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元正极
icon
搜索文档
ST帕瓦: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报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13 17:08
目 录 | 一、关于非标审计意见和内控否定意见……………………………第 | 1—5 | 页 | | --- | --- | --- | | 二、关于经营业绩大幅亏损……………………………………… | 第 5—13 | 页 | | 三、关于主要客户和供应商…………………………………… | 第 13—20 | 页 | | 四、关于存货………………………………………………………第 | 21—28 | 页 | | 五、关于固定资产…………………………………………………第 | 28—35 | 页 | | 六、关于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第 | 35—42 | 页 | | 七、关于应收账款…………………………………………………第 | 42—48 | 页 | | 八、关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第 | 48—50 | 页 | | 问询函专项说明 | | | 天健函〔2025〕660 号 上海证券交易所: 由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帕瓦股份或公司)转来的《关于 对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 证科创公函〔2025〕0093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行业产业链、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爆发式增长,三元正极材料应用需求稳步上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0 09:18
从产业链结构看,三元正极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环节,主要包括镍、钴、锰、锂、前驱体 材料、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业链中游为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制造环节,代表生产商有容百科技、当升 科技、厦钨新能、长远锂科等。产业链下游为三元正极材料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飞 机、储能、3C电子、电动工具等行业。 内容概要: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其核心由镍(Ni)、钴(Co)、锰(Mn)或 铝(Al)三种过渡金属元素组成,通过调整元素比例可优化材料性能。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 量爆发式增长,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应用需求呈现日益增长态势,行业供给水平也在持续提升。数据 显示,2024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应用需求规模已从20219年的29.3万吨增长至97.1万吨;行业供给规模 也已从2019年的32.1万吨增长至180.8万吨。 相关上市企业:贝特瑞(835185);容百科技(688005);华友钴业(603799);当升科技 (300073);厦钨新能(688778);五矿新能(688779);振华新材(688707);天力锂能 (301152);盟固利(301487);科恒股份(3003 ...
国轩高科: 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5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384,163,346股新股,每股发行价格为19.01元,募集资金总额为7,302,945,207.46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72,090,121.84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230,855,085.62元 [1] - 募集资金已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专户存储管理 [1] 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募集资金的存储、审批、使用与管理进行规范 [1] - 公司与国泰海通证券签署保荐协议,由后者担任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并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2] - 公司与多家银行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和《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协议履行无问题 [2][3]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2022年公司将募投项目从"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变更为"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实施主体和地点均调整 [4] - 2025年公司将"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进一步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实施主体未改变 [5][6] 募集资金专户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账户用途包括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6] - 公司对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涉及金额合计13,417.27万元(含利息) [6][7] - 补充流动资金账户余额305.08万元(含利息)已转入公司一般户,相关专户完成销户 [7] 募集资金专户注销 - 公司已完成"国轩材料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节余资金转出及专户销户 [7] - 募集资金专户注销后,相关监管协议相应终止 [8]
ST百利: 百利科技2024年年报监管工作函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26
业务开展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2.17亿元,同比下滑41.19%,主要因部分已签订项目实施放缓[1] - 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11.84亿元,占资产总额42%,占比增加6.58个百分点[1] - 主要项目如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项目(1.26亿元应收)和安徽海创新能源项目(0.61亿元合同资产)尚未最终完工[1] - 对6家公司5.43亿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核销内蒙古新圣天然气0.80亿元应收款[1] 主要存量项目 - 存量项目合同总额41.42亿元,包括四川海创尚纬(14.30亿元)、湖南杉杉能源(8.52亿元)等8个项目[1][2] - 项目进度差异原因:贵州磷化项目处于前期阶段(累计投入2,614.79万元/合同额4.48亿元),其他项目因验收或整改未结算[2] - 黔西市蕙黔项目(1.81亿元)已完成结算但8,804.02万元1-2年应收款因业主经营困难未支付,已提起仲裁[2][3] 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 - 期末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33,310.30万元账龄1年以内,19,368.34万元1-2年,8,559.83万元2-3年[2] - 减值计提依据:按账龄组合计提(1年以内5%,1-2年30%,2-3年50%,3年以上100%),考虑项目验收后回款可能性[2] - 全额计提坏账的5.43亿元涉及6家非关联方客户,主要因行业低迷、客户资金紧张或破产[5][6] 预付款项情况 - 账龄超1年未交货预付款1,532.02万元,包括浙江双子智能装备(卧式反应釜)和柏瑞思智能装备(高混机设备)[12][13] - 2024年前十大供应商交易额3.74亿元,已支付2.18亿元,青岛宜博科技因部分设备未履约已提起仲裁[11][12] 子公司及投资情况 - 主要子公司常州百利锂电(锂电池材料生产线)和武汉炼化(工程设计)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6.48%和未披露[14][15] - 处置常州百韩科22%股权获1,443.12万元,评估增值率59.86%,目的为缓解资金压力[14][15][16] - 对山西潞宝15%股权投资4.70亿元(债权转股权),已计提减值8,053.31万元,另有1.66亿元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17][18][19] 其他应收款 - 巴斯夫杉杉2,000万元履约保证金账龄3-4年,按50%计提减值1,000万元,因项目未完成验收[18] - 其他应收款减值计提方法:按账龄组合(2-3年30%,3-4年50%),不考虑单项减值[18]
五矿新能主要股东连续减持背后:存贷双高利息费用异常上升 融资60亿扩产过半产能闲置
新浪证券· 2025-06-25 17:49
股东减持计划 - 深圳安晏投资合伙企业计划于2025年7月15日至10月14日减持不超过5787.66万股,占总股本的3% [1] - 此前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2月5日期间,该股东已减持2675.91万股,占总股本的1.39% [1]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107.29亿元同比下降40.31%,归母净利润-1.24亿元 [2] - 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下降48.37%,归母净利润-5.08亿元 [2]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6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2] - 毛利率下滑速度快于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可比公司 [2] - 2024年财务费用突破1亿元,利息费用增速远超利息收入 [4] 资金状况 - 2024年末账面货币资金26.53亿元,其中23.15亿元存放于五矿集团财务公司 [7] - 有息负债31.84亿元,包括应付债券30.66亿元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5.48亿元 [7] - 2021年IPO募资27.25亿元,2022年可转债融资32.5亿元 [8][10] - 2021年经营现金净流出6.32亿元,资本开支9.58亿元 [8] 产能与运营 - 2023年产能12.945万吨,利用率47.12% [10] - 2024年产能17.999万吨,利用率降至41.75% [10]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45天升至2024年56天 [11]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61天升至2024年156天 [11] 公司背景 - 原名长远锂科,2021年8月科创板上市 [2] - 中国五矿集团直管企业,主营锂电正极材料 [2] - 产品以中镍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为主,逐步拓展磷酸铁锂业务 [2]
【期货热点追踪】市场真假传闻较多,碳酸锂盘中直线拉涨,价格是否已经止跌?
金十数据· 2025-06-24 20:02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碳酸锂主力合约昨日最低跌至58400元/吨,随后反弹最高至61640元/吨,收盘报60700元/吨,涨幅3.06% [1] - 现货价格下跌50元/吨,SMM电池级碳酸锂均价5.99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5.83万元/吨 [1] - 仓单量22375手,较前日下降4404手,买交意愿强 [1] - 市场结构由contango转为back结构,现货流通趋紧 [1] 市场供需状况 - 碳酸锂市场维持供应过剩局面,流通货源充裕 [1] - 下游材料企业采购意愿低迷,以刚性需求补库为主 [1] - 7月生产排程预期尚未明确,未出现集中备货情况 [1] - 头部锂盐企业报价坚挺,中小型锂盐厂因库存积压报价松动 [2] - 下游采购方普遍观望,市场整体成交清淡 [2] 产业链相关产品 - 镍、钴、锂盐价格下滑,三元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2] - 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市场行情偏冷,价格弱势运行 [2] - 外采原料生产三元材料的企业即期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 [2] - 大动力型市场表现平淡,小动力和消费类市场需求平稳但体量小 [2] - 磷酸铁锂价格相对稳定,电芯厂订单下调,6月实际生产量下降 [2] 机构观点 - 新湖期货认为反弹可持续性有限,锂价仍为偏空指引 [3] - 金瑞期货表示碳酸锂过剩预期未改,上行驱动不足,预计主力合约价格区间57000-61500元/吨 [4] - 大地期货指出锂价处于阴跌探底过程,接近澳矿现金成本中枢5.4-5.6万元 [5][6]
2025Q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TOP20发布
起点锂电· 2025-06-23 18:39
磷酸铁锂正极行业市场格局 - 2025Q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达74.6万吨,同比增长88.9%,主要受动力和储能领域需求驱动 [1]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湖南裕能以29.8%市场份额居首,前五企业合计市占率61.1%(CR5),较去年下降2.3个百分点 [1] - 主要竞争者包括湖南裕能、万润新能(9.9%)、德方纳米(8.2%)、友山科技(7.0%)、国轩高科(6.2%) [1] 技术发展趋势 - 磷酸铁锂正极已发展至第四代产品,粉末压实密度从首代2.30g/cm³提升至四代2.60g/cm³,极片压实密度达2.75g/cm³ [4] - 行业普遍聚焦三代及以上产品(粉末压实密度≥2.50g/cm³),二代及以下产品已难盈利 [4] - 主要企业技术进展:湖南裕能第四代已量产并开发第五代;德方纳米2.6g/cm³产品批量出货;友山科技专利技术可达2.712g/cm³ [6] 下游应用占比 - 2025Q1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占比达80.8%(同比+17pct),三元电池占比降至19.2% [3] - 储能领域磷酸铁锂占比超94%,动力领域国内占比超80% [3] - 海外企业如三星SDI、LG新能源、SK、松下等加速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7]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330万吨(+36.3%),2030年达710万吨(6年CAGR19.6%) [6] - 增长动力包括:1)动力/储能电池需求增长;2)成本优势;3)安全性更高;4)能量密度差距缩小 [7]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132.31万吨供应协议,德方纳米DY-12产品满足快充要求 [6] 企业战略动态 - 原三元正极企业如当升科技、五矿新能等加速转型磷酸铁锂,一季度基本满产满销 [3] - 湖南裕能云南20万吨产能将专供高压实产品,龙盛科技S526材料粉体密度达2.62g/cm³ [6] - 技术路线分化:万润新能采用二烧工艺,富临精工采用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 [6]
华为认证“固态电池”第一合作方+供应商,已实现批量出货,即将起飞
新浪财经· 2025-06-23 16:28
固态电池行业概述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长寿命等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 [1] - 全球车企、电池企业竞相布局固态电池,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双轮驱动产业发展 [1] - 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成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动力源 [5] 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5年4月工信部印发《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此前已投入60亿全固态专项研发资金 [3] - 工信部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进行中期审查,2025-2026年为中试线落地关键期 [3] - 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暨2025先进电池材料与智能装备技术展于2025年6月19-20日举行 [3] - 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将于6月25日在苏州召开,聚焦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 [4] 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 - 容百科技:国内高镍三元材料龙头,与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高镍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技术迭代 [8] - 当升科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客户包括三星SDI、LG化学等国际锂电巨头 [8] - 厦钨新能:正极材料领域技术领先者,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高镍三元等材料 [8] - 中科电气:负极材料龙头,硅基负极技术领先,市占率超60%,已应用于固态电池体系 [8] - 华为固态电池第一合作商: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供应商,2025年已实现批量出货,业绩暴增15698.12% [9]
芳源股份拟向32人授予 43.90 万股限制性股票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16:17
股票激励计划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32名激励对象授予43.90万股限制性股票 授予价格为2.73元/股 为6月20日收盘价4.91元/股的55.60% [1] - 激励对象为公司及子公司核心员工 占公司总员工953人的3.36% 不包括董事、监事及高管 获授数量占授予总量4.43% 占股本总额0.09% [3] - 预留授予日为2025年6月20日 董事会9名董事全票通过 由董事长罗爱平主持 [3] 归属期与考核机制 - 限制性股票分两个归属期 第一归属期为12-24个月 归属比例50% 第二归属期为24-36个月 归属比例50% [4] - 2025年业绩考核目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超50%可100%归属 40%-50%可80%归属 低于40%则0% 2026年目标为增长率超70%可100%归属 56%-70%可80%归属 低于56%则0% [4] - 个人绩效考核90分以上可100%归属 70-90分可80%归属 低于70分则0% [4]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48个月 从首次授予日起算 [5]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江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及新能源产业链主企业 主营业务为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6] - 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 在分离科学和材料学领域处于行业前沿 [6] - 截至6月20日公司市值约25亿元 [7]
五矿新能: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关于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41
经营业绩分析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39亿元,同比减少48.37%,归母净利润-5.08亿元,连续两年亏损且亏损规模扩大 [1] - 综合毛利率2.95%,同比减少1.75个百分点,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下跌、产能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 [1] - 正极材料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06.07亿元降至2024年的54.36亿元,下滑48.75% [8] - 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超过80%,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下降51.27% [9] 产品结构与市场趋势 - 主要产品包括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球镍 [2]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9年221万辆增长至2024年1,823.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52.51% [4] - 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2024年达329.2万吨,其中磷酸铁锂242.7万吨,三元材料64.3万吨,合计占比93.26% [4] - 2023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60%以上降至2024年初40%以下 [5] 原材料价格波动 - 碳酸锂价格从2023年高位下跌超过60%,2024年下探至7万元/吨上下 [6] - 磷酸铁锂价格从15万元/吨降至低于5万元/吨,多元材料价格从40万元/吨降至15万元/吨以下 [7] - 硫酸镍、硫酸钴价格较2023年度下跌超过20% [8] - 原材料价格下行趋势有所放缓,正极材料市场价格下行趋势随之放缓 [7] 同行业比较 - 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普遍面临业绩下滑,当升科技归母净利润下降75.48%,容百科技下降49.06% [11] - 行业毛利率普遍下滑,当升科技多元材料毛利率下降2.92%,振华新材正极材料毛利率下降20.80% [12] - 公司存货周转率5.55次,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94次 [31] 财务风险与资产减值 - 期末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1.22亿元,主要因江西金辉锂业1.76亿元往来款计提 [19] - 期末存货账面价值10.63亿元,同比增长71.94%,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29亿元 [26] - 递延所得税资产2.10亿元,同比增加53.01%,主要来自坏账准备和可抵扣亏损 [49] - 2024年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16亿元,转回或转销1.12亿元 [26] 产能与订单情况 - 2024年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41.75%,2025年一季度有所回升 [15]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2,714.85吨,金额23,507.12万元 [16] - 公司暂无产能扩张计划,主要因锂电池行业形势变化较快 [16] -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完成客户端导入验证 [34]