] 港股有望成为“东方纳斯达克”的逻辑 科技股数量 - 恒生指数科技权重快速提升,已超越金融板块成最大权重行业,目前权重41%,相比10年前提升30个百分点,科技股内涵从传统互联网企业扩展至硬科技领域 [10] - 恒生指数科技股权重与美股差距缩小,虽低于纳斯达克66%的科技权重,但与标普500科技权重相当 [11] - 沪深300指数科技权重稳步提升,目前权重19%,相比10年前提升9个百分点,绝对水平低于恒生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 [11] 科技股质量 - 中国版“科技7姐妹”指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7家在港股上市或多地上市的中国科技巨头,市场对具体名单存在分歧,这些公司涵盖多个高科技领域优秀公司 [18] - 自2018年底以来,中国“科技7姐妹”累计收益与美国“科技7姐妹”相当,但波动率更高,中国科技巨头与美国科技巨头在业务模式与技术创新方面广泛对标,但仍存在差距 [18][19] 科技股价格 - 2025年DeepSeek崛起改变格局,其低成本优势挑战美国科技公司商业模式,开源策略构成竞争压力,重塑市场对中国科技平权的信心 [23] - 港股科技板块迎来机遇,中国科技巨头加大AI投入,国家政策支持,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修复至25倍,远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40倍,但差距在缩小,中美科技估值收敛,中国“科技7姐妹”2019年以来累计涨幅追上美国“科技7姐妹” [24] 为何“东方纳斯达克”在港股而非A股 香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先发优势 - 香港市场对股权结构包容性更强,2018年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企业上市,吸引美团、小米等,对VIE架构包容,多数互联网企业采用该架构在港上市,A股相关限制放开进度滞后 [29] - 香港上市流程高效,通常需6 - 12个月,对盈利要求灵活,2018年允许未盈利创新型科技企业上市,港股主板上市条件比A股主板更具灵活性 [30] 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优势 - 香港上市利于企业国际化布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全球投资者,资金进出自由,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国际曝光度,利于开拓海外业务,且为美元风投提供便捷退出渠道 [31] 中美科技博弈带来的被动历史机遇 - 美国出台政策提升中概股监管与退市风险,迫使众多中国企业调整上市路径,香港成为中概股回归核心承接地,扩大了港股与A股科技巨头数量差距 [33] 中央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差异化定位 - 中央将香港与上海定位为中国两大国际金融中心,支持香港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资本市场是中国向全球展示制度优势的窗口,政策强化其国际金融枢纽功能 [34][35] 港股未来展望 - 预计随着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AI应用将爆发式增长,成为未来数年重量级赛道,赛道行情通常经历主题驱动、回调、趋势性行情三个阶段,目前主题交易阶段接近尾声,短期或有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和国内总需求不足对业绩构成压力 [39] - 长期来看,港股科技股估值远低于纳斯达克,科技股叙事逻辑转变,恒生科技指数有望在AI革命中波浪式迈向新高度 [39]
Windows协议到期!华为PC全面转向鸿蒙系统;特斯拉中国版FSD首个迭代曝光,已推送内部员工;DeepSeek 2月盈亏平衡
雷峰网· 2025-03-17 08:24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汇总了近期科技、汽车、外卖等多个行业的公司动态,包括华为PC系统转变、蔚来组织变革、阿里人员离职、车企竞争、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及财务情况等,反映了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3][7][9] 国内资讯 科技行业 - 微软对华为Windows系统授权即将到期,华为PC将全面转向鸿蒙系统,首款搭载鸿蒙的商用AI笔记本即将上市,华为已推出Linux版笔记本[3] - 阿里通义实验室语音团队负责人鄢志杰离职,其曾担任达摩院机器智能语音实验室负责人等职,下一站或投身AI创业[7][8] - DeepSeek 2月盈亏平衡,梁文锋坚定AGI优先,拒绝融资和盲目商业化,将资源集中在模型开发和追求AGI[11] - 华为海思自研PC处理器麒麟X90首曝,获II级安全可靠等级,有望与鸿蒙PC系统形成垂直生态[12] -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创立的AI游戏公司Anuttacon曝光首款项目《Whispers From The Star》,内测已开启[22] -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拟赴港二次上市,但双方均未明确回应[23] 汽车行业 - 蔚来创始人李斌内部讲话详解组织变革,动员团队提升经营意识,争取今年四季度单季度盈利[7] - 上汽大众称日系车全面落后,日产总经理回怼,引发网友热议[9] - 特斯拉中国版FSD首个迭代曝光,支持HW3.0车型,相比首个版本进步明显[15] - 奇瑞汽车赴港IPO,将举行智能化战略发布会,目标是推动油电同价、油电同质[16] - 新款问界M9车载遥控器曝光,功能丰富,2025款问界M9内饰也一同曝光,将于3月20日亮相[18] - 极氪副总裁反思品牌发展问题,此前极氪因快速迭代车辆性能被指“背刺老顾客”[20] - 哈啰出行杨磊斥资6亿入主永安行夺控股权,蚂蚁套现2亿,市场猜测哈啰或借壳上市[21] 外卖行业 - 香港第三大外卖平台Deliveroo退出香港市场,美团在港份额已占43%,市场只剩两大头部平台竞争[13] 电池行业 - 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超500亿,拟派发现金分红约199.8亿元,并使用不超过400亿元闲置资金委托理财[18] 家电行业 - 小米将“智能家居”商业模式引入日本,计划2025年开5到10家门店,已宣布在埼玉县开设两家[21] 国际资讯 科技行业 - OpenAI向美国政府提交信函攻击DeepSeek,专家称其为毫无依据的污蔑和无理打压[25] - 英特尔新任华人CEO陈立武薪酬曝光,最高可达5亿元,其任命后英特尔股价飙升[27] - 苹果内部已演示个性化Siri,部分功能可用但仍待优化,预计“未来一年”推出[28] - 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炮轰”人形机器人,认为演示惊艳实际很蠢,不少公司在豪赌未来AI进展[29] - 传苹果iPhone17系列有望首次推出Ultra机型,产品线将全面调整,或拉高均价巩固高端市场统治力[30] 汽车行业 - 美国加征25%关税,宝马将暂时为美国经销商承担从墨西哥进口车辆的关税成本,反对该关税政策[31] - 特斯拉CAE碰撞安全首席工程师彼得·温伯格宣布离职,其为特斯拉碰撞安全贡献巨大[27]
2024年华为汽车分析报告:从技术供应商到生态使能者的转型之路(精简版)
头豹研究院· 2025-03-14 19: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华为汽车业务从车载通信起步(2013-2015),逐步转型为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坚持"不造车"战略,与车企深度合作 [3] - 华为通过零部件供应、HI智能驾驶和鸿蒙智行三种模式并行发展,其中HI模式因不威胁车企主导权且渠道优势明显,具有最大发展潜力 [3][7] - 华为与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市场焦点,双方发展路径形成差异化格局(比亚迪依赖三电技术和垂直整合) [3] - 华为智选车业务已布局年产能170万辆,覆盖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通过积极价格配置策略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 [4] - 预计2030年华为汽车业务总收入达877.8亿元,其中鸿蒙智行板块收入635.1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模式)板块收入242.7亿元 [5][16] 业务模式与产能布局 - 华为汽车业务通过三大合作模式服务车企:零部件供应模式(服务一汽奔腾、广汽埃安等)、HI智能驾驶方案(服务长安阿维塔、东风等)、鸿蒙智行模式(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四大车企合作) [7] - 智选车产能具体分布:赛力斯重庆超级工厂(年产70万辆问界M5/M7/M9)、两江工厂(15万辆)、凤凰工厂(15万辆);奇瑞超级二厂(年产50万辆智界S7);北汽密云工厂(年产12万辆享界S9);江淮肥西工厂(年产3.5万辆尊界车型) [4] - 销售网络由品牌直属(自营零售网点、体验中心、线上平台等)和战略合作体系(车企合作伙伴及专业经销集团如永达、冠松的4S店)构成 [8][9] 技术解决方案与收入结构 - 华为智能汽车五大解决方案包括:乾崑智驾(智驾计算平台、激光雷达、ADS系统等)、鸿蒙座舱(操作系统、智慧屏、音响等)、乾昆车控(XMOTION、热管理系统等)、乾崑车载光(光场屏、AR-HUD)、乾昆车云(TSP云服务、数字钥匙等) [9] - 鸿蒙智行板块收入预测(2030年): - 智驾系统定价3万元/车,渗透率从67%升至100%,年收入46.8亿元 - 鸿蒙座舱定价0.8万元/车,全系标配,年收入12.48亿元 - 车控系统定价1.5万元/车,车载光系统定价0.5万元/车,选装率升至11%,合计年收入4.68亿元 - 车云服务定价0.1万元/车,100%覆盖率,年收入1.56亿元 - 总计年收入635.1亿元 [16] - HI模式板块收入预测(2030年): - 乾崑智驾收入151.4亿元(覆盖阿维塔、深蓝等品牌) - 鸿蒙座舱收入75.7亿元 - 乾昆车云收入15.6亿元 - 总计年收入242.7亿元 [5][16] 合作案例与市场竞争 - 赛力斯通过智选模式实现成功:线上展厅与线下门店结合,统一定价策略消除价格不透明痛点,月销量峰值突破4万台 [11] - 华为系车型(问界M5/M7)在2024年第二季度通过降价和智能配置升级策略,以性价比优势应对理想汽车在B-D级新能源SUV市场的竞争 [12] 发展历程与生态构建 -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分三阶段:车载通信起步(2013-2015)、车企合作研发(2016-2018)、推出整体解决方案(2019至今) [3] - 华为通过技术创新(如智驾、座舱技术)和生态构建(鸿蒙智行联盟)强化产业影响力,避免直接造车但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及销售环节 [7][9]
投中2024年度锐公司榜单发布
投中网· 2025-03-13 15:42
科技创新政策与资本环境 - 中国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3] -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资本和产业向科技创新流动 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3] -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积极响应号召 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3] 榜单评选方法与标准 - 评选基于企业外部关注度 产业协同性以及产业影响力三大维度 [4] - 通过报名征集 问卷调研 市场挖掘 行业专家走访及数据分析等流程综合评选 [4] - 榜单关注人工智能 机器人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 医疗健康等科技创新赛道 [3] 上榜企业融资特征 - 约75%入榜企业处于D轮前的融资阶段 [4] - 部分企业在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多轮融资 [4] - 投资机构对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给予充分信任和支持 [4] 地域分布特征 - 北京和上海凭借产业资源 政策环境和人才储备成为科技创新核心枢纽 [4] - 杭州 深圳 苏州等地汇聚大量科技企业 在先进制造 人工智能 半导体等领域领先 [4] - 这些地区形成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关系 为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4] 行业分布情况 - 半导体行业代表企业包括爱芯元智(2019年成立 B轮) 积塔半导体(2017年成立 战略轮) 瑶芯微(2019年成立 E轮)等15家企业 [8][9][10][11][12][13][14][15] - 医疗健康领域代表企业包括舶望制药(2021年成立 A+轮) 凯莱谱(2016年成立 C+轮) 先为达生物(2017年成立 C轮)等10家企业 [8][9][10][11][12][13][14] - 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企业包括阶跃星辰(2023年成立 B轮) MiniMax(2021年成立 A+轮) 月之暗面(2023年成立 A+轮)等8家企业 [9][10][11][12][13][14] 企业发展阶段 - 成立时间分布从2015年到2023年 涵盖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企业 [8][9][10][11][12][13][14][15] - 融资轮次从Pre-A轮到Pre-IPO轮 显示企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 [8][9][10][11][12][13][14][15] - 2023年新成立企业如阶跃星辰 银河通用机器人 月之暗面等已获得资本青睐 [9][13][14]
禾赛成全球首家全年盈利,股价暴涨!从激光雷达看中国科技赢得话语权
美股研究社· 2025-03-12 17:47
核心观点 - 禾赛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20.8亿元,Non-GAAP净利润1400万元,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股价单日暴涨50.41% [1] - 激光雷达行业迈过商业化拐点,禾赛深度参与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两大热门赛道,成为产业链关键供应商 [1][3] -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禾赛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下降与市场份额扩张 [18][20] 财务与业务表现 - **交付量**:2024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50.2万台(同比+126%),Q4单季交付22.2万台(超2023全年),12月单月出货量突破10万台(全球首个) [4][5] - **现金流**:Q4经营现金流6亿元,全年经营现金流6300万元,净现金流13亿元 [4] - **毛利率**:2024年综合毛利率42.6%(较2023年35.2%提升7.4个百分点),规模效应显现 [5] 行业趋势与市场渗透 -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渗透率从2023年6%提升至2024年13%,2030年预计达60% [4] - **智驾平权**:比亚迪等车企推动高阶智驾技术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禾赛ATX产品凭借性价比获11家头部车企定点合作 [10][11] - **机器人赛道**:2024年12月机器人激光雷达单月交付超2万台,JT系列获六位数订单(如MOVA割草机器人) [13][1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新品发布**:CES 2025展示AT1440(全球最高线数雷达)、FTX(第二代纯固态)、JT系列(机器人应用) [8][13] - **技术复用**:AI、芯片及车规量产能力延伸至机器人领域,JT系列覆盖人形机器人、AGV、农业自动化等场景 [12][13] 客户与生态合作 - **车企合作**:与22家车企的120款车型达成定点合作,包括9家中国市值TOP10车企 [4] - **全球化突破**:与欧洲顶级车企达成多年独家合作,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2030年前最大海外订单) [19] - **Robotaxi**:L4领域Q4交付7000台,与中国前五Robotaxi公司(含百度Apollo)独家合作 [14] 未来展望 - **业绩预测**:2025年Non-GAAP盈利预计3.5亿-5亿元(同比增25-35倍),交付量120万-150万台(同比增2-3倍) [14] - **行业对标**:禾赛或复制大疆成长路径,从智能驾驶扩展至工业、机器人等赛道 [15] - **国际机构评级**:高盛预计2024-2026年Non-GAAP净利润CAGR达381%,大和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5美元) [21]
小红书官宣电商出海计划,已覆盖美国市场;追觅科技进军大家电赛道;特朗普:四组买家正争抢TikTok,合资公司交易将很快达成
雷峰网· 2025-03-12 08:23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汇总了近期科技、汽车等行业的公司动态,包括蔚来裁员、长城挑战高端车型、小红书电商出海等,反映了各公司的战略调整和行业发展趋势 [1][2][7][9] 国内资讯 汽车行业 - 蔚来低调裁员涉及多部门,裁员比例约10%,不同地区有差异,自营项目逐步外包给第三方,李斌组织变革并管控成本 [1][2][5] -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称要做“中国高级车”,挑战高端车型包括跑车,新设“长城品牌超豪车BG” [7] - 小鹏汽车进入波兰、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四国市场,二季度开启销售 [14] - 零跑科技创始人朱江明表示已成立几十人机器人团队,处于预研阶段,未来用于整车生产线装配 [21] - 日产汽车原社长内田诚将于3月底卸任,伊万·埃斯皮诺萨将接任,公司还进行多项人事调整并可能削减高管规模 [28][29] 科技行业 - 传DeepSeek梁文峰拒绝赚快钱,腾讯、阿里曾与其接触,公司计划4月发布推理模型 [9] - 小红书发布电商出海计划,首期覆盖美国、中国香港和澳门市场 [9][10] - 追觅科技宣布进军大家电领域,全场景智能方案将在AWE2025首秀 [10] - 高德地图有裁员动作,对技术岗影响较小,此前已调整汽车、智驾业务外包团队 [12] -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拿下奔驰大单,盘中股价暴涨超41%,今年产能超200万辆,将海外设生产线 [12][13] - 字节跳动成立广州穗耕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37亿元,或与“抖音华南总部”有关 [13] - 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宣布放弃经典三段式按键,升级为自定义按键 [15] - 理想汽车CEO李想谈AGI发展,透露理想i8测试里程突破800万公里 [17] - 越疆科技发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年中试产和批量 [18][19] - 传京东算法全员30%普调涨薪,4月1日生效,近三年已六轮调薪 [19][20] 其他行业 - 谷歌欲8.35亿元收购眼球追踪公司AdHawk,重新进军头戴设备和智能眼镜市场 [29][30] - 谷歌前CEO施密特加入火箭公司Relativity Space任CEO,公司与SpaceX有竞争 [30][31] - OpenAI发布研究成果,CoT监控可阻止大模型恶意行为,召回率达95% [31][32] 国际资讯 - 马斯克X平台被攻击宕机,与春节攻击DeepSeek的主力僵尸网络相同,该僵尸网络提供有偿攻击服务 [23][24] - 亚马逊云科技上线DeepSeek - R1全托管服务,是行业首例 [25] - 特朗普称四组买家争抢TikTok,合资公司交易将“很快”达成 [26] - NASA撤销关键科学办公室,首席科学家被撤职,削减预算响应行政命令 [27][28]
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都提到这些热点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06 00:18
撰文 / 牛跟尚 设计 / 师 超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前举行首场"代表通道"。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一个回答记者提问,为小米和 小米汽车广而告之。 9时开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长60分钟,全文约17860字。报告三大 部分中前后两部分均提到汽车,还提到提振消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以及鼓励外资、对外投资等事项。 报告第一部分——2024年工作回顾,有关"进"的表述提到,高技术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 辆。 这一部分还提到,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 (PM2.5 ) 平均浓度下降2.7% , 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 。 报告提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力支持"两新"工作。2024年8月,财政部明确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进一 步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能力。 报告提到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 ...
特斯拉FSD中国亮相引关注,智驾今年入拐点?
红杉汇· 2025-03-02 10:53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特斯拉在中国发布FSD功能并更名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1] - 智能驾驶技术划分为L0-L6六个等级,L3被视为关键分水岭,当前L2+级NOA功能处于快速发展黄金期 [1] - NOA功能可在特定场景下自动完成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等操作,提升驾驶便捷性和效率 [1][2] 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 模块合成式方法将系统分为感知、规划决策和执行控制三大模块,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并执行控制动作 [3] - 端到端式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直接映射感官输入到驾驶动作,具有更强泛化能力但需海量数据和高算力支持 [3] - 端到端技术成为行业新范式,取代传统模块间信息传递,实现全局优化并加速算法迭代 [5] 2024年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智能驾驶技术已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实现无图NOA并转向端到端架构 [4] - 主流车企2024年底实现全国全量推送城市NOA,"车位到车位"成为最新智驾体验标准 [4] - Robotaxi已在部分城市运营,配备高精度地图和多种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服务 [5] 2025年行业拐点预测 - 端到端技术凭借全局优化和更高计算效率成为高阶智能驾驶最优解,城市NOA有望从"能用"迈向"好用" [7] - 行业认为2025年是智能驾驶拐点,多模态大模型和算力发展将推动L3技术基础成熟 [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中推出准L3级别自动驾驶,年底推出真正L3级别软件 [8] 商业化应用案例 - 小马智行开通广州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覆盖机场和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 [6] - 自动驾驶出租车可通过手机APP预约,完成路径规划、避障和自动付款等全流程 [5]
【招商电子】小米集团:发布手机&汽车双Ultra新品,正式进发超高端市场
招商电子· 2025-03-01 20:21
手机业务 - 小米15 Ultra定位巅峰影像科技旗舰,搭载新一代1英寸主摄+2亿超级长焦镜头组合,支持28倍无损变焦,夜景画质提升40%,起售价6499元与前代一致 [1][5][7] - 产品在屏幕、性能、散热、电池续航等方面全面升级,配备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性能提升45%,电池容量提升至6000mAh [6] - 公司已站稳4-6k价位段,未来五年目标实现6k+超高端市场突破,全面对标苹果 [1] 汽车业务 - 小米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2小时大定过1万台,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2][18][21] - 性能方面搭载1548PS马力三电机系统,0-100km/h加速1.98s,最高时速359km/h,刷新上赛量产车圈速记录2'09"944 [18][20][28] - 智驾系统总算力达11.45EFLOPS,25年目标站稳第一阵营,已积累超1000万Clips场景数据 [19] IoT与生态链 - 发布多款AIoT新品包括笔记本、耳机、智能家电等,全面接入AI功能并实现设备联动 [3][8][15] - 笔记本产品线性能提升显著,REDMI Book Pro 16渲染速度比前代提升20%,游戏帧率提升10.8% [8][9][10] - 大家电业务冲击高端市场,米家中央空调Pro能效比国标一级高15%,冰箱采用双系统不串味设计 [15][16] 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4年小米SU7累计锁单24.8万辆,交付13.5万辆,接入全国超102万根充电桩 [17] - 手机全球出货量前三,IoT为最大智能硬件平台,汽车业务目标15-20年进入全球前五 [4] - 全品类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大家电首次进入前装市场,构建人车家全生态 [3][16]
赛力斯、长安汽车最新公告,事关华为引望
券商中国· 2025-02-28 23:39
深圳引望股权交割进展 - 华为旗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第二期股权转让款支付,赛力斯和长安汽车分别支付57.5亿元,合计115亿元[1][2][3] - 此前两家公司已支付第一期转让价款23亿元,三期总价款为115亿元,各获得深圳引望10%股权[1][2] - 华为对深圳引望持股从100%稀释至80%,转让20%股权合计获得230亿元[4] 深圳引望业务表现 - 深圳引望2024年1-6月营业收入104.35亿元,净利润22.31亿元[4] - 公司定位为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领域[2] 华为与车企合作模式 - 华为采用零部件供应、解决方案和智选车三种合作模式[6] - 智选车模式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形成鸿蒙智行"四界"品牌[6][7] - 上汽集团已与华为达成智选车合作,可能打造鸿蒙智行第五"界"品牌"尚界"[8] 未来发展计划 - 鸿蒙智行计划2025年挑战100万辆销量目标[5][8] - 尊界S800将于5月底深圳车展上市交付[8] - 华为在北京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