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运等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跌0.27%,成交额2195.9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20 15:12
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现任基金经理为杨坤。杨坤自2024年8月21日管理(或拟管理)该基金, 任职期内收益52.34%。 最新定期报告显示,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重仓股包括中远海控、中国有色矿业、中国外运、东 方海外国际、中信银行、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神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海洋石油、农业银行,持 仓占比如下。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持仓占比持仓股数(股)持仓市值(元)01919中远海控6.02%268.40万2967.48万 01258中国有色矿业3.22%116.00万1586.47万00598中国外运3.00%332.60万1478.81万00316东方海外国际 2.95%12.60万1452.90万00998中信银行2.67%215.50万1316.24万00857中国石油股份2.63%200.60万 1296.66万01088中国神华2.57%37.35万1268.51万01339中国人民保险集团2.55%202.00万1255.91万00883 中国海洋石油2.51%71.20万1237.68万01288农业银行2.27%233.20万1117.76万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
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涨1.26%,成交额1716.2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20:05
基金表现与交易数据 - 11月10日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收盘上涨1.26%,成交额为1716.29万元 [1] - 该基金自2024年8月21日成立以来,基金经理杨坤任职期内收益达到50.49% [2] - 截至11月10日,该基金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为5.71亿元,日均成交金额为2855.50万元 [1] - 今年以来206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为79.65亿元,日均成交金额为3866.65万元 [1] 基金规模与份额变动 - 截至11月7日,基金最新份额为3.17亿份,最新规模为4.74亿元 [1] - 相较于2024年12月31日,基金份额从4.31亿份减少至3.17亿份,份额减少26.45% [1] - 基金规模从5.14亿元减少至4.74亿元,规模减少7.70% [1] 基金基本概况 - 基金管理费率为每年0.50%,托管费率为每年0.10% [1] -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 [1] 基金持仓结构 -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远海控、中国有色矿业、中国外运、东方海外国际、中信银行等 [2] - 中远海控为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比6.02%,持仓市值2967.48万元 [2] - 中国有色矿业持仓占比3.22%,中国外运持仓占比3.00%,东方海外国际持仓占比2.95% [2] - 其他重仓股如中信银行、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神华等持仓占比均在2%至3%之间 [2]
A股分红派息转增一览:35股今日股权登记
第一财经· 2025-10-23 07:46
今日股权登记公司概况 - 35只A股今日(10月23日)进行股权登记 [1] - 其中34只个股拟进行分红派息 [1] - 1只个股拟进行转增股本 [1] 分红派息情况 - 新媒股份分红力度最大,每10股派息10.00元 [1] - 中国平安次之,每10股派息9.50元 [1] - 中远海控位列第三,每10股派息5.60元 [1] 转增股本情况 - 松原安全是今日唯一进行转增股本的个股 [1] - 转增股数最多,每10股转增4股 [1] 已公布分红预案 - 另有15只个股已抛出分红派息预案 [1] - 行动教育拟每10股派息5.0元,力度最大 [1] - 麦澜德拟每10股派息3.0元 [1] - 长江材料拟每10股派息2.0元 [1]
140万亿背后,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1:19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多个10万亿级大关,预计2025年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1][2][11] - 过去四年全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超过全球同期水平 [11] - 人均GDP首次突破1.3万美元大关 [2] -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11] 科技创新成就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3] - 研发人员规模、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13] - 实现多项全球首次突破,包括"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1][1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突破"亿度千秒"大关 [14]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位居全球榜单前列 [1][13] 制造业与工业实力 -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 [15] - 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5]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15] - 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15]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保有量及充电基础设施均居世界第一 [1][18] 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网、输配电网、宽带网,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1][17] -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18] -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1][18] -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运营,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17] - 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19] 贸易与消费市场 - 货物贸易总额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19] - 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巩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63%左右 [16] - 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16] - 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50% [19] - 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创下新纪录 [19] 农业与民生保障 - 2024年粮食生产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20] - 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居全球第一 [20]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21] -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74.8岁增加到2024年79岁 [21]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建成率超过90%!陆海天网高效互联互通
新华社· 2025-10-15 10:47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就 - “十四五”期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主骨架连接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2] - 国家高速公路主线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 [2]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 - 高铁营业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 [2] - 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2]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2] 运输服务效率与能力 - 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天运送1.6亿吨货物、每天揽收4.78亿件快递 [5] - 37个城市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短到1至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2] 技术装备与创新发展 - CR450动车组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 [5] - 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 [5] 区域协调发展与战略支撑 - 西部地区交通“留白”加快填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持续提升 [5] - 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加快建设,东部地区交通承载力不断增强 [5] 国际合作与重大项目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 [5] - 海南自由贸易港航空航运政策创新突破,交通国际合作“朋友圈”扩大 [5] “十四五”规划指标进展 - 交通领域17项主要指标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6项指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 [6] - 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等11项指标2025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6]
大消息!超级赛道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27 08:09
政策总体目标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4][7]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 [4][7] 关键技术供给 - 开展应用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与导航、自主决策与群智协同等共性技术,以及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混行立体交通系统智能监测等行业应用技术研究 [8] - 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包括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结构检测新装备,鼓励无人机、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研制,推动智慧列车装备、智能船舶、智能施工维养装备、智能搬运装卸设施设备研发 [9] -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构建涵盖多种运输方式,贯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等业务领域的技术底座,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算法库、工具链 [9] 创新场景赋能 - 组合辅助驾驶,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集聚创新资源,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设施布局车路云协同系统 [4][10] - 智能铁路方面,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广自感知、自学习、自运行的智慧化动车装备,加速列车智能驾驶、群组运行控制、智能运维等技术应用,加快推进中国智能铁路标准体系优化完善 [10] - 智慧航运方面,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建设,加快码头自动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推动建设面向全程物流链的"一站式"协同系统,开展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建设,推广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系统及内河货运船舶自主航行创新工程 [11] - 智慧民航方面,推动航司航线规划、签派决策、机组排班等智能辅助优化,提升航班运行智能恢复能力,推动机场运行全流程感知预警,探索人工智能辅助飞行流量管理、航迹预测等应用场景,深化生物识别、智能安检等"无感通行"技术应用 [12] - 智慧邮政方面,加快推动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推广智能收投设备、智能语音客服,推进自动化仓库、自动分拣、智能装箱等技术应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推动新型快递配送设备规模化应用 [12] - 智能建养方面,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服役性能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推广应用轻量化智能路面检测车、桥梁巡检机器人、水下探测机器人等,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日常巡查、检测监测、养护决策等应用 [13] - 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方面,深入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推动人工智能与枢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加强智慧供应链管理和智慧物流大数据应用 [13] 核心要素保障 - 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加强行业算力资源统筹,依托高速公路、港口、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强化算力保障 [14] - 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各方深化数据共享,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 [14] - 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构建行业设施设备实时监测和智能感知体系,加快建立5G、卫星通信等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通道 [14] 产业发展生态 - 提升产业生态孵化能力,推动组建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支持建设人工智能交通运输领域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鼓励构建行业人工智能测试场景库,组织开展"十百千"创新行动,大力培育交通运输未来产业 [15] - 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制度与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技术监测、安全评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制定安全指南,布局交通大模型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智能驾驶、智慧航运等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修订 [15] - 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加快培养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青年科技人才,在高校推进建设人工智能科教融汇中心,鼓励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 [16]
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涨1.50%,成交额4106.3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15:13
基金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基金收盘上涨1.50%,成交额为4106.38万元 [1] - 基金最新份额为2.40亿份,最新规模为3.22亿元 [1] - 今年以来基金份额增长112.24%,规模增长149.02%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6.39亿元,日均成交金额3196.69万元 [1] - 今年以来累计成交金额69.22亿元,日均成交金额3933.02万元 [1]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成立于2024年8月14日,全称为景顺长城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 - 基金管理费率为每年0.50%,托管费率为每年0.08%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指数收益率 [1] 基金经理与持仓 - 现任基金经理为龚丽丽和汪洋,龚丽丽任职期内收益为39.00%,汪洋任职期内收益为-1.05% [2]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东方海外国际(持仓占比9.65%)、中远海控(7.14%)、兖煤澳大利亚(5.43%)、兖矿能源(4.73%)、海丰国际(4.36%)、中国宏桥(3.1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3.08%)、中国海洋石油(3.03%)、民生银行(3.01%)和中国光大银行(3.01%) [3]
万家国企动力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1094.68万元 净值增长率12.09%
搜狐财经· 2025-09-03 23:16
基金业绩表现 - 上半年基金利润1094.68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1083元 [3]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2.09%,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9008.94万元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2.68%(同类排名37/82),近半年为30.79%(同类排名22/82),近一年为34.16%(同类排名32/80) [6] 基金经理与产品特征 - 基金经理叶勇管理6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其中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A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170.72%,万家双引擎灵活配置混合A为29.8% [3] - 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长期投资周期股票,截至9月2日单位净值为1.182元 [3] - 成立以来夏普比率为0.5009,最大回撤为24.52%,2025年二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为12.05% [25][28] 资产配置与持仓结构 - 股票仓位长期保持高水平,成立以来平均仓位92.55%(同类平均84.87%),2025年上半年末达93.19% [32]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洛阳钼业、交通银行、招金矿业、中国海洋石油等资源及周期行业龙头 [41] - 持股集中度较高,最近半年换手率约77.24% [39][41] 估值与成长性指标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3.5倍(同类均值-1056.23倍),加权市净率(LF)0.41倍(同类均值1.55倍),加权市销率(TTM)0.35倍(同类均值1.15倍) [11]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为0%,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为0.13%,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0.12% [17] 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 - 重点选择需求刚性、经历数年下行后有望触底回升的传统制造业龙头,行业配置按重要性分为工业有色和小金属、中游顺周期龙头与非银、顺周期行情扩散行业 [3] - 下半年拟主要配置央国企属性的工业有色、原油、红利、黄金、油运、小金属及顺周期龙头 [3] 持有人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有人共计1143户,合计持有8896.39万份,个人投资者占比100%,机构持有占比0%,管理人员工持有32.13万份(占比0.36%) [35]
腾讯控股,开启新一轮回购!
证券时报· 2025-08-19 19:38
腾讯控股股票回购计划 - 公司在业绩静默期结束后迅速启动新一轮股票回购,8月18日以每股587-595.5港元价格回购93.1万股,耗资5.5亿港元[1][2][6] - 2024年累计回购超1120亿港元,2025年年内回购金额已超400亿港元,展现管理层对长期价值的信心[4][6] - 公司采用注销式回购策略,总股本从2022年7月的96.29亿股降至2024年末的92.25亿股,2025年进一步收缩[7] 港股市场回购整体情况 - 2025年截至8月18日,216家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回购1074.81亿港元,腾讯以405.93亿港元居首,汇丰控股(225.13亿港元)和友邦保险(176.93亿港元)分列二三位[9] - 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港股回购总额减少近600亿港元(1645.5亿→1074.81亿),腾讯回购金额减少约220亿港元(620亿→405.93亿)[9]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25%,恒生科技指数涨24%以上,市场回暖是回购力度减弱的主因[9] 回购行为与市场逻辑 - 回购行为通常发生在股价被低估阶段,通过减少流通股推高EPS和ROE,实现市值管理[5][7] - 港股回暖后企业调整回购策略:从强力支撑股价转向保留资本用于业务发展,因回购成本随估值回升而提高[10] - 港交所2023年推出静默期豁免机制,太古股份、百胜中国等公司已申请,腾讯虽未申请但通过精准规划窗口规避影响[6]
A股重大违法退市案例激增
经济观察报· 2025-08-12 21:58
退市新规实施进展 - 退市新规全面实施以来截至8月11日共23家A股公司退市 涵盖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强制及主动退市类型 [2] - 2025年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达7家 其中3家已完成退市程序 超越2024年全年总数 [3][6] - 监管层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 2024年退市新规实施后全年退市公司达55家 [8] 重大违法退市案例特征 - *ST高鸿因连续9年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虚增营业收入总额198.76亿元 虚增利润7622.59万元 并涉及欺诈发行募集资金12.5亿元 [5][6] - 财务造假手法涉及虚假贸易业务 年度虚增营收最高达56.34亿元 被证监会定性为"严重"违法行为 [6] - 部分公司先触及其他退市条件但实际已构成重大违法 如东方集团因股价低于1元退市但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7] 多元化退市机制实施 - 交易类退市成为主要形式 23家退市公司中9家因股价或市值不达标退市 财务类退市2家 主动退市3家 [8] - 主动退市案例包括中国重工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 *ST天茂因业务调整主动退市并提供1.6元/股溢价回购 [9][10] - 退市新规明确要求提供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等保护机制 如海通证券被吸收合并纳入国泰海通证券案例 [10] 市场影响与监管导向 - 退市常态化推动A股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 为优质企业腾出资源与空间 [11] - 监管层重点打击重大违法上市公司 2025年重大违法退市案例数量已显著超过2024年同期 [4][6] - 主动退市机制完善投资者保护 通过现金选择权和异议股东保护机制减少退市冲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